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复旦大学 张成洪电话:021-55664992 Email: ,2,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 200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项目目标 在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区的工作基础上,通过学会的统筹安排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建立一套适合中国情况的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形成学会层面的有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和指导意见,帮助各高校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 成果内容 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框架 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考察因素 高校信息化考察因素的参考数据,3,前期工作:上海市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从2003年下半年启动该项目 项目
2、目标:建立一套适应上海市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帮助上海市教委正确和客观地评价高校信息化水平 引导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向务实高效的方向发展 为高校信息化的实际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和参考,4,上海市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研究思路,5,问卷调查,帮助确定哪些指标应该包含在评价指标体系中 调查问卷分为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共四个版本调研样本的选取,6,专家访谈,通过专家访谈和专家问卷获取专家对信息化评价体系的意见 专家的组成,7,上海市高校信息化示范单位评选,2005年12月 校园网建设和管理示范单位、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建设示范单位、电子资源建设和应用示范单位、教学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
3、、管理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校园信息化保障体制示范单位以及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应用示范单位,8,2003年暑假期间,省教育厅信息中心组织成立了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信息中心领导,部分高校网络中心同志和部分地级市信息中心的同志 工作小组将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广东高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 (以下简称意见与标准)展开工作。 在历经一年半的广泛征求意见、教育厅各有关处室会签后,2005年1月经教育厅领导批准后,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粤教信息20051号文件方式正式公布。 广东高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作为该文件附件同时公布执行。,
4、广东高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有关情况介绍,9,中国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参与单位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深圳大学 中山大学 延边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师范大学,10,2005年9月份项目组会议结论,项目任务: 1、制定一个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确定高校信息化主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指标框架基本不变,框架里面的指标内容可以随时间改变。 2、为指标体系中的内容设定参考标杆值,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参考的值要有区别。 主要观点: 把指标体系和参考操作标准相分离 指标体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容框架 参考标杆在一定阶段就是一种要求或者目标,其可操作性比较好,但其阶段性也更
5、强 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是对教学、科研的积极作用,照理需要考察教师、学生个体使用后对其学习、科研的效果,但这样影响因素太多,尚有许多争议,过于复杂。 我们现在暂时假定信息化的使用一定能对教师、学生个体的教学科研有帮助(这些课题另外研究),因此我们把学校(而不是个体)作为考察对象,重点考察使用情况。,11,2005年12月份项目组会议,2005年12月项目组在复旦大学信息办召开会议。会议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各位与会专家对当前指标体系进行点评,提出各自修改意见。修改意见由复旦相关人员进行汇总。 第二部分,针对修改意见中,专家意见分歧的地方再次在会上讨论,确定指标体系的框
6、架,及相关的考察细目。,12,2005年12月份项目组会议总结,对指标体系的框架进行了调整。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原来分为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7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应用、电子资源建设和应用、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保障体系等6方面。,调整后指标体系有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72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应用、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保障体系5个方面。,13,原来的指标体系,会议讨论决定将此部分归为基础应用下面的一个二级指标。,教学部分的二级指标做了一些调整。,二级指标也做了些调整。,14,调整后的指标
7、体系,15,最近工作,根据2005年12月份会议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及考察细目,项目组以学会名义下发了修改后的问卷。截止到目前,一共回收了13份。 这13所学校包含: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延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通过对这13份问卷的整理,我们进一步对问卷进行了一定的简化。指标体系的框架保持不变,对其中一些考察细目进行了简化。 另外,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13所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16,信息化基础设施,这13所学校平均PC的数量达14353多,远高于2004年全国
8、调查结果3665。 这13所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占教室总数比例平均达到66以上,远超过上海市的平均水平33。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13所学校在信息化设备的平均拥有水平上处于较高的水平。 从填写情况看,不存在困难。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没有做修改。,17,信息化基础设施,18,1.2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水平,全校网络接口数量均值达22884个,远高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6723个。 全校办公室接入校园网的比例为99.5,与2004年全国调查显示的理工科类大学办公室基本全部联入校园网情况相符。 网络出口带宽平均1254Mb ,远高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348.6Mb.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13所学校的校园
9、网的建设与应用平均处于较高水平。从填写情况看,不存在困难。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水平没有做修改。,19,20,1.3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上,绝大部分的学校都设置网络版杀毒软件,并且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这13所学校都建有信息过滤系统,并且都至少包含邮件过滤系统。 然而在有无信息安全测评或认证方面,13所学校里只有2所学校通过信息安全测评或认证。 这些填写,反映出这13所学校都对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建设与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填写情况看,不存在困难。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没有做修改。,21,信息化基础应用,22,2.1.1 电子邮件系统,13所学校都建有电子邮件系统,并
10、且使用范围涵盖学生、教师、行政管理等其他部门人员 。这些说明电子邮件系统在这13所学校中已完全普及。“平均每日用户使用电子邮件系统的总次数”有填写2、3、5、10的,有填写30000、480000、400000的,这反映出填写者对此句的理解有偏差(这里应该指的是平均每日使用电子邮件的总次数,不是指平均每个人)这一问题在简化版中被删掉。,23,24,13所学校中,有9所学校提供网络存储空间。从这9所学校来看,网络存储空间的平均使用率不足50。 13所学校都有自己的BBS系统 ,从表上数据可以看出,平均每日上站人次接近于最大人数的两倍。这说明BBS是学校师生和员工经常使用的系统。 从填写情况看,不
11、存在困难。这两部分没有做修改。,25,26,2.1.4 校园卡(校园一卡通)和 2.1.5 校内信息资源的搜索工具,一卡通系统是学校基本支撑系统之一,这13所学校中,有8所学校建有校园一卡通。 搜索工具可以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方便师生信息的查找和利用。这13所学校中,除1所学校没填外,其他学校都建有校内信息资源的搜索工具。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搜索工具可以搜索到大部分的校园公开信息资源。从填写情况看,不存在困难。这两部分没有做修改。,27,信息化基础应用,28,这13所学校中,有11所学校有视频会议室。其中有一所学校虽然有视频会议室,但是每周使用次数为0。这13所学校中,有6所学校建有虚拟社区。
12、会议室个数统计起来应该不是很难,问卷中这一题放在文档的页尾部分,因此认为可能是被填写者漏掉了,因此对此细目仍保留。虚拟社区的人数均值是1091,但是有填3的,有填270的。虚拟社区的个数可能统计起来有困难。因此,我们仅考察虚拟社区的类别,是教学社区,还是班级社区,后勤社区。因此个数不再考察。此细目被删掉。,29,信息化基础应用,30,各部门自建的二级网站的数量因学校不同而不同,最少的是10个,最多的可以到94。各院系自建的二级网站数量最少是10个,最多的是80。学校研究机构自建的二级网站数最多的是205。“由学校提供网络空间,教师个人网站总数”从填写数量上看,这一问题填写起来估计比较困难。在简
13、化版中删掉。,31,信息化基础应用,32,2.3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学校拥有的电子资源总量”有学校填1Tb的,有学校填92500Tb的。大部分的学校都在520之间。 这13所学校“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文献数据库的数量” 平均有203个。最少的是10个,最多的学校建有500个。“每日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浏览次数”以及“每日图书馆电子资源被下载的次数”分别都有4所学校没有填,反映出对资源利用率缺少必要的重视。因为考察电子资源的应用水平的细目目前只有这两项,因此我们仍保留此细目。,33,2.4应用集成环境,有学校填写15类,有学校填写100,还有学校填写8000。我们认为这一细目可能考察得太细,
14、学校填起来有难度,因此在简化版中被删掉。,34,2.4应用集成环境,35,如果把一卡通、公共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门户网站作为学校的基础平台来考虑的话,这13所学校的应用基础平台建设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13所学校已经开始这方面的信息化建设。,36,教学科研信息化,37,教学科研信息化,信息化如何来支持教学科研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从13所学校所填写的情况来看,教学科研信息化还是高校信息化工作的薄弱环节。 教学资源库和专题学习网站下面的考察细目只有4-7个学校填写。我们将这个三级指标作为附加项。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下面的考察项有4所学校没有填写。原因可能是学校没有在这方面
15、进行过统计,也可能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在当前教学信息化的应用中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仍保留此部分。,38,39,作为教学方式的一大改进,各高校普遍认同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53.8,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达89.8。这13所学校中,除3所学校没有填,有9所学校都开展有网上教学课程。“人均网上学习时间”可能这一项学校没有进行统计。在简化版中被删。,40,41,作为对教学的强有力支持,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学生与老师课堂以外的交流与学习。这13所学校中,除了1所学校没有填,有11所建有网络教学平台,表明这13所学校已普
16、遍认识到其重要性。 从已建有此平台的11所学校来看,他们对于学生基于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都没有给予相应的鼓励策略(如是否算学分等)。网络教学平台这一块没有做修改。,42,43,在科研信息化方面,对于这些考察细目有一半的学校没有填写。这些反映出学校在科研信息化方面的重视不够或者统计不多。第二题和第四题都有6所学校没填。在简化版中删掉。,44,45,科研信息化,这13所学校中,有6所学校建有科研项目的专题网站,有4所学校建有学科资源库,4所学校建有科研项目交流和协作平台。从这些数据我们看出,信息化对科研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科研信息网上发布共享水平和科研项目的信息化支持环境下面的考察项只有3-6
17、所学校填写。因此我们将这两项二级指标作为附加项。,46,管理信息化,47,管理信息化,48,管理信息化,49,管理信息化,50,管理信息化,51,管理信息化,从总评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部门内信息共享、部门间信息交流与共享、对外信息发布四个方面来看这13所学校的管理信息化应用情况。 管理信息化应用情况主要从校长办公室、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研究生管理、资产管理、图书馆、后勤管理、科技管理、档案管理、综合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全校范围的办公自动化这13个方面来考察。问卷中是采用填写A、B、C的形式,在总结的时候,我们将A记为3,B记为2,C记为1,分别求这四个方面各业务部门的均值。
18、下面4个图分别从四个方面统计了信息化应用较好的前五个业务部门。,52,53,54,从整体上看,四个方面都做得很好的是全校范围的办公自动化,另外教务管理、图书馆、研究生管理、财务管理也做得不错。从这四个方面来考察的话,我们按照这四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情况的均值作了图5。,55,信息化保障体系,56,信息化制度保障,从填写的内容上看,在制度保障部分,信息化水平纳入学校内部的考评制度的情况不理想:这13所学校中,仅有2所学校将信息化水平纳入学校的部门和院系考核,有4所学校将将信息化水平纳入学校的人员考核中。相同的情况也存在于对教职工信息化的激励机制方面。因此,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保障工作,力求信息化工作
19、稳步向前推进。信息化制度保障这块没有做修改。,57,58,信息化资金投入,信息化资金投入在学校可能还是保密信息,不愿意对外公开。从表中可以看出,信息化资金投入填得比较糟糕。 我们将5.2.2和5.2.3这两个考察项合并为一个考察项:5.2.2 近三年信息化资金投入,相对应的题目设为:近三年的信息化资金投入占学校总投入的比例。,59,60,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2004年全国调查显示,24.8%的高校定期提供技能培训。目前高校对人员信息化技能培训方面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这13学校中,有9所学校定期对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 最近一年正式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培训平均每校492人次。说明在人员技能保证方面,
20、这些学校工作做得不错。 “最近一学年正式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培训的人数”在简化版中删掉。其实统计人次数更恰当。,61,信息化组织保障,62,信息化组织保障,从信息化领导小组最高领导者职位来看,有4所学校是由校长亲自领导,有5所学校由副校长领导。在这13所学校中,有10所学校信息化建设部门的地位处于部处级,也有10所学校正式设置了CIO职位。但是,院系部处设置信息化主管领导的仅有4所学校。 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成和信息化建设部门的组成这两块没有做修改。,63,信息化组织保障,64,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持和服务队伍目前还有待加强。据美国一家著名的信息产业研究和咨询机构Gartner Group 的研究
21、表明,对于各行业局域网基本建设和运行来说,技术支持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最适当数量比例为1:50-75。这13所高校平均每校仅拥有46名技术支持人员。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国内此类高校的师生人数一般都在近万名左右,这种情况很难保证各高校高质量的网络信息技术支持服务。 技术支持与服务队伍这一块没有做修改。,65,66,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这13所学校中,有4所学校对信息化建设中所采用的标准或是不明确,或是没有采用任何国内标准、教育部的行业标准、自行定义的技术标准。其他9所学校都至少采用了这三类标准中的一类。 在应用系统运行与管理规范方面,有一半以上的学校都制定有相关的管理规范,剩下的学校都对管理规范不是很明确。 在信息化安全措施方面,有9所学校制定有明确的信息化安全方面的相关规范。 因此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有待加强。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这一块没有做修改。,67,指标体系小结,68,下一步工作,更大范围的调查? 确定参考标杆? 探讨指标体系与信息化实际效益的匹配度?,69,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