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评价检测课件2.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40763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评价检测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评价检测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评价检测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评价检测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评价检测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 (90分钟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绝 ( ) 飞漱( ) 藻荇( ) 倍穹( ) 京尹( ) 僦赁( ) 相公( ) 荒秽( ) 答案:yn sh xn qin yn ln xin hu,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B.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C.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D.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解析】选C。“苍”应为“沧”。,3.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沿溯阻绝:沿着 良多趣味:很,实在晓雾将歇:消散 B.怀民亦未寝:睡觉 但少闲人:但是沃日:用水淋

2、洗 C.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D.长河落日圆:长长的河 四时俱备:四季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解析】选C。A项中“沿”应译为顺流而下;B项中“但”应译为只是;D项中“长河”指黄河。,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_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译文:_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_,答案:(1)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

3、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4)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5.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13处)(3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答案:(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玉城雪岭/际天而来。,6.下列相关的文学常识连线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三峡水经注疏郦道元北魏 B.答谢中书书陶庵梦忆张岱明末清初 C.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 D.使至塞上五言律诗王维唐代 【解析】选B。答谢中书书应为湖心亭看雪。,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4、.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C.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远的意味。 D.观潮一文只有两百多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 【解析】选A。湖心亭看雪写的是杭州西湖,不是扬州瘦西湖。,8.根据提示,默写出相关句子。(3分) (1)三峡中写秋景的句子是“_,_, _,_,_,_。” (2)湖心亭看雪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 _,_。_,_、_、_、_。” (3)王维的使至塞上被王国维赞为

5、“千古壮观”的名句为:“_,_。”,答案:(1)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2)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9.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1分)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重点词语,抓诗眼,找出能表达作者心情的关键词即可。 答案:怜,10.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2分) 答:_ 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

6、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2分) 答:_ 答案: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1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 答案: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至于夏水襄陵 襄:_ (2)林寒涧肃 肃:_ (3)属引凄异 属:_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_ 答案:(1)上 (2)寂静 (3)连接 (4)快,1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_ (2)虽乘奔御风

7、,不以疾也。 译文:_ 答案:(1)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15.填空。(2分)文中用“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答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16.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3分) _,天高地厚华夏情。 答案(示例):(1)山险水急三峡景 (2)山峻水清三峡美,1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是日更定矣 是:_ (2)与余舟一芥 芥:_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_ (4)是金陵人,客此 客:_ 答案:(1)这 (2)小草 (3)酒杯 (4)客居,1

8、8.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一童子烧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余挐一小舟 【解析】选D。D项正确的停顿为:余挐一小舟,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1)句要注意“俱”的意思是全、都;(2)句中“焉得”的意思是哪能,“更”的意思是还。 答案:(1)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2)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2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2分)(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

9、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解析】选B。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方法。,2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僦赁看幕 僦:租用 B.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高 C.满郭人争江上望 郭:外城 D.梦觉尚心寒 觉:感觉 【解析】选D。D项中“觉”的意思

10、是睡醒。 22.甲乙两文,在体裁上有何区别?(4分) 答:_ 答案:甲文为记叙文,注重写景;乙文为词,语言精练。,23.甲乙两文都从视觉角度来写,甲文选用比喻写潮水的变化,初时_,后如_,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的景象,此句是_。乙文同样用夸张手法写景的一句是_。(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在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视觉”“比喻”“夸张”搜索重要信息。 答案: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吞天沃日 来疑沧海尽成空,24.甲乙两文都写了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个同样的细节描写展示他们高超的技艺,甲文是_,乙文_。(2分) 答案:旗尾略不沾湿 手把红旗

11、旗不湿,三、写作(40分) 25.文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学会低头看路那年暑假,小胖跟父亲去看爷爷奶奶,途中要走三十里的路,还要翻过一道高高的山梁。走了两个多小时,还在山梁上,望着遥遥无际的前方,小胖怎么也不肯迈步了。父亲威严地命令道:“别尽往前瞅,低头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说完,继续大步地向前走去。没办法,小胖只好快快 地跟着。不过这以后,小胖不再一次次老瞭望远远的目的地,而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不断地欣赏着沿路那些形状各异的沙石和花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奶奶家。,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

12、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写作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之前应当充分理解、准确把握材料内涵。这则材料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文章中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取主题。如生活中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前进的道路上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不能被困难所吓倒,要勇往直前;空有理想,不去行动,就无法达到目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做行动的矮子,说话的巨人,等等。注意,只能从所给材料中提取。然后根据中心选材,再拟一个新颖的题目就可以开始写作了。,文题二: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请以“_,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爱”、“阅读”、“拥有快乐”(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这个题目选材内容比较宽泛,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所选取的材料要“小”,从小处着笔。另外,要抓住题目中的“更美好”,写作时,对所选取的事例进行细致描绘,要写出怎样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美好的程度如何。紧扣“更美好”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