收藏 分享(赏)

非综合性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改革刍议.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6457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综合性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改革刍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非综合性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改革刍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非综合性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改革刍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非综合性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改革刍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非综合性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改革刍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非综合性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改革 刍议 张黎 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艺术课程教研室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非综合性高校公共影视艺术课课程教学的分析, 指出其在课程定位、 教学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和改革思路:因材施 教, 改革教学方法与课程结构, 从侧重系统性的知识传授, 到侧重审美鉴赏能 力的培养;高度重视鉴赏影片的选择;评价标准, 从单一的知识性的考察到评价 方式、标准的多元化。 关键词: 非综合性高校; 公共影视艺术课;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黎 (1982-) 男, 硕士研究生, 讲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艺 术课程教研室主任. 基金:陕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

2、学改革研究项目通识教育视域下非综合性高等院 校公共影视艺术课程的理念革新和实践探索 (编号:2015jg12) 人类历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以电影、 电视等媒介为主要代表的视觉文化成为强 势文化和主导文化。影像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进入人类的生活, 在潜移默化中影 响、塑造、支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价值观念。而在视觉文化中, 影 视文化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 受众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已成为现代人生活 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消遣娱乐的极佳选择, 也成为具有文化品味的精神 享受, 甚至成为必要的交际手段。 正如西方著名美学家艾尔雅维茨所言“无论我 们喜欢与否, 我们置身于视觉 (visi

3、on) 已成为主导形式的当今社会”1在这 种背景下, 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根据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2002) 的 精神, 以及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 的实施意见, 大都开 设了影视类的公共选修课, 但是, 从实施情况来看, 形式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在笔者所就职的中医药高校中, 公共影视艺术课开设历史已逾十年, 在这十余 年的教学过程中, 一些问题逐渐地暴露了出来。例如, 课程定位与结构不合理, 鉴赏作品选择随意、 针对性不强, 考核方式、 评价标准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 在近期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 结合自身实

4、际, 做了一定的 程度的改革和探索。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清, 理念较为陈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就是指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 它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 使之掌握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 受到美 的感染, 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 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2。高校公共影 视艺术课是以影视艺术为具体对象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其定位应该是通 识教育课、艺术素质课。遗憾的是, 在教学实践中, 由于理念的相对落后, 根深 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干扰, 加之课时不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教 学实践违背课程定位和目标, 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正确理念背道而驰

5、。 2、教学方法不合理, 理论与鉴赏实践脱节 传统的公共影视艺术课大多是采取面授理论知识与影片观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面授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 而缺点则在于面授 的理论知识常常无法与鉴赏环节有效对接, 造成课堂面授枯燥乏味, 甚至影响 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造成冰 (理论面授) 火 (影片鉴赏) 两重天 的尴尬局面, 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影视作品的鉴赏中去, 从而无法 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3、鉴赏影片的选择较为随意, 针对性不强 一方面, 电影艺术诞生至今已有超过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在电影作为艺术的历 史进程中, 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另一方面

6、, 每年新创作生产的影视作品 又层出不穷。这样一来, 巨量作品与有限课时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这个矛盾要 求教师在选择鉴赏影片时一定要从课程出发, 从教学实际、 学生实际出发, 不能 孤芳自赏, 更不能随波逐流, 要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 4、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较为单一、陈旧 公共影视艺术课在考核和评价方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沿用其他基础课或专业 课的课程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 如课堂考试或课程论文等, 过分侧重于考核学 生对知识点和完整知识体系的记忆和掌握。 这一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经过长时间 的检验可以说是较为符合大多数课程的要求的, 但是, 对于公共影视艺术课来 说, 其并不符合通识教育的内在要

7、求, 显得较为单一和陈旧。 二、课程改革路径 针对公共影视艺术课出现的这些问题,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探索。 1、因材施教, 改革教学方法与课程结构, 从侧重系统性的知识传授, 到侧重审 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公共影视艺术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影视理论、电影史等方面的系统性、成 体系的知识传授。在中医药高校中, 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以医学类专业学生为主, 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于他们而言, 课程的定位应该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 应以拓宽知识视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为立足点和出 发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思路,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做出了如下改革尝 试: 第

8、一, 在教学内容上, 摒弃系统性、 完整性的知识体系, 围绕具体影片构建知识 体系。具体做法是, 树立鉴赏活动在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地位, 使影视理论、电影 史、影视批评等相关理论知识紧密围绕在具体作品和对具体作品的鉴赏活动中, 从而使理论讲授与鉴赏实践更为紧密的结合。 例如, 课堂放映了某部影片, 理论 讲授就紧密围绕这部影片展开, 抛开电影史的时间逻辑和影视理论的体系框架, 只讲授与本片和本片鉴赏相关的理论知识, 使其更好地为鉴赏实践服务, 从而 更侧重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二, 教学方法上, 革新课堂面授理论知识+影片观摩的传统教学方法, 突出以 影视鉴赏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体做

9、法是:每次课, 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带领 下先欣赏具体影片, 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鉴赏实践, 理论知识只讲授与鉴 赏实践相关的电影理论、电影史、批评方法, 与影片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理论内 容全部忽略。 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说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存在一定欠缺, 可是它更注重鉴赏实践, 更加侧重于学生影视鉴赏实践能力和具体操作能力的 训练,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前文所叙及的“冰火两重天”尴尬的课堂窘境, 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例如, 某次课鉴赏影片为关锦鹏导演的阮 玲玉 , 先放映影片, 继而在后续鉴赏实践中, 围绕影片为学生讲解阮玲玉及其 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中的地位, 继而从影片纪

10、录与虚构融合的表现方法入手, 为 学生讲解再现与表现的美学观念以及二者的互动与融合, 最后再从女性意识和 个体生命的角度为学生阐释影片。 总之, 贯彻以鉴赏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理 论知识为鉴赏实践服务。 第三, 以通识教育、 素质教育的正确理念为指引, 在教学目标上, 革新以往过于 重视知识掌握的弊端。 “通识教育”, 意为“全面的教育”, 或“综合的教育”, “它的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 值的教育, 它的目的是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 它的实质是和谐发 展人的培养”。3基于此, 公共影视艺术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抛弃以往重知识 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

11、陈旧思路, 而调整为培养和提升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 力。 2、高度重视鉴赏影片的选择 影视艺术是以具体、鲜活、生动、感人的影片作品为载体的, 上文已经陈述公共 影视艺术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层面的革新思路, 提出以影视鉴赏实践为核心和导 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这样一来, 鉴赏对象也就是影片的选择就成为了关乎整个 教学活动成败的重中之重。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思路: 第一, 如何对待经典影视作品?电影艺术一百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留下了 无数的经典影片, 从欧洲艺术电影到好莱坞类型电影, 从伯格曼、 费里尼到黑泽 明、斯皮尔伯格, 佳作名导数不胜数。公共影视艺术课当然有责任在大学生群体 中传播这

12、些作品, 宣扬艺术电影。但是必须注意的是, 要注意度的把握。有些任 课教师出于自身影视专业的背景, 对这类艺术气息浓郁的影片较为偏爱, 对非 文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取向考虑不足, 授课中大量以这类影片作为鉴赏对 象。 因为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和课时所限, 导致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使得鉴 赏实践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 笔者看来, 对经典艺术电影应该采取少而精的态度, 鉴赏影片不应全部局限在这一范畴, 以内容和形式上易被学生接受和产生共鸣 为准则, 选择一到两部即可。 第二, 影片的选择注重时效性和话题性。 影视艺术既体现在电影史教材中的经典 作品中, 也体现在“正在进行”的电影创作和生产中。

13、 每年, 国内外都会上映无 数影片, 有些影片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 成为一段时期内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 社会话题甚至是社会文化现象, 社会影响巨大。 笔者认为, 公共影视艺术课中的 影视鉴赏活动应该为这样的“话题电影”留下空间。 一方面, 这类影片因其时效 性和话题性能够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在鉴赏活动中 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 这种选择能够使影视理论知识、影视鉴赏活动与 “正在进行”着的电影创作生产实践产生关联, 更加“接地气”。 在笔者的教学 实践中这一选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 因地制宜, 选片凸显不同地域、不同院校的自身特色。我国幅员辽阔, 高 校众多,

14、不同地域和学科类型的高校之间差异巨大。 因此, 公共影视艺术课在选 择鉴赏影片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从而凸显出不同地区、 不同学科背景院校 的自身特色。以笔者自身为例, 笔者任教于陕西某医学院校, 选择鉴赏影片时, 一方面笔者会从地域特色入手, 选择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些中国西部电 影佳作;另一方面笔者基于所属学校的学科类型, 会选择一些与中医药题材相关 的经典影片, 如赵丹主演的李时珍等作为鉴赏对象, 从而在教学中体现出地 域和学科类型的不同特色, 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评价标准, 从单一的知识性的考察到评价方式、标准的多元化 公共影视艺术课过去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受“

15、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 侧重 于对知识点识记的考核, 在方式上多为开卷或闭卷考试, 按照传统标准试卷的 来设计题型, 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等等, 以识记为主。这种方式实 际上是把艺术素质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 仅仅考察了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能 力, 而对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则没有涉及, 更遑论用艺术洗涤灵魂, 陶冶 情操了。 基于此, 笔者在学校相关规定和制度许可的框架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有 益尝试, 实践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和方式, 例如, 将学生影视创作实践和影视批评实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来, 以学生创作的“微电影”、“mv”、影评文章作为 考核其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的对象, 取得了不

16、错的效果。 三、结语 以上关于中医药院校公共影视艺术课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以“通识教育” 的理念和原则为指导, 从课程定位、 结构、 教学方法、 影片选择等多个方面展开, 其目的是希望能够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原则, 通过公共影视艺术课程落到 实处, 从提升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入手, 切实提升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胡菊兰, 张云鹏译.图像时代M.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5. 2王长喜, 陈磊.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842. 3张寿松, 徐辉.通识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 2005 (4) .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A.第三次全 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5哈佛委员会.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