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电路的过渡过程,第一节 过渡过程的产生和换路定律 第二节 RC电路过渡过程及三要素法 第三节 RL电路的过渡过程 第四节 过渡过程的利用,第一节 过渡过程的产生和换路定律,一、.过渡过程的概念 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从一种稳定状态(处于一定的能态)转变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处于另一能态)需要一定的时间。 电动机从静止状态(转速为零的状态)起动,到某一恒定转速要经历一定的时间,这就是加速过程;同样当电动机制动时,它的转速从某一恒定转速下降到零,也需要减速过程。这就是说物质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是不能瞬间完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即能量不能发生跃变。 过渡过程就是从一种稳定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稳定状
2、态的中间过程。电路从前一个稳定状态转变到后一个稳定状态,也可能经历过渡过程。,图5-1a)所示的电路为电阻电路,当开关S断开时,灯泡随之熄灭。 图5-1b)所示电路具有一个储能元件电容器,在开关S断开前,灯泡处于亮状态,电容上累积了电荷,电容两瑞电压为uS,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当把开关S断开时,灯泡会逐渐变暗,直至转为熄灭状态。 这是由于电容元件在开关S断开前具有能量储备,致使开关S断开时灯泡中的电流不会立即变为零,需待电容上的初始储能消耗完,电容两端电压降为零时,灯泡才会完全熄灭,电路进入新的稳定状态。 电阻电路的状态改变没有过渡过程,而具有储能元件的电路从一个稳定状态变化至一个新的稳定状态,
3、需要一个过渡过程,该过渡过程称为暂态过程或动态过程。,当然若开关S状态保持不变(断开或闭合),我们就观察不到这些现象。由此可知,开关断开是产生过渡过程的外因。 产生过渡过程的电路必须存在有储能元件(电感或电容),这是产生过渡过程的内因。当内因(具有储能元件)和外因(改变电路状态)都满足时,才能产生有过渡过程。 在电路理论中,通常把电路状态的改变(如通电、断电、短路、电信号突变、电路参数的变化等),统称为换路,并假设换路是立即完成的。,二、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计算 电路在换路时所遵循的规律被称为换路定律。 1电容元件 对于电容量为常数的线性电容元件,电压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如图5-2a)所示.有设起
4、始时刻为t0,电容器的起始电压为 ,则,电容元件的性能特点如下: (1)电容元件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在任何时刻,通过电容器的电流与此时刻的电压变化率成正比,所以电容器两端加交流电压时,必然有电流iC通过;如果在电容器两端加一直流电,电流iC=0,相当于电容器处于开路状态。 (2)电压不能突变,通过电容的电流iC必定为有限值,电容两端的电压是ic随时间t的积分,故电压为连续函数,不能突变。 (3)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C(t)与t时刻以前的电流有关,即电容器具有“记忆”电流的功能。,电容元件的功率:电容器存储的电能:,2电感元件 对于电感量为常数的线性电感元件,磁链与电流iL之间的关系如图5-3
5、所示,有设起始时刻为t0,电感的起始电流为 ,则,电感元件的性能特点如下: (1)若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不随时间变化,即为直流电时,uL(t)= 0,电感线圈相当于短路。 (2)电流不能突变,因为实际电路上电感的电压uL(t)必然为有限值,所以电感中的电流iL为时间的连续函数,。 (3)电感元件两端的电流iL(t)与t时刻以前的电压有关,即电感具有“记忆”电压的功能。 电感元件的功率:电感存储的电能,3换路定律 (1)具有电感的电路 如图5-4图所示的RL动态电路。 在电阻R、电感L.相串联的电路与直流电源US接通之前,电路中的电流i=0。 当闭合开关后,若US为有限值时,电感中电流不能跃变,必
6、定从零逐渐增加到US/R。,约定换路时刻为计时起点,即t=0,并把0时刻再划分为:换路前的最后时刻t=0-和换路后的初始时刻t=0+。 电感电路的换路定律:在换路后的一瞬间,电感中的电流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而不能跃变。即初始电流为零的电感,在换路的一瞬间电感相当于开路。 电流连续的原因: 若电流可以跃变,则电感上的电压在换路瞬间就是,这显然与电源电压为有限值是矛盾的。 若从能量的观点考虑,电感的电流突变,根据意味着磁场能量突变,则电路的瞬时功率p=dw/dt就为,说明电路接通电源瞬间需要电源供给无限大的功率,。,(2)具有电容的回路 如图5-5所示图RC动态电路,在电阻R和电容C相串联的
7、电路与直流电源US接通前,电容上的电压uC=0。当闭合开关后,若电源输出电流为有限值时,电容两端电压不能跃变,必定从零逐渐增加到US。 电容电路的换路定律:在换路后的一瞬间,电容上的电压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而不能跃变。 对于一个初始电压为零的电容, 在换路的瞬间,电容相当于 短路。,电压连续的原因可解释如下: 首先,若电压可以跃变,则电容上的电流( )在换路瞬间就是,这与电源电流为有限值是矛盾的。 另外,从能量的观点考虑,电容的电压突变,根据意味着电场能量( )突变,则电路的瞬时功率p=dw/dt就为,说明电路接通电源瞬间需要电源供给无限大的功率,这对有限容量的实际电源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8、所以此串联电路接通电源瞬间,电容上电压不能跃变。,4用换路定律确定电路(t=0+时刻)的初始值 换路定律只说明了在换路瞬间电容电压值和电感电流值不会突变,而电路中的其它物理量如电容电流、电感电压、其他元件的电流、电压值是可以发生跃变的。 换路后瞬间(t=0+时刻),uC(0+)和iL(0+)的数值可以根据换流定律来确定。 换路后瞬间的电路分析步骤如下: (1)换路后瞬间,电容元件被看作恒压源 ;如果电容无初始电压即 ,可处理为短路。,(2)换路后瞬间,电感元件可看作恒流源。 ;如果电感无初始电流即 ,可处理为开路。 (3)运用直流电路分析方法,可以计算换路后(t=0+)瞬间的电路各部分电压、电
9、流值。 例5-1 电路如图5-6a)所示。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当t=0时开关闭合,求初始值 、 、 、 。,解 选定关联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1)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所以(2)换路瞬间,等效电路如图5-6b)所示。根据换路定律,有 因此得,例5-2 电路如图5-7a)所示,已知US = 10V, ,R2 = 4,L = 2mH,开关S原处于断开状态并且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求开关S闭合后t = 0+时,各电流及电感电压的值。 解(1)开关闭合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电感相当于短路,因此得(A) (2)换路瞬间,等效电路如图5-7b)所示。根据换路定律,有 A,此时电感被当作电
10、流为1A的恒流源,故有A 由于S闭合,R2被短路,故有A A 根据KVL有(V),例5-3 电路如图5-8a)所示,已知US = 12V,R1 = 2,R2 = 10,L = 4H,C = 2F,在开关S动作前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当t = 0时,开关S由A扳至B,求t = 0+时的初始值uC(0+)、iC(0+)、uL(0+)、iL(0+)。 解(1)开关S由A扳至B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电感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开路,因此得A,V (2)换路瞬间,开关扳向B点后的等效电路如图5-8b)所示。根据换路定律,有AV 此时电感被当作电流为1A的恒流源,电容被当作电压为10V的电压源。故有AAV,第
11、二节 RC电路过渡过程及三要素法,一、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是指输入信号为零,即激励为零,由电容元件的初始状态uC(0+)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 如图5-9所示的RC动态电路,开关处于位置1时,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 uC(0-)=US。 设t0时,电容的初始电压为U0,当开关由1的位置扳到3的位置,换路瞬间,根据换路定律,U0=uC(0+)=uC(0-)=US。 当t = 0+时电容相当于U0的电压源。,当t0时,电容通过电阻R放电,形成放电电流iC(t),电容电压uC(t)和电流iC(t)都随着时间t的增加逐渐降低,电容上的初始储能逐渐被电阻消耗,直至uC(t)和iC(
12、t)都趋近于零,电路进入一个新的稳态。 在当t0时,电路中的响应仅由电容初始储能产生,该响应为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下面对电容放电的过渡过程进行分析。 当t0时,根据KVL定律得或 电容上 ,代入上式得(5-11),式(5-11)为一阶齐次常系数微分方程,它的特征方程为 其特征根为 则式(5-11)的的通解为(5-12)式中A为待定的积分常数,由初始条件决定,将初始条件uC(0+)=US代入式(5-12),得所以式(5-11)满足初始条件的通解为(5-13),定义= RC,称为该电路的时间常数,具有时间量纲,将代入得零输入响应:(5-14) 电容的放电电流为(5-15)电容放电过程即RC
13、电路零输入响应uC(t)和iC(t)和波形如图5-10a)、5-10b)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 当t0时,电容的电压和电流从初始值开始随时间t按指数规律衰减; 当t时,电容的电压和电流误差至零,过渡过程结束,电路进入新的稳态。 通常我们把这一过渡过程称为暂态过程(或动态过程),暂态过程的本质是电容上的初始储能放电的过程。 电路的时间常数是描述过渡过程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反映了电路中过渡过程进行的快慢程度,其大小由电路本身的结构决定,与外界的激励无关,越大过渡过程持续时间就越长,电流、电压就衰减得越慢。 一般认为经过(35)时间后,衰减过程基本结束,电路已达到新的稳态。,例5-4 供电局向某
14、企业供电电压为10kV,在切断电源瞬间,电网上遗留有 kV的电压。已知送电线路长度L=30km,电网对地绝缘电阻为500M,电网的分布电容每千米为C0= 0.008F/km,求 (1)拉闸后1分钟,电网对地的残余电压为多少? (2)拉闸后10分钟,电网对地的残余电压为多少? 解 电网拉闸后,储存在电网电容上的电能逐渐通过对地绝缘电阻放电,这实际上是一个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问题。 由题意知,长30km的电网总电容量为uF 时间常数为(s),电容是的初始电压为 V 根据式(5-14),电容放电过程中,在 t=60s、t=600s 时电网电压(即电容电压)分别为:(V)( V) 由此可见,电网断电后
15、,电力电路的电压并不立即消失,此电网断电1分钟后,仍有8576V的高压,断电10分钟后,电网是仍有95.3V的电压。,二、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图5-11a)所示的一阶RC电路,当t0时,开关S处于开启位置,电路处于稳定的开路状态,电压的初始储能uC(0-)为零;当t=0时使开关S闭合,根据换路定律有 ,当t = 0+时电容相当于短路。,当t0时,电压源US会通过R向C充电,形成充电电流i(t),i(t)随着时间t的增加逐渐减小,uC(t)随着时间t的增加逐渐升高,电容上电荷不断累积,所存储的能量逐渐增加,直至充电完毕,进入稳定状态。稳定后电容电压 等于电源电压US,电路中的充电电流 。 由于
16、t=0+时,电路中电容没有初始储能,故t0后电路中的响应仅由外施激励US产生,该响应为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下面对电容充电的过渡过程进行分析: 当t0时,根据KVL定律得将 代入上式得,(5-16) 式(5-16)为一阶非齐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按非齐次常系数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式(5-16)的解应包含两部分,即式中ucp(t为)方程的特解,也称为强制分量或稳态分量;uch(t)为方程的通解,也称为自由分量或暂态分量,可由非齐次微分方程对应的齐次微分方程求得。 (1) 的求解 由于外施激励信号为直流电压源,电路进入新的稳态后,电容上的电压应等于电源电压,故电容电压的稳态分量即特解uc
17、p(t)为直流电压(5-17),(2) 的求解 式(5-16)对应的齐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为其特征方程为特征方程的特征根为故通解 (5-18) 式中A为待定的积分常数,= RC为该电路的时间常数。,(3)一阶微分方程的全解(5-19) 将初始条件t=0, 代入上式,有得积分常数为 A = -US RC电路的零状态电压响应uC(t)为(5-20) RC电路的零状态电流响应i(t)为(5-21)uC(t)和i(t)和波形如图5-11b)、5-11c)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 图5-11a)所示一阶RC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态,电容上电压和电流都为零; 发生换路后,电压随时间t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增加,电容
18、电流发生跳变,并随时间t的增加按指数规律衰减; 当t时,电流衰减趋近于零,电压增加趋近于US,电路进人一个新稳态。 该暂态过程本质是电容上电场能量的储存过程,时间常数是充电时间常数,反映出充电过程进展的快慢。 从理论上讲,充电结束需经无限长时间才会结束,但在实际中,经过(35)的时间后,可近似认为充电过程已经结束,电路达到了新的稳态。,在电源向电容充电的过渡过程中,电阻所消耗的电能为:电容储存的电能为:电源提供的电能为:可见,当电源对一个初值为零的电容器充电时,电源提供的功率有一半被消耗在充电电阻上。,例5-5 电路如图5-12a)所示,US = 220V,R = 200, C = 1F, t
19、0时,开关S处于开启位置,电路处于稳态,电容初始储能为零,t=0时,开关S闭合。求 (1)时间常数; (2)最大充电电流; (3)uC(t)、uR(t)、i(t); (4)作出uC(t)、uR(t)、i(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 (5)开关闭合后 1ms时的uC、 uR、i的值。,解 由于t0时,开关S处于开启状态,电路处于稳态,电容初始储能为零,电容可视为开路,故uC(0-)=0;,根据换路定律得uC(0+)=uC(0-)=0 故电路响应为一阶RC电路零状态响应。 (1)时间常数(s) (2)最大充电电流t=0+时,uC(0+)=0,电容相当于短路,电路上具有最大充电电流 (A) (3)uC
20、(t)、uR(t)、i(t)的表达式为V,VA(4)作出uC(t)、uR(t)、i(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5-12b)所示。 (5)当t=1ms时(V)(V)(A) 可见此时(t=5)电路的过渡过程已基本完成。,三、RC电路的全响应 RC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RC电路的储能元件电容在换路前就已具有初始能量,换路后又受到外加激励电源的作用,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响应。 如图5-13a)所示,换路前开关处于“2”的位置,电路己处于稳定状态,电容存储的电能为 . 换路瞬间uC(0+)=uC(0-)U2。当开关S由“2”位置拨向“1”位置时,电容除有初始储能外,还受外加电源U1的作用,电路中的各物理量为
21、非零状态下的有输入响应。,电容电压的全响应:或RC一阶电路在非零状态条件下与电源U1接通后,电路电容电压全响应由暂态响应 和稳态响应两部分叠加而成。 电容电压的响应可分如下3种情况: (1)当U1= U2时,uC(t)= U1,表明电路一经换路便进入稳定状态,无过渡过程。 (2)当U1 U2时,电路在换路后将继续对电容器C进行充电,直到电容上的电压等于U1时为止,如图5-13 b)所示。(3)当U1 U2时,电路在换路后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由初始值的U2衰减到稳态的U1值,如图5-13 c)所示。,开关动作后,电路方程为(5-22)初始条件为uC(0+)U2,电路时间常数为= RC。 全响应为
22、内施激励(电容初始能量)信号和外施激励信号分别单独引起的响应之和. 电容电压的初始值uC(0+)=U2,电容的零输入响应为(5-23) 电源电压为U1,电容的零状态响应为(5-24),例5-6 图5-14所示电路中,开关S断开前电路处于稳态。设已知US = 20V,R1 = R2 = 1k, C = 1F。求开关断开后uC(t)、iC(t),并画出其曲线。 解 换路前电容相当于开路,故有(V)即电容的初始电压为 V 时间常数 (s) 电容电压的零输入响应为V 电容电压的零状态响应为 V,电容电压的全响应为V显然电容处于充电状态,电容电流为AuC(t)、iC(t)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四、
23、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一阶RC电路的全响应等于电路的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之和。 暂态响应是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趋于零的响应分量,当分量为零或接近零时,暂态过程结束。 稳态响应是指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响应分量,其值等于过渡过程结束后的稳态值。 一阶RC电路全响应表达式 中,U1实际上是电容电压的最终值 ,U2是电容电压的初始值 输出全响应有另一种容易理解的写法:,推广到一般函数式f(t),即三要素公式:(5-27) f(0+)、 f()、这三个量被称为求解一阶电路过渡过程的三要素。 通过将三要素f(0+)、f(+)和代入三要素公式直接求一阶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的全响应的方法称为三要素法。 利用三要素公式对一
24、阶电路进行计算,既不需要列电路微分方程,也不需要解微分方程,只需求出三个要素就能写出电路的全响应。 注意:三要素法只适用于阶跃电压作用下的一阶线性电路。,利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的步骤: (1)确定初始条件f(0+); (2)求稳态响应f(+); (3)求时间常数; (4)根据一阶电路响应的三要素公式 ,求取电路的暂态过程。 例5-7 如图5-16所示, 已知US = 200V,R1 = 100, R2 =400, C = 125F, 在换路前电容电压uC(0-)=50V, 求开关S闭合后电容电压和电流。,解 用三要素法求解: (1)确定初始值。 换路瞬间,电容响应电压初始值为uC(0
25、+)=uC(0-)=50V (2)计算稳态值。 电路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电容相当于断路,这样(V)(3)电路的时间常数 S闭合后的电路,去掉电源的的影响(短路US),从电容两端看进去, 等效电阻为R1/R2,于是:(s),(4) 根据三要素公式得,第三节 RL电路的过渡过程,一、RL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RL的零输入响应: 输入信号为零时,由电感元件的初始状态iL(0+)所引起的响应。 图5-17所示的一阶RL电路,当t0时,开关S处在位置A,电路处于稳态,电感已储存了能量,其电流为iL(0-)=I0; 当t=0时,开关S由位置A 扳至B,根据换路定律则有 iL(0+)= iL(0-)=I0;
26、,当t=0+时,电感相当iL(0+)=I0的电流源,电感上初始电压为uL(0+)=-I0R; 当t0时,电感通过电阻R释放初始储能,电感电流iL(t)随着时间t的增加逐渐降低,电感上的初始储能逐渐被电阻消耗,直至iL(t)趋近于零,电路进人一个新的稳态iL()=0,uL()=0。 电路中的响应仅由电感初始储能所产生,该响应为一阶RL电路的零输人响应。 在t0时,根据KVL得回路电压方程为,RL电路的零输人响应电感两端的电压为iL(t)和uL(t)的波形如图5-18a)、5-18b)所示。,利用三要素公式直接求解 时间常数=L/R。例5-8 如图5-19a)所示电路中,已知U0 = 11V,R0
27、 = 1,R1 =2,R2 =3,L = 5H,t0时,开关处于闭合位置,电路处于稳态,t=0时,开关S打开,求t0时的iL(t)、uL(t)和uR(t),解 方法一 利用式(5-30)求解 由于t0时,开关S闭合,图5-19a)直流电路处于稳态,电感可视为短路,故有(V)V(A)图5-19 b)为开关S打开瞬间,t=0+时刻的电路图,根据换路定律,有,开关S打开后,电感L向R1和R2的串联电路放电,故时间常数为(s) 根据式(5-30)电感电流iL(t)的零输入响应为,二、RL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图5-20所示为一阶RL电路,当t0时,电流源I0向L充电,电感电流随着时间t的增加逐渐升高,
28、电感上储存的能量逐渐增加,直至充电完毕,iL(t)趋近于I0,UL(t)趋近于零,电路进人一个新的稳态。 在t0时,电感没有初始储能,电路 响应由外施激励I0所产生,该响应为一 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电路的初始值根据换路定律求得电路的时间常数为=L/R 电路的稳态时,电感短路,故电流全部I0经过电感,用三要素法,直接写出RL电路的iL(t)、uL(t)表达式波形如图所示,例5-8 图5-22所示电路为一直流发电机电路简图,已知励磁电阻R=20,励磁电感L=20H,外加电压为US = 200V,试求 (1)当S闭合后,励磁电流的变化规律和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 (2)如果将电源电压提高到25
29、0V,求励磁电流达到额定值所需要的时间。,解 (1)这是一个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的问题,时间常数为= L/R= 20/20 =1sA一般认为经过(35)的时间后,充电过程已经结束,取t=5,则开关S合上后,电流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为5秒。 (2)由上述计算可知使励磁电流达到稳态需要5秒钟时间。为缩短励磁时间常采用“强迫励磁法”,就是在励磁开始时提高电源电压,当电流达到额定值后,再将电压调回到额定值,这种强迫励磁所需的时间t计算如下:At=1.6s 比电压为200V时所需的时间短。两种情况下电流变化曲线如图5-23所示。,三、RL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当RL电路中的储能元件,在换路前已有初始磁能,
30、即电感中的电流初始值不为零,同时换路瞬间又有外加激励信号作用于此电路,这种情况下的响应称为RL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如图5-24所示电路,设开关S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定状态 。 开关S闭合瞬间,根据 换路定律得,当开关S闭合进入新稳态后,电感相当于短路,此时电路的稳态电流为根据三要素法得出电感电流为换路后电路的时间常数= L/RRL电路电流全响应可看成是零输入响应 和零状态响应 两部分叠加而成,例5-9 如图5-25a)所示电路中,已知R1 =1,R2 =1,R3 = 1,L = 3H,t0时,开关S处于a位置,电路处于稳态,t=0时,开关S由a拨向b,求t0时的iL(t)、i(t)的表达式,并
31、绘出波形图。 解 (1)t=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5-25b)所示。因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故电感相当于短路,于是有,对于节点A有将上式代入回路方程,得即(4)画出t=时的等效电路,如图5-25d)所示,求iL(),i()。,(5)在开关动作后的电路中,除去电源,将电感开路,从电感两端看进去可求等效电阻,求电阻的电路如图5-25e)所示。等效电阻R为() 于是有 (s) 根据三要素法得绘出iL(t)、i(t)的波形,,如图5-25f)所示.,(2)根据换路定律得(3)画出t=0+时的等效电路,如图5-25c)所示,求i(0+)。 对3V电源R1、R3回路有,第四节 过渡过程的利用,一、RC微分
32、电路 RC微分电路如图5-26所示. 输入端直接输入一个周期性矩形脉冲电压,矩形脉冲电压的幅度为U,脉冲宽度为tp,脉冲周期为tc。,RC微分电路的两个条件: (1)取电阻两端的电压为输出电压; (2)电容器充放电的时间常数远远小于矩形脉冲宽度tp。 微分电路工作原理 t=0时,矩形脉冲电压到来,输出电压uo=uRU。 t0,电容C的电压按指数规律快速充电上升,输出电压随之按指数规律下降,经过大约3时,充电过程完成,uC=U,uo=0。由于tp,则在到达t1之前,电容器充电过程很快结束并已经进入稳态。,tt1时刻,ui=0,相当于输入端被短路,电容原先充有左正右负的电压U开始按指数规律经电阻R
33、放电,刚开始,uo=U,之后uo随电容的放电按指数规律减小,经过大约3后,放电完毕,电阻上输出电压为一个负脉冲。同样由于很小,在下一个脉冲电压到来(t2)之前,电容器的放电已经结束,这种电路就称为微分电路。 在R两端(输出端)得到正、负相间的尖脉冲,而且是发生在方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相当于对方波函数ui求导,故称为微分电路。输出波形如图5-26b)所示。 微分电路电路的充放电时间常数必须满足:(1/51/10)。,(0t1)时间段的输入输出微分关系进行数学证明根据KVL定律 时间常数tp,电容充、放电很快,除了在充、放电瞬间外,输出电压uo近似为零,因此有由此可见,输出电压uo近似与输入电压u
34、i的微分成正比,二、RC耦合电路 图5-26a)的RC一阶电路,如果选择电路时间常数(RC) tp,即变成一个RC耦合电路。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近似相同。如图5-27所示。,t=0时,第一个方波到来,ui由0U,因电容电压不能突变(uC=0),故uo=uR=ui=U。 0 tp,电容C缓慢充电,uC缓慢上升为左正右负,uo=uR=ui - uC,uo缓慢下降。 t= t1时,ui由U突变为0,相当于输入端被短路,此时,uC已充有左正右负电压U,刚开始该电压很低,经电阻R非常缓慢地放电。 t=t2时,因电容未放完电uC=uC(t2)。 第二个方波到来,电阻上的电压就不是U,而是uR =U- uC(
35、t2),于是第二个输出方波比第一个输出方波略微往下平移,第三个输出方波比第二个输出方波又略微往下平移,最后,当电容在一个周期内充得的电荷与放掉的电荷相等时,输出波形就稳定不再平移,输出波形的正半周“面积”与负半周“面积”相等时,就达到了稳定状态。 电路稳定后电容上的平均电压等于输入信号中电压的直流分量(C的隔直作用),电阻上得到只有交流分量的输出波形,该电路能传送输入信号的交流成分,因此是一个耦合电路。,微分电路与耦合电路,在电路形式上是一样的,关键是tp与的关系。 比较与方波周期T(T tp)不同时的结果 当T时,电容C的充放电非常缓慢,其输出波形近似理想方波,是理想耦合电路。 当T时,电容
36、C有一定的充放电,其输出波形的平顶部分有一定的下降或上升,不是理想方波。 当T时,电容C在极短时间内(tp)已充放电完毕,因而输出波形为上下尖脉冲,是微分电路。,三、积分电路 在脉冲技术中常需要将矩形脉冲信号变为锯齿波信号,这种变换可用积分电路完成。 积分电路如图5-28所示,也是RC一阶电路,但从电容器上取输出电压uO。 构成积分电路的条件是:电路的时间常数远大于矩形脉冲宽度tp。 积分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相当于RC耦合电路波形(图5-27)中uC 的波形,如图5-29所示。,输入输出积分关系进行数学证明。 t=0时,ui从0突变到U,因电容电压不能突变,uo=uC=0。 0tp,电容充电非常
37、缓慢,uo上升很小,uo uR, 故有 ui = uR + uo uR = iR=U根据上式可知输出信号uo与输入信号ui(U)的积分成正比。,四、RC吸收电路 利用电容电压不会突变的性质,可以组成RC吸收电路,防止电路中的因各种过电压引起元器件击穿损坏。 阻容吸收、浪涌吸收装置在各种电力电子产品、高低压电路中设计中被大量应用。 图5-30为RC吸收电路的几个典型应用实例,图5-30a 为RC吸收电路在电磁线圈控制电路中的接线示意图,图中的电磁线圈受开关S的控制,S闭合时电磁线圈得电工作,在开关S断开时,电磁线圈的电流突变到0,线圈两端会出现较大的自感电动势,该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一起加在电路上,会将电磁线圈或开关S击穿。 加装RC吸收电路后,开关S断开时,电磁线圈的电流可以流过RC支路,由于电容的作用,限制了电路电压的突变。,图5-30b 为大功率开关器件的RC吸收电路,由于半导体器件的过电压能力较差,阻容吸收电路可以有效地限制开关器件两端的电压变化率,延长开关器件的使用寿命。 图5-30c 为整流电路的交流侧和直流侧RC过电压吸收电路。整流的实现是利用晶闸管整流电路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整流过程无论对电网电压还是直流输出电压,均会带来波形的畸变,出现浪涌过电压,利用RC吸收电路就能限制过电压,有效地防止晶闸管整流元件被击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