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徐文长传》ppt课件3.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61701 上传时间:2018-11-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文长传》ppt课件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徐文长传》ppt课件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徐文长传》ppt课件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徐文长传》ppt课件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徐文长传》ppt课件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徐文长传,袁宏道,一、徐文长简介,徐文长(15211593), 即徐渭,字文长,原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 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 。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 。招为幕僚。,身世,为胡宗宪出谋划策,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 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 。后怀疑其继室张氏

2、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经历,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终潦倒终生,在忧愤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绘画与书法,泼墨大写意画 他的写意花卉,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简单的追求物象外表形式,独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书法学米芾 ,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

3、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戏剧:四声猿,梅花图,二、作者及明代当时的文坛背景,袁宏道(一五六八一六一),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现湖北公安)人。 明史说他“年十六为诸生,即结社城南,为之长。闲为诗歌古文,有声里中。举万历二十年进士。归家,下帷读书,诗文主妙悟。选吴县知县,听断敏决,公庭鲜事。与士大夫谈说诗文,以风雅自命。”,二、作者及明代当时的文坛背景,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一起领袖文坛,开创了“公安派”这一明代著名的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当时摹仿秦汉的伪古文,而提倡清新的文体。这种文体,被称为公安体。文学主张: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学观,倡导“

4、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明代中叶,文坛出现了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拟古思潮。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相与号召,以模拟因袭古人的诗文作为创作的根本原则,致使当时的诗文创作了无个性与生气,流弊日甚。袁宏道对此深为不满,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诗为文,应通于人之喜怒哀乐,以见从肺腑中流溢出的真性情。,因而,当他看到徐渭的诗文书画充溢着作者的真情真性而深为激赏。而他之所以为徐渭刊印文集及为其立传,也正是为了宣扬“独抒性灵”的主张。袁宏道年辈比徐渭略晚,与徐渭素昧平生,但对其才略品行由衷钦佩,对其不幸遭际深抱同情,他将惺惺相惜之意托诸笔端,写下了这篇徐文长传。,三、文本分析,(一)层

5、次归纳 第一部分:(1、2、3自然段)交待写作缘起及对徐渭诗画等的赞赏。字里行间,既有相见恨晚之憾,又有不胜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4、5、6、7自然段)写徐渭的非凡才略及豪放个性深为胡宗宪倚重和喜爱,深得信任,但“大试辄不利”,一再失意于科场。 第三部分(8、9、10自然段) 介绍、评述徐渭在诗、文、书、画诸方面的成就,以其杰出的才能与其坎坷的遭遇作对比映照,哀其不幸。,第四部分(11、12自然段) ,列举徐渭晚年的二三行事,说明他因不容于时而性格扭曲,发为狂疾。多次自残其身,最终抱愤而卒。并对其诗文著述未能全部刊行于世深表遗憾。 第五部分(13自然段) ,效法司马迁,对传主进行评价。认为徐渭

6、生前虽未及荣华富贵,但声名远播,至于朝廷;文章伟丽,独步当时;足以不朽。文末三次重复“无之而不奇”,对徐渭其人其事,感慨至深。,(二)内容概括文章所记内容较为丰富,但作者的旨意主要着眼于徐渭“才奇”与“数奇”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心。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但在科举考试中却“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杰出。,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数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于当时的世俗不能容人!其实,徐渭“独

7、立一时”的才气与他数困于科场的遭际,还从侧面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优秀人物往往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四、艺术特点,1、以情贯注 2、以奇立骨 3、以事传人,1、以情贯注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开篇伊始,作者就以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直至“童仆睡者皆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示出他对徐渭诗歌的爱慕。尔后或叙或议,又时时表露出他对徐渭才气性情的折服激赏。如言其为人行事,是“信心而行,恣臆谈谑”;言其诗,是“如水鸣峡,如种出土”;评论其书画,则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在行文中,作者还每每情不自禁

8、,平添感叹。,以文中两个“竟”字为例:甲: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乙: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前一个“竟”字,体现了作者对徐渭才气超迈的由衷钦佩;后一个“竟”字,则显现了作者对徐渭活受其罪,欲死不得的真心痛惜。至于文中两度出现的“悲夫”及篇末作者之议沦,对徐渭的同情更是直截明达,溢于言表。整篇文章,作者激情溢于辞,喜怒形于色,既见惺惺相惜之情,亦可见自写胸襟之意。,2、以奇立骨本文仅千余字,叙及的范围却较广,举凡徐文长之生平遭际、为人行事、才略性情、游踪嗜好及其诗歌、书画的成就,无不关涉。然而,文章却显得神气凝聚。我们如若对文章所述各事作一粗疏的分析,即可发现它们众矢一的,旨意都

9、在“奇”字。具体说来,可大致归结为三个方面:,(1)才能奇异一是有经世济时之才,所谓“纵谈天下事”、“好奇计,谈兵多中”,胡宗宪延其为幕僚,且甚为信任;二是有文艺才能,诗赋书画皆能,且有个性。 (2)性情奇怪“自负才略”,“眼空千古”,“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寄人篱下之时,谒见上司,每“葛衣乌巾”,长揖不拜;科场落第之后,则“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将英雄失意之悲寓托于诗。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兴来饮酒,则“呼下隶与饮”,甚至以斧自戕。,(3)遭际奇特徐渭虽怀旷世之才,然“大试辄不利”,“不得志于有司”,“数奇”,终生与功名无缘,“竟

10、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综上所述,可见作者的意图非常明确,他既以“奇”字为绳墨来取舍材料,又以“奇”字为骨架来结构文章,因而尽管所记事例纷杂,但文章却显得骨力劲健,神气凝聚。,3、以事传人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吸取了史记、汉书等史传文“以事传人”的优长,选择了传主生平事迹中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现他的才华与个性。然而,作者对这些事例的记述又不像史书那样具体完整,只是以极简省的三言两语粗陈梗概,意到即止。在此同时,作者往往抓住所记之事的突出特征,赋以一两笔简洁而生动的描绘,凸现出徐渭其人的独特个性。,如写其在胡宗宪幕府时,作者以“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的正面描述和“介胄之士,膝语蛇

11、行,不敢举头”的烘托反衬,来显现徐渭“信心而行,恣意谈谑,了无忌惮”,负恃才略,清高自重,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又如写徐渭落笔千言,出口成章的才气,以“童仆续纸丈余进”,“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一座大惊”;写他晚年用斧银自戕的癫狂,则以“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锥其两耳,深入寸余”。,这些描述,显现出所记之事的真切、独特、离奇、典型,使读者对传主其人其事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历久难忘。可以说,作者对前代史书描写人物的妙谛是深有会心的,所以能汲取其神髓而不拘泥于形迹,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身的创作实践,从而使这篇传记在人物描写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阅读感受,徐文长传文笔疏荡写意、形神兼备,读来又骨意森然、铿锵有力。 这种骨力是徐渭人格力量的外化,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内外交融的艺术魅力。 正如清代林云铭所评价“悲壮淋漓,文如其人,且令天下后世负才不遇者读之,一齐下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