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上传人:sjmd695 文档编号:3645578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 研究水滴里的生物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2、能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 实验过程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2、学生分组观察。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 馒头发霉的条件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1、 使学

2、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2、 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 通过认识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正确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实验器材 新鲜馒头、培养皿、保鲜膜实验过程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 10 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 10 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约 7 天

3、可以观察到现象3、观察填表。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1、 我认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 火山喷发的原因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 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实验过程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

4、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 地震形成的原因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 实验器材 纸箱、小木块或积木、记号笔实验过程在纸盒上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用小木块垒成楼房。然后在纸盒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 流水搬运碎石 小组

5、成员 实验目的 了解水流搬运过程中岩石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实验过程1、将木板一端垫高,把泥、细沙碎石块等捏成一团“岩体”放在斜坡上端,观察有什么变化。2、用两块木板架成槽状,并在上面铺一块塑料薄膜。将搭成小斜坡。把泥、细沙、碎石块等物体堆放在坡顶上。用盆装水从上往下冲,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1、 流水具有搬运携带碎石的作用。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 探究蜡烛的变化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1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2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

6、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实验器材蜡块、酒精灯、蒸发皿或金属片、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干抹布实验过程1、 蒸发皿里加热蜡块;2、 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3、 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4、 将一只蒸发皿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观察其底部。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1.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

7、对比试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2.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实验器材 无锈铁钉、试管、干燥剂、凉开水、植物油实验过程1明确研究的问题。2.组装实验装置.3观察记录发生的变化(一周后).4.实验总结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 变色花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实验器材 紫甘蓝、温水、塑料袋、烧杯、牙签、白醋、洗衣粉、盐、试管实验过程1、 将紫甘蓝撕成小

8、碎块,装入塑料袋2、 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3、 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 3-5 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4、 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器材 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实验过程1、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 3 厘米厚的细沙2、 从不同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 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一的石子。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

9、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六 时间 实验名称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1、 在 一 滴 水 中 , 生 活 着 许 许 多 多 个 体 微 小 、 结 构 简 单 、 大 多 是 一 个 细 胞 构 成 的生 物 , 这 些 非 常 小 , 用 肉 眼 根 本 看 不 到 , 只 有 借 助 显 微 镜 才 能 看 到 生 物 , 叫微 生 物 。 2、 我 认 为 食 品 或 物 品 在 温 暖 潮 湿 的 条 件 下 容 易 发 霉 。 3、 地 壳 越 往 深 处 温 度 越 高 , 压 力 越 大 , 岩 浆 像 烧 红 了 的 玻

10、璃 似 的 , 通 过 岩 石 空隙 向 上 运 动 。 随 着 岩 浆 不 断 上 升 , 遇 到 薄 弱 的 地 表 时 , 岩 浆 会 冲 出 地 表 形 成火 山 。 4、 震 级 越 高 , 烈 度 越 大 , 震 源 深 度 越 大 , 烈 度 越 小 , 震 中 距 越 大 , 烈 度 越 小 ,此 外 烈 度 和 地 质 构 造 也 有 关 系 5、 流 水 具 有 搬 运 携 带 碎 石 的 作 用 。 6、 蜡 烛 是 固 体 , 点 着 时 因 受 热 熔 化 成 了 液 体 , 随 着 温 度 的 增 高 , 液 体 又 转 化 成能 燃 烧 的 气 体 。 蜡 烛 在 燃 烧 时 , 会 发 光 发 热 , 还 会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 水 蒸 汽 、灰 烬 等 新 物 质 。 7、 铁 生 锈 的 必 要 条 件 是 氧 气 、 水 同 时 存 在 。 8、 紫 甘 蓝 水 遇 到 酸 性 物 质 会 变 红 , 遇 到 碱 性 物 质 会 变 绿 , 遇 到 中 性 物 质 则 不 会变 色 。 9、 月 球 表 面 的 环 形 山 有 可 能 是 陨 石 撞 击 形 成 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