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报科学理论 第1章 绪论,21世纪信息管理丛书,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1.2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第1章 绪论,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情报发展史上的四次转折 (1)军事情报的出现,标志着情报发展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2)第二次转折是文字的诞生、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使情报交流、传递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3)第三次转折是情报工作职业化。 (4)第四次转折是情报化社会的出现。,1.1.1 情报的概念,2“情报”一词的来源 (1)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有可能帮助解决对知识的大量搜集、浓缩和系列化的问题。于是在原有图书馆学、目录学
2、、文献学的基础上产生了情报科学。 (2)美国文献杂志从1970年起开始以美国情报科学学会会刊名义出版。从文献工作到情报工作,是从以文献为对象变为以文献内容(情报知识)为工作对象,“Information”一词在情报科学领域有了它独特的涵义。 (3)我国使用“情报科学”作为这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名称是译自“Information Science”,“情报” 一词译自“Information”。,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1 情报的概念,3. 国内关于情报概念的几种学术观点 (1)从“信息”的角度来定义 (2)从“知识”的角度来定义 (3)从“智慧”的角度来定义,1.1 情报及其与信
3、息和知识的关系,1.1.1 情报的概念,图1-1 情报定义模型图 情报概念的哲学思考,4. 情报的概念 (1)人们思考与行动所需要的知识就是情报,它通过信息来负载与传递,并准备发挥其效用。 (2)情报工作要搜集(筛选)、整理、存储、检索、咨询、摘要、报导、概述评价各种信息和知识,使信息和知识变成情报,可见情报工作是一种转化工作,使信息和知识转化为情报的工作,而情报科学则是研究这种转化规律及其组织和技术方法的科学。,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1 情报的概念,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2 情报的基本属性,1. 情报具有知识性 情报的本质就是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内
4、容,就不能成为情报。知识性是情报最主要的属性。 2. 情报具有传递性一方面,情报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和能量进行传递;另一方面,获得情报必须经过传递。 3. 情报具有效用性人们创造情报、交流传递情报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不断提高情报的效用。,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 信息 (1)信息的概念 如同物质、能量、空气、阳光一样,信息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之中。 公开发表的有关信息的三十九种定义是从各研究领域不同出发点观察到的结果。 香农把信息定义为“在通信的任何可逆重新编码或翻译中那些保持不变的东西”。,1.1 情报
5、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 信息 (2)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随着信息概念广泛为人们所利用而兴起的研究信息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研究各种信息的产生、交换、处理、传递和控制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不同学科对信息科学的认识不同,例如哲学家认为信息科学是认识论的一部分;物理学家认为它是熵的理论;数学家认为它不过是概率论的发展;通讯工作者把它看成不定度的描述,情报工作者习惯于把它看成情报传递的理论。,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2. 知识 (1)知识的概念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如实反
6、映;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运动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他的著作个人知识中,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OECD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know-what ,know-why ,know-how), know-who ;查尔斯萨维奇认为应加上Know-when和Know-where。,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2. 知识 (1)知识的概念 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形成了两种状态的知识,一种是显性知识,一种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由人们自由输出和传播;易于转化为显性知识的隐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在人们之间传播,但是
7、传播的结果因接受人的知识结构而异;而位于一个人意识深处的隐性知识往往连个体自身都觉察不到,基本上是不能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所以不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但是,这种位于个体意识深处的隐性知识对个体思考和行动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2. 知识 (1)知识的概念 英国科学史家波普尔把整个宇宙分成三部分:物理实体的宇宙这是世界1;精神状态世界这是世界2;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这是世界3。人类的显性知识是世界3的主要内容,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是世界2的主要内容。“世界3”只是在它的起源上是人造的,而一旦理论存在着,它们就开始有一个它们自己
8、的生命,它们产生以前不能预见到的推论,它们产生新的问题,所以波普尔称之为“客观知识”。,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2. 知识 (2)认知科学 以知识和人类取得知识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做认知科学(Congnitive Science)。 认知科学以“知识”为对象,它所研究的正是关于知识的性质,关于知识如何获得,如何组织化,关于知识具有怎样的结构这样一些自古以来的哲学问题。 研究知识如何变得有用,即知识变成情报的规律的科学,是情报科学。“情报”与“知识”是存在区别的。,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3
9、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1)情报与知识和信息的联系 知识中的显性知识属于信息范畴;对于易于转化为显性知识的隐性知识来说,如果它在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传播则属于信息范畴;而那些存在于人的意识深处,难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隐性知识则不属于信息范畴。 情报则是人们思考和行动所需要的知识,情报必须是能够编码和传播的显性知识,它是知识海洋中变化、流动、富有生气的一部分。,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3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1)情报与知识和信息的联系,图1-2 情报、知识和信息关系图,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10、3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2)情报与信息的区别 在我国,情报概念主要是和信息概念发生混淆,“情报科学”与“信息科学”发生混淆. 情报和信息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但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 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而情报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中交流传递的特定有用的信息。不是人类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只是自然或社会中的一种信息现象,不属于情报范畴。,1.1 情报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1.1.3 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3情报与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3)情报与知识和信息的转换关系,图1-3 信息、知识、情报转换示意图,1. 在我国, “情报科学” 与“情报学” 两个术语的内涵是有区别的。 2. 情报
11、科学(情报学)的几种富有代表性的定义。 3. 情报科学(情报学)定义都包含了以下共同点:它的研究对象是情报;研究内容是情报产生、构成和交流的自身特性和规律;都包括了对有效加工、传播和利用情报的技术和手段的研究。 4. 可归纳为:情报科学是研究情报的创造、存贮、检索、传递及其效用发挥的理论、方法与规律的科学。,1.2.1 情报科学的概念,1.2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2.2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1.2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是情报科学基础理论之一。 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界定在两个方面:静态的科学情报;动态的科学交流过程。
12、3. 从80年代开始, 形成了以信息为研究对象的情报工作业务流程和学科体系。 4. 到90年代初, 知识开始成为情报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5. 情报科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1.2.3 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1.2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 前苏联情报学文摘杂志报道认为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 。 2. 美国的情报科学和图书馆学文摘认为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十个大类 。 3. 美国情报学会会刊提出情报科学的全部研究内容分为七个方面 。 4. 美国V斯拉麦卡认为情报科学研究内容包括情报科学研究的基础方面、认识方面以及管理方面。,1.2.3 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
13、1.2 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5. 当前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资源管理 (2)知识管理(3)情报检索 (4)竞争情报(5)数字图书馆 (6)关于计量学的研究(7)交叉学科 (8)情报科学的前沿领域如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语义网(Semantic Web)、信息构建、网格、元数据、小世界现象等。,1.3.1 情报科学学科形成期(20世纪40年代),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1. 核心特征是:提出了对情报及其有关方面进行单独研究的需要和设想。2. 社会背景20世纪40年代,二战以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技文献量成指数急剧增长,情报工作结构及情报传递渠道与方式多样化、复杂化
14、。为了不失时机地向广大科技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情报,各国都纷纷设置了专门的情报机构,对迅速增长的情报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存储、报道服务、交流与分析综合,与这些复杂的情报活动密切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等,也就从情报工作的实践中不断产生出来。,1.3.1 情报科学学科形成期(20世纪40年代),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3. 主要事件 情报科学起源于文献学,源头可以追溯到1895年比利时学者奥特莱(POtlet)和拉封登(La Fontaine)等人创立的国际目录学会(IIB)。 1945年7月,布什(Vannerar Bush)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诚若所思(As We May Think)一文,首
15、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的设想,这一极具影响力的文献被视为情报科学的开端。 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在伦敦召开了首次国际科学情报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使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主要来自英国和英联邦国家)聚集在一起,讨论与那个时代的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图书馆和情报问题的全面情况。,1.3.2 情报科学初级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1. 20世纪50年代,情报科学初步形成了学科的研究体系和内容,包括情报组织、情报存贮与检索、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这一阶段称是为情报科学的初级发展阶段。 2. 50年代人们对情报工作的理论思考的概貌,反映在当时具有总结意义的科学情报国际会议的议题中。此次
16、会议1958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参加会议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当代图书馆学和情报科学方面泰斗,1.3.2 情报科学初级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3. 在这一时期,情报科学研究的先驱者谢拉(Jesse Shera)、埃加(Margaret Egan)、陶伯(Mortiner Taube)、肖(RalpgShaw)、凯瑟(Robert Casey)、佩里(James Perry)、肯特(Allen Kent)(他们原先都是传统的图书馆学家)特别着重对书目组织和索引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将情报检索理论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3.
17、2 情报科学初级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3. 我国在50年代也开始发展情报科学研究,受前苏联影响 很大。,表1-1 1956-1965年我国情报科学论文主题分布,资料来源:黄立军. 我国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概述. 图书与情报,1985(2-3) :15-21,1.3.3 情报科学快速发展期(20世纪6070年代),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情报科学在20世纪6070年代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主要研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情报检索系统及与之相应的处理技术,我们把它称为情报科学的快速发展期。 2. 60年代,具有总结意义的研究工作有
18、三个方面,都发生在美国。第一,1963年出版了贝克(Joseph Becker)与海斯(Robert Hayes)两人合作编著的情报储存与检索:工具,要素和理论;第二,1963年出版了人们习称的韦恩伯格报告;第三,1967年出版了科技传播。此三项活动对这一时期的情报工作经验作了总结,在经验的基础上作了概括和理论探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情报科学发展水平和动态。,1.3.3 情报科学快速发展期(20世纪6070年代),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3. 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在情报实践工作中取得突破。4. 1968年,美国文献工作协会(ADI)改名为美国
19、情报科学学会(ASIS,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美国文献工作(American Documentation)随之成为美国情报学会会志(JASIS,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5. 70年代,兰卡斯特看到了“无纸社会”的来临,带动一批人对联机系统作了深入的研究,而使其成为70年代情报科学的发展主流。此时期内,兰卡斯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1973年兰卡斯特与弗依斯(Fyes)合作编著的联机情报检索出版。,1.3.3 情报科学快速发展期(20世纪6070年代),
20、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6. 情报科学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C.加菲尔德发明了引文索引并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lndex),普赖斯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原苏联学者米哈依洛犬等人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等著作,美国学者T萨拉赛维奇(JSaracevic)编著了情报学导论。7. 对于学科本身而言,情报科学在不断发展完善中逐渐确立了独立于传统图书馆学和文献学的学科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许多国家的文献标引、图书分类法中开始使用“情报科学”的学科名称,在本学科领域出现了众多的代表人物,
21、并产生了一系列基础文献和核心文献。一批学术团体和专业性学术杂志繁荣发展,情报科学教育也得以蓬勃兴起。,1.3.3 情报科学快速发展期(20世纪6070年代),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8. 我国在这一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情报科学研究出现停滞,在70年代末 期开始复苏。情报科学研究的主题分布情况如表1-2所示。,表1-2 1966-1979年我国情报科学论文主题分布,资料来源:黄立军. 我国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概述. 图书与情报,1985(2-3) :15-21,1.3.4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1. 情报科学在快速发展期技术应用研究盛行,情报科
22、学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这一问题逐渐为情报科学学术界所意识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基础更为迅猛发展,为情报科学的技术应用带来更大的驱动力,一方面情报学家们认识到情报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匮乏,必须加强在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情报科学基础理论研究。 2.美国情报学会会志主编T.梅多在“2001年情报科学与情报学家”讲演中也明确表示与实际工作者(对应情报工作)和“情报工程师”(对应情报技术)相比, 未来的最大变革将发生在情报科学(对应情报理论)这一范围之中。这样,80年代以后,情报科学进入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深化期。,1.3.4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
23、.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3. 1980年,英国情报学家BC 布鲁克斯发表了题为情报学基础的系列文章,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作为情报科学的基础,提出情报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组织客观知识的观点。 4. 兰卡斯特于1982年出版了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在此书中,兰卡斯特总结和概括了他本人及其他人在著作中阐述的关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进展的近期影响方面的观点。 5. 80年代以来, 情报加工自动化进一步发展,自动标引进入了第三代,广泛采用现代语言学、决策论和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但至今尚未在语义方面有所突破。 6. 情报科学开始对用户研究加以关注,反映出情报科学由单纯技术维度转向技术、用户
24、兼顾的取向。,1.3.4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7.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分支学科研究活跃。情报科学与另外的学科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研究领域,包括情报经济学、情报计量学、情报社会学、情报心理学等。 8. 90年代中期以后,网络技术兴起。信息社会的种种变革构造出了当代情报科学发展的新意境,一系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应运而生,情报研究对象由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献转变为包含数字形式存储和传递的信息,进一步转变为知识。网络环境下实现知识的组织和提供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新课题。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竞争情报等方面的理论和实
25、践研究都得到蓬勃发展。,1.3.4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9. 在我国,80年代至今,情报科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全面复苏,得到快速发展,理论研究得到一定的深化。,图1-4 我国情报科学论文发文总数(1980-2003) 资料来源:马费成,宋恩梅.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历史回顾().情报学报,2005(4):387-397,1.3.4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图1-5 我国情报科学各类论文发文情况(1980-2003) 资料来源:马费成,宋恩梅.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历史回顾().情报学报,2005(4):387-
26、397,1.3.4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图1-6 我国情报科学论文分类分布情况(1980-2003) 资料来源:马费成,宋恩梅.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历史回顾().情报学报,2005(4):387-397,1.3.4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从1980年到2003年的情报科学文献统计分析来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情报科学发展进入一个高峰期,无论是发文总数,还是各主题领域的研究都呈现出蓬勃的局面(图1-4和图1-5)。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科研究进入低谷,遇到学科发展的瓶颈,许多刊物停刊,发文量锐减。90年代中期以后,发文量有所回升(图1-4),特别是国内情报事业、学科基础理论、情报检索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图1-6)。,1.3.4 情报科学研究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3 情报科学的历史沿革,10. 从我国情报科学研究论文的发文数量和论文的分类分布,可以看出我国情报科学领域进行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趋势和成果。有学者认为,“情报”主题和“信息”主题论文数量的变化,预示着情报科学的一种回归。我国在情报科学的研究深化期,和世界情报界一起,在情报科学研究的路上进行着深入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