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536659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林新聪,对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认识,烧伤后毛细血管(微静脉)通透性增强,大量血浆成份外渗,血细胞的破坏,极易发生(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特 点: 有效循环容量减少(慢性、持续) 心室舒张期充盈压降低 心排量减少 组织缺血缺氧 器官功能障碍。,上述病理过程一般持续48h,伤后48h常称“休克期”。(大面积48h,中、小面积48h)补充循环血量,有效液体复苏,是烧伤后抗休克治疗最重要的基本措施。,休克期补液的基本原则:, 烧伤后体液丧失量与BSA和W成正比。 丢失的液体类似血浆,应补充血浆、电解质和水。胶、晶总量2ml/kg/1%,胶:晶=1:1。

2、 伤后体液立即丧失,68h达高峰,伤后第一个8h应输给第一个24h预算量的一半。 主要根据尿量进行输液监控。 为防过量,第一个24h最大输液量为10%W。 TBSA50%,按50%计算,总量10000ml。,评 价:TBSA50%伤员大多因补液量不足,死于休克及与休克有关的并发症。,1958年,上海瑞金医院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抢救钢铁工人邱财康 (TBSA82%,三度23),创造了奇迹。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是休克期补液量在Evans公式的基础上改良-不设上限,胶:晶=1:1。此后世界上出现的诸多输液公式皆不设上限,为成功抢救TBSA50%的伤员奠定基础。,总结、统计600例无呼吸道烧伤或其他并发症,

3、平稳度过休克期伤员的补液情况后,1965年提出国内第一个胶、晶型补液公式。,内容:,伤后第一个24h胶、晶体:成人:1.5ml/kg/1%BSA,婴幼儿:2ml kg/1%BSA,儿童:常用1.75ml kg/1%BSA。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胶、晶总量1/2,伤后6-8h内补给。生理需要量(水分)成人:2000-2500ml/kg/day儿童:70-100ml/kg/day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伤后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W的20%。, 伤后第二个24h 胶、晶体:第一个24h输入的胶、晶体量1/2(平稳度过的实际需要量,不是公式预算量)。 生理需要量

4、:同上。 提出血容量监测的指标体系,即:主要指标:神志、尿量、P和R、末梢循环。参考指标:BP、CVP、Hct、电解质和生化。,实践证明: 传统的复苏补液方法能使多数烧伤病人度过休克期。 直接因休克死亡的病人数大量减少,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是烧伤治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之一,也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传统复苏输液的主导思想:低限过渡-保守。担心输液过量,诱发肺、脑水肿和心衰。 临床发现85%伤员是在“代偿性休克”状态下度过休克期,遗有稳性低灌流损害和酸中毒。 高动力复苏伤员的DO2、VO2、CI、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优于对照组。 应用有创监测行高动力复苏,科学、可行。,反对者认为:休克补液的基

5、本目的是纠正组织缺血、缺氧。“超高动力复苏”补液,势必导致组织大量积液,增宽氧的弥散距离,降低细胞的氧利用度。不但达不到抗休克目的,反而加重组织缺氧和脏器功能障碍。,支持者提供的报告提示:良好疗效未能重复,前瞻性对比研究未显示优越性,输液量多,组织水肿,创面加深,感染加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反而增高,特别是“腹腔间隙综合征”明显增多。,80-90年代,304医院应用Swan-Ganz导管和CO2张力计,监测、指导休克期补液后发现:传统公式输液量太小,不能满足灌流需要,尿量30-50ml/h太少,需提高至80-100100100ml/h。现行补液方法可使伤员度过休克期,但是在“代偿性休克”状态下度过

6、,遗有隐性低灌流、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烧伤面积大、深度多、并吸入性损伤的伤员更甚,需要改良。,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将达血流动力学正常时实际需要晶、胶、水量统计、回归。1995年,提出新的输液公式:,伤后第一个24h:晶、胶体各:0.9ml/kg/1%BSA,晶:胶=1:1水份:5%GS 3000-3500ml。 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渗出速率最快时段是伤后0.5-2h, 要求: 伤后立即快速、充分扩容, 0.5-1h内,静注液体1500-3000ml, 3-4h内,输入计划量的30%, 8h内,输入计划量的60%。,伤后第二个24h:晶、胶体各:0.7ml/kg/1%BSA晶:胶=1:

7、1水份:5%GS 3000ml。,认为复苏满意的指标是:第一个24h总入量达2.6-3.0ml/kg/1%BSA 意识清楚,不烦燥,口渴明显减轻,消化道症 改善(恶心、呕吐、腹胀、出血)P:100-110次/min, R:20-24次/minBP:正常, 尿量:80-100ml/hHb:=150g/L, Hct:=0.5,认为:休克期补液目的不单为纠正容量不足,应达三个目的:纠正显性失代偿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缺氧,使组织氧供和氧耗恢复正常。纠正隐性代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供,使组织Phi恢复正常。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再灌注损伤。,烧伤早期复苏补液的基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对重危

8、烧伤休克期复苏输多少液体?输什么?怎么输?输液靶点endpoint?-指标体系?特别对“量”和endpoint争议多,尚待完善。,休克期液体复苏主张: 早-伤后立即开始,尽可能早。 快尽可能快地恢复血供静注。 足液体量要足。 调个性化 依据“终极目标”(end point)输液 强调综合措施。,复苏“终极目标”概念: 尽快恢复、维护良好的血液灌流, 提供组织充足、有效的氧供, 清除氧债,纠正酸中毒, 恢复正常需氧代谢,中止细胞死亡。,应用终极目标概念指导复苏,可及时调整DO2和VO2的紊乱,避免过高或过低补液,有指导意义。如何按终极目标补液复苏?最近,RobertN提出实现“终极目标”的监测方

9、案(指标体系):,前负荷指标 压力CVP、PAWP 右心室射血分数=120ml/m2 降主动脉血流(食管超声测量) 脉博图型分析反映心博量,后负荷指标 血压 血管张力(脉博图型分析) 心排出量 食管超声测量,心率 最佳心率60-100次/min60mmHg 心率、压力乘积:预计心肌需氧量,微循环监测 全身灌注目标- 氧供 DO2=CI*13.4*Hb*SaO2 氧耗 VO2= CI*13.4*Hb*(SaO2-SmVO2) BD 轻(2-5)、中(-2-14)、重(-15) 血乳酸、剩余碱, 局部灌注目标- 胃张力计检测Phi胃粘膜组织PH值 测量舌下组织PCO2(意义同乳酸) 直接观察舌下组

10、织微循环 线粒体功能, “终极目标”复苏,是一个科学概念,适用各类休克,已取得较佳效果。 终极目标如何认定?科学性、疗效,待验证。技术、设备,待更新。 临床实际应用,有一定难度,待完善。,强调综合治疗, 提高休克复苏质量,无论是严重烧伤本身或烧伤休克,机 体病理(病生、病解)改变,都是全身性 的。早期休克防、治,“补液”是重要措 施,但对严重烧伤伤员除补液外,还应着 眼于预防和减轻脏器功能损害,强调综合 治疗。, 提高补液抗休克水平休克期综合抗休克措施 碱性药物、利尿剂的应用 维持呼吸功能、改善心功能 山茛菪碱、氧自由基清除剂的应用 镇静剂、激素 抗生素的应用 早期喂养。,提高补液抗休克水平,

11、补液是抗低血容量休克的关键措施。 烧伤休克期补液,补多少?补什么?怎么 补?总的原则: 因需定量,因人而异,强调个性化。 公式预算量为基础,按需补给,适时调整。,补多少 ? 第一个24h 成人:胶晶体:1.75ml/kg/1%BSA水分:3000ml胶:晶=11-12(面积、深度、病情)儿童:胶晶体:2.0ml/kg/1%BSA水分:100-150ml/kg(年龄)胶:晶=11-12(面积、深度、病情),第二个24h成人:胶晶体:1.5ml/kg/1%BSA水分:3000ml胶:晶=11-12(面积、深度、病情)儿童:胶晶体:1.0-1.5ml/kg/1%BSA水分:100-150ml/kg(

12、年龄)胶:晶=11-12(面积、深度、病情),怎么补 ?过去认为,伤后6-8h为渗出高峰,故应在 伤后8h内输入预算胶晶量的一半。目前证实, 渗出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伤后0.5-2h,因此入 院后即应尽快输液,在伤后3-4h内输入胶晶总 量的30%,伤后8h输人总量的60-65%可能更 符合实际需要。水分平均输给。,对伤后进院时未发生休克或尚处“代偿性休克”的伤员应估算“巳丢失量”,并尽快补足。巳发生“失代偿性休克”的伤员,由于体液分布失控-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或丧失,微循环障碍(损害)程度不同(甚至麻痹),对补液的要求“无章可循”,应根据输液反应和监测指标,适时调整输液计划。,体 会: 进院后应在保障心、肺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补足伤后丢失的血容量。 找到每小时“进出量”的“平衡点”,稳定补给。 强调床边监护,及时调整输液的质和量。 强调个性化和综合措施。 现行监测指标综合评估血容量,基本可行。,补什么 ?(胶、晶、水) 胶体:血浆、白旦白、全血和代血浆。改善因 血浆成分外渗所致的低胶体渗透压,有效维持血浆 容量。常用胶体:血浆:渗出的主要成分,适量补充是理想的, 新鲜血浆来源困难,冻干血浆禁用不利长时间保 存和运输传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血行传播疾 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