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欣赏歌曲松花江上,导语,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辽阔的东北沃野的美丽富饶,9.18事变,东北沦丧,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这土地上的人们的苦难与挣扎,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了解历史9.18,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
2、都被称为“国耻日”。,九 一 八,历史不容忘记,历史不容忘记,了解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主要作品有憎恨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 与萧军、萧红等被称为“东北作家群”。,读准字音,端木蕻良hng 炽痛ch 胸膛tng 喷涌pn 泛滥ln 白桦林hu 嗥鸣 山涧jin 斑斓 ln 碾 nin 丰饶ro 污秽hu 谰语ln 怪诞dn 亘古gn 默契q 田垄lng 蚱蜢zh mng 镐头go,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文章题目的意思?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2如何理解文中对称呼的转换? “关东原野”“土地”“家乡”“她”“你”,这些称呼
3、上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情感的变化。 修辞上称作“呼告”,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抒情的效果。,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3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双重否定句? 用以加强肯定语气,强调作者的思乡之情。,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4如何理解“泛滥”“埋葬”一词? “泛滥”,愿意是江河湖水溢出淹没土地,引申义是思想事物到处扩散,文中用它来形容激情狂放的心情,形容其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埋葬”,是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 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 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5“红熟的浆液”指什么?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岩浆”。深层是指
4、: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形容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 就要喷涌而出。,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6作者从哪些感官描写了东北的景色与物产?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描写了:白桦林、马群、蒙古狗、煤块、红 高粱、 黄豆、 黑土地。,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7 文中“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有何区别? “不得不回去”:带有一定的被逼迫的意味。 “应该回去”:表明理所当然。 “必须回去”:有一定之意,带有命令的口气。 三者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更加坚定。,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8 作者为什么说“为了她,我愿意付出一切”? 这是作者面对土地(母亲)发誓,表明解放故乡之决心。是他感情的自然流露。,自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9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将故乡称为“她”而不是“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作者运用了“呼告”的手法。 将故乡称为“她”而不是“它”,隐含着将故乡比作“母亲”之意。,小结,本文通过对故乡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发出解放故乡的誓言。,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