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教研会的随想,收益颇丰,传统认识的颠覆性改变: 1、原来设市域的教研活动可以这样有人气 (组织者话题选择的适切性与多样性、参与者的热情与欲望、交流者的精心准备与智慧) 2、原来教师的思考是这样的深刻且富有智慧 (李晓老师对思维归宿点的引导、思维切入点的把握、思维支撑点的选择、思维提高点的训练和思维交叉点的转移;陈拥群老师高起点、低落点的大气灵动;谢余泉老师对高考试题的利用、对历史学科的功能的定位、对历史教学新规范的认识、对课堂“八有”标准的归纳和一轮复习让知识活起来的八大策略的提炼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的点线面体 温州市瓯海二高 项洪文,杭州交流,一、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印象,稳中有
2、变 变中出新 新中带奇,一、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印象,(一)知识:立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与焦点问题。 1.考查时间、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基本知识和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基本能力。第12题“小国寡民”;第15题的明清会馆。 2.涉及焦点及热点问题.第39题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一、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印象,(二)情境: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1.地图、图片材料。第13题的名窑分布图;第22题的绘画作品 2.重要历史人物言论。第20题的邓小平言论 3.对思想史的考查较多,难度相应较大。第12题“小国寡民”;第38题顾炎武的分权和评判
3、君主专制思想 4.个人经历。第16题徐志摩的经历;第19题费孝通的经历 5.海报、板报、媒体报道、诗歌的承载。第14题的用煤记载;第15题的苏州会馆碑记载;第17题的地方志记载;第18题的西北小山村的标语;第21题的大同学记载。,一、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印象,(三)联系:古今贯通,中外相联。 第12、21题中外关联;第38题中国古代到现代的政治文明。 如第12题,从“小国寡民”出发,考察到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以及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 如38题,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入手,跨越古代、近代、现代考察。,一、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印象,(四)生活、地方文化:贴近生活及地方文化,关注地域文化。
4、 1.社会生活在高考试题中也成为命题关注的区域。第17题民国时期的婚俗 2.考查地方历史,重视地方历史文化的考查。第18题的西北小山村标语,一、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印象,(五)史学研究:文史常识与史学研究题屡有出现。 试题重文史常识与史学研究的考查。第14题;第139题(2)学术届对冷战的评价,一、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印象,(六)现代公民:引导历史教学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世界意识的现代公民。 第21题的马克思;第23题的美国滞涨;第39(1)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39(3)苏联解体的原因,一、2011年浙江高考历史试卷印象,(七)宋代历史:浙江卷比较注重对宋代历史资料的应用.
5、在对中国古代史的考察上更多对宋代历史的考察。如13题对宋代名窑分布的考察,14题通过运用宋代历史材料对历史方法论加以考察。,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4、表述问题较为突出。,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优化教学理念 1、研究考试说明 2、挖掘隐性知识,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3、关注史观教学 (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证史观。 (2)全球史范式 (3)现代化范式。,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黄牧航教授在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一文中提
6、出10点: (1)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对历史知识的记忆重要; (2)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分期重要; (3)历史的通史意识比历史的专题意识重要; (4)探索历史事件所蕴含的价值观比探索历史事件的学术意义重要; (5)探索人类文明的共性比探索人类文明的差异重要; (6)学会“从世界去思考”比学会“思考世界”重要; (7)历史知识的能力定位比题型重要; (8)历史试题所包含的能力层次比能力种类重要; (9)历史学科能力的操作性比历史学科能力的简单分类重要; (10)历史试题的生活气息比专业味道重要。,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例1:辛亥革命 革命史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史观:影响社会习俗变迁
7、 整体史观:西方思想、革命的影响;亚洲的觉醒 近代化史观:推进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的近代化进程 文明史观: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例2:对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的评价 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 整体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
8、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转向工业文明的地方。 社会史观: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了解基本史观与史学范式。,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4、关注人类社会 以公民意识为例。,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二)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目标全面、系统、准确、牢固 全面:全面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全部知识点,不能厚此薄彼。 系统:纲举目张,将目录烂熟胸中构建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点间的“互动”。 准确:忌张冠李戴、模棱两
9、可。 牢固:死记硬背要不得,但“背”硬“记”死少不得。,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方法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搞清每一个历史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外延,真正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与其浅“耕”十遍,不如深“挖”一遍。 填漏补缺,大胆取舍。大胆删除非重点知识,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质疑问难,融会贯通。,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1.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做到“四个突出”: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史实,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强化落实、扫清障碍;突出总结、归纳和比较,适当进行“小专题”穿插,突出知识的涵盖空间,做到网大眼密,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严禁忽视基础,不顾及学生的实际的盲目拔高
10、。注意点线面结合,“点要透、线要明、面要全”。,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2、优化课堂教与学行为 内容优化: 第一,归纳知识。 第二,抓好落实。 第三,点拨方法。 第四,时间分配。 第五,系统构建。,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教师优化 第一,主导作用。 其次,方法选定。 第三,教师精讲。 第四,活动组织。 第五,板书设计。 第六,教学小结。,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3、学生优化 首先,完成预习。 其次,听与记。 第三,课后看书。,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三)突出教学设计,尽显师生作用,优化教学过程 1、重组知识构专题 (1)大胆取舍,筛选专题知识 如主干知识,尤其是能贯通
11、古今中外的内容,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文明传承等;易于和政治、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命题的内容,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改革开放、区域集团化等;社会热点问题,即历史与现实联系结合的问题,具有史实性能与人文意识的问题。如聚焦民生、儒家思想、民族精神等。,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2)专题宜粗不宜细 如必修可以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两部分加以整合成西方的政治制度。 (3)专题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2、讲究智能联系 (1)史学理论和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注意把有关的史学理论知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
12、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现象和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有机地渗透到历史复习过程中去。,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2)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注意纵向理清不同阶段相关历史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如复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应注意清前期的逐步闭关锁国,晚期的被迫对外开放,新中国从现代闭关锁国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内容的前后联系。注意不同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如古代东西方的政治文明以及启蒙运动和儒家思想的关系等。,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3)引导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反
13、思,架设历史与现实间的桥梁 历史问题现实反思:如中国政治民主化问题、经济近代化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等。 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如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思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是人才竞争,要重视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及时转化优秀科技成果;科技进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面临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强化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4)加强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如环境、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和谐世界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浪潮等。,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3、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 如“五四”
14、运动的背景从国际角度分析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从国内角度分析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五四”运动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学的指导;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四)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开放纳新,优化教学方法 1、开放纳新重探究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不局限于课本。命题专家多是学
15、术界的名流,他们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的成果渗透在命题中。近几年来在史学界广泛流行的生产力范式、近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全球化范式、文化史范式等新思想、新思维、新观念等在高考试题中都有反映,而且大都成为耳目一新的亮点。近两年研究性试题或是隐性,或是显性,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试卷当中,并成为高考命题的另一个新亮点。,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2、强化学案导学 在内容设计上,应尽量丰富、科学,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进一步体现知识结构与知识联系,体现问题目标教学。 在题型设计上,各种题型要全面,包括一些探究性题目,努力创设新情境、新立意。 在印发时间上,要保证有一定的提前量,给
16、学生课前应用的时间,必须提前设计印发。 在使用上,要加强落实,利用课前时间检查学案的落实情况,也要适时收缴检查,对不能完成学案的要严格要求。,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五)坚持适时、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1、强化模拟演练 突出三性 基础性: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热点和规律的总结。 适应性:与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命题形式和试题难度基本一致,通过模拟演练逐步适应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 适量性:每次训练都要有的放矢,做到精选、精练、精评,去粗取精,难度要尽量接近高考,题量不宜过多,要针对薄弱环节,当前热点、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注意
17、三点 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分析不足,查找原因。认清自身缺陷,明确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注重方法,培养解题能力。比如结合审题失误练审题方法,结合答题弊病,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等。,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2、强化思维训练 (1)训练原则。 一是适当做题,要有数量,但不能以练习代替复习。 二是分析错因。 三是总结规律和技巧。,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2)精选题目。三个方向: 一是教材的基本内容. 第一类是纯粹的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比例不易过大; 第二类是对教材知识的变通,是改头换面后的“新”题,比例可以稍大些; 第三类是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 二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方
18、面的内容,包括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尤其是培养创新意识,能从合适的知识点切入设题、选题。 三是史学理论应用方面的内容,要从教材运用史学观点评判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中得出规律,学会迁移,由此及彼,以题目的形式加以落实。,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3)合理应用。用题方式不拘泥于考试,教学中问题目标可以用,课堂提问可以用,个别辅导可以用,要从方式上用活每一个题,对重点知识可以从不同角度设题,由一题变多题,真正领会掌握历史知识。 (4)重点讲评。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建立错题、疑难题笔记本,以备后来检索使用,杜绝错过的题照旧错的现象发生。,三、2012一轮复习策略指引,(5)培养审题。审题要注意三点: 第一,准。就是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第二,全。就是问的都要答,切忌答漏。 第三,注意“弦外之音”。关注答案“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