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域教研转型的“江油路径” 黄俊荣 钟以平 江油市教育研究室 摘 要: 基础教育进入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新阶段, 传统教研迫切需要转型, 寻找县域路径。 在点上, 激活教研员, 激活教师, 激活校本教研, 提高教研转型 的自觉性;在面上, 依托学科团队搞好课例研究, 建构课堂模式, 开展课程建设, 建立区域“1+N”联合教研共同体, 促进区域整体均衡提升, 增强教研转型的有 效性。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县域路径; 教研转型; 随着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回归, 基础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以“核心素养”为 落脚点, 以“未来学校”为愿景的改革扑面而来。 县域教育要破解“均衡瓶颈”, 既要解决
2、学生“素养落地”的课题, 又要消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扰, 才能 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特色”的发展目标。为此, 江油在县域教研转 型的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形成有效的“江油路径”。 一、点上激活:提高教研转型的自觉性 (一) 教研员:更专业地成就教师 有人说, 教研员的“教研力”就是教师的“教学力”、学校的“教学发展力”、 区域的“教育生产力”。 因此, 激活教研员潜能, 才能更专业地成就教师, 才能 完成新时期教研的责任与使命。 第一, 精神能量“补”。 江油市教研室齐心协力, 克服人员不足和年龄结 构老化等具体困难, 隔周组织职工进行一次政治学习,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
3、来中央精神, 加强调查研究和决策研究, 切实改进教科研工作作风, 全面提高 教科研服务的水平。 第二, 能力培训“紧”。本学年来我室参加省、市级教研会议和学科业务 培训共45人次。利用教育专著、教育期刊等, 组织职工抓紧时间进行业务学习, 了解前沿科研信息, 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每人做学习笔记 6000多字。 第三, 学术建设“领”。 作为一个教研员, 研究是工作, 也是生活, 要占 领学术高地, 教研员需不断学习, 不断反思, 不断挑战自我, 加强学科研究, 充分发挥其学术引领作用。 今年我室定期组织学术讲堂, 在单位内掀起学习交流 之风, 以学术赢得尊严, 以学术赢地位。 第四, 蹲点包校“
4、扶”。 教研员深度“蹲点包校”是我市多年来的常态动 作。 为了推进蹲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室每一位教研员承包 12所相对薄弱学 校的教研。 教研员深入学校, 从课堂教学、 校本教研、 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 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把脉会诊”, 同时撰写蹲点工作汇 报, 并将学校教学质量与其奖励性绩效捆绑考核。 第五, 教研定制“订”。 教研定制服务, 就是教师和学校基于教学的真实 问题, 基于教研的真正需求, 而向教研部门和学科教研员提出服务“订单”, 教研部门经过科学梳理,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指导的一种教研服务方 式。两年多来, 初步形成了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基本流
5、程和运作模式。 第六, 常规督查“导”。 配合市教体局面向全市中小学, 严格督查“教学 六认真”, 量化打分并形成专题报告, 督查结果纳入年终学校综合评价;督查重 点体现导向性原则, 要求规范教学行为, 以在保证开齐课程、 开足课时, 坚决贯 彻“向课堂要质量”的教学理念,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 督查评价的针对性, 缩小同类学校之间的“质量差距”。 (二) 教师:促进专业成长中 TQ与 PCK 教研转型我们必须依靠教师这一根本群体。TQ即Teacher Quotient, 这是基于 智商IQ、情商EQ提出的教师职业信仰指数, 它是推动教师专业自我成长的内驱 力。PCK 即P
6、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指教师学科知识能力。 1. 规划成长, 提升职业信念指数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 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 上, 不断提升精神追求, 增强职业道德, 掌握教育规律, 拓展学科知识, 强化 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2. 重构学习, 搭建“两位一体”专业平台 搭建了校内学习共同体和网络学习共同体, 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 拓宽了自 己的教学思维。校内学习共同体, 由专家 (校外) +名师 (校内) +普通教师 (校 内) 组成, 这是一个以实践研修为主的平台, 通过专家、 名师引领解决教育教学 实践中的问
7、题。 3. 人本催生, “四提倡”为成长搭桥 教师通常整天疲惫不堪地穿行在备课、讲课和评改学生的作业等繁琐的劳作之 中。教师的时间常常被各种琐碎的事务分割、占据, 教师没有了阅读思考和教学研究的时间。 于是我市提出四个提倡:一是提倡“师生同步减负”;二是提倡“多 阅读, 少备课”, 出台相关文件, 进一步规范了电子备课“八要素”;三是提倡 “少讲课, 多观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的重要责任是保持田野式的观看 或倾听;四是提倡“少改作业, 多反馈意见”, 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包括自我 评价的潜能和评价他人的潜能。 4. 学科测试, 提升教师的个人专业内涵 为推动中青年教师自主学习, 以考
8、促学, 江油市教体局成立了江油市教师“PCK 专业测试”工作领导小组。 各校高度重视, 紧密结合校本研修工作, 开展学习辅 导活动。全市小学9 个学科、初中13个学科共计 3535名教师报名参考。考试内 容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实行 闭卷考试, 并在高考标准化考场进行, 学科教师的参考合格率及其学习、 参考状 态将纳入2014年、2015年的学校年终综合考评, 计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 补考仍不合格者, 全市通报, 三年内不予评优、评职、晋级。此次教师专业测试 是市教体局提升教师 PCK的一大创新举措。 (三) 学校:校长带头立足教学, 实施草根科研 学校是教研
9、转型的主阵地。 激活学校转型的关键是校长带头, 上课赛课“聚焦课 堂”, 问题导向“草根科研”。 草根科研立足课堂,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课程 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强调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注重 经验的总结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落实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 我们基于学 校, 基于个人, 密切关注草根科研, 倡导开展“关注小现象, 研究小问题, 提 出小策略”的“三小研究”活动, 校校有课题, 人人有研究, 并将相关开展情 况纳入学校考核。 二、面上集合:追求教研转型的实效性 质量是硬道理。紧扣课堂的教育教学纲举目张, 事半功倍。江油市为增强教研转 型的实效性, 一直紧
10、紧抓住课例、课堂、课程不放松。 (一) 课例研究:锻造学科团队 1. 开展学科课例研究 每年联合教研组以学科教研员为专业引领, 开展主题式课例实践研讨。 其主要任 务是引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举办学科教研活动, 探索学科教学改革, 研 究学科教学质量监控, 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的学科教学经验。 去年各学科每期平均 召开联合教研会不少于 3次, 全年共计召开 176次。 2. 名师成长与校本研修共生 我市2010 年建立名优教师评聘制度, 由市政府命名表彰。课题将名师工作室的 组织形式嵌入教师的专业发展中, 把名师工作室活动和校本研修结合起来, 发 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 促进区域校本研修开展。
11、以名师工作室为一个“点”, 以 工作室成员所在的学校拉一条“线”, 工作室与实验学校共同构建一个覆盖区 域内不同学校的一个“面”。 (二) 课堂模式:催生本土个性化课堂 课改首先是改课, 问道课改, 聚焦课堂教学。当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 校声名鹊起的时候, 江油教育也展开了静悄悄的革命, 一大批学校从问题出发, 突出自身特点, 陆续形成了一批具有江油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江油中学的 “四导四主八环节”教学模式, 江油实验学校的“1252智慧课堂模式”, 双河 小学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这些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出迷茫散乱, 探索总结提炼出校本课堂教学模式, 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 推
12、动了课改向纵深 发展。 (三) 课程建设:让核心素养在学校落地生根 1. 明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 深刻理解、 领会党中央的育人要求, 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将正确价值观融入教育 教学全过程;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工作, 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同时围绕学 科核心素养, 从理念内化、教材挖掘、学生参与、师生对话等方面组织项目化研 讨培训。 2. 着力于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引导中小学在开齐上足规定课程和课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以“传统 文化、活动体验、修身感悟”为重点, 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实现国家、地方 课程校本化, 校本课程特色化。 3. 开展素养为本的“课程教学评价
13、”整体性研究 将学生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素养继而体现为具体的教学目标、 实用的教学建议及 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引领教师不断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 从实际问题出 发, 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使研究直接指向教学行为改善、 教学效益提高以及课堂 生活质量的智慧提升。 4. 开展学校地方特色课程研究 放大学校特色课程效应, 提升办学品牌, 促进内涵发展。 根据不同学段分类实施, 加强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研究, 遵循规律,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5. 深化绿色评价,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江油市多年坚持中小学“后进学生”的满意度测评, 探索小学艺体和科学实验 的“素质抽测”, 要求学校以立德树人为
14、总目标, 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 积 极探索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 开展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共同参与的 多主体、多元化绿色评价研究。 (四) “1+N 共同体”:推动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江油市中小学校城乡区域发展极不均衡。 为探索符合我市义务教育实际的“共同 体”机制, 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我市在中小学组建了六个“教学研究 共同体”。“共同体”坚持“行政推进、专业引领、共研共享、均衡发展”的思 路, 实现“1+N”共享共进。“1+N”共同体是一所 A类 (城区) 学校牵手一组 B 类 (农村) 或C类 (山区) 学校, 发挥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 用。每年开展五十多次相关教研活动。 当前全市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融入了“教学研究共同体”。 “共同体”的形成要 求教师走出封闭的文化圈子, 消除孤立主义的生存方式, 以宽广的胸襟坦然地 面对同事, 以阳光的心态开放自己的课堂, “打破封闭的教室之门”既 要允许其他教师走进自己的课堂, 也积极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 事实证明, 关起 门来教书, 不愿意在课堂上进行观摩或被观摩, 不习惯与同事开展专业上的交 流, 教师很难实现专业上的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