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621566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一、说教材【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充满创新活动的课堂;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本节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节为必修 1 第二单元第一节,对

2、本章节来说,它是第二章的开篇,对后面几节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在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对于本节所授内容来说, “岩石的类型”作为承前启后的内容存在,为地壳物质循环内容学习做下铺垫、奠定基础。【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2)学生情况: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地理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针对我们学生整体分析探究能力不高,个别差异大的现状,要求我们老师要更好的做好指导、引导的工作,要“小目标,快节奏”完成。学生对枯燥的概念兴趣较低,学习中要注意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有利于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更应确立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的得到反馈以便更好的教学。【确定教学

3、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岩石的概念。(2)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列举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岩石。(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动画、岩石,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正确的环境观。2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立依据:根据课标及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概念较多,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小尺度的自然环境) ,生活经历较少,对抽象的地理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确定重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 ()岩石的概念;()岩石的分类和成因;()各类岩石的特征;2教

4、学难点 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1,3,5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方法和教具进行教学。(1)本节课基本方法为综合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适时采用直观演示、阅读、讨论探究、对比、绘图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思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2)对“三类岩石成因”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感知,活跃学生的思维。三、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因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键是要教给学生学习

5、的方法。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育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记忆的良好习惯。四、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生展示课前采集到的岩石标本,学生传看、观察。师谢谢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的岩石标本,自然界中的岩石种类很多,形态各异,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请大家先来欣赏老师搜集到的岩石标本图片。出示学习目标。自主预习。(二)讲授新课: 1、岩石概念及组成指导学生重点概念详解-筑牢基础,学生自主完成,多媒体展示岩石承转:这些形态各异的岩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2、岩石

6、的成因类型学习a:岩浆岩(1)形成原因、及类型: 出示示意图:提问:读图分析岩浆岩是怎么形成的?根据形成环境又分为哪两种?代表性岩石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回顾刚才示意图让学生指认喷出岩和侵入岩。并讲述玄武岩和花岗岩识别方法:小结:教师点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上布或喷出地表(火山喷发) ,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经冷却凝固成为岩浆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火山喷发)冷却凝固而成的。知识检测:b:沉积岩:(1)形成原因:承转:由炽热的岩浆形成的岩浆岩出露地表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多媒体展示:沉积岩生成示意图学生

7、自主描述,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如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大块变成小块,小块变成碎屑物(如砂、砾、土等) ,这些物质在被流水、风等搬运到低洼处,经沉积和固结成岩,最后形成沉积岩。(2)分类:学生自主完成(3)明显特征:提问:为什么在沉积岩中容易形成化石?学生回答小结:由于沉积岩是一层一层沉积,所以有较好的分层结构,如果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贝壳、骨骼)或遗迹(足迹、虫穴)被埋在地下就会形成化石。因此,含有化石和具有分层结构是沉积岩的明显特征知识检测:承转:大家知道,泥土经过加热可以变成更为坚硬的转或瓷,岩浆岩、沉积岩在地下岩层中经过加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c:变质岩:设问: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它们分别是什么岩石变质而成的?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师点拨。小结:大理岩前身是石灰岩,片麻岩前身是花岗岩,可见三类岩石之间千丝万缕,关系密切同学们知道他们之间有何联系吗?为下节课岩石转化奠基。知识检测课堂小结:五、板书设计六、布置作业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