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下《商鞅南门立木》ppt课件4.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41077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4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商鞅南门立木》ppt课件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下《商鞅南门立木》ppt课件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下《商鞅南门立木》ppt课件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下《商鞅南门立木》ppt课件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下《商鞅南门立木》ppt课件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商鞅南门立木,商鞅,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词语理解,真心实意:真实的心意。 冥思苦想:冥,深。深沉地思考。 惹是生非:惹是非。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郑重:严肃认真。,段落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2、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说明他具有很高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 第二句讲商鞅到秦国后,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到便”表明商鞅主张变法的思想早已胸有成竹,也说明他实施变法的急切。,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大家认为,把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

3、是朝廷在耍弄人。人们的想法,表示对商鞅做法的怀疑。,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表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让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这句话表明了商鞅推行新法的目的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为了使自己制定的新政策、新法令得以顺利实施,只用了五十两黄金和一根木头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充分显示了赏罚分明、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作 业,摘抄文中表现老百姓不信任朝廷的语句。 查找古今中外言而有信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