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五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 (一)第 2 课声律启蒙 (二)第 3 课声律启蒙 (三)第 4 课笠翁对韵 (节选)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第 5 课 登金陵凤凰台 第 6 课 古诗两首 第 7 课 诗词两首 第 8 课诗词两首第三单元 魅力汉语第 9 课 对联第 10 课 谜语第 11 课 谚语和歇后语第四单元 古代都城 第 12 课 北京第 13 课 西安 第 14 课杭州 第 15 课南京 第 16 课洛阳与开封探究课 寻访古都第五单元 饮食文化 第 17 课 茶第 18 课 酒 第 19 课 四大菜系第六单元 诗词诵读第 20 课 古诗两首第 21
2、 课 诗词两首第 22 课 词曲两首 第 23 课 词两首第七单元 传统戏曲第 24 课京剧第 25 课昆剧第 26 课山东地方戏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第八单元 历史名臣第 27 课 魏征 第 28 课 包拯 第 29 课文天祥 第 30 课 林则徐第 31 课康有为第九单元 科学技术第 32 课 祖冲之 第 33 课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第 34 课 四大发明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一、 经典回放。1、 读原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
3、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3) 老师小结。二、出事译文。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三、温馨点击。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四、活动广角。1、背诵这首对子诗。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3、本课所选的 声律启蒙 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五、成长阶梯。做好自我评价。第 2 课声律启蒙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4、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 读原文。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2、学生谈感受。(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3) 老师小结。二、出示译文。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三、温馨点击。读知识链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1、背诵这首对子诗。2、对对子可是古代小学生的必修课,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小时候也是从对对子开始学习作诗的,和同学的
5、比比,看谁知道的对子多。五、成长阶梯。做好自我评价。第 3 课声律启蒙 (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2、学生谈感受。(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3) 老师小结。二、出示译文。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三、温馨点击。了解故事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故事里你
6、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1、背诵陶渊明的诗诗。种 豆 南 山 下 , 草 盛 豆 苗 稀 。 晨 兴 理 荒 秽 , 带 月 荷 锄 归 。道 狭 草 木 长 , 夕 露 沾 我 衣 。 衣 沾 不 足 惜 , 但 使 愿 无 违 。2、了解诗的大意。五、成长阶梯。做好自我评价。第 4 课笠翁对韵 (节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一、 经典回放1、读原文。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歌宛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蓠倒着杏花天。2、学生谈感受
7、。(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3) 老师小结。二、出示译文。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三、温馨点击。了解知识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链接中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1、背诵李白的诗。古风【唐】李白大 车 扬 飞 尘 , 亭 午 暗 阡 陌 。中 贵 多 黄 金 , 连 云 开 甲 宅 。路 逢 斗 鸡 者 , 冠 盖 何 辉 赫 。鼻 息 干 虹 蜺 , 行 人 皆 怵 惕 。世 无 洗 耳 翁 , 谁 知 尧 与 跖 。2、了解诗的大意。五、成长阶梯。做好自我评价。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一)第 5 课
8、 登金陵凤凰台教学目标: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经典回放。、 读原文。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5、学生谈感受。(1)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3) 老师小结。二、理解诗文。 、出示注释: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豪门贵族。丘:坟墓。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半落:形容 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一水:一作“二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
9、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出示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三、
10、温馨点击。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故事链接。说一说通过读这个“故事链接” ,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咏怀古迹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读一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咏 怀 古 迹唐 杜 甫群 山 万 壑 赴 荆 门 , 生 长 明 妃 尚 有 村 。一 去 紫 台 连 朔 漠 , 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画 图 省 识 春 风 面 , 环 佩 空 归 夜 月 魂 。千 载 琵 琶 作 胡 语 , 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论 。第 6 课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读原文。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
11、、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5、学生谈感受。(1)通过读这两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3) 老师小结。二、理解诗文。1、注释:汴河:在今河开封,是隋朝时大运河的一部分赖:依靠 水 殿 龙 舟 事 : 隋 炀 帝 下 扬 州 调 动 了 不 计 其 数 的 人 力 财 力 , 加 速 了 隋 朝 的 灭亡 。 共 禹 论 功 : 作 者 在 这 里 肯 定 了 京 杭 运 河 的 积 极 意 义 , 是 可 以 和 大 禹 治 水 的功 绩 相 比 的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不期:难以预
12、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2、出示译文(一)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情,(杨广)功绩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二)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三、温馨点击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 ,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王安石
13、的乌江亭诗表达了与杜牧诗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看待项羽失败的?乌江亭宋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第 7 课 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读原文。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5、学生谈感受。(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3) 老师小结。二、理解诗文。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注释: 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千寻
14、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 千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降幡:降旗。 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故垒:指西塞山,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8 山坡羊:元曲牌名。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9 峰峦:山峰和山峦。10 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华山11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12 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13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14 宫阙:泛指宫殿。15 兴:兴盛,与下边的“亡” (灭亡)相对,指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 出示译文
15、。(一)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二)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1)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1)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诗词,理解诗词。三、温馨点击文中诗词的主要内容
16、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 ,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读一读张养浩的怀古作品,体会一下他的思想.山 坡 羊 骊 山 怀 古元 张 养 浩骊 山 四 顾 , 阿 房 一 炬 , 当 时 奢 侈 今 何 处 ?只 见 草 萧 疏 , 水 萦 ( yng) 纡 ( y)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第 8 课 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读原文。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
17、相机点拨。5、学生谈感受。(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3) 老师小结。二、出示译文。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注释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焚书坑: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曾焚毁书籍,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诗即指此而言。章碣:晚唐诗人。竹帛:代指书籍。关河:指潼关与黄河。祖龙:指秦始皇。祖龙居指秦的都城咸阳。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刘项:刘邦、项羽。京口:今江苏镇江,因临近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孙权曾在此建都,迁都后,于是地置京口镇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18、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北顾:回头向北望。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2 出示译文(一)坑中的书籍烟消云散的时候,秦始皇的帝业也开始虚空了 ,关河也不能锁着帝王之气的地方 烧书的坑灰还没有冷,崤山以东各国已纷纷造反,最后推翻秦国统治的刘邦和项羽原来是不读书人(二)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19、。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谦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1)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2)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三、温馨点击文中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 ,你知道了什么?五、拓
20、展活动。读辛弃疾的鹧鸪天 代人赋体会其中的田园情趣以及描写重点鹧鸪天 代人赋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第三单元 魅力汉语第 9 课 对联教学目的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2、了解对联的特点.。3、掌握对联的种类。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 2004 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在此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写作。 一、导入对联 : 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画,说出门上贴有什么? 二、对联的起源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
21、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歌剧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 ”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
22、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寿 -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例如解晋的: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泽东引用来给具有主观主义态度的人画像) 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
23、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 ”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 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见到一户农家正在操办喜事,乾隆一时兴起,便派人送去几个铜板和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贪财。 ”他满以为这半联会使对方难堪。没想到这家的大人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上前答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 ”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举足不前,左右为难。还有一次乾隆和和珅、纪晓岚在一起,乾隆高兴便出了上联:四方台台四方
24、四方四方四四方(乾隆) ;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和珅) 对联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阶段,已逐步变成了美丽的装饰品。文雅的交际手段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二、对联的含义对联(雅一点叫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或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文学形式应用文。它是由上下两部分字数,句数完全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或相近,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协调的文字组成的文学样式。)例如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三、对联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 ,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
25、,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 对联的分类 1、春联 高天冬去苏万物 大地春回放百花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2、 婚联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2、寿联 体健身强宏开寿域 孙贤子肖欢度晚年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4、晚联 烟雨凄寞,万里名花凝血泪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 霜封宿草
26、,素车白马更伤情 五、拓展活动。把对联补充完整。1、扫千年旧习 _(树一代新风) 2、祖国江山好 _(大地气象新) 3、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 ) ( )湖4、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导标新( )月( )六、总结: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发扬光大。第 10 课 谜语一、 导入新课。谜语是暗示文字、事物,让人猜测后知道的答案。谜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已有 300
27、0 多年的历史了。二、谜语的概念及种类。谜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谜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义谜即“灯谜” ;另一类是事物谜即狭义的谜语,也称民间谜语、儿童谜语等。1、文义谜文义谜也叫灯谜。它的谜底是表达任何一种意义的文字。所以谜底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单字、各种词语、词组、短句等等。请看下面的一些文义谜:庄稼人(打作家名一)谜底:田汉。归心似箭(打称谓一)谜底:思想家。以德服人(打辽宁省地名一)谜底:抚顺。高速抽杀(打音乐名词一)谜底:快板。指头触电(打字一)谜底:摩。灭鼠运动(打军事名词一)谜底:消耗战。遥望祖国宝岛(打体育设施一)谜底:看台。2、事物谜(民间谜语)和文义谜(灯谜)
28、的区别事物谜和文义谜都是谜语,它们有共同的地方。比如,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都有谜面、谜目和谜底。先看一个民间谜语:谜面:七层褥子八层被,一个黑儿里头睡,有个红儿来叫门,蹬了褥子踹了被。谜目:打一娱乐用品。谜底:爆竹。再看一个灯谜:谜面:留发。谜目:打成语一。谜底:置之不理。三、猜灯谜。依山傍水(打一字)凸眼睛,扩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趁着它,好像一朵大荷花。(打一动物)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帘,从幼到老难离水,不洗澡来只泡脚。(打一植物)千里相逢。(打一字)四、拓展活动、编编谜语1、老师找了几个有趣的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猜不着,你在听我说一遍。等几
29、个谜底是人的器官的谜语)2、今天,我们学的谜语,谜底都是人的器官。你能照着这几个谜语,编一个谜底是鼻子的谜语吗?(左边一个洞,右边一个洞,是香还是臭,问它它都懂。)3、第 11 课 谚语和歇后语一导入新课。古代劳动人民是勤劳而富有智慧的,他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穿凿了谚语、歇后语这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二、了解谚语。1、概念。谚语是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劳动中总结的语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谚语是由生活在社会下层的鄙里之人口头创作的。谚语主要是利用口头传播的,因其常用,才能长久地流传下来。2、谚语的特点。谚语的一些本质特点。首先, 它具有通俗性、定 型性的特点。它起源于民众,又流行于民间,它一经确立, 一
30、般不再轻易改变。其次,从它表达的主要功能上看,谚语重在总结经验,喻事明理。 它通过陈述人们日常习见的具体事情,来揭示和说明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与道理。4、谚语的分类。(1)知识学习 实践经验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2)意志、干劲、科学态度如:有志者 事竟成。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志在顶峰的人,不在半坡留连。 (3)智慧、策略、工作方法如:鸟靠翅膀,人靠智慧。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要捉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4)哲理、法则、人的作用(一)如:青山长在,细水长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刀不磨生锈,水不流发臭。(5)天气谚语如:云下山,地不干。
31、云绞云,雨淋淋。黑云接驾,不阴就下。三、了解歇后语。1、歇后语的概念。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 懒婆娘的裹脚 - 。 2、歇后语的结构。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 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3、歇后语的来源最早出现“ 歇后 “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列传 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 (一种 “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
32、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4、为类。 第一,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 小葱拌豆腐 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 冷水发面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棋盘里的卒子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曹操吃鸡肋 四、拓展活动。很多歇后语都是来自看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读一读有关三国人物的歇后语,尝试着再举出几个有关三国人物的歇后语。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
33、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第五单元 饮食文化第 17 课 茶教学目标。茶了解茶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品评茶文化,拓展知识面教学过程一、了解茶 (主要由学生介绍) 1、茶的起源、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茶的故乡,当之无愧。有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 3000 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经过多年,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全盛时期,社会上饮茶成为时尚,以茶为雅事,精心操作,还懂得用茶具之美来烘托茶味之佳.人们
34、对茶的经验,经过长时期的积累,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茶艺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2、中国十大名茶 1、杭州龙井 7、白毫银针 2、苏州碧螺春 8、武夷岩茶 3、黄山毛峰 9、安溪铁观音 4、庐山云雾 10、普洱茶 5、六安瓜片 6、恩施玉露二、了解茶知识1、茶与文化:茶的起源?谁最早种植了茶树?与茶有关的名人?关于茶有哪些诗词与诗句?以茶为名的书有哪些?关于茶的对联有哪些?什么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茶道?中国有哪些茶道? 功夫茶是怎么一回事?绿茶和红茶是怎么分的? 2、茶与健康:茶的保健功能有哪些?喝茶能增强免疫力吗?可以抗衰
35、老吗?茶叶有哪些成份和功能?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可可、茶,哪一个更有利于健康?喝白开水和茶水哪个好?饭后可以马上饮茶吗? 淡茶和浓茶哪个好?与茶叶有关的美食是什么? 3、茶叶百科:我国的十大名茶是什么?我国哪里的茶最多最好?我国有哪些绿茶?春茶、夏茶、秋茶是怎么分的?它们有什么区别?怎样区分新茶和陈茶?茶叶受潮怎么办? 怎样可以更好地贮藏茶叶?茶叶有哪些其它用途?三、感受茶韵配乐散文悠悠茶韵 作者: 肖 敏 朗诵:叶青 北方人爱酒,辛辣、烈性,那直呛嗓子眼的老白干一喝下去,两朵红云飘上了脸,人就变得俊美,豪放。南方人喜茶,大街上随便走走,五步一阁,十步一轩,售茶、泡茶、品茶,随处可见。我曾留心过
36、厦门的茶室,装修多古色古香,名人手书的招牌镶嵌在门脸上,风格独具。木格门,小轩窗,各式瓷瓶、书画点缀其间,自是端庄典雅,别有洞天。有茶室处便芳香四溢,有茶室处便风韵别致古风犹存。初来厦门串门儿,看到主人盛情烫杯泡茶,总有些受宠若惊。殊不知这是闽南最常见的礼节,寻常巷陌,妇孺皆会。看到人们用那小如美女薄唇的茶杯盛茶,心中常不免暗暗叫苦,那么一点点,哪儿够喝呀。其实这“喝” 字理解得极不准确。闽南人泡茶不是为“喝” ,而是为“品”。小心翼翼地捧起一盅茶,缓缓送到唇边只那么轻轻一啜,悠闲洒脱,幽雅之至。品茶者的感觉大约也赛过神仙了。在厦门,泡茶不单单是为了解渴,倒是一种习俗,一种礼节,一种文化,一道
37、风景。四、拓展活动。1、读元稹的诗茶茶香叶,嫩茶。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鞠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净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2、试着把所列茶叶品种与其产地连起来。祁门红茶 福建普洱江 苏龙井安 徽碧螺春 云南铁观音 浙江第 18 课 酒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的酒文化。教学过程一、了解酒。就是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材料发酵制成的含酒精的饮料。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传说酿酒的鼻祖是夏朝的杜康。二、补充资料。杜康所处时代不详,相传生活在夏商时期,属今洛阳市汝阳县杜康村人。据说他幼年常牧羊于家乡四周的空桑洞(今杜康村西南),偶然发现
38、自己吃剩放在桑树空洞中的米饭(秫)有非凡的香味,于是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制,终于发明了酒。江统在酒诰中也说:“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宋人朱翼中在酒经中也有同样记载,“杜康作秫酒”,“空桑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流传久远。今天,在汝阳杜康村一带,仍有酒泉沟、空桑洞、杜康河这些地名,成为杜康造酒的历史佐证。杜康创造的“秫酒”酿造方法,奠定了中国古代白酒酿造的工艺基础,对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以后,杜康酒多被作为宫廷御用,历代帝王对杜康也多有加封,尊他为“酒仙”。于是,大家都把杜康奉为造酒业的祖师爷。三、酒与礼仪。自古
39、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 食礼之国”。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合乎礼节的饮酒,往往是一个人的教养和人品的象征。虽然和诗仙李白,草圣张旭的狂傲不羁,有很大的出入,但是这种礼节,才是华夏五千年,饮酒礼数进化发展的表现。四、酒文化。文人好酒,以唐朝大诗人李白为最,其次: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 苏东坡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 问 刘 十 九 唐 白 居 易 绿 蚁 新 醅 酒 , 红 泥 小 火 炉 。 晚 来 天 欲 雪 , 能 饮 一 杯
40、无 ?五、拓展活动。古诗中有很多的内容与酒有关,你还能找到那些与酒有关的诗呢?古代酒令也很有意思,你知道那些古人行酒令的故事?第 19 课 四大菜系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四大菜系的分类及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在一定的地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巧和独特风味,我们称之为一种菜系。二、菜系分类。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是社会所公认的四大菜系,也是我国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地方菜肴。1、鲁菜也称山东菜,由济南菜和胶东菜两种不同的风味组成。济南菜讲究清香、鲜嫩、味纯,并以善于制汤而闻名。胶东菜则以烹制海
41、鲜见长。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长期以来鲁菜成为北京菜和东北菜的组成部分,清代宫廷菜的发展与鲁菜的关系密切。直到如今,北京菜以及仿膳菜中仍保持着鲁菜的某些特色。鲁菜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整套烹调技法,其中尤以爆称最。鲁菜的爆法可分为油爆、汤爆、葱爆、酱爆、火爆等多种。爆制菜需旺火速成,故为保护食品营养素最佳的烹调技法之一。特别是油爆菜,必须是旺火快炒,连续操作,一鼓作气,瞬间完成。鲁菜在烹制海鲜上有独到之处,尤其对海珍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2、 川菜历来享有“ 一菜一
42、格,百菜百味 ”之美誉。从秦朝到三国时期,成都逐渐成为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使川菜得到不断发展。川菜在秦末汉初就初具规模,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现今川菜馆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以其麻辣味闻名于海外,一句“麻辣烫”,既道出了川菜的风格,也道出了当地人的性格,素有“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美誉。川菜重视选料,讲究规格,主菜与配菜配料细致,主次分明,鲜艳协调,烹制考究,调味多样。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区菜系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
43、浓,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如麻辣味、家常味、咸鲜 味、五香味、鱼香味、荔枝味、怪味、酸辣味等23 种。烹调方法擅长于烤、烧、干煸、蒸。代表菜肴品种有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干烧岩鲤等。3、淮扬菜集江南水乡扬州、镇江、淮安等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淮扬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 “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著名菜肴了。淮扬菜的烹制特点是:选料广泛,鲜活鲜嫩,营养调配;制作精细,因料施艺,注意刀工,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调味清淡,强调本味,重视调汤,风味清鲜;色彩鲜艳,清爽悦目;造型美观,别致新颖,生动
44、逼真;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其烹调时擅长于烧、焖、炖。著名菜肴有:叫花子鸡、糖醋鳜鱼、芙蓉鸡片、盐水鸭、清炖蟹粉狮子头、清蒸鲥鱼、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4、广东菜也叫“ 粤菜”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季秋力求清淡,冬季偏浓醇,粤菜餐谱绚丽多姿。烹调技法精良,并以其用料之博而著称粤菜风味的特在足重清淡。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 、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谓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猥、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著名的菜品种有:“三蛇龙虎大烩” 、 “五蛇羹”、“蛇油牛肉”、 “烤乳猪”、 “干煎大虾碌” 、和“冬瓜盅”等三、温馨点击。诗礼银杏。四、拓展活动。中国有些菜名,经久不衰,流传至今,许多菜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如东坡肉、宋嫂鱼羹、陈麻婆豆腐等。你还知道那些名菜的故事?跟同学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