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550015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80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目 录第一章 概述 .11.1 项目概况 11.2 项目背景 11.3 编制依据 31.3.1 依据及资料 .31.3.2 主要法规、规范与标准 .31.4 编制原则 41.5 编制范围 51.5.1 编制范围 .51.5.2 编制年限 .5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第二章 项目背景 72.1 #县概况 72.1.1 总体介绍 .72.1.2 自然条件 .82.1.3 工业经济 .92.2 供水现状 92.3 排水现状 .102.3.1 水环境现状 102.3.2 污水处理设施现状 102.3.3 开发区排水管网现状 112.3.4 存在问题 11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第三章 污

2、水管网布置方案 .153.1 排水方案 .153.1.1 确定排水方案的原则 153.1.2 排水体制 153.2 污水管网布置形式 .203.2.1 概述 203.2.2 布置原则 203.2.3 污水管道定线 213.2.4 平面布置 223.2.5 竖向布置 223.2.6 污水管网布置方案 23第四章 污水管网工程设计 .264.1 污水总量的确定 .264.1.1 工程服务范围 264.1.2 供水量预测 264.2 污水管道设计 .284.2.1 设计原则 284.2.2 设计参数 294.2.3 水力计算 314.2.4 管道基础 324.2.5 管道连接 344.2.6 检查井

3、设计 344.3 主要工程量 .354.4 管材选择 .374.4.1 对管材的要求 384.4.2 排水管材的类型 38第五章 环境保护 .425.1 标准及依据 .425.2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435.2.1 主要的环境影响 435.2.2 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45第六章 节能方案 .496.1 节能分析 .496.1.1 编制依据 496.1.2 编制依据 506.1.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506.2 节能措施 .51第七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527.1 设计依据 .527.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537.2.1 自然危害因素分析 537.2.2 生产危害

4、因素分析 547.3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55第八章 管理机构与劳动定员 .578.1 管理机构 .578.2 劳动定员 .58第九章 建设进度及工程招标 .599.1 建设进度 .599.2 工程招标 .61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310.1 投资估算 6310.1.1 编制依据 .6310.1.2 估算分析 .6310.2 投资估算 6710.3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 71第十一章 成本分析 .7211.1 成本分析依据 7211.2 基础数据 72第十二章 工程效益分析 .7412.1 评价准则 7412.2 评价方法 7412.3 社会效益 7412.3 环境效益 76第十三章

5、结论、问题及建议 .7713.1 研究结论 7713.2 存在的问题 7813.3 建议 78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规模与投资估算:项目敷设污水管网总长 21.44 千米,总投资 4000.05 万元。其中敷设 HDPE 双壁波纹管 DN400-DN800,总长 14.26 千米;钢筋混凝土级管 DN800-DN1000,总长 7.18 千米。收集范围:收集#*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建设单位:#县#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1.2 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县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设速度进

6、一步加快,#*面貌日新月异。一批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开发区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县面临着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压力。目前,#县城区现有两座污水处理厂(#、#) ,收集处理污水。本项目敷设的管网最终是流向#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一期已经建成,设计 2.5 万 m3/d;二期正在建设中,完成后处理污水能力5 万 m3/d。由于配套管网设施不完善,#*有相当部分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另一方面,#污水处理厂来水量不足,污水处理厂现行规模为 2.5 万 m3/d,而实际平均日进水量大约为0.85 万 m3/d,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入驻企业

7、的增加,可见#县今后污水排放量将会逐年增加,如果污水管网设施不增加,将会有更多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污染日趋严重,将一方面直接影响#县的投资环境和居民正常生活、工作环境,制约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影响城区古*、*水质和*湿地保护区的水环境。因此,为了保护#县人民的饮水安全和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善污染状况和开发区卫生面貌,提高园区职工及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县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加快污水管网的完善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发挥污水处理厂治污减排功能。本项目建设势在必行。基于上述考虑,#县#有限公司于 2012 年 9 月委托我司编制#*

8、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报告编制组于2012 年 9 月踏勘现场并调查基础资料。依据#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 、 #*总体规划 、 #县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0-2030)及#县#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本着合理、可行、节约的原则编制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1.3 编制依据1.3.1 依据及资料1、 #总体规划 (2004-2020) ,#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 #县*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 *,2012 年 3 月;3、 #*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院4、#*1:1000 地形图;5、#县*给排水现状图;6、#*有关统计资料。1.3.2 主要法规、规范与标准

9、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修订本)2008 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护法1996 年;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5、 关于加强工业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 号,国务院;6、 工业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 124号),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2000 年;7、 关于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改委,2002 年;8、 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建立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良性运行机制的通知

10、 ,计价格19991192 号文;9、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0、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1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 2004 年;14、 工业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修订)(2001);15、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6、 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 ;17、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2-2002) ;1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

11、收规范 (GB50286-2008) 。1.4 编制原则1、按照国家现行的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2、管网系统的划分,尽量利用现有设施,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和自然地势,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尽可能减少污水的提升量。3、通过技术经济论证,优化设计方案、设备选型等,力求工艺先进、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要充分考虑现状,尽量利用和发挥原有排水设施的作用,使新建设的排水系统与原有排水系统合理地有机结合。4、根据规划年限和范围,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与用地同步规划,与路网同步实施,贯彻分期建设的原则,注重长远

12、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适应#*远期的发展需要。1.5 编制范围1.5.1 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为:#*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管网。1.5.2 编制年限结合#县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2 年 3 月,本报告确定的近远期年限为:近期:2012 年2020 年;本报告仅考虑近期的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内容。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1 总设计规模 Km 21.441.1 DN800 Km 4.485 钢筋混凝土级管1.2 DN1000 Km 2.695 钢筋混凝土级管1.3 DN400 K

13、m 7.481 HDPE1.4 DN600 Km 5.627 HDPE1.5 DN800 Km 1.152 HDPE2 顶管工作井 座 432.1 6500 顶管工作井 座 212.2 4500 顶管接收井 座 223 检查井 座 5143.1 700 检查井 座 1183.2 1000 检查井 座 1783.3 1250 检查井 座 1613.4 1500 检查井 座 574 挖方量 M 155980.425 填方量 M 146971.766 总需混凝土量 M 2359.177 总需碎石量 M 889.148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000.058.1 工程费用 万元 3411.418.2 工程

14、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362.228.3 预备费 万元 226.42第二章 项目背景2.1 #县概况2.1.1 总体介绍。2.1.2 自然条件2.1.3 工业经济2.1.4 财税金融2.2 供水现状1、供水设施#*工业及生活用水由#县*厂供应。该厂位于县城山河西路 12 号,供水规模为 1 0 万 m3/d,承担 90%以上居民用水。该厂总投资约 20000 万元,于 2006 年 6 月开工。*厂水源取水口位于*口,水源水质较好,未受污染。根据#省#县卫生防疫站每月的水质分析报告单,水源水检验项目中除细菌总数超出国家标准外,其他项目符合 GB5794-2006 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2、供水量从

15、 2006 年起,县城日供水量以 15%速度递增。2008 年水厂日供水 15000m3 左右,高峰供水达 23000 多 m3。2010 年日供水量达30000 m3, 2011 年日最高峰供水量已超过 47000 m3,达到满负荷生产能力。而水价则远低于制水成本,且管网漏失率较高,达到25%。2.3 排水现状2.3.1 水环境现状#*工业污水及其污染物是污染排放的主体;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铸钢建材业等行业为主要污染行业;工业污染日益严重,工业污染治理水平有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低导致污水排放量过大。#县域地表水体均达到 II 类功能区,其中*湿地保护区水体为 I 类,规划

16、期内县域地表水体需保持现有水体功能区划的现状,并逐渐通过治理污染等措施,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2.3.2 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县城目前已经建成#污水处理厂(一期)目前处理规模为 2.5 万吨/日,到 2020 年将达到 5 万吨/日。#*已建成的截污干管沿道路两侧敷设收集一部分污水至污水处理厂。2.3.3 开发区排水管网现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县排水分区中,*是个相对独立的排水系统,区内污水及雨水管网服务范围为整个园区。该区域的现状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园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后排入*,雨水管网收集雨期降雨后分区域排入*。园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随着#*的发展,*周边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区

17、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量越来越大,未经完全处理的污水己对*、*、*、境内的*(南水北调工程重点保护水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3.4 存在问题1、开发区现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由于排水不畅,污染自然生态环境。2、污水排放无序,管道铺设落后,部分道路缺乏排水系统,容易造成污水积水。3、由于*排水管道没有统一的规划,管道布置较为分散,凌乱,排水暗沟、明沟混杂。就近排入过境水体,导致水体污染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景观,环境问题已相当严峻。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有利于保护当地水资源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

18、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称通济渠,历史可追溯到公元 600 年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通济渠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与淮河,贯通了西安到*,共历现今三省十八县(市) 。 辞海汴水的注解中写到, “今残存#境内一段,俗名老*,上承*,东南流入*”。2006 年 2 月 11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湿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是以*为核心,以*周边城市为依

19、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是#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经济绿色腾飞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目前的排水体制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由于配套管网设施不完善,目前#*有相当部分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从而污染*,影响*的水质,进而影响下游的*湿地保护区的水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职工的增加,可见#*今后污水排放量将会逐年增加,如果污水管网设施不增加,将会有更多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污染日趋严重,将一方面直接影响#县的投资环境、居民正常生活工作环境,同

20、时制约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影响*水质和*湿地保护区的建设。2、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地方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发区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工业和生活污水已经成为环境主要污染物之一,这也导致了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水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本项目加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将新区建设与污水治理相结合,力争青山共蓝天一色,经济与生态齐飞,能够为当地生态经济带来一个看得见的良性循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3、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环保建设长期以来,由于污水管网设施不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未经处

21、理直接排入*,导致河流水质下降,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工程,能够解决部分污水直接排放的问题。4、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功能#污水处理厂污水来水量不足,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功能,必须尽快完善#*污水管网工程,开发区今后污水排放量将会逐年增加,如果污水管网设施不增加,将会有更多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污染日趋严重,将直接影响#县的投资环境和居民正常生活、工作环境,制约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污水管网布置方案3.1 排水方案3.1.1 确定排水方案的原则排水方案的确定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

22、原则:(1)尊重现状,改造现有的排水体制。(2)新建路段应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3)应尽量使污水重力自流排放。(4)污水排放应采用暗管排放。3.1.2 排水体制1、开发区排水体制的分类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入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处理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图 1) 。国内外老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此类。由于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

23、处理才能够减轻工业污水和雨水径流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此产生了截流式合流制(图 2) 。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当雨-污混合水量超过截流干管输水能力后,其超出部分通过溢流井泄入水体。这种体制对带有较多悬浮物的初期雨水和污水都进行处理,对保护水体是有利的,但另一方面雨量过大,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分将溢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局

24、部和短期污染。并且,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势必对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产生冲击,这就对污水厂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制(图 3) 。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要求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

25、制。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后者通过各种排水设施汇集城市内的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 ,就近排入水体(图 4) 。但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对水体污染严重。近年来,国内外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雨水径流特别是初降雨水径流对水的污染相当严重,因此提出对雨水径流也要严格控制的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图 5) 。截流式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与完全分流制的不同之处是在于它具有把初期雨水引入污水管道的特殊设施,称雨水截流井。在小雨时,雨水经初期雨水截流干管与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大

26、雨时,雨水跳跃截流干管经雨水出流干管排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的关键是初期雨水截流井。要保证初期雨水进入截流管,中期以后的雨水直接排入水体,同时截流井中的污水不能溢出泄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可以较好地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由于仅接纳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管的断面小于截流式合流制,进入截流管内的流量和水质相对稳定,亦减少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费用。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着地面、道路边沟和明渠泄入水体(图 6) 。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之处修建部分雨水管道,待园区进一步发展或有资金时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该排水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

27、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目前还有很多园区在使用,不过它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在雨季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所以最终还得改造为完全分流制。对于常年少雨、气候干燥的园区可采用这种体制,而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分流制的优点是它可以分期建设和实施,一般在园区建设初期建造污水下水道,在园区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造雨水道,收集、处理和排放降水尤其是暴雨径流水。在一个园区中,有时采用的是复合制排水系统,即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复合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由合流制的城市需要扩建排水系统时出现的。在大的*中,因各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修建情况可能相差较大,因地制宜的在各区域采

28、用不同的排水体制也是合理的。如美国的纽约以及我国的上海等便是这种形势的复合制排水系统。2、排水体制的选择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我国存在着不切实际地一味选择分流制的倾向。其结果只能是:一方面污水总干管未能充分利用,造成投资浪费;另一方面,污水还是走雨水管道排河,继续污染水体。从#*现状来看,项目采用复合式排水体制,即允许已建区块,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并通过提高收集率来减少对河道的污染。规划对新建路段-一律采用雨污分流制。3.2 污水管网布置形式3.2.1 概述污水管网分布在整个排水流域内,根据管道在排水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干管、干管和支管。污水由支管流入干管,由干管流入主干管,由主干管流入污水处理

29、厂,管道由小到大,分布类似河流,呈树枝状。污水在管道中一般是靠管道两端的水面高差从高向底处流动。在大多数情况下,管道内部是不承受压力的,即靠重力流动。3.2.2 布置原则1、管道系统布置要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取短捷路线。每段管道均应划给适宜的服务面积。汇水面积划分除依据明确的地形外,在平坦地区要考虑与各毗邻系统的合理分担。2、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和构筑物,如高地、基底土质不良地带、河道、人防工事以及各种大断面的地下管道等。当必须穿越时,需采取必要的处理或交叉措施,以保证顺利通过。3、安排好控制点的高程。一方面应根据开发区竖向规划(部分区域没有竖向规划) ,保证汇水面

30、积内各点的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应避免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全线管道埋深。对后一点,可分别采取以下几项办法和措施:局部管道覆土较浅时,采取加固措施、防冻措施。穿过局部低洼地段时,建成区采用最小管道坡度,新建区将局部低洼地带适当填高。必要时采用局部提升办法。管道坡度的改变应尽可能徐缓,避免流速骤降,导致淤积。同直径及不同直径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一般采用管顶平接,不同直径管道也可采用设计水面平接,但在任何情况下进水管底不得低于出水管底。流量很小而地形又较平坦的上游支线,一般可采用非计算管段,即采用最小直径,按最小坡度控制。污水管网按照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设计。3.2.

31、3 污水管道定线正确的定线是合理、经济地设计污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是污水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顺序依次进行。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管道必须具有坡度。在地形平坦地区,管线虽然不长,埋深亦会增加很快,当埋深超过一定限值时,需设泵站提升污水。这样便会增加基建投资和常年运转费用,是不利的。但不建泵站而过多地增加管道埋深,不但施工难度大而且造价也很高。因此,在管道定线时需作方案比较,选择最适当的定线位置,使之既能尽量减少埋深,又可少建泵

32、站。3.2.4 平面布置污水管一般和电缆沟布于同侧,以便于电缆沟排水井可以就近接入污水检查井中。布置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有利于管道疏通机械或疏通车的运行和维护。对于新建道路,当道路红线宽度在 50 米以下时,采用单侧布管,当道路红线宽度大于 50 米时,采用双侧布管。如管位冲突,根据具体道路情况作必要调整。对已有部分工程管线的现状道路进行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3.2.5 竖向布置竖向布置遵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2-98)规定的各种管线要求进行布设。如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进行防护处理,管道在竖向布局上从上到下一般应为:(1) 电力电缆沟;(2) 电信、给水、燃

33、气管道;(3) 雨水管渠;(4) 污水管道。污水管线布置在各类管线最底层。主要受上方雨水管渠埋深,以及下游已建污水干渠的渠底高程控制。污水管线由雨水管线下方穿越,交叉时的垂直净距一般控制在 0.4 米左右,最小不低于 0.15米。当管线综合在竖向上发生冲突时,宜按照下列原则进行协调:(1)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2)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3)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4)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3.2.6 污水管网布置方案本工程为#县*污水管网工程建设项目,敷设管径为 DN400-DN600HDPE 双壁波纹管,DN800-DN1000 管道为钢筋混凝土级管,顶管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

34、级管(顶管专用管材) ,敷设污水管网共计 21.44 千米,项目建成后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量 1 万 m3/ d 。详见下表(污水管网工程明细表)污水管网工程明细表序号 道路名称 起讫点长度(m) 管径 管材坡度() 备注1 金沙江路 东段 昆仑山路- S121 942 DN800 钢筋混凝土 级管 0.52 金沙江路 东段 S121-早陈河路 1977 DN1000 钢筋混凝土 级管 0.5 接入早陈河路已 建井3 宏源路 紫金山路-昆仑山路 672 DN400 HDPE 1.5 接入昆仑山路已 建井4 宏源路 昆仑山路- S121 726 DN600 HDPE 15 宏源路 S121

35、-衡山北路 597 DN400 HDPE 1.56 S121 宏源路- 长江路 190 DN800 钢筋混凝土 级管 0.8 接入长江路污水 管7 S121 *路 -*路 779 DN1000 钢筋混凝土 级管 0.8 接入*路已建污水井8 衡山北路 宏源路- 长江路 208 DN600 HDPE 1 接入长江路污水 管9 *路 紫金山路-昆仑山路 521 DN400 HDPE 1.5 接入昆仑山路已 建污水井10 *路 东风大沟- 天山路 235 DN400 HDPE 1.511 *路 天山路 -S121 461 DN600 HDPE 1.5 接入 S121 污水管12 *路 衡山北路- S

36、121 623 DN400 HDPE 1.5 接入 S121 污水管道13 *路 衡山北路- 嵩山路 510 DN600 HDPE 1.514 *路 嵩山路- 早陈河 459 DN800 钢筋混凝土 级管 1 接入早陈河已建 污水井15 厂区路 1 *路 -宏源路 187 DN400 HDPE 1.5 接入宏源路污水 管16 厂区路 2 *路 -宏源路 174 DN400 HDPE 1.5 接入宏源路污水 管17 双沟路 紫金山路-昆仑山路 566 DN400 HDPE 1.5 接入昆仑山路已 建污水井18 长江路 紫金山路-昆仑山路 612 DN400 HDPE 1.5 接入昆仑山路已 建污

37、水井19 长江路 天山路 -S121 446 DN400 HDPE 120 长江路 S121-早陈河路 1729 DN1000 钢筋混凝土 级管 0.6 接入早陈河已建 污水井21 西湖路 东风大沟- S121 651 DN400 HDPE 1.5 接入 S121 污水井22 西湖路 衡山北路- S121 695 DN600 HDPE 1.5 接入 S121 污水井23 千岛湖路 衡山北路- S121 695 DN600 HDPE 1.5 接入 S121 污水井24 嵩山北路 *路 -*路 672 DN600 HDPE 1.5 接入*路已建污水井25 淮河路 东风大沟- S121 797 DN

38、400 HDPE 1.526 淮河路 S121-衡山北路 670 DN600 HDPE 1.527 淮河路 衡山北路- 早陈河 1104 DN800 钢筋混凝土 级管 1 接入早陈河已建 污水井28 现代路 东风大沟- S121 600 DN400 HDPE 1.529 现代路 S121-衡山北路 642 DN600 HDPE 1.530 现代路 衡山北路- 早陈河 1152 DN800 HDPE 1 接入早陈河路已 建污水井800 DN400 HDPE 1.531太湖路 S121-嵩山北路348 DN600 HDPE 1 接入嵩山北路已 建污水井32 合计 21440第四章 污水管网工程设计

39、4.1 污水总量的确定4.1.1 工程服务范围本工程主要服务#*里面的企业。4.1.2 供水量预测污水量源于用水量,提出合理的、切合实际和有利发展的用水指标是确定用水量的基础。规划不宜硬性套用规范指标和其他工业园区用水指标,而应以调查研究为主,在分析#开发区现状用水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的发展需要,合理预测用水项目,并参照借鉴类似*的经验,提出恰当的用水指标,提出开发区的用水量预测。#*内污水量的预测,包括对区内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两部分的预测。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还应考虑地下水渗入量。预测污水量与区内人口的规模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水平、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结构、工业现代化水平等因素有关

40、,是开发区污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基本参数。常用的水量预测方法有人口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等多种方法。本次将分别进行生活污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的单独预测,后将两种预测结果进行相加得到最终预测值。(1)根据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预测*内生活污水量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50013-2006)列出的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并参考其它一些类似地区的用水标准,用水量标准近期及远期分别取80升/(人.日)、120升/(人日)。根据#*总体规划及局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规划人口为7.0万人(2012)、远期规划人口为12.0万人(2020),污水排放系数取0.70,近

41、期污水集中处理率75%,远期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生活污水量:近期生活污水量Q=7.0x 80/1000x0.70x0.75=0.29万吨/d;远期生活污水量Q=12.0x120/1000x0.70x0.95=0.96万吨/d。(2)根据工业总产值预测工业废水量 2006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综合类生态工业园标准,提出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运9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倡导节约用水及水循环利用己成为#*节水方针的主导方向。根据#*总体规划及局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管委会提供的资料,#*近期工业总产值为225亿元,远期工业总产值420亿元;近期工

42、业废水排放指标取l.5立方米/万元,远期工业废水排放指标取0.8立方米/万元。工业废水量:近期规划工业废水量Q= 225x 10000x 1.5/365=0.92万吨/d;远期规划工业废水量Q=420x 10000x 0.9/365=1.04万吨/d。(3)污水量汇总 根据以上论证,综合考虑,宜对工业废水总量进行适当放大,以留有余地。因此本可研采用工业总产值法预测的废水总量作为此次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统计值。近期总污水量Q总=0.29 +0.92=1.21万吨/d远期总污水量Q总=0.96+1.04=2.00万吨/d。4.2 污水管道设计4.2.1 设计原则(1)本次设计仅考虑污水收集。(2)污水干管按远期一次性规划设计,管径按远期设计流量确定,干管根据近、远期的发展,分段敷设。(3)干管按排水规划,并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管径和具体走向,设计流量按各排水分区的建设面积比流量计算,以此确定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