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礼仪 二、道德 、文官 三、儒学 四、启示,一、礼仪:“朝廷上的政事千头万绪,而其要点则不出于礼仪和人事两项。”,“劝进”(隆庆皇帝死后)全体官员以最恳切的辞藻请求皇太子即皇帝位到第三次,他才勉如所请。这一番推辞和接受的过程,有条不紊,有如经过预习。,“早朝”“即在精力充沛的政治家,也会觉得持之以恒是一件苦难的事情,以致视为畏途。”,最先反抗早朝制度的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嘉靖皇帝(万历祖父)登极的前二十年亲自裁定修改礼仪,但中年以后,对各种礼仪逐渐失去兴趣,转而专心于修坛炼丹,隆庆皇帝(万历父亲)在位五年半,开始还常常早朝。但到了后来,索性将免除早朝。,万历皇帝登极前十五年,也坚持早朝。
2、此后,免朝的日子越来越多,到了后期,甚至几年不早朝。,这种繁重的、日复一日的仪式。实际上百官所受之苦,更甚于皇帝。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到达午门外等候 。凌晨5点宫门开启 ,百官依级别排队进入。但就是这样的礼仪性的早朝,却无人敢提出异议,因为这是祖制。,“孝道”万历登极以后,根据皇家的习俗,一种无形的距离就存在与太后和皇帝之间。万历曾下令给修葺装横慈圣(太后)所居住的宫室,竣工之后(太后)请学士写成一篇文章,赞赏皇帝的纯孝,在他下跪时逐句诵读。,“私生活”,万历十七岁的时候,在一名叫孙海的宦官的引导下,在皇城“西内”举行了一次极尽欢乐的夜宴。,结果,(太后)准备祭告
3、祖庙,废掉这个失德之君而代之以皇弟潞王。年轻的皇帝跪下向恳请母后开恩。 皇帝自己检讨过失。引导皇帝走上邪路的宦官被勒令向军队报到。 皇帝的近侍大批被斥退。每天派四名翰林,在皇帝燕居时以经史文墨娱悦圣情。,万历的悲哀1583年,万历主持殿试。他询问这些试举人,为什么他越想励精图治,但后果确实官僚的更加腐化和法令的更加松懈?这原因,是在于他的缺乏仁民爱物的精神,还是在于他的优柔寡断?,他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在实质上却既柔且弱,也没有人给他同情和保障。即便是他的母亲,也常常有意无意地把他堪称一具执行任务的机械,而忽视了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会冲动又会感伤的人。 即便贵为天子,也不过是一种制度
4、所需要的产物。 大小臣僚期望他以自己的德行而不是权力对国家作出贡献。,这样的一个皇帝,实际上已经不是国事的处置者,而是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性的象征。他应该做到寓至善于无形。如果他能够保持感情与个性的真空,经常演习各种礼仪,以增强抽象的伦理观念,他就和上述要求想符合。,二、道德、文官,三代以来的王道至今依旧适用,即一个良好的政府务必选贤任能,同时在社会上提倡诚信与和谐。总而言之,道德至高无上,它不仅可以指导行政,而且可以代替行政。 难道学术上造诣深厚,就能成为大政治家?因为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国家为解决问题而设立文官,但国家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文官。
5、 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实施后或成或败全看它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扰,否则理论上的完美,仍不过是空中楼阁。,文官,财政朱元璋按照“四书”教条,认为关于们应当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是万古不磨的真理。这样形成的文官集团,在中央的控制下既没有重点,也没有弹性,更谈不上具有随着形势发展而作调整的能力。交通通讯、分析统计、调查研究、控制金融、发展生产则更加缺乏政府对民间的经济发展或衰退,往往感到隔膜因之税收和预算不能随之而增加或缩减。,财政上死板、混乱与缺乏控制,给与官员的俸禄又微薄到不合实际,官员们要求取得额外收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各级地方官都没有实际力量足以应付环境的变化。他们没有完全驾驭下级
6、的能力,因为各人自抽“常例”,既下级也拥有财政权;人事权则集中于北京,对下级的升降奖罚,上级只能建议而无法直接处理。,体制上有欠周全,文官集团更需要用精神力量来补助组织之上的不足。 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致于接二连三在紧急的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做救命的符箓。说得严重一点,后者以不是一种好现象,而是组织机构违反时代,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推陈出新的结果。,(文官集团)存在着对伦理道德和对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互相顾忌而又互相蔑视。 一个人可以把他旁边的另外一个人看成毫无人格,他的对方也同样会认为他实在装腔作势地用圣贤之道掩饰他的无能。,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不能相信治国
7、的根本大计是在上层悬挂一个抽象的、至善至美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的人在可能范围内照办,行不通就打折扣。而他的尊重法律,乃是按照规定的最高限度执办。 海瑞的一生经历,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其结果是,个人道德之长,仍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之短。,海瑞45岁担任醇化知县,在知县任上,一呆就是七年。如果不是他本人言行如一,清廉正直,十个海瑞也早已罢官免职。他的节俭的名声遐尔皆知,即说有一次总督胡宗宪竟然以传播消息的口吻告诉别人,说海瑞替母亲做寿,竟然买了两斤猪肉。此事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但海瑞饭桌上的蔬菜出自他亲自率别人在衙后栽种,则属毫无疑问。,上书嘉靖,1565年十一月,海瑞向嘉靖递上了著名的奏疏。奏
8、疏中织出,他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举凡官吏贪污,役重税多、宫廷的无限浪费和各地的盗匪滋炽,皇帝本人都应该直接负责。皇帝陛下天天跟方士混在一起,但上天毕竟不会说话,长生也不可求致。还说天下的官员百姓,很久以来就认为你是不对的了。,明太祖朱元璋严厉打击民间富户,株连极广。没收案犯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加上建国以来大批的移民屯田,就使全国成了一个以自耕农为基础的农业社会。,抑制土地兼并,1569年夏天,海瑞被任命为南直隶巡抚。鉴于全国各地此时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因灾害或者其他缘故,向高利贷者借贷,用土地作抵押,这样的饮鸩止渴的方法,使得农民纷纷失去了土地。海瑞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不仅
9、是出于保持法律的尊严,而且是为了维护道德的神圣。,第一个被勒令退田的就是前任内阁首辅徐阶。徐阶的土地,据说最后落实为六万亩。海瑞把有关徐家的诉状封送徐阶,责成他设法解决,最低限度要退田一半。 如果海瑞将徐家或者其他几家有代表性的案件广事宣传,以便借富欺贫者知所戒惧,那么,他也许会取得成功。,然而海瑞的热情不好收敛。他指定每月有两天专门收受这一类的案件。据他自己的文章说,他每天要收到三千到四千的禀帖。牵涉面如此之广,自然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他遭到了弹劾,被迫辞职回家。虽然十五年后再度被启用,但却早已有心无力了。,(海瑞)当然是极端的廉洁,极端的诚实,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可能就是极端的粗
10、线条,极端的喜欢吹毛求疵。这样的人不会相信为人处事应该有阴阳的分别,他肯定会用他自己古怪的标准要求部下和上司。诚如李贽所讲,一个贪官可以为害至小,一个清官却可以为害至大。海瑞只是一个清官,却未必是一个好官。,家庭悲剧海瑞前后有三名夫人,两个小妾。第一个夫人在生了两个女儿以后因为和婆婆不和而被休。第二位夫人刚刚结婚一月,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而被逐出家门。第三位夫人则于1659年在极为可疑的情况下死去,而她去世前不久,海瑞的一位小妾也上吊自杀。,三、儒学,自孔子以后,儒学分成两派:一派是以荀子为首,认为“性本恶”,在政治上主张王霸兼用,荀子后来教出了李斯和韩非等法家代表人物,甚至一度被认为是法家的始祖
11、,儒家的异端。,另外一派以孟子为首,认为“性本善”,在政治上主张王道。两派势同水火,互相指责对方为异端。,唐末以前,荀子一派在儒学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在荀子“王霸兼用”的指导下,强盛时期的汉唐,均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发动了灭国性战争,开疆辟土,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到了宋朝,儒学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改变。儒学,发展成为了理学。其代表人物,便是南宋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理学的核心是“理”或者称为“天理”,在社会上体现为道德。希望人们克制自身的欲望,使自己的认为符合“天理”。 孔子的“仁”,孟子的行善论,乃至中国社会传统的组织和习惯,都被朱熹视为天理。,在一种社会形态之中,道德的标准可
12、以历久不变,但把这些标准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则需要与不同的世道、环境相适应而有所通变。 两千年前的孔孟之道,在过去曾是领导和改造社会的力量,至此已成为限制创造的牢笼。在道德的旗帜下,拘谨和雷同被视为高尚的教养,虚伪和欺诈成为官僚生活中不可分裂的组成部分。,儒家的仁就是无我主义,一个人成为圣人,则是把自我之有转化为无,进入了寂灭的境界。这种高悬空中的理想主义,只能深藏于内心,不能应用于现实,并发展而成为伦理和道德的标准。,李贽,李贽于1527年生于福建泉州。其家族曾是当地巨商,但是到了李贽这一辈,家道早已中落。1552年中举后,开始在政府中任职,但一直抑郁不得志,在他担任云南姚安知府之前,他的两个
13、女儿,甚至先后饿死。但是他却在1580年姚安知府任满,他正值官运亨通的时候,选择了退休。,吃饭穿衣,即人伦物理。李贽近于马基雅维利,但是他的环境不容许他像霍布斯和洛克一样,从个人主义和唯物主义出发构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他察觉到自己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别人也是如此,但他不能放弃孔子所提倡的仁。,他赞成寡妇守节殉夫,却对卓文君雪夜私奔表示同情。他斥责王莽、张角,但又原谅了很多历史人物,如五代十国中的冯道。 他的观点,不能见容于他所处的社会。最后,七十岁高龄的他因为动摇教化,被投入监狱,在狱中用剃刀自杀。,大失败的总记录,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表面上
14、似乎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赋予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症结,笔者认为,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律,至明代为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启示,一、个人道德弥补不了制度缺陷前两年,有报道称:温家宝总理三次为农民工讨回被拖欠的工资。这的确很感人,但感人之后呢?一个国务院总理,政府的首脑,亲自出面为员工讨回工资,还要三次之多,其他官员
15、干什么去了?遇不到总理的民工怎么办?中国有数以亿数的民工,这样算来,仅仅讨工资一项,需要多少个总理呢?,二、过度拔高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前几年,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八荣八耻”,但实际上,八荣八耻在它提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实现了它要起的全部作用。我们扪心自问,“八荣八耻”可曾改变我们生活哪怕一点点?有几个人记得八荣八耻的全部内容?,三、健全法制才是正道,中国的制度出了问题,这是全国人的共识,大家的分歧仅仅在于,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根源就在于法制不健全。这并不是说中国法律不够多,而是法律没有得到完全施行。从纪委到反贪局,再到预防贪污腐败局,反贪机构如雨后春笋,但是贪污腐败却愈演愈烈。 刑法推行了那么多年,严刑逼供还是屡禁不止。赵作海案,因为有疑点,于是判了死缓,这样荒唐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制度出了问题,这个毫无疑问的。大家的分歧仅仅在于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不过别忘了,历史也曾选择了蒋介石,当初蒋介石一定也是这样想的:历史选择了国民党。于是,他要独裁,要“训政”,最后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