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选修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487428 上传时间:2018-11-0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选修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选修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选修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选修  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基础落实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由于 的实行和赋税制 度的混乱导致国家、豪强地主、农民之间的 矛盾重重。 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统治危机: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不 断,北魏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宗主督护制,民族,歧视,(2)有 利条件,北魏统一 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开始了 进程。 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执掌朝廷实权。 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

2、后认识深刻。,黄河流域,封建化,冯太后,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经济方面,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三长制:三长(邻长、里长、党长)直属于州郡,负责 ,征发徭役和兵役。,清理户口和田亩,(2)政治方面,整顿吏治:制定 制度,按政绩考核地方官吏。 迁都洛阳: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为孝文帝实现 的愿望提供了可能。,俸禄,南北统一,(3)移风易俗,易服装: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 改汉姓: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 通婚。 讲汉语: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说汉语

3、。 行汉制: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汉人,理解升华 均田制得以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1)均田制的形成除去借鉴历史上的井田制、两 晋以来的占田、课田制等因素外,与北魏初年“计 口授田”的土地政策有着渊源关系。 (2)当时地广人稀的客观条件也决定了均田制能 够推行于中原。西晋末年以来,中原战乱频繁,大 批农民被屠杀或漂泊异乡,自然使中原地区许多肥 沃的土地变成了荒田。而且,拓跋部也和其他游牧 部落一样,在入主中原之初,把大量民田圈禁起 来,作为牧场。土地大都掌握在国家手里,这就为 均田制的推行准备了物质条件。,(3)北魏建国以来,皇权比较巩固,在与守旧贵族和宗主们的

4、斗争中,处于强有力的地位。主持改革的冯太后与孝文帝又都是富于魄力、果敢坚毅的君主,能够不断排除阻力,使改革顺利推行。 (4)均田制中规定奴婢、耕牛都可以受田,这对于有奴、牛的鲜卑贵族和世家大族来说,实际获益最多。所以均田制得以在中原推行无阻。,难点突破 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 (1)平城天气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 (2)平城地理位置偏僻,经常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3)为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 (2)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3

5、)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的 。 (4)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封建化,封建社会,重点讲解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的原因(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是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2)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民族融合的适宜环境。,二、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 “三 冗” 问 题,a.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 b.宋代不断扩充军队数量,军费开支庞大,形成“冗兵”。 c. 所需费用、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形成“冗费”。,养

6、兵、养官, “两 积” 局 面,a.“三冗”的出现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严重财政危机 ,导致 局面形成。 b.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战斗力降低,连年战败,形成的局面。,积贫,积弱,(2)有利条件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王安石锐意改革成为领导者。,宋神宗,a.在地方推行改革,积累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 变法打下坚实基础。 b.以“ 不足畏, 不足恤, 不足 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百折不挠。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天变,人言,祖宗之法, 青 苗 法,a.内容:每年夏秋两收前由政府提供钱和种子,低息贷借给农民,收获后农

7、民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b.作用:限制了大地主和 对农民盘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高利贷者, 募 役 法,a.内容:由州县政府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用来雇人服役。 b.作用:保证了农民的 ,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生产时间,其他: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2)强兵之法作用: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取士之法,内容,a.实行“ ”措施,精减军队,缩减编制。 b.推行“ ”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等。,省兵,强兵, 内 容,a.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 的 。 b.批评“ ”制度,

8、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用 的原则。,内容,恩荫,作用:为变法选拔了一批人才,推动了新法的实行。,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教训 (1)历史作用,积贫 局面的 改变,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积弱 局面的 改善,a.节省了军费开支。 b.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 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 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 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2)历史教训,辨析比较

9、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命题视角 考向探究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社会改革,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从改革的曲折性、复杂性及对先进文化的学习等角度进行考查将是未来高考的重点。 (2)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北宋积贫积弱的背景可以联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进行考查。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影响、失败的原因、留给后人的启示等都是考查的知识点,该部分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多发地带,2011年的备考仍不可忽视。,【例题1】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

10、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

11、者听逐空荒卖者坐如律。”,材料三,图一北魏服饰变化 图二北魏孝文帝出行图,(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在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 社会问题?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析导致其服饰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 响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以及分析理解运用的能力。第(1)题,获取材料中 的有效信息“人民起义”、“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 与迫害其他民族”,概括总结改革前北魏社会民族 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第(2)题,注意材料中的关 键词,概括得出。第(3)题图片反映了鲜卑族服饰 汉化,结合所学回答原因和影响。,答

12、案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实行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 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 地方。 (3)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改革的 结果。影响:顺应了时代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封 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例题2】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

13、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 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 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 归纳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 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天的深化改革 有极强的启迪意义。因此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对变 法的评价认识是高考的重点所在。解答第(1)题 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题从 材料信息中得出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 度即可。,答案 (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 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

14、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 安石变法,主张变革。,课时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材料三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 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 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请完成: (

15、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 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 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解析 由材料中“九年(公元485年)”、“魏 书食货志”可判断是孝文帝改革中实行的均田 制,它是把国家掌握的荒地或无主的土地进行分配; “外名南伐,其实迁也”,说明改革面临很大的阻 力;“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 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反映了民族间的融合。 “影响”从对民族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分 析。,答案 (1)措施:均田制。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 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 积极作用:均

16、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 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 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等。(答出3点即可) (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或答迁都洛阳, 阻力重重)。 (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 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 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2008广东,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

17、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 之处?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 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 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渊源,以及 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解析 本题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土地分配制度的 内容入手,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回 答第(1)问时,可联系变法的背景,归纳不同时期 土地分配方式的相同之处。回答后两问时一定要结 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来进行分析和 评价。由于孝文帝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 革,分析

18、影响时要注意突出其积极方面。,答案 (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 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 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 化,促进了民族融合。,3.(2009广东,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19、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 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 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 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 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 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 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 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 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王安石变法简论,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 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 法运动。,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20、王安石变法及评价历史事件 的方法。第(1)题主要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 能力。学生只要把所学知识归纳复述出来即可。 第(2)题是考查学习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 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法、辩证分析法 (一分为二)。方法相同但角度和立场不同可以 得出不同的结论。第(3)题评价历史事件要做到 客观全面,论从史出,不能绝对化、简单化。,答案 (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 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4.(2009辽宁、宁夏文综,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1、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务,务 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 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 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宋史食货志 (1)根据

22、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 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 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解析(1)问注意是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注意依据材料概括。(2)问材料一体现的背景是租 佃契约关系普遍化;材料二主要体现了土地兼并加 剧。,答案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 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 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农,抑制兼并,增加国 家收入。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农仍是 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 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5.阅读下列材料: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司马光:善

23、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请完成:(1)他们对理财问题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2)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3)王安石推行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结果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围绕理财措施 的争论,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双方各自的观点,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实质是要不要变法。 (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 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 财政收入。 (3)守旧派的反对和

24、阻挠;执行不善。,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免役法堪称“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熙宁八年(1075年),农田水利法推行五年之后,“荆公初执政,即分遣诸路常平官使专领农田水利,吏民能知土地种植之法,陂塘圩土旱堤堰沟洫利害都皆得自言,行之有效,随功利大小酬赏。其后在位之日,始终汲汲尽瘁于此业。史称自熙宁二年至九年,府界及诸路所兴修利水田凡一万七百九十三处,为田三十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顷云。”,“荆公所开水利,不可悉数,其大者曰浚黄河,清汴河。”梁启超的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材料二 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 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

25、家互保后再逐家派定 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 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 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 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 平民所不能负担的。,请回答: (1)试析两段材料对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认识 有何不同? (2)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王安石变法成效最大 的措施是什么?有人认为列举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 因有刚愎自用、政策本身之缺点、拘泥古制等,材 料二所述属于其中哪个方面?,答案(1)材料一中认为青苗法是“实为近代文明 国家的银行雏型”,表明梁启超充分肯定了青苗 法以政府借贷的方式收取一定利息,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政府收入方面的作用。材料二指出在实际执行 中地方官强迫农户、“贫下户”不在散派之列“惠 民”范围有限、利息高,一般平民负担不起,即从 上述三方面指出了青苗法的不足。 (2)农田水利法。政策本身之缺点。,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