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章节,第一章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第二章 应用信息系统 第三章 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 第五章 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 第六章 系统分析 第七章 系统设计 第八章 系统实施 第九章 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第十章 实际应用举例,基础(概述),了解技术,核心(开发),应用,第三章 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 1.识记(1)信息处理(2)资源(3)硬资源(4)软资源(5)信息处理基础平台 2.领会(1)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构成(2)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发展趋势 (二)计算机系统平台 1.识记(1)计算机的体系结构(2)计算机系
2、统(3)媒体(4)多媒体技术的特点(5)计算机发展的历程(6)计算机发展的方向 2.领会(1)冯诺伊曼计算机的功能(2)程序存储体系结构的改进(3)计算机软硬件系统(4)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5)数字图像技术(6)数字音频技术(7)数字视频技术(8)多媒体通信技术(9)多媒体数据库技术(10)虚拟现实技术(11)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关系 (三)通信系统平台 1.识记(1)数据通信(2)通信系统的构成(3)数据通信方式(4)模拟信号(5)数字信号(6)编码方式(7)传输媒体的分类(8)蓝牙技术(9)宽带(10)信道(11)多路复用 2.领会(1)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2)并行通信与
3、串行通信的设备及功能特点(3)光纤具有的主要优势(4)微波与蓝牙(5)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3.简单应用 (1)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类型分析(2)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四)计算机网络平台 1.识记(1)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的特点(3)OSI七层参考模型(4)网络分类方式(5)TCP/IP协议的层次(6)IPv6(7)物理端口与逻辑端口(8)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9)物联网(10)物联网的用途(11)云计算 2.领会(1)网络协议的三要素(2)局域网的特点(3)IP协议最基本的功能(4)IP路由(5)TCP和UDP(6)物联网的必要条件(7)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8)物联网的层次构架
4、(9)云计算的特点(10)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3.简单应用 分析广域网和互联网的异同 (五)数据库平台 1.识记(1)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2)数据库及数据库系统的概念(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4)数据库技术的发展(5)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6)数据集市 2.领会(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使用方式(3)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的联系和区别 3.简单应用 熟悉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界面,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计算机系统,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方向,数据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平台,计算机网络的构成,互联网协议
5、,物联网与云计算,数据库平台,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概念,集中式平台与分布式平台,计算机系统平台,通信系统平台,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知识结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局域网,互联网,3.1 信息处理的基础平台,3.1.1 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概念 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信息处理的主体是各行业的人,客体是以各种数据为载体而存在的信息,而为进行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称之为信息处理基础平台。 (名词) 信息处理的硬资源:计算机系统平台、通信及网络平台
6、、数据库平台等。 信息处理的软资源:相关的理论、方法、标准、规则、制度、政策等。 (选择),3.1.1 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概念,计算机系统平台通信网络平台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通信协议和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数据库平台 按一定的方式将相关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所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 统一组织,减少了数据的冗余,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同一数据的重复存储我们称为“冗余”。 数据库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
7、程序。,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3.1.2 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发展,计算机平台的发展:两个代表:INTEL(CPU芯片)和微软(操作系统)。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 (选择) 通信网络平台的发展 “三网合一”:数字网络、电信网(电话网)、广播电视网。 C/S与B/S模式:C/S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注意:B/S是一种特殊的C/S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基于Web的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 (选择),3.1.3 集中式平台和分布式平台,集中式平台信息存储、控制、管理和处理都集中在一台或几台计算机上,一般都是大型机
8、,放在一个中心数据处理部门。典型应用是航空机票订票系统和饭店预定系统。 分布式平台计算机(一般都是小型机或微机)分布在整个企业中。这样分布的目的是从操作方便、经济性或地理因素来更有效地进行数据处理。,3.2 计算机系统平台,3.2.1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一种能自动、高速、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的数字电子设备,能够实现高速数据运算和大量数据的存储。(名词)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冯诺依曼结构:五大部件(1)输入设备(2)存储器(3)运算器(4)控制器(5)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 设备,输出 设备,3.2.1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
9、用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操作系统,3.2.2 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信息表示的媒体: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影象等。 多媒体计算机的特征:(1)集成性(2)交互性(3)实时性(4)多样性 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 (1)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2)数字图像及技术(3)数字音频技术(4)数字视频技术(5)多媒体通信技术(6)多媒体数据库技术(7)虚拟现实技术,3.2.3 计算机发展历程及方向,发展方向 (1)高性能化(2)微型化(3)大众化(4)智能化与人性化(5)功能综合化,3.3 通信系统平台,3.3.1 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的概念: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
10、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名词),信源,传输网络,发送器,接收器,终点,3.3.1 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方式之一(1)单向通信(单工通信)(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数据通信方式之二(1)并行通信(2)串行通信 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1)传输系统的利用(2)接口及信号产生(3)同步(4)差错检测与纠正(5)寻址与路由(6)网络管理(7)安全保证,3.3.2 数据传输的基础知识,数据传输中的信号:(1)模拟信号(2)数字信号 编码方式: 编码:由数据转化成信号的过程。(1)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2)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3)数字信
11、号的数字信号编码(4)数字信号的模拟信号编码 调制与解调 (1)调制:当通信信道不允许直接传输计算机所产生的数字信号,那么就需要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 (2)解调: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这一过程称为解调。 (3)调制解调器:技术指标为它所适用的信道的数据传输率。,3.3.2 数据传输的基础知识,数字信号的模拟信号编码方案:(1)幅移键控(ASK)(2)频移键控(FSK)(3)相移键控(PSK) 传输媒介: (1)有线介质(2)无线介质 宽带(1)模拟信道:信号可以适用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间的差值,单位是Hz。 (2)数字信道:数字系统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单位是b/s(比特
12、/秒),3.3.2 数据传输的基础知识,多路复用技术让多个通信的双方共享数据链路的带宽容量,这样的技术称之为“复用”。,3.3.2 数据传输的基础知识,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1)异步数据传输:以字符为单位(2)同步数据传输: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发送,3.4 计算机网络平台,3.4.1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通信协议和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名词)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信息传递(2)资源共享: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信息资源 (3)增加可靠性(4)提高
13、系统处理能力 (简答)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发布的最著名的标准是ISO/IEC7498,通常又称为X.200建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7层框架,即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3.4.1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OSI七层协议,3.4.1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网络协议: 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的一定规则。数据或控制在网络上传输的规则与方法。语法:定义协议中所有的数据块的格式语义:规定各数据块格式的作用定时:规定数据块在交换顺序和定时器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局域网LAN(Loc
14、al Area Network)(2)广域网WANA(Wide Area Network)(3)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4)互联网,3.4.2 互联网协议,TCP/IP协议体系,3.4.2 互联网协议,IP协议 (1)IP地址 32位的数字;点分四元组:126.204.89.56有效值:0255未来的IP地址:128位(2)IP路由数据收发路径的选择IP路由器(Router) TCP与UDP: (1)TCP:面向连接;可靠性高;资源的开销较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2)UDP:面向非连接;无法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视频会议、在线播放等(3
15、)端口:,3.4.3 物联网与云计算,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目前未有统一的体系架构,常用的还有DCM三层架构模型,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的应用:在智能电网、智能交
16、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3.4.3 物联网与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络计算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产物。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将大量由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服务。 特点:(1)超大规模(2)虚拟化(3)安全性和高可靠性(4)通用性(5)高可扩展性(6)按需服务(7)极其廉价。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1)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服务(2) PaaS (Platform as a
17、Service): 平台服务(3)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服务,3.5 数据库平台,3.5.1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3.5.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是指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 组成,3.5.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组成数据库硬件支持系统计算机软件用户数据库管理员,3.5.3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三级模式结构:子模式/模式映射模式/内模式映射,用户A1,用户A21,用户B1,用户B2,子模式A,子模式B,模式,物理模式(内模式),数据
18、库1,数据库2,数据库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3.5.3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外模式用户视图: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子模式 模式整体逻辑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内模式数据库的物理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两级映射外模式/模式:实现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实现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3.5.4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户用来创建、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1)数据描述语言(DDL):用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供用户建立数据库。 (2)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数据存储、查询、更新(添加、修改、删除)等。 (3)其它管理和控制
19、程序:数据安全、通信以及工作日志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数据定义 (2)数据操纵 (3)数据库运行管理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3.5.5 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的发展: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S;(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逻辑上统一、地域上分布的数据集合,银行业务处理、航空公司的订票业务等;(3)并行数据库系统: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的数据库系统;(4)多媒体数据库系统:集成性,独立性,数据量大,实时性,交互性。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数据仓库是在企业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的特点:多维的,面向主题,历史的、综合的数据,变化不多,数据仓库主要是为决策支持服务。 数据仓库的构成(1)数据仓库(2)数据抽取工具(3)元数据:描述数据仓库内数据的结构和建立方法的数据。(4)访问工具:OLAP 数据集市:从数据仓库中独立出来的一部分数据,也可称部门数据或主题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