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 初三二模单项汇编(东城)(二)阅读命运,完成17-19题。(共9分)命运星新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星球上就有了机器人。也许是由于大气中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吧,在整个星球上找不到任何有生命的动植物,只有机器人在到处活动着。这些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着,挖掘出大量的矿石并加以冶炼,进行加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零件,然后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连镌刻在躯体表面的号码都完全相同。无论是大雨滂沱、水流成河的雨季,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寒隆冬,机器人们从未休息过,始终是勤勤恳恳地埋头工作着。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机器人的数目不断地增长着。有时候,机器人也会互相谈论起一个问题来。“我们为什么
2、会存在于这种地方呢?”“首先,在这片陆地上出现了最初的第一个,然后,那个家伙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开始进行增添伙伴的工作,于是就产生了我们大家。除此以外的事情就不知道了。”最初的第一个,这是事实,并非神话。机器人的电子头脑极为缜密精细,容不得半点含糊不清或加以美化的想法。机器人每制造出来一个新的伙伴,就把自己的全部记忆都输入对方的电子头脑之中。因此,无论是谁都知道这件事情。这样一来,最初的第一个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了。因为大家的知识是均衡平等的。有关最初第一个出现以前的记忆在电子头脑里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印象,完全是一片空白。这里的所有的历史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如果从那以后的事情来考虑的话,
3、可以推测,当初的第一个不可能是从天而降的。但是这又没有什么根据,只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并且,机器人们在某种本能愿望的驱使下,热衷于增添伙伴的工作,并不过多地考虑这件事情。可是,一旦达到了某个数目以后,机器人们就停止了增添伙伴的工作。当然,决不会开始寻欢作乐,嬉戏游玩的。机器人们全力以赴,转入了制造宇宙飞船的工作。与此前相比,这是一项更为艰难困苦的工作。从地面上开采大量的矿石,加以破碎,并对矿石进行精炼,然后制造出各种极其复杂的零件。为了获得宇宙航行所必需的能源矿藏,机器人们不得不挖掘了一个非常深的矿井。曾经有过好几次因为井壁塌陷而前功尽弃,不得不从头开始挖掘。但善于吃苦耐劳的机器人们全然不顾从
4、井壁里渗透出来的污水,毫不停息地日夜奋战在井下,兢兢业业地挖掘着宝贵的能源矿藏。有时候势不可挡的狂风暴雨呼啸着卷地而来,有时候惊心动魄的落地响雷隆隆不息,有时候天崩地裂般的强烈地震此起彼伏,但勇敢的机器人齐心协力地向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作着艰苦的斗争,奋不顾身地建造着宇宙飞船。虽然不知失败了多少次,但仍然是毫不泄气,信心百倍,决不肯放弃这一计划。“为什么我们如此热衷于这项工作呢?”“这是由于某种义务感或者说是责任感在鞭策着我。这是一种无论如何也无法抑制的冲动。如果能够制作成功,乘坐着宇宙飞船到星星的海洋里去邀游的话,肯定会遇上许多有趣的事情的。难道你们不想到宇宙之中去吗?”“啊,当然想去啦!虽然
5、说不出什么理由,但必须把飞向宇宙作为我们的最高目标。也许这可以称之为命运吧!”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宇宙飞船终于制造出来了。每个机器人都折腾得焦头烂额,缺手断脚,破烂不堪,已经再也找不到一个完好如初的机器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好推选了一个相比之下伤势最轻的机器人乘上了宇宙飞船。在全体机器人的注目送行之下,宇宙飞船出发了,尾部喷射着鲜亮的火焰腾空而起,向着茫茫太空直奔而去。一旦到了完全失重的太空之中,这个机器人的电子头脑中就发生了某种变化,一种新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机器人便准确无误地指引着宇宙飞船沿着一条航线前进,在不计其数的星球中选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机器人驾驶着宇宙飞船,穿透死一般的寂静
6、,在虚无缥缈、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努力地向着那个唯一的目标前进,前进,不断地前进!十万火急,刻不容缓!也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一股巨大的力量,宇宙飞船的速度越来越快,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最后,太空旅行结束的时候终于来到了。毫不犹豫,立刻着陆!可是,不知什么缘故,着陆缓冲装置突然发生了故障,宇宙飞船并未减速,呼啸着冲向大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碎片,翻滚旋转着向四处飞散。远处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人们从四面八方如同潮水一般蜂拥而来。其中有一个声音格外响亮,那是一位拿着麦克风的男子在拼命地呼叫。“诸位,请安静一下,请安静一下!终于有一个勇敢的机器人凯旋啦!这是本世纪规模最大的
7、竞赛!我们向每个星球上都派遣了一个机器人,并且按照不同的号码向大家发售了彩票,看哪一个机器人最早返回地球。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赌博,很抱歉,让大家望眼欲穿地盼了好久,但现在这位勇士终于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胜利返回了地球。如果您手中持有的彩票上的号码与这个机器人的号码相同的话,那就是万分幸运地中了头彩,立刻就能得到一笔数目极其惊人的巨款”机器人已经粉身碎骨,再也无法用电子头脑进行思考了。如果电子头脑能够进行正常工作的话,那么听到这番话以后17.请根据事件的发展,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某星球上的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加工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_机器人将自己全部记忆输入到对方的电子头脑中,不断增添新
8、伙伴_机器人努力工作,把飞向宇宙作为最高目标_机器人朝既定目标着陆时粉身碎骨,它的命运就是成为人们兜售的彩票的内容。18.文章结尾处,假如机器人的电子头脑还能够进行正常工作,那么听到兜售彩票者的一番话以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假如机器人拥有人的智慧,他们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变化?(2分)答: 19.请你围绕本文的描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从文中找出一处值得讨论的句子,写出你的讨论题,并作出解答。(4分)讨论题来自: 你的讨论题: 你的解答: (西城)(二)阅读黎明 ,完成 1719 题。 (共 11 分)黎 明焦策第 51 天,北坡第一台阶营地,海拔 7007 米。火升起来了,昏暗的帐篷里逐渐变亮,让这个不
9、足 10 平米的小空间略微有了些生机。我把一口铁锅架在火上,小心翼翼地沿着锅边贴满生肉干,然后抱了一捧雪扔在锅里。铁锅立刻发出“嗞嗞”的响声。队长柴虎看着我,问道:“你的身体机能怎么样?” “还好。 ”我晃了晃金属的双臂,火光为它镀上了一层橘色。 “检查一下你的机械部分。 ”他从身后拎出工具箱, “明天要走一整天,你可别拖我后腿。 ”我摸了摸自己的胸口,一颗人类的心脏正在金属的胸腔内有力地跳动着:“非人体组织 86%,运转良好。 ” 从营地出来,已是上午 10 点,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头顶的黑灰色云层又密又厚,那是由无数直径小于 2 毫米的碎石和矿物质粒子与冰晶混合而成的颗粒,在“大爆发”时期
10、被火山喷发出来,一直悬浮在空中。以往在这里能够直接看到珠穆朗玛峰的峰顶,还有上去的路径。现在,这些全都看不见了,云层齐刷刷地把峰顶剪掉,整个珠穆朗玛峰就像是一个没有头颅的帝王。“你在看什么?”柴虎将帐篷收起来。 “云层很厚。薄的地方有 500 米,有的地方能达到 2 公里。 ”我仰望着云层,说道。他放下手中的活儿,直起腰,把护目镜推了上去:“范围多大?” “亚欧大陆的三分之二。 ”“哼。 ”柴虎轻嗤一声,说, “420 座活火山,13 个月不间断喷发,大量的尘埃聚集到对流层。阳光遮蔽、高空风减弱、地转偏向力作用幸亏我没活在那个年代!” “现在也不好过啊。 ”我说。收好帐篷,我们向最后一处营地进
11、发。风更强了,空气中的雪粒被风吹起,一呼吸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柴虎用衣领裹住口鼻,借助冰爪和雪杖艰难地前行。我踩着齐膝深的雪,紧跟在他身后。放眼望去,所有通往峰顶的路都隐没在风雪中,只有一条黑褐色的山脊,直直插入黑云深处,看不到尽头。第 52 天,珠穆朗玛登顶营地,海拔 8018 米。今天的状况有些糟糕。先是在断崖边丢失了炊具,后来柴虎又扭伤了手臂,最后一副雪杖也断掉了,而且他开始间歇性地哮喘,这是高原反应的前兆。我燃起篝火,柴虎的嘴唇有些发紫,汗珠也密起来。 “一会暖和了,你会感觉好点儿的。”柴虎皱了皱眉,说:“心跳得有点快,别的都还好。 ”我伸手握住他的胳膊。 “脉搏 121,高压 110
12、,低压 59,还好。对了,今天的经幡你看见了吗?” “7200 米那儿的?” “对。下面有标尺,标尺旁有个石碑,碑上” “碑上都是死在这里的人名单。 ”我点了点头。柴虎睁开眼睛,两眼凝视着帐篷的顶端,仿佛要把它看穿似的:“人都不想死,他们也都不知道自己最后会死在这雪山上傻了吧唧的家伙们”“可他们死得其所,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意义!?”柴虎半坐了起来, “我看是可怜的虚荣吧。 ”“那你登顶过那么多次,都没有意义吗?”我问。柴虎冷笑着说:“意义对我来说已经死了。 ”“我不信。 ”柴虎剧烈的咳嗽起来,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平静下来。 “ST02,你记住, ”柴虎严肃地说道, “有些人活着为了虚无
13、缥缈的东西,可我活着就是为了自己。之前我登珠峰,只因为它在那儿 ,我要做的就是征服它。 ”“那这次呢?”柴虎迟疑了一下,瞪着我说:“你今天话很多。 ”第 53 天,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 8517 处。昨晚北坡开始出现强降雪天气,通往峰顶的所有道路都被覆盖上了将近 60 公分的雪。零下 50 度的低温使雪刚落到地面就结成了冰。我的左腿轴承被冻坏,传动装置完全失灵,它现在就像一根冰棍在支撑着我。柴虎在前面艰难地挪动。冰棱和风化石像利刃一样,让他每爬一步就会滑退半步,两个多小时才走了不到 1 公里。但他仍然不时地转身,催我跟上。 “你跟不上就会死!” “机器人死不了。 ”风淹没了我的声音。他已经超过
14、 8 个小时滴水未进了,持续的高山反应让他看上去像是在打摆子,可他依然坚定地向前走着。我真搞不懂,总觉得他才是机器人。我们已经进入了黑云层的内部,四周一片灰蒙蒙的,就连雪花也是灰色的。这感觉不像是黑夜,也不像沙尘暴,更像是黎明前那种连绵不绝的苍茫。 “或许创世之初就是这种状态吧”我心里想着。这种混沌包裹着我们,包裹着整个珠穆朗玛峰。忽然,前面的柴虎猛地挺直了身子,随后像一扇门板样地直挺挺倒下去。我连忙丢开行囊爬向他。 “怎么样?”我托起柴虎的头。因为缺氧,他的脸色紫青,嘴唇又肿又涨。“下山吧。 ”我冷静地说。柴虎眼神已经迷离,但他还是摇了摇头:“不。 ”“距离峰顶还有 330 米。你到不了的。
15、 ”“扶我上去,我”柴虎喘着粗气,肺部发出金属般的啸鸣音。“你”忽然,他握住我的手,力道很大, “你自己上去。 ”“登顶对我没有意义。”我冷静地说, “我要送你下山。 ”“不!”他用力睁开双眼,望着我, “我的意义就是你的!人类已经一百年没见到日出了”他用力吸了口气, “你去告诉他们”“可我是机器人。 ”柴虎伸手拍了拍我的金属胸膛,说:“你有的。 ”说完,他脑袋一沉,闭上了眼睛,但他的手依然死死地攥着我。第 54 天,珠穆朗玛峰峰顶,海拔 8851.27 米。我从未在高山上看过日出,也不理解日出对于人们的含义是什么。只是现在,我站在了峰顶。持续百年的黑云被我稳稳地踏在脚下,天空像一汪清水那么蓝
16、。我调试好了无线电广播频率,把电池的输出功率加到最大,以保证它能够在全频段上进行广播。我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开始广播:“公元 2185 年 9 月 15 日 08:25AM,北纬 275917,东经 865531,珠穆朗玛峰峰顶。我是登山队员姜 ,我郑重声明,此刻太阳正从东方升起。重复,我是登山队员姜 ,我郑重声明,此刻太阳正从东方升起。人类再次沐浴在阳光中,人类再次沐浴在阳光中!”说着,我打开金属胸腔,露出我的心脏。它沐浴在黎明的阳光中,像金子一般闪亮。(选自科幻世界2016 年 1 月,有删改)17时间、地点及主要事件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元素。阅读本文,完成下列表格。 (4 分)时间 第 51
17、 天 第 52 天 第 53 天 第 54 天地点 珠穆朗玛登顶营地 珠穆朗玛峰北坡 珠穆朗玛峰峰顶事件 休整后, “我”和柴虎从营地准备攀登。 18小说以机器人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3 分)答: 19这篇科幻小说的结尾部分耐人寻味,请你针对这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引发读者对主题的思考,并尝试作出回答。 (分)提问: 回答: (海淀)(一)阅读唯有垂杨管别离 ,完成第 12-15 题。 (共 14 分)唯有垂杨管别离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
18、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 (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
19、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 ,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也是奇怪,无论背
20、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 【甲】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
21、。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 “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 ”岳老师对我说。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我难以自禁地涌起了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场遇见的结局终究是别离。天快亮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但我并没有去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离别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消
22、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他们马上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来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叫醒小病号。当小病号醒来,他还懵懵懂懂,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捏他的小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在院子
23、里的叫喊。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破了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又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五月间,阳光正好,窗台上有流泻的碎金。风暖暖的,有柳絮悠扬地飘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小病号站在一楼的草地上,他脱去了苍白的病号服,穿上了黄亮的T恤,骤然显得挺拔了些,有了小小少年的英姿。 (B)他仰着头,紧盯着病房的那扇窗户,努力地挺着身子,双手在嘴边拢成个小喇叭,大声地喊着,一字一顿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病区。“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
24、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 【乙】她正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 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全都陷于沉默之中, 听凭她哭下去,哭出悲,哭出喜后来,我常想:生命的相遇相别,正如花开花谢,都是必然。但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作者李修文 有删改)注: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杨柳枝词九首 (唐 刘禹锡) 。 陌,街道。垂杨,即垂柳。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12. 在病房里,长期住院的岳老师与小病号居然自动结成了师生,他们你教我学,发生了一些故事。请根据
25、文中情节的发展填空。 (4 分)(1)在病房里的众人面前,小病号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岳老师很骄傲。(2) (3)联系自己的病情,小病号恼怒地说不想学习了,岳老师痛哭之后反而教得更多。(4) (5)仓促告别后,小病号在楼下完整地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悲喜交织。13. 本文描写了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请你从文中【甲】 【乙】两处中任选一处,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她哭泣的原因。 (3 分)选择_处(只填序号)分析:_14.请在文中划横线的 A、B 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简要赏析。 (3 分)选择_处(只填序号)赏析: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结尾段中“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这句话的
26、理解。 (4分)答: (朝阳)(二)阅读跟着父亲读古诗 ,完成第 19-21 题。 (共 12 分)跟着父亲读古诗潘向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让我开始背诵古诗。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再然后,应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在我当时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完全不明白,杜少府,肯定是姓杜名少府了,但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换油人?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到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大概是我十一
27、岁那年吧,父亲到外地出差,给我带了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就是一张张书法的黑白照片。其实很简陋,但是我爱不释手,天天拿着看,翻来覆去地看。其中有一张是我没有背过的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记得是用一种“奇怪”的字体写的,后来知道是隶书。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这个杜牧到底想说什么。但是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自己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当时母亲在我对面批改学生的作业,我没有打扰她,而是一个人安静地体会那种无声无息从天而降的幸福。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
28、的担忧:怎么读不出什么要人上进的意思?还是理解错了? 等到再见到父亲,我忘了问这个问题,等到我可以天天见到他,我已经不需要问了,我自己明白了: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了。诗不一定是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十二岁时,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从父亲的书架上很方便地可以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学问大家。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面对竖排书那种奇异的说不清来由的肃然起敬的感觉。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
29、看到了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作了各种记号,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比如乐府诗选中,在第 18 页的猛虎行的注释部分,父亲在“双起单承”四字的旁边用红笔划了双线,于是我第一次读这首诗就知道了古诗中的这种手法。白头吟有“沟水东西流”之句。我顿住了:水怎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流呢?正觉得不好理解,看到父亲批注“东西是偏义复词,偏用东字的意义”这一句。哦哦,原来如此!子夜歌中有“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父亲在“期”字旁边注一“棋”字,还用一个拉长的箭头标到上句的“空局”处,使我更明确地理解了“期与棋同音双关”的注释眼前是一个空局,就是“未有棋”,同音双
30、关成“未有期”,思念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写来多么婉转,又自然又含蓄。当时的我,还远远不能说出“蕴藉”“风调”,但是已经模糊感受到了单纯里的匠心独具与浑然无痕。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划圈。若是句子好,先划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让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顿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地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你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于是我只能用也在书上点点划划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只能在他读过的
31、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我喜欢的诗,有时和父亲不一样,比如我在 28 页的西门行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四句上重重地划了线,加了圈。父亲却说:“好是好,不过三个圈太多了,两个圈还差不多。”父亲大概觉得最好的诗是不能这样说穿道破,直截了当的。而我觉得:一说说到了底,多么痛快!也难怪,我读这些诗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加上八十年代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时代氛围,明明是无边无际的忧愁和苦闷,我也读成了明快铿锵。有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观点。你给我五分钟。”父亲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一想,说:“虽说诗
32、无达诂,不过你说的好像比我当年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的老师,而且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啊!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了。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19. 文章记叙了“我”在不同时期跟着父亲读古诗的体验,请根据提示,补写相应的内容。(4 分)学龄前跟着父亲读古诗,很多地方不明白。 到上海后,读父亲的评点批注,感受诗人的匠心。 20. 第段中写了父亲读诗时在书上的随手标记、评点,帮助“我”理解了诗歌表现的手法、内容与意境。请从你积累的诗词中任选 12 句(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从某一方面,加以批注。 (4 分)诗句: 批注
33、: 21. 读完本文后,你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为什么?( 4 分 )答: (石景山)( 二 ) 作 文 指 导 课 上 , 老 师 出 示 了 两 篇 同 题 故 事 , 请 你 根 据 要 求 , 完 成 18-20 题 。 ( 共 10 分 )神奇的书签墨墨,一定是祖奶奶派来惩罚我的。我出生于书香世家,家族里有则不成文的规定,任何后代满六周岁,就要开始读书,祖奶奶都会送一枚书签作鞭策。我六周岁那天,便“强颜欢笑”地迎来了“墨墨”这个克星。据祖奶奶说,墨墨其名,源自“胸中丘壑,以墨纵之”。签身是古檀香木做的,约莫抚尺长短,自带淡淡墨香,签身中间嵌着晶莹剔透的琉璃,里面有七色沙石,每当将它夹
34、在书页里,书页间的挤压会让沙石流入签尾的水晶沙漏中。签尾积的沙石越多,说明你没有打开书本的时间就越久。最可怕的一点是随着沙石流转,签身会变色啊!按照彩虹的色度,手不释卷的人,签身一定是赤色的。据祖奶奶说,这书签可是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神物。每次年终书会,祖奶奶检查孙辈读书情况的时候,我总是不好意思把自己蓝色或者紫色的墨墨交给祖奶奶。我也不是不曾想过奋进,可最多只熬到了蓝色就放弃了,论语孟子这类书真心是读不懂也读不下去啊。我看着比自己小三岁的妹妹手里那青色透着绿光的书签,承受着母亲恨铁不成钢的锐利眼神,最痛的还是气质温婉却要求严厉的祖奶奶那一声沉重无奈的叹息。那时,总觉得有一种冰冷的东西结结实实地
35、打在了心底。又临近年关了,我惊讶地发现墨墨呈现出我从未企及的高度青色!这可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阅读量啊!好胜心切的我似乎被注入了一股能量,我跑到父亲的书房,翻找出最厚的一本书红楼梦,暗道:“读完这本书,总能升到黄色了吧!”我发誓一定要咬牙读下去,我要让族人刮目相看!下午凌晨午后黄昏,我不再理会伙伴的召唤,也没有顺从手机的引诱,随着书页的翻动,随着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宝玉丢玉等情节一步步铺展开来,我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我不再关注签尾的流沙,也忘记了自己想要得到长辈夸奖的目标。等我终于感慨地合上最后一页,已然是又一个凌晨时分。我仍沉浸在书中久久不能回神。突然,一滴泪水滴上书签,沙石流转的
36、速度瞬间加快。当我手忙脚乱找纸巾擦拭的时候,签尾那鲜艳的赤色惊到了我。赤色兄弟姐妹无一人达到的赤色! 蓦地,祖奶奶的训诫浮上心头:“这书签不是看你们谁读的书多,谁书翻得勤,而是要看谁读得入情入理入心!”这话使我顿悟,我明白了墨墨,明白了祖奶奶的苦心,明白了家族千百年来的厚望!家宴上,祖奶奶并没有大肆表扬我,我却从她嘴角宽慰的笑意,得到了我所希望的鼓舞。在众人惊羡的目光里,我攥紧了墨墨,心中难免泛起几分得意。妹妹在桌底下拽我的衣角讨教,我抿抿嘴唇,含蓄地告诉她:“择一本好书,心平气和地读下去,你总有明白的那一天。”我不是吝啬,而是总觉得直白地告诉她,少了一点心有灵犀和时机天成的美妙感觉,愧对了书
37、签的心意和指引,这事得她自己去悟。签与心的默契,若是从他人口中得到,终究是少了些灵韵。当然,有弟弟妹妹看漫画和无聊的娱乐杂志时,我也会善意地提醒。时光珍贵,怎能消磨掉与经典相遇的机会呢?现在,墨墨已经收集了我上千颗泪,也变得更严苛了,稍有一点放松,彩沙落得比往常快得出奇,不知道的还以为祖奶奶给它升了级。它用它神奇的魔力告诉我:心之所触,方为锦绣;情之所引,方为挚爱。哦,我怕且敬且爱着的神奇墨墨,是你,叩开了我的心扉,时刻提醒我与经典相伴,与挚爱相随神奇的书签夜深了。静坐书桌前,有意无意地翻阅眼前的书卷,不经意间,一行小诗映入我的眼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明月与清泉仿佛晴朗日头下的一片
38、绿荫,宁静夜晚中的一洒银辉,淡淡而又不经意间流入我的心间。细细看来,原来是贾平凹先生的明月清泉自在怀。文章写得通透,虽然篇幅不长,但写尽了人生的漂泊与沧桑。我恍惚觉得,先生在浮世中穿梭,终觅得一眼清泉以栖身畅饮。我向往这明月,渴望这清泉,即使反复浏览,也不舍合上书页,使这月辉掩藏于书本之中,想来想去,便起身决定找寻一枚书签,以作标记。平日里大多习惯了电子阅读,读来方便而又快捷,偶尔也会阅读一些纸质书籍,只是早已忘记书签的用途,随手折个页角或是夹一页纸,也便不再用书签了。今天,这明月清泉实在太美,唯有一枚贴心的书签方能与其相配。遍寻不着,心里不由得烦躁起来。我似乎在与谁赌气,不愿放弃,于是便跑到
39、父亲的小书柜前,决定在群书中觅得一枚书签借用。忽然,我眼角瞥见一抹红色缨穗,配着蓝色的书脊好不显眼,我拿出这本书,意外地勾起另一段回忆。老人与海似乎是我最早阅读过的书了吧。如今,依稀可以回忆起书中的点滴:一个老渔夫,驾船独自出海航行,在经历了孤独、挑战与种种难以挨过的磨难后,拖着虽然疲惫却又坚持不肯倒下的身躯回来了。书签停留在的那一页“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泛着淡淡的海水气味。我不禁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渔夫和一片海,眼角竟不由得湿润起来。我轻抚着这枚书签,它似乎与这本书、这片海早已融合。我想,无论何时,我再度拾起,依然能嗅到这一片海,想起这个老人。手中的书签突然轻巧地跳了一下,没
40、入桌上的一本四世同堂里。我先是一阵诧异,继而又是一阵惊喜。蓦地想起了爸爸的话:“这个书签是有魔力的,但是,只有你悟到了读书的要义,它的魔力才会显现。”当初的热切期盼,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渐渐淡忘那枚书签停留的那一页,应该也是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画面吧合上了四世同堂,十分郑重地,我将它夹入了新书中。突然有这样一种感觉袭上心头:这枚神奇的、小小的书签,是在引领着我重温经典,是在提醒我,指引我,在这个日渐快起来的世界里慢下来,慢下来,慢下来,与世间最伟大的文字耳鬓厮磨,缱绻相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合上书,眺望窗外的明月,心灵却如同一眼清泉滋润的土地,因那一枚神奇的书签甜美而幸福。18 从 这
41、 两 篇 故 事 中 , 你 所 悟 到 的 读 书 的 方 法 分 别 是 什 么 。( 2 分 )答: 19这两篇故事的思路都有不少值得探究的地方。请提出一个问题,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思考,并说说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4 分)答: 20一个想象故事,既要想象丰富合理,又要讲好故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度,选择上面的一篇故事,写一段评语。 (4 分)答: (房山)(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 18-20 题。 (共 10 分)【甲】荆棵贫贱,叶小,株矮,且枝杈琐碎;既无树木之材,也无摇曳之姿;便不被人惦 1念,只是在连绵的山中兀自生长着罢了。然而它也开花。开得米粒大小,隐忍无形,一点儿也没有
42、花朵的样子。 2要不是有蜜蜂,它差不多就被人彻底遗忘了。蜜蜂殷勤,竟日里在荆花的微粒上采 3花粉,生生地酿出蜜来。因为“荆花蜜”名贵,有化淤止痰兼及养生的效用,所以,卑微的荆棵才有了一个免予荒火和砍伐、贫贱却安妥地生存下去的理由。是蜜蜂给了它尊严。 4然而蜜蜂却背负上了一种沉重荆花之微,意味着它的劳作之艰上百次的采 5撷才有一滴蜜生成。累死于花间,便是常有的事,颇有壮志未酬,赍志而殁的悲壮意绪。但它们从来无悔。正如圣诗总是唱给受难者,它们被人类感念,获得了永生。所以,蜜蜂虽小,却终生唱大歌,那是荆花给了它生命的底气。 6日前去了一趟苏州的拙政园,得到了一个更深的体味:园中的每处景观,虽匠心独
43、7运,构置精巧,但格局都显得小,只有从整体上综览,才看出大园的气象。盖因景与景之间,一旦交融在一起,在相互映衬、相互依托、相互弥补之下,互为因果,互为前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便有了天地间的大美。陪同的建筑学家说,在大化之境中,其实每个“要素”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没有整体意识,有没有灵魂的统领。一旦融入整体的格局中,轻也是重的。由此观之,荆棵之卑,蜜蜂之微,是无碍的,一旦它们走进了对方,一同呈现价值, 8就都高贵了。所以,古人说,即便是人,也要敬畏自然,不鄙万物。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地 9伦理、大地道德。即:在大地上,每束阳光都有照耀的理由,每一种生长都有自适的风流。【乙】 又到了荆花开
44、放的季节。一丛丛,一簇簇,一串串,在家乡的山野间腾起一层层淡 1紫色的雾;在微风中荡起层层“波浪” ,这“波浪”依山而上,慢慢升腾,此起彼伏,逐渐弥散开来。这时,一缕缕淡淡的香气随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格外醉人。待到细碎的荆花脱落,颗粒饱满的穗状果实便像一串串褐色珍珠矗立在荆条顶端,成熟时撸下一把,是孩子们缝在布口袋里玩游戏的最好材料。巧手的农人秋天将成熟的荆条割下,编筐织篓,或编织成工艺品,光滑精致、实用漂亮。荆花太微小、太轻盈了。摘一朵托在掌心,生怕一口气、一阵风就会把它吹走。我 2曾仔细端详过这小小的花朵,几片弱弱的花瓣舒展成圆锥花序,花瓣并不规则,大小不同,最外侧的花瓣大些,好似专门为
45、采蜜的蜜蜂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这就是荆花,花再嬴弱,也要伸出最大的叶片迎接远方的来客;即使生长在贫瘠的山坡上,也要像人间敞开心扉。荆花花期长,花开时节里,早早吸引来追花夺蜜的放蜂人。他们在路旁、在花间搭 3起一座座蜂棚,日夜守候在这里。数不清的蜜蜂来往穿梭于荆花与蜂箱之间,辛勤劳作,成为山野间的一道靓丽风景。荆花最美,荆蜜最甜。它的品质优于槐花蜜、枣花蜜、荔枝蜜,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许多甜蜜和幸福。小时候喜欢荆花,是因为我没机会接触更多的名贵花卉,荆花曾伴随着我慢慢长大; 4今天更喜欢荆花,是因为经历多了,观赏过了更多的名贵花卉后的理性思考。荆花虽不如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及月季那样妩媚娇艳,但
46、它花开灿烂,活泼大 5方,素净中蕴含成熟,热烈中融入俏皮,置身其中,情绪会受到感染;荆花虽不如桃花那样姹紫嫣红,也不及玫瑰那样个性张扬,但它默默无闻,不事张扬,栉风沐雨,坚韧挺拔,朴实而不失美丽,无华却魅力独存,伴于左右,就会感受到它的勇于担当、坚毅自强的品格;荆花没有杜鹃那样艳丽,没有水仙那样淡雅,没有苏铁那样霸道,没有文竹那样娴静,但它有思想,有内涵,有气质,有智慧,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我更欣赏它果实饱满,品质高洁,乐观向上,通透阳光。它甘愿把寂寞留给自己,把芳香洒向人间。摘一朵荆花送到鼻前,淡雅、清香扑鼻而来。择几片荆叶嗅一嗅,香气更加浓郁热 6烈。这种味道已然存储在我的记忆深处,每
47、每回忆起来都会令我陶醉、令我思念、令我渴望、令我憧憬,于是,我便有了一种深深的期盼。我常常想,如果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选择最能代表其形象的国花、市花一样,每 7个人都选择一种最心仪的花,我别无选择,荆花在我心扉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漫山遍野的荆花开了,那是我淡紫色的梦。对这个梦,我情有独钟。 818.甲文从连绵大山中的遍地荆棵写起,先写荆棵 ;接着写了蜜蜂给了荆花尊严; 1然后写了 ;最后写了 。 (3 分) 2 319.结合乙文内容说一说结尾划线句作者 “对这个梦” “情有独钟”的原因。 (4 分)答: 20.两篇文章虽然都写荆棵、荆花,但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更欣赏哪一篇并说明理由。
48、(可以从主题、写法、表达等任选一个方面来谈) (3 分) (100 字左右)答: (怀柔)(二)阅读骨骼 ,完成 1416 题。 (11 分)骨 骼将军参军时,还不满 14 岁。团长摸摸将军大大的脑瓜壳,又捏捏他细瘦的胳膊说,还没有三八大盖高呢,去卫生队吧。他撅着嘴说,我要上前线杀鬼子,为我爹娘报仇。团长说,救治伤员也是为了打鬼子,去,执行命令。将军被送到了卫生队,队长拍拍将军的肩膀,去吧,帮护士洗绷带。将军涨红了脸,我要杀鬼子,我不洗破布。队长瞪着眼,还反了你了,洗不好绷带,你就给我滚蛋。将军跟在护士后面,到河边浣洗绷带。看着清清河水被绷带染红,将军想起了爹娘倒在鬼子的刺刀下,鲜血染红了全身。将军就坐在河边哭,嘴里不住地嘟囔着,我要杀鬼子!我要报仇!卫生队组织拔河比赛,将军兴奋地找这个寻那个,没有一个队要他。队长拍着他的肩膀,去,到护士队。将军和女护士组成了一个队,尽管他憋红了脸用足了劲,护士队还是一输再输垫底,听着大家起哄,他气得掉眼泪。有一场硬仗就要打响,卫生队加紧培训准备,将军满脑子想的都是杀鬼子报仇,队长讲的战地抢救包扎知识他根本听不进去。反围剿战斗打得艰苦,将军的团担负着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刚在救护队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