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语文《五花山》评课稿.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44382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五花山》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语文《五花山》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年级语文五花山评课稿三年级语文五花山评课稿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选学课文,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语言优美,适宜学生在品读优美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课堂上,叶老师抓住文本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将朗读作为贯穿整堂课始终的主线,并适当进行学法的指导,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很有收获的。下面,我就来具体说说叶老师这节课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小点:一、自读自悟,品味用词的准确在教学春、夏两季的段落时,叶老师让孩子先谈印象,并小结“春天是淡淡的绿,夏天是浓浓的绿” ,紧接着,叶老师提出“你从哪看出这淡淡的绿、浓浓的绿”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边读边圈出关键词。这个过程给孩子留足了思

2、考、品味的时间,在自读自悟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冒”的可爱, “染”的奔放,对于“淡淡的、浓浓的”也有了更深的感悟。二、读思结合,习得写作的方法在教学“秋天的五花山”时,叶老师先让孩子动笔圈画段落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接着引导孩子思考“作者用什么办法把五花山写得那么美” ,经过思考,孩子们关注到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比喻,拟人”等方法,此时他们对该段落的语言形式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叶老师没有在此处戛然而止,而是引导孩子们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想象,并归纳“我们就把作者的这种看到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叫做联想” 。这样,孩子们不仅品味了语言,还习得了方法。三、读写结合,实现学法的迁移最后一个板块,叶老师引导孩子运用联想的方法试着把文章写精彩。这个环节,叶老师给孩子们留足了思考和写话的时间,从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也能运用合理的联想,不乏有精彩的描写。学到这里,孩子们不仅得到了语言的积累,更是实现了语言的运用,写法的迁移。总的来说,整堂课时刻关注学生,给予孩子充分的读书、思考、动笔的时间,老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轻松,我们听得也轻松。叶老师不管是课还是人,都给我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这也是我所欣赏和值得我追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