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毕业生创新能力与就业质量关系的 调查思考基于某高职院校数据 罗清萍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摘 要: 为弄清楚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关系, 本研究抽取某高职院校 8个院系的毕业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就业质量关系的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9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50份。 统计结果表明, 创新能力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总体 看大都同毕业生就业质量密切相关。 创新能力智力因素的创新思维能力中“想象 和形象思维能力”对就业质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批判思维能力, 这两点正是创 新能力智力因素的核心;创新学习能力中“更新知识能力”对就业质量影响最大; 创新技能中“专业技能”对就业质量影响
2、最大。 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对就业质 量都有明显影响, 其中创新人格尤其重要。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创新能力; 就业质量; 基金: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项目“湖北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状况调查研 究” (编号:HBVE2015009) 成果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的实施, 2017年 3月课题组对高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质量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 究。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 建构了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质量的评价指 标体系并设计了调查问卷, 对某高职院校850 名毕业生进行了实测, 在此基础 上对毕业生创新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
3、析。 本文主要介绍相关性 分析结果及对策思考。 一、 创新能力“智力因素”和“就业质量”各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与显著 性检验 (一) “创新思维能力”和“就业质量”各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创新思维能力”变量设计了“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 能力”3 个变量进行测评, 指标取值为“非常强、强、一般、不强、非常不强”。“就业质量”变量设计了“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情况、薪金水平、就业结构、 就业满意度”5个变量进行测评, 然后用“创新思维能力”的3个变量和“就业 质量”的5个变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sig检验, 统计结果表明, “创新思维能 力”各变量中, 第一, “想象和形
4、象思维能力”变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就业质 量”的因素。它除了不影响“就业半年后的薪金水平”、“现在的薪金水平”、 “就业单位所在地”、 “是否为西部等地区工作的志愿者”四个子变量外, 对就 业率等各项变量都有显著影响;“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越强的学生, 越可能早 找到工作, 相关系数的错误几率只有 0.001;“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越强的学 生, “毕业生就业单位层次”、“毕业生就业岗位层次”都高一些;“专业对口 程度”、“初次起薪水平”也高一些。“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 本人 对就业的满意度也高一些。 就业核心指标和“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变量相关系 数的错误几率都小于 0.05。第二,
5、 “逻辑思维能力”和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没 有相关性。第三, “批判思维能力”和“毕业生就业单位层次”存在相关性, 即 毕业生“批判思维能力”就越强, 就业单位的层次可能越高。 (二) “创新学习能力”和“就业质量”各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创新学习能力”变量设计了“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及自主学习能 力、更新知识能力”3 个变量进行测评, 指标取值为“非常强、强、一般、不强、 非常不强”, “就业质量”变量设计了“就业率、 满足社会需求情况、 薪金水平、 就业结构、就业满意度”5个变量进行测评, 然后用“创新学习能力”的3个变 量和“就业质量”的5个变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sig
6、检验, 统计结果表明, 第 一, “创新学习能力”各变量中, “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越强, 学生可能越快 找到工作, 同时“就业半年后薪金水平”可能会提高;第二, “发现问题及自主 学习能力”越强, 学生也可能越快找到工作, 自己对就业的满意程度也越高;第 三, “更新知识能力”越强, “初次就业起薪水平”可能越高, “就业半年后的 薪金水平”以及“现在的薪金水平”都可能越高, 这说明学生毕业后通过自己 的努力, 更新知识的速度越快, 越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得到提升和加薪的机会 就越多, 相关系数的错误几率都小于 0.05。 (三) “创新技能”和“就业质量”各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与显著性检验。
7、“创新技能”变量设计了“完成特定工作的普适性能力、专业技能”2个变量进 行测评, 2 个指标都取值为“非常强、强、一般、不强、非常不强”, 就业质量” 变量设计了“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情况、薪金水平、就业结构、就业满意度”5 个变量进行测评, 然后用“创新技能”的2个变量和“就业质量”的5个变量分 别进行相关分析和 sig检验, 统计结果说明, 第一, “创新技能”变量中, “完 成特定工作的普适性能力”变量对就业质量核心指标中的“岗位工作专业对口 程度”、“自己对就业的满意度”有影响, “完成特定工作的普适性能力”越强 的学生, 他们“岗位工作专业对口程度”就越高;自己对就业的满意度就越高,
8、 相关系数的错误几率都小于 0.05。第二, “专业技能”对就业质量的各核心指 标的影响最大, “专业技能”越高的学生, 越有可能找到工作, “毕业技能”对 “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层次”、“岗位工作专业对口程度”、“初次 起薪水平”、 “自己对就业的满意度”都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的错误几率也小于 0.05。 二、 创新能力“非智力因素”和“就业质量”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与 显著性检验 创新能力“非智力因素”变量设计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3个变 量进行测评, 指标取值为“非常强、 强、 一般、 不强、 非常不强”, “就业质量” 变量设计了“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情况、薪金水平
9、、就业结构、就业满意度”5 个变量进行测评, 然后用创新能力“非智力因素”的3个变量和“就业质量” 的5个变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sig检验, 统计的结果说明, “创新能力非智力 因素”变量中, 第一, “创新意识”子变量对“就业率”、“就业半年后的薪金 水平”有影响, 学生的“创新意识”越强, 可能越早找到工作, “就业半年后 的薪金水平”也可能提高, 但这种“创新意识”不会影响“现在的薪金水平”。 第二, “创新精神”子变量只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和“自己对就业的满意 度”, 即“创新精神”强的学生, 可能越早找到工作, “自己对就业的满意 度”也越高。第三, “创新人格”子变量会影响到“初次
10、就业的起薪水平”, “就业半年后的薪金水平”以及“自己对就业的满意度”, 也就是“创新人 格”越强的学生, 他们的“初次就业的起薪水平”、 “就业半年后的薪金水平” 以及“自己对就业的满意度”都可能越高。 三、结语 测评结果说明:第一, 创新能力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总体看, 大都同毕业 生就业质量密切相关。 创新能力智力因素的创新思维能力中“想象和形象思维能 力”对就业质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批判思维能力, 这两点正是创新能力智力因 素的核心, 而且这也是目前毕业生相对较差的能力。 创新学习能力中“更新知识 能力”对就业质量影响最大。创新技能中“专业技能”对就业质量影响最大。第 二, 创新能
11、力的非智力因素对就业质量都有明显影响, 其中创新人格尤其重要。 这些研究结果为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所证实。 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基本标准 是创新能力。各种选择用人标准中排在前 5 位的是:有目标有理想 (58.6%) ;求 真务实, 有强烈的责任心 (54.1%) ;有创团队合作精神 (51.4%) ;学习能力强 (45.0%) ;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4%)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进入新阶段。 必须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服务 发展, 促进就业”的方向紧密联系起来, 基于提高服务与就业质量的需要有针 对性地改革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以及体制机制。其对策有:第一,
12、 把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根本的发展目标;第二, 根 据社会发展需要, 健全设置和调整专业的新机制;第三, 加强实践性教学, 设置 更多实践性课程, 坚持工学结合, 产学研结合;第四, 坚持德育优先, 将科学教 育与人文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将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高 度重视学生想象和形象思维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五, 加强 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给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空间;第六, 大力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精 神和能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任熊, 尚维来, 王煜, 王书润.观念革新与模式创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 职质量评价新思考J.职教论坛, 2016, 17:7882 2蒋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关注其创新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