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封面题目:浅谈会计的国家化与会计的国际化姓名 教育层次 班级 学 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2102浅谈会计的国家化与会计的国际化【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提供方式,其信息的揭示、传递和交流理应不受国别区域的限制,应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充分的共享信息。同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会计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环境因素,而国际化的会计反过来又为国家化的经济创造了条件。会计的国际化不仅能够有效的吸收国际资本,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质量和国际信誉,也对国内企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榜样作用。因此,全面系统的对会计的国际化和市场话进行分析研究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跟国际化
2、接轨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加入 WTO 文件的正式签署,我国的会计开始在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但由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利益主权国在会计程序、方法与会计信息的对外提供等方面又表现出各种差异。本文试从定位会计国家化如何协调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方面展开。【关键词】会计 国家化 国际化 协调 中国特色3目 录一、会计的国家化和国际化释义(一)会计的国际化(二)会计的国家化二、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国家化的关系(一)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差别(二)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联系三、正确化解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之间的矛盾(一)正确
3、处理国家化和国际化的关系(二)正确开展会计国际协调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会计体系(一)中国特色的会计标准(二)实现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结 语参考文献序 言4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提供方式,其信息的揭示、传递和交流理应不受国别区域的限制,应为国际经济往来提供充分的共享信息。但由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利益主权国在会计程序、方法与会计信息的对外提供等方面又表现出各种差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国家化作为现代会计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已成为国际会计界所关注的热点。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一、会计的国家化和国际
4、化释义(一)会计的国际化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为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从会计专业分类角度看,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即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在内容、结构体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趋同国际会计政策惯例,其中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因为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的核心,一国的会计准则在结构、体系和规范的内容及方法上是否与国际会计准
5、则惯例趋同,是影响会计国际需求的主要因素。 (2)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主要是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它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企业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极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内容。 (3)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4)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注册执业人员的认定、考核方法、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 (5)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惯例国际化。即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同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法和
6、报告体系等,促进所供会计信息满足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资本市场等的需要。 (6)积极引进和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 5(7)促使与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8)积极参加国际会计活动,努力促使其他会计事务处理方法趋同国际惯例。(二)会计的国家化会计国家化是指会计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紧密相关,会计理论和方法表现出明显的国家特色。我们认为国家化是会计发展的内因,国际化是会计发展的外因,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协调是会计健康的发展保证。1、国家化: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会计是一种确认、计量、记录经济事项的技术,以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
7、状况。会计始终处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具有国家化的一面,各国政治、经济、法律体系、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等因素必然影响和制约会计的发展。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规定了会计发展的基本格局。会计的本质作用不仅仅在于只从形式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运行过程和结果,而且要从本质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所内含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会计的诸多方面都必须体现这些制度的基本要求。会计系统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性的要求决定了会计系统与整个母系统及其它各子系统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改革开放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具有所有者和社会管
8、理者的双重身份,制定了一整套关于企业资金审批、划拨、调配,审定企业财务报表、年度预决算和资产经营计划,核销企业呆坏账,核实、批复报损金额等的制度,从而形成高度集中统管的财会模式。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实际上是在国家直接领导下的一个部门,会计核算的范围可视为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实质上是以国家的各项要求和指标为尺度来归集会计信息,是对计划经济予以局部的反映。1978 年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吸引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的改革,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资本市场的大力发展,21 世纪初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使得我国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外
9、部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的会计主体拥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会计的服务对象变为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企业经营活跃,业务频繁,会计行为所涉及的范围和利益主体较广,会计的市场作用明显。等等这些变化推6动我国会计的改革和发展。2、国际化:会计发展的外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发展及其经济利益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结果。因此,发展经济必须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国家的经济决策也必须从全球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导致经济体制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已经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
10、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必然会对会计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虽然从 16 世纪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就有了国际性的投资,但是由于业务量少,跨国公司对会计国际化的需求不高。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急剧增加,跨国公司的各类业务也更加复杂,跨国公司才开始考虑会计国际化的问题。20 世纪 70 年代后,跨国公司采取全球性的进攻战略,在不同的国家实施扩充政策,19681969 年主要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共有 7267 家,国外子公司数目为27300 家;1978 年达到了 11000 家,国外子公司数目达到了 112000 家。这一万多家
11、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约占该年这些国家生产总值的二分之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使得他们对会计信息国际可比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因此纷纷要求各国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标准提供会计信息,编制财务报表。而子公司还必须按照子公司所在国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以满足所在国家税收等方面的需要。这样不仅编制会计表报的成本非常高,并且会计差异不可避免。1993 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按德国会计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盈利 615 万德国马克,而按美国会计标准编制则是亏损 1839 万德国马克,两者相差 2454 万德国马克。跨国公司希望通过会计国际化尽可能的避免诸如此类情况的发生,
12、消除巨大的会计差异,实现最大化的利益。此外,跨国公司的跨国股东和债权人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也客观上要求跨国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国际化。随着发行债券和股票突破国家界限,国际性的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不断提高。80 年代以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平均每年增长 29左右,比世界贸易额的增长幅度高 3 倍,比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高 4 倍。以美国为例,美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1966 年时为 520 亿美元,1984 年时增至 2330 亿美元,翻了两番多。而其他国家的公司在美国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1966 年时为 90 亿美元,1982 年增至 1250 亿美元。为
13、了降低交易费用,需要统一的会计准则和标准来编制的会计报表,一7方面可以满足资本供需双方了解财务状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国际证券监督机构的监管提供方便。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超越了国界,会计也不能仅满足一国的要求。会计发展必须体现国际化的要求。对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最为引人注目。国际会计准则不仅能够减少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促进国际会计的协同,促进国外投资的发展。在国际会计准则(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为了赢得世界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支持,实现会计国际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取在原则上力求统一,在具体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以便不同的国家尽可能
14、接近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卓有成效,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或者要求公司按照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或者要求以国际会计准则为蓝本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欧盟是在会计国际化工作中取得最大成就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欧盟正式颁布的要求各国执行的指令中,与会计和财务报告事项直接有关的指令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第 4 号指令采用了英国会计长期遵循的“真实与公允”指导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欧盟其他成员国的会计制度和实务。另外,1995 年欧盟就放弃发展其特定会计准则的长期目标,转而要求其成员国直接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二、会计国际化与会计国家化的关系(一)会计国家化与
15、会计国际化的差别会计的国际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犹如各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一样错综复杂,耐人寻味。会计差异是由于各国长期的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等背景不同所造成的。由于会计差异所造成的会计信息的差异是令人吃惊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1993 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发现按德国会计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显示是盈利(615 万德国马克),而按美国会计标准编制则是亏损(1839 万德国马克),两者相差 2454 万德国马克。产生会计差异的因素:经济因素。由于各国经济体制不同所造成的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和力度的不同,经济结构差异所导致会计侧重点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产生的发达国家和
16、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处理差异,都会对会计国际差异造成影响。法律因素。世界各国分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对于成文法系(大陆法系)国家而言,会计是法律的一部分,应当归入国家法律体系。而对于惯例法系(英美法系)国家8而言,会计“不是法律而是艺术与科学的混合体”,没有关于会计的一个总体上的法律框架。基于两种不同的法律理念,其所造成的会计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投资者因素。不同国家,企业投资者(资金提供者)可以是银行、政府、家庭企业、民间和公共机构、外部股东等,这就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各不相同,从而也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满足不同的需要。税收因素。在不同国家,税收法规对会计的影响是不同的,由此也造成了各国会计的差异。就盎
17、格鲁撒克逊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而言,后者的会计报告主要是为了满足税收机关的需要,因此其会计体系受税法制约也要大一些。利益因素。各国的会计师职业团体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根深蒂固的会计差异的影响,而一旦他们赖以凭借的会计方法改变,那他们的利益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各国职业团体又使得这些差异得以延续。正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会计的国际差异成为一种长期的客观存在,从而也产生了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矛盾,而这种差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会发生作用。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视会计国际差异的存在,不是去消灭这种差异,而是努力去缩小差异,做到求大同、存小异,从而趋利避害。(1) 会计国家化是对各国行之有效的会计方
18、法的肯定由于各国会计环境之间的差异,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国家化不同,只要这种差异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并能够规范和约束经济行为,那么会计的国际化就不能否定会计准则和方法中包含的这种国家化的差异。而在会计不断发展与进步,总是伴随着各种差异的比较与扬弃。如果我们仅仅只侧重国际标准化,必然有所损失,如抛弃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样本和具有特色的“土壤“。所以各国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时都是在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为前提条件。(2) 会计的国际化目标是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而提出的在国际经济互相合作、互惠互利的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会计的国家化,以致人为地阻碍国际化的进程,势必会使会计国家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桎
19、梏。当会计的国际化与本国实际不相符合时,两者是对立的,此时为本国经济服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国际化服从于国家化;当会计的国家化阻碍经济对外交流和国际经济合作时,国际化又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国家化服从国际化。9(二)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的联系会计国家化是会计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从产生时间上讲,先有会计的国家化,后有会计国际化。当经济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时,就产生了政府统一会计制度和方法的要求,于是就有了会计的国家化;当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超出一国国界时,就产生了会计国际化。三、正确化解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之间的矛盾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的矛盾
20、,使两者尽可能达到统一,以便使会计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从当前的会计国际环境来看,会计国际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正确处理国家化和国际化的关系(1).坚持两者并存我们在保护会计国家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国际化。会计的国家化是由各国特殊的历史,经济发展能力等一系列原因决定的,忽视会计国家化,盲目追求与世界接轨,硬套别国经验只会减慢会计的发展速度,必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因此,必须允许国家化和国际化协调并进。(2).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我国国际会计交往中,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对外既要有利于国际经济交往,更要有利于维护我
21、国的根本利益;对内必须既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既要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也要维护企业和个人利益不受侵犯。但是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统一,又要有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修正相关的制度。(3).把持各自的管理度要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家化,要正确地看待我国传统的会计乃至改革后的会计体系。我国会计已具有许多科学的、合理的、适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好东西,应当坚持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不能为了与国际化相协调而放弃它们。(4). 各国应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首先,积极参与全球行或地区性的会计职业团体和政府有关的会计协调组织,利用国10际论坛介绍本国会计,使国际会计组织的决议中能有适
22、应本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协调。其次,各国应建立专门的国际会计和国际比较会计的研究机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增进交流,查缺补漏,去粗取精,优胜汰劣,最终实现求大同存小异。最后,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以务实态度减少或避免差异,取得最大程度的协调。(二)正确开展会计国际协调1.国际会计协调的定义及目标国际会计协调是指在一个各国比较能接受的国际会计准则的指导下, 推行能使各国理解的较为统一的会计实务, 尤其是有关会计揭示、计量方法及单位等方面的实务。其核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 逐步实现 会计信息的可比、协调、标准、统一。从上述涵义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协调有以下两个目标: (1
23、)实现国际会计标准化。即以国际会计准则来协调各国的会计实务, 然而,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这一目标只能是远期的目标。 (2)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即消除或减少各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差别, 增加相互之间的共同点, 使之逐步趋于一致, 从而使各国的会计信息在国际间具有可比性和同质性。实现这一目标具有补充各国会计准则之不足的功能, 相对标准化而言, 此目标可视为会计协调之近期目标。2国际会计协调的必然性.随着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会计的差异对各国处理同一问题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国际会计协调问题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而加强国际会计协调的最终目的,在于
24、促进全球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国际会计协调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如果交易双方都依据协调一致的会计准则来编制报表、披露财务信息,会有利于双方的了解、沟通,从而达到加强合作的目的。 (2)有利于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可信性财务信息,无疑会使投资者明白无误地详细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从而迅速做出决断,继而促使国际投资范围的扩展和领域的拓宽。 (3)有利于加强跨国公司的管理并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由于跨国母子公司分属11于不同的国家,子公司通常是根据东道国的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母公司则按母国的准则编制,这
25、对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带来一定困难,合并报表之所以被称为国际会计的三大难题之一,原因也正在于此。而国际会计协调则可以简化财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经营情况的对比、分析和考核评价。 (4)可以节约当前据不同国家法律和实务而编制的多套财务报表的不同财务信息进行合并的成本。3我国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会计一直致力于国际会计的协调工作,并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工作规范等。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会计协调中仍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国内专家学者对会计协调在认识上还存在分歧。一种是过分强调有中国特色,过分强调自己的做法;另一种是过分崇洋,
26、考虑问题时总以西方会计为标准,认为国外会计什么都好,我们自己的什么都不行。 (2).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存在单向协调倾向。表现为一味地学国外的而不考虑把我国好的东西介绍到国外,其结果就是我们越来越依靠别人,总给人一种会计落后的形象,不利于我国会计自身的发展。 (3)我国目前缺乏对国际会计进行系统和有效的研究、介绍的组织者。国内虽然有不少会计学者也在不断地研究西方的著作,但是,几乎完全是靠个人兴趣,研究结果零散、不系统,很难普及推广。 (4)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会计惯例方面存在片面的倾向,表现为只注重发达国家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只注重英语国家而忽视了德、法
27、、日等国;过于注重企业会计方面的经验而忽视了宏观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领域;偏重传统会计和报告而忽视了包括管理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许多国外会计方面的新兴领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会计的全面发展。4.对我国参与国际会计协调的建议(1)加强国际会计教育,培养一批懂得国际会计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在大学中开设国际会计、国际税收、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以及西方会计等多种课程。 (2).加强会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会计中对本国有用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同时摒弃本国会计理论与实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而加强国际会计的12协调。 (3)对部分国际性业务优先进行协调。部分国际
28、性业务对会计的国际协调具有比较迫切的要求。如在纽约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由于其财务报表要按美国的要求编制,就会给拟上市的公司带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还有,跨国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既要按照所在国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而母公司还要根据各子公司的独立财务报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因此,可首先对跨国公司业务、国际融资业务等进行国际协调。 (4)对区域性的国际协调组织的协调活动进行再协调。一些区域性的会计国际协调组织的协调活动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欧盟、泛美会计师联合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欧洲会计师联合会等), 但每个组织间的会计准则、会计实务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应对各个组织的协调活动从全世界
29、范围内进行再协调。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会计体系(一)中国特色的会计标准会计是与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等密切联系的, 它是无法磨灭的。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积极作用,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我国会计国家化应在多大程度上服从于国际化,即服从应是求大同存小异方法上的放弃,内容上要保留。1. 我国会计标准的“ 中国特色 “内涵我国会计标准的“中国特色 “是会计国家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 具体指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 体现中国历史,如今的特点, 从而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反映中国会计规律的理论。这种中国特色体现的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30、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更好地发挥会计作用。为了满足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需要, 并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特殊性, 会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体现国家化, 保持国家特色。2. 我国会计标准的“ 中国特色 “的具体表现中国会计的特殊环境决定了会计的中国特色, 决定了在会计制度的制定和会计信息的用户特征等方面体现着中国特色。归纳起来, 有这样两个方面: 一方面这种特色是外国没有的, 是中国特有的; 另一方面是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的 , 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 会计制度的制定。我国会计的理论结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不同于西方会计理论私有制的建立基础。因此会计制度的制
31、定体现着中国特色,强调其统一性和协调性, 13强调其在国有企业之间利益的协调作用。(2) 会计信息的用户特征。我国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而债权人和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关心和使用程度远远不够, 作为主要投资者和管理者的政府是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用户。这一点明显有别于国外。(3) 会计具体规范的制定。在我国, 政府以主要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身份 , 决定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应属于政府。但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必然要求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向国际一体化、协调化发展, 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运行一致、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具体会计准则。(二)实现中国会计
32、国际化的建议1. 增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只就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分项处理,这就无法有逻辑地发展一套在原则上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其次,加快制定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准则。当前,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要加强这方面具体准则的制定工作; 同时,在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算、债务准备的计量、利润分配方案等方面的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这间还存在差异,应及时修改,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
33、一致。2. 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制度侧重于如何记账,会计准则是就某个会计要素或经济事项不同情况,规定如何合理核算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从长期看,会计制度是一定时期的过渡办法,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并存,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缺一不可,必须做好两者的协调与配合。3. 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又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
34、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结语: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并不单单是一个会计领域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其他一些相关领域的共同参与,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形成相互协调的发展,形成发展的统一步伐,使得我国会计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有更多方面的支持力量,也更有利于我14国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反之,如果只有会计发展的“一支独秀”,那会计的发展就不存在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了。总之,会计的国际化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的一个表现,而经济的发展也有更多领域的需求,为此,经济要平稳,快速的发展下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进步。参考文献:1 陈轲、凌飞:“试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辩证关系” ,财会月刊,1997 年第 9 期2 龚兴隆、周斌:“关于处理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化关系的几点思考” ,会计之友,2002 年第 10 期3 曾俊霞、方萍、王剑:“对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的思考” ,财会月刊,2000年第 8 期4 王松年主编,国际会计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5郭晓莉.中外会计准则比较与国际化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05) 6宋英慧.中国会计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09)7张健儒,王凌.浅论国际会计协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商场现代化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