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数学评课-乘法分配律人教新课标徐老师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形成,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 一、创设情境,生成资源 传统“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一般都是从书写形式上加以证明的,这样既脱离了数学与实际、数学与数学的联系,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徐卫国老师在本节课中力图打破这一僵局,通过创设“为公司员工买工作服”这个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体现“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学生在“为公司员工买工作服”这个具体情境中生成探究的资源并从中发现问题,旨在突出“乘法分配律”的“现
2、实原型” ,并通过“现实原型”来提炼数学模型。较好地让学生从数学活动中去体验,从数学与生活原型中寻求支点,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良好途径。 二、探求新知,发现规律 传统“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把探究的重点放在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变化上,忽视了等式左右两边的内在联系,学生的认识还是处于表面,没有深入其实质。即为什么“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两积相加” ,可以转化为“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用和与一个数相乘” 。 徐老师通过“让学生写一写类似的算式,并说明你写得算式为什么是相等的”这些活动,让学生利用不同的生活情境解释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如有的利用上衣裤子、有的利用黑羊和白羊来解释自己的算式。这样既考虑到了不同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掌握程度,又通过语言表述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同时实现了数学模型回归到生活模型。 3、练习多样,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如填空题,有字母的,有数字的,有数字与字母相结合的,形式多变,进一步巩固运算定律;再如连线题,提供 10 个算式,但其实只有 3 组是满足条件的,这样的练习,更加能让学生理解规律,而不仅仅停留在对公式的表面认识上,并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掌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