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综合指标(1).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426718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综合指标(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四章综合指标(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四章综合指标(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四章综合指标(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四章综合指标(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一),综合指标,学习要求,1 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划分。了解总量指标的作用。2 掌握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划分,计量单位,表现形式及其特点。3 熟练掌握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以绝对数和相对数形式出现)。 重点 六类相对指标的特点和计算分析。 难点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分析(以绝对数和相对数形式出现的)。注 1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2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区别。,主要学习内容,总量指标,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统计的要求(了解),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复习 第三章,1 统计整理的作用及其内容(指20

2、-21) 2 统计分组定义及其种类(指21-22) 3 统计分组的作用(指22或76) 4 统计分组的方法(指23) 5 统计分布的概念及其二个要素、种类(指27) 6 频数与频率(指27) 7 统计分布的类型 注: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的应用条件,4-1 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统计的要求, 总量指标的概念,1 总量指标的定义 2 总量指标的意义(作用),1 总量指标的定义(指P33),它亦称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如: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产值、耕地面积、钢铁产量,等等这些都是总量指

3、标,这些都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又如:一个企业或一个公司里,这个企业的工人有多少,它的产品产量有多少,它的投资规模有多大,它的利润有多少,它的固定资产原值有多少,它的利税额有多少等等。,2 总量指标的意义(作用) (P74-75 指P34), 总量指标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 的新起点; 总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 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基础,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是在总量指标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3 为什么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是在总量指标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总量指标的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计算结果。 总

4、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综合指标。,如: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3069.5万吨,年末人口数为129227万人,计算得出这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为333.3公斤., 总量指标的种类,1 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 2 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 3 按其所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1 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 P75,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定义: 总体单位总量(简称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 总体标志总量(简称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即依附于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总和。,如:全国工业企业总数、上海城区总数等都是单位总量。,又如:,上海所有企业的产值、所有企业销售额、增加值、所

5、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所有企业的投资规模等都是标志总量,这些都是企业、公司的标志总量。, 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联系, 一个特定总体内,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同时并存多个标志总量,构成一个总量指标体系。 二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如:P75,企业工人总数,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时为标志总量,研究企业整个工人状况时为单位总量, 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区别 P76,总体单位总量反映总体规模大小,总体标志总量反映总体的某一方面的总体特征,分别反映总体的不同内容。在同一总体中,标志总依附于单位的,不可能脱离单位后,而独立存在。 作为标志直接承担者的总体单位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正确确定总

6、体单位是什么,才能正确分辨出单位总量指标和标志总量指标。如:P75 表41,2 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指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是通过连续登记数据资料并累计得到的。,如:商业的商品流通、销售额,进出口部门:进出口总 额,工业总产值等。, 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时点一般指:月初、月末,以天为单位。通常指某一天。,如:人口数、土地面积、商品库存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指P34), 时期指标数值连续统计,时点指标数值间断统计; 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时点指标数值直接累计没有 实际意义; 时期指

7、标数值大小和统计期限长短有关,时点指标数 值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上海市去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去年下半年生产总值,那么去年国民生产总值共多少?上海市工业企业或公司去年上半年的设备总数,下 半年的设备总数,那么去年设备总数是多少?,3 按其所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总量指标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对现象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二者的特点和运用,将在第九章动态分析讲。,注,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 劳动量指标, 实物指标:,它以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双重单位、复合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称为实物指标。其特点:直观、具体,但不同计量单位的实物指标无法汇总。,如:车:辆(自然);粮食:公斤;

8、钢铁:吨(度量衡) ;车速:公里/小时(双重) ;发电量:千瓦小时(复合) 。,注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要有统一的计量制度,按实物的主要用途来确定合适的计算单位。, 价值指标(货币指标):,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称为价值指标。 其特点: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但较抽象,有时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如:财政收入支出、基建投资额、实现利税等等。,注:实际工作中,价值指标和实物指标常常结 合使用,较全面地认识问题。, 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单位即工日、工时、工年等劳动时间计量的统计指标。 其特点:便于企业内部的考核和管理。,如:钟点工(以小时计算的工作量)工日(工人以一天计算的工作量), 总量

9、指标统计的要求(P77),1 对总量指标的实质,包括其含义、范围做严格 的界定。 2 计算实物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3 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例1 (1) 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工资总额 B 商业网点密度 C 商品库存量 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 进出口总额,(2) 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 某地区人口数 B 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 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 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 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ACE,ACDE,(3)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A 工业增加值 B 商品零售额 C 房屋竣工面积 D 工资总额 E 出生人口数,ABCDE

10、,二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相对指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指P34),1 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如:人口密度、工人出勤率、设备利用率、车速、完成计划百分比等等。,2 相对指标的意义(作用), 相对指标为人们深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 质量与状况提供客观的依据。 计算相对指标可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 到可以对比的基础,进行更有效地分析。,3 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名数 无名数,有名数:主要用于强度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其单位用对比的分子和分母构成的

11、复合单位。,其表现形式就是它的计量单位。,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无名数,倍数(对比基数为1):一般地,分子分母 成数(对比基数为10): 百分数(对比基数为100): 千分数(对比基数为1000):分子分母,注:后面讲抽样调查对总体推断,用成数这个概念。, 一个百分点的含义:统计中,把二个百分数表示的指 标进行对比,差距相当于1,称为一个百分点。,例如: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0,实际提高12,说明实际的劳动生产率比计划任务多了二个百分点。,例2 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 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 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 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

12、万吨 D 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 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BDE, 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指P3539),1 结构相对指标 2 比例相对指标 3 比较相对指标 4 强度相对指标 5 动态相对指标 6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 结构相对指标(指P35), 结构相对指标定义:它是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和现象的类型特征的统计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特点: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总体分组的基础上, 以总体总量作为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又称比重指标。 各组或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之和,必为1或100。, 结构相对指标计算方法,结构相对指标,各组

13、(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结果表示:百分数或成数。,例如:2004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29 988万人,其中:014岁27947万人,比重为21.5;1564岁92184万人,比重为70.9;等等,这些百分数反映了我国人口在年龄上的结构情况。,例3 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 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 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 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 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 E 某年人均消费额,ACD,2 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定义:它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 其特点: 同一总

14、体内不同部分数量对比。 对比的形式,以总体内各组总量指标进行对比 用总体各部分的平均数或相对数对比,比例相对指标计算方法,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结果表示:百分数,有时几比几。,例如:我国有三个产业,每个产业有不同的产值,各个产业都有增加值,对三个不同产业之间的增加值进行对比,就是比例相对指标。,又如:某年我国职工平均消费支出1210.95元,农民平 均消费支出535.37元,职工与农民消费水平对 比:2.26:1,它是在提供平均值的基础上算出。,3 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定义:也称类比指标,它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确定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

15、象在同一时间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注:这里不同单位指空间单位。, 比较相对指标特点: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下进行对比。, 比较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 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结果表示:百分数、倍数。,如:某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为北京的2.14倍(以总量指标对比)。 又如:甲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乙城市的1.5倍(以平均指标对比), 比较相对指标的用途,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将各单位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同类企业先进水平对比,与国家规定的质量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差距,为提高本单位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比较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

16、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比较相对 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 比例相对指标是分析总体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间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是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对比指标的可比性:比例相对指标可用总量指标、总体各部分的相对数或平均值进行对比,比较相对指标可用绝对数、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进行对比。,4 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定义:它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强度相对指标的特点: 它是二个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它是不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不同类现象指

17、:分别属于不同的总体,也可能是同一总体中的不同标志或指标。 对比的两指标可互相转换,产生正指标和逆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计算方法,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 另一种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结果表示: 双重计量单位(复名数)。如:人/平方公里 无名数:如百分数、千分数。如:流通费用率, 强度相对指标和其他相对指标的区别 (指P36), 其他相对指标都属于同一总体内的数量进行对比,强度相对指标除此以外,是二种性质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计算结果表现形式不同:其他相对指标用无名数表示,强度相对指标主要用有名数表示; 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的位置互换后

18、,会产生正指标、逆指标,其他相对指标不存在正、逆指标之分。, 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区别(指P36) , 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程度、密度或普遍程度;平均指标说明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计算方法不同:二者都是二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 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平均指标是在一个同质总体内标志总量和单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例4 下列指标中强度相对指标是( )。,A 人口密度 B 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均

19、国民生产总值 E 工人劳动生产率,A B C D,5 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定义:它又称发展速度,表示同类事物的水平在不同时期的对比发展变化的程度。, 动态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被研究的时期、又称本期、现期、计算期) 基期(作为比较基准的时期),如:我国今年粮食产量与去年的粮食产量对比,表明粮食发展速度。就是动态相对指标。,6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指37)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定义:简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也称计划完成百分 比,它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它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

20、特点: 此指标依据下达计划任务时期长短和计划任务数值的表 现形式不同,二有多种计算方法,应用时需注意区别。,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数,注: 子项是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而得到的数据。 母项是下达的计划指标。 计划数是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的基数。 子项、母项不得互相换算,且指标含义、计算口 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长短、空间范围等方面都要一致。 分子与分母的差额表示计划的效果。,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应用,1) 计划任务数以绝 对数形式出现,短期计划完成情况检查 长期计划完成情况检查, 检查短期计划完成情况,检查某一时期的计划完成情况:月度、季度、年度。 检

21、查计划执行的情况:计划期内某一段时间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全期的计划数进行对比。,公式:计划完成程度=,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数全期计划数,例5(指3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如下(单位:吨),1 检查各月产量计划完成情况; 2 检查累计至2月份的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累计至2月份的季度计划完成程度, 长期计划完成情况检查:,长期计划一般指五年。,累计法:按各年完成任务的总和下达计划任务。 水平法: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下达计划任务。,2) 以相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程度(%)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例6 假定某企业按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应在

22、基期的水平上提高3,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4,问提高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即超额0.97%完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任务。,例7,假定某企业按计划规定,产品单位成本应在上一年的水平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3,问降低产品成本的计划任务的完成程度是多少?,解,降低产品成本的计划任务的完成程度,即差1.04没有完成成本降低计划任务。,例8,某企业2001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800元,2002年计划规定比2001年下降8,实际下降6。 企业2002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108,20012002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试确定: 该种产品2002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

23、2002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2002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或少降低的百分点; 2002年产品销售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以2001年的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数,据2002年的计划百分比和实际完成百分比算出:,解, 2002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800(1008)736(元),实际单位产品成本800(1006)752(元), 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2002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少降低6 82 即2个百分点, 2002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小结:,1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单位总量与标志总量的区别 2 相对指标: 结构、比例、比较相对指标的作用和特点 强度相对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7 计算相对指标的基本要求 P84,指标可比性包括,据同样的方法论 在同样的对象范围内 用同样的计量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