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488322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目标任务一览,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3P35“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环流(1)概念: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_状态。(2)成因: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促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全球性的有规律,平均,太阳辐射,热量差异,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如下图)(1)三圈环流成因:高低纬度间的_和_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成:a_、b_、c_。(2)填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添加箭头绘出三圈环流的大气运动。,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中纬

2、环流,高纬环流,下沉,爬升,极地高,极地东,副极地低,下沉,盛行西,副热带高,东北信,上升,赤道低,东北信,副热带高,下沉,盛行西,副极地低,极地东,爬升,极地高,下沉,(3)气压带 赤道附近:接受太阳光热最多,空气_,气压降低,形成图中所示的_带。 30N附近: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风,并不断堆积_,气压升高,形成图中所示的_带。 60N附近: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_与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_在此相遇,暖空气爬升,致使60N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图中所示的_带。 极地附近:接受太阳光热最_,空气下沉,形成图中所示的_带。,上升,赤道低气压,下沉,副热带高气压,盛行西风,

3、极地东风,副极地低气压,少,极地高气压,(4)风带:从低纬向高纬依次是_、_和_。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_而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冬季偏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节变化,偏北,第步:案例探究,合作探究,(3)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形成的风和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性质有何差异?这两股气流在60纬度附近汇聚后导致什么后果? (4)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2)现实中的高空风除受气压梯度力影响外,还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30纬

4、度附近偏转成平行于等压线的西风,从而不能继续向两极移动。 (3)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的气流形成西风,为暖气团;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形成极地东风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冷气团。暖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上升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 压带。,提示 (1)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 压带。 三圈环流如下图:,(4)见上图。,第步:名师精讲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若地表性质均匀,地球自转,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会形成全球性三圈环流,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

5、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2.四步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第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

6、: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第四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 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 “移动不同步”。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 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第步:实战演练 1.(2018鹤岗高一检测)结合所学知识,回

7、答(1)(2)题。(1)在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2)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解析 第(1)题,A图中60N附近由于冷暖气流相遇,暖而轻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上,应盛行上升气流,箭头指示为下沉气流,不正确。赤道附近应盛行上升气流,而B图中是下沉的,不正确。30N附近气流堆积后下沉,C图所示也不正确。第(2)题,极地东风应在地球两极高纬度地区,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故D项正确。 答案 (1)D (2)D,(1)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

8、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2018遂宁高一检测)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1)(2)题。,解析 第(1)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答案 (1)A (2)B,(2)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

9、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提升素养,素养一:地理实践力二战后期,日本法西斯接连败北。为了扭转战局,日本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3月,利用1万多个气球,将4.5万个炸弹和燃烧弹飘送到美国,给美国带来不少伤亡和麻烦,令美国民众惶恐不安。你知道日军的这些气球炸弹是如何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提示:借助中纬西风使气球炸弹自西向东飘到美国。,素养二:综合思维地球表面的降水量分布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大气中水汽的多少;二是大气中上升运动的有无。,在赤道地区海洋广阔,陆地上分布着广阔的热带雨林,气温高,年降水量一般为1 0002 000毫米,可称为“赤道多雨带”。,在南北纬153

10、0的副热带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一般不到500毫米。地球上的沙漠多数分布在这个地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此地带可称为“副热带少雨带”。 在温带降水又有增加,年降水量达5001 000毫米,成为“温带多雨带”。 到两极地区,气温低,水汽少,降水量显著减少,而且主要是降雪,这里是“极地少雨带”。 (1)“赤道多雨带”是如何形成的? (2)“副热带少雨带”和“温带多雨带”的形成与气流运动有何关系?,提示:(1)在赤道地区海洋广阔,陆地上又分布着广阔的热带雨林,气温高,蒸发强烈,大气中水分含量充足,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因此形成降水量最多的地带。 (2)副热带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云雨形成,因而形成“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冷暖空气易在此交汇,暖空气沿锋面上升,形成较多的降水。,思维导图,必背清单 1.说出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说出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和气流运动方向。 3.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4.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