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玫瑰椅的由来,追本溯源,明代的玫瑰椅应起源于宋代,在宋代的文人画中常会出现类似于这种椅型的椅子,只不过稍有变化而已。 如宋代十八学士图中的第四卷轴,画中的椅子,扶手与靠背平齐,均不出头,有脚踏。 宋代李公麟西园雅集图,现藏于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图中苏轼及其友人等四位名流三面围着一具壶门大案坐的椅子(方形框圏出)已经很接近于明代的玫瑰椅,无脚踏,结构简练。,玫瑰椅名称的由来,”玫瑰“文化,源远流长。”玫瑰“在康熙字典中是指”彩色石头“. ”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后来玫与瑰常连用指美玉。再回来“玫瑰”变成了花的名字,至此玫瑰与女人接下来不解的情缘。,在古代北方民间流传“美鬼椅”(
2、美丽的小椅子)为女子所坐。古代非常讲究礼制,不同地位的人坐的椅子的靠背高度是不一样的。女子的地位比较低下,所以只能坐这种靠背很低,小巧轻盈的“美鬼椅”。因“美鬼”与“玫瑰”谐音,似乎也更能展示女子的阿娜多姿与万种风情,所以便更名为“玫瑰椅”,玫瑰椅 特点,又名“文椅”。玫瑰椅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靠背和扶手与椅座均为垂直相交。二是靠背较低,仅比扶手略高一点,玫瑰椅一般靠窗台摆放,这种使用方式决定了其靠背不能高出窗沿。如果和桌子一起使用,椅背不超过桌面的高度。,玫瑰椅 特点,三是因靠背的装饰不同和采用牙子不同而有多种样式。常见的式样是在靠背和扶手内部装券口牙条,与牙条端口相连的横枨下又安矮老(短柱
3、)或结子花,是玫瑰椅的典型样式。也有在靠背上作透雕的,式样较多,别具一格。,工艺,在居室中陈列灵活,摆法多变,在靠窗台陈列时,为使其靠背不至高出窗沿而阻止视线,因而靠背高度在80-100之间,一般不超过1m。明代玫瑰椅材料多为黄花梨制成,其次是鸡翅木与铁力木,紫檀的甚少。,工艺,椅腿足多为圆腿或方腿,靠背扶手多用直型圆木。扶手,椅腿及靠背各木件的结合部位通常打磨挖圆,由一阴一阳的榫卯拼合而成,俗称挖烟袋,榫称之为挖烟袋锅榫,玫瑰椅通常小巧轻盈,装饰雅致灵秀,如券口牙子,壶门,双混面,卡子花,浮雕等,式样较多,造型别致。,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位,独具特色,以秀美著称。靠背上大多有装饰,或用券口牙子
4、,或用雕花板。在座面之上,大都设横杖,横杖中间或取矮老支撑,或取卡子花支撑,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闷感,明紫檀夔龙纹玫瑰椅,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93cm,长:59.5cm,宽:45.5cm。 椅靠背和扶手皆打槽装板,中心开光,成四面卷口牙,上雕双龙纹、回纹。藤心座面。座面下、腿间之步步高枨下均安罗锅枨。 据登记档案记载,此椅为道德堂之物。道德堂位于西六宫之翊坤宫西配殿,为清代嫔妃居所。,黄花梨直灵梳背式玫瑰椅,此对玫瑰椅属于直灵梳背式,带有壶门以及双环卡子花(连接边抹和横杖的一个结构件,兼备承重和装饰双重作用)。材质为黄花梨,椅面宽42.5cm,通高88cm。靠背由很多直灵圆梗组成
5、,如同梳子,因而得名。在背靠面,两扶手面边抹和横杖之间,均镶有两套双卡子花,增加了灵动之气,也体现了清约婉丽,壶门采用攒格效果,直线交织,与靠背 扶手线条相呼应,显得刚劲有力 。腿足下部 设有管脚 杖,并带牙条。此椅在现存的玫瑰椅 中甚少,且用材纤细、造型独特风格雅致,装饰手法新颖,此对直灵梳背式玫瑰椅,包浆基本完 好,现在的市场参 考价为人民币950 000元一对,黄花梨透雕缡纹玫瑰椅,此款玫瑰椅属于透雕靠背式,材质为黄花梨,现藏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椅面宽46cm,长61cm通高87cm。此椅靠背板通体透雕六缡捧寿纹,横杖下安2个团璃卡子花。扶手下横梁下装雕有璃纹的壶门牙子,横杖下也各设2个
6、团璃卡子花。藤心座面,座面下券口牙子加回纹。圆腿直足,足端施“步步高”式管脚杖,并在两侧的管杖下装有素牙条,此椅靠背,扶手下门牙及座面下券口牙子浮雕装饰趣味颇浓,靠背的透雕纹样尤为 精细。虽然雕刻装饰较多,但繁而不琐、满而 不密 ,细腻入微, 张驰有度恰到好处地将雕刻艺术融入玫瑰椅舒展有序的造型线条中。,透雕靠背式玫瑰椅的纹样有很多,除 了这款透雕螭纹的还有背板双面透雕璃虎龙, 正中饰莲瓣形题诗开光的,以及约翰逊三 世收藏的雕饰有“岁寒三友” (松竹梅)的玫瑰椅,此椅仿竹子的家具在明代很是常见,主要是仿竹茎或竹子的形态。以珍贵木材仿制 般到处可见的竹材或藤编家具如现例 黄花梨 是 古代中国的传统 。此 对,对中国人 来说,仿竹蕴涵道德寓意,因为竹是正直不阿 的代表,弯而不折,不 怕寒寒也不畏瘠土,四季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