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土地变更调查知识.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424616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土地变更调查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08土地变更调查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08土地变更调查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08土地变更调查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08土地变更调查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土地变更调查基础知识,2008年11月,2,第一章 土地调查概述,一、土地调查的概念土地调查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技术规程,根据土地管理的需要,通过实地野外作业和汇总统计,取得土地权属、座落、分布、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基本信息的重要手段。,3,二、土地调查的作用 是政府宏观决策的依据是各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的基础是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的依据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4,三、土地调查的分类初始土地调查与土地变更调查城镇土地调查与农村土地调查权属调查与地类调查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产调查,5,四、河南省历年来进行的土地调查19881996年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详查)19931

2、998年 城镇地籍调查坡耕地及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007至今第二次土地调查,6,第二章 土地变更调查,一、 概念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建立的初始地籍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的实地调查。,7,二、内容判定权属、地类变化情况确定变化位置记录变化情况更新基础图件和数据保持土地基础信息的现势性、可靠性,8,三、需要的资料 (一)调查工作底图航空摄影图片: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彩红外航片影像平面图:利用航片资料经过倾斜纠正、镶嵌而成的1:1万影像图正射影像图:利用航空航天图像资料、数字资料经几何校正、微分纠正而成的1:1万图件资料,9,1:1万地形图:既表示地貌,

3、又表示地物的纸介质图件 二底图:依据经过清绘、整饰的调绘原图,通过照相、蒙绘、静电复照制作的与原图内容完全一致,用于兰晒复制图件的透明聚酯薄膜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表示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的影像平面图、正射影像图、地形图及其复制品(包括兰晒图、熏制图等),10,(二)有关资料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违法占地、勘界等资料。,11,四、外业调查(一)确定变化位置 (二)确定地类:实地判定,根据资料判定,12,确定变化位置的几种方法:截距法指能够确定已知点,量取已知点到新增地物点距离,确定新增地物在图上位置和范围的方法。,13,截距法,14,距离交会法指至少能确定位于需补测新增地物点不同方向和2个明

4、显地物点,量取明显地物点至新增地物点距离,交会出新增地物点的方法。,15,距离交会法,16,直角坐标法也称截距法,是截距法的特殊情况。指由一个已知点,通过量取未知点的直角坐标,确定未知点位置的方法。,17,直角坐标法,18,平板仪补测法当新增地物四周有与影像对应的明显地物点作为控制时,将平板仪直接安置于明显地物点进行补测;当新增地物四周没有与影像对应的明显地物点作为控制时,应首先在新增地物四周,采用测量技术,均匀布设能够满足补测需要的若干控制点,再将平板仪安置于控制点上进行补测。平板仪补测与平板仪测图原理基本一致,是一种传统的简便易行的补测方法。新增地物补测主要利用平板仪进行定向,控制点到新增

5、地物点的距离由视距、测距或直接量测得到。用平板仪补测新增地物有极坐标法和前方交绘法。,19,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用方向(角度)和距离来确定需补测点平面位置的方法。,20,极坐标法,21,方向交会法方向交会法是以地面两已知点,分别测定已知点至待定点的方向,由两方向的交点定位待定点的方法。,22,方向交会法,23,GPS测量用GPS测量新增地物主要拐点坐标,将坐标展绘在调查底图上、或直接输入数据库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按实地 界线走向连接拐点。 GPS测量方法的精度较高。,24,五、内业工作 (一)变更图斑上图,修改变更图件根据野外调查图,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把变化内容转绘在变更图上,利用相关工

6、具,展绘上图。每年变化情况分别用一种颜色清绘。,25,(二)变更图斑编号 原图斑号加支号 一个图斑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图斑如:12号图斑被分割成二个图斑则编号为121,122,12编号取消。,26,分割后的图斑(如122 )再分割,用123,124表示; 几个图斑合并为一个新图斑(如13号图斑与123合并),以最小图斑加支号,可编为124; 图斑界线未变,只地类变化,在图斑号后加支号0,即150; 在权属单位内最后一个图斑号后续编号,27,六、面积量算: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量算 七、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填写,28,第三章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一、目的和任务以2007年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以

7、08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分三个时段,查清08年度辖区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内容: 全面查清辖区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重点查清本年度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包括以前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未建设、本年度未批先建(包括本年度“已租代征”)。,29,今年只调查当年土地变化情况,历年漏变更和更新调查数据,一律不得纳入今年变更流量,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一并处理。查清实际耕地变化情况重点查清08年度实际耕地增加和减少变化情况,包括建设占用减少耕地、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以及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补充的耕地情况。,30,二、步骤 制定方案各地要参照国家的实施方案

8、,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 准备资料,工具,表格收集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工作底图、外业调查记录表、新增建设用的审批文件及实际用途,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验收资料,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生态退耕等资料;印制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准备外业调查所需要的工具。,31,实地调查上图外业实地调查变化图斑,将变化图斑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土地变更调查主要包括如下内容:,32,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调查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按照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未建设、本年度未批先建(包括本年度“以租代征”)四种情况开展调查。对于本年度实际新增的建设用地

9、,将本年实地新建的建设用地标注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上,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并量算面积。整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材料,将外业调查的新增建设用地区分出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本年度批准本年建设、本年度未批先建(包括本年度“以租代征”)。,33,其中,本年度批准本年建设中也包括本年批准以前建设的用地(补办)。未批先建中已租代征的数据要体现在报告中。 对于批而未用的土地,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上,依据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审批资料,标注本年度批准本年未建设的用地范围,作为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按照审批用途确定地类,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07年变更调查中已经变更的“批而未用”的建设用地,不应

10、纳入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的土地中。,34,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对本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要进行细化调查,细化的图斑只需在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相应栏及草图上清楚标绘和填写。细化调查的各图斑面积可实地丈量,也可利用大比例尺建设施工图或设计图进行面积量算和统计。新增建设用地各细化调查的面积数据只用于本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汇总分析,下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以本年度的面积数据为基础进行变更。,35,耕地增减的来源去向通过实地调查,查清本年度新增耕地的来源情况,分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及农业结构调整等项;查清本年度耕地减少情况,分为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项;查清本年度来自未利用地、闲置建设用地的新增园地中可

11、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情况。,36,三、重点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变更时段根据今年变更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变化图斑分成2007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2008年1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三个时间段进行变更,在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中变更时段栏分别标注、。,37,今年变更工作的时间安排是2个阶段,大家不要搞混了。12月5日前市级要把第一次的数据报到省里,这次的数据包括前2个时间段的数据和第3个时间段的第一个月的数据。1月2日前报第二次数据,这次数据是完整的数据。就是在第一次数据的基础上补录08年12月的数据。补录后要重新汇总生成完整的上报数

12、据。,38,(二)关于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对于已办理用地手续的土地,实地未发生变化的按批准用途变更为建设用地,并确定细化的二、三级地类,新增建设用地类型为本年批准本年未建设(P)。,39,施工中的新增建设用地,实际用途不明、认定细化分类有困难时,参照批准用途来确定其细化的二、三级地类。 建设用地细化地类调查只是针对本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部分。对已有建设用地不进行细化地类调查。 对于批而未用的土地,依据08年新增建设用地审批资料,在变更底图上标注本年度批准本年度未建设的用地范围。07年变更调查中已经变更的“批而未用”的建设用地,不得纳入今年的数据中。,40,以租代征,本年度未批先建中包括已租代征的调查

13、。虽然在数据中没有显示以租代征的具体数据,但是在分析报告中要分析以租代征的数据。这个数据要和我们系统中其他部门统计调查的以租代征的数据相结合。 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中也包括本年度批准本年度以前建设的用地。,41,(三)关于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调查 土地开发 指对未利用地,通过工程、生物、综合整治和配套建设等措施,使其变为可供耕种的土地。 土地变更调查中,由土地开发项目将未利用地变为耕地的,经过土地部门组织验收后方可作为土地开发增加耕地进行变更统计。,42,土地复垦 指对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土地。 土地变更调查中,通过

14、土地复垦项目恢复成耕地的,经过土地部门组织验收后方可作为土地复垦增加耕地进行变更统计。,43,土地整理 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包括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 土地变更调查中,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变成耕地的,经过土地部门组织验收后方可作为土地整理增加耕地进行变更统计。 由农民自主开发、复垦、整理的耕地按实地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变更,不作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进行统计,44,撂荒耕地仍按耕地统计汇总。,45,(四)关于农业结构调整调查农业结构调整,指农用地中改变原有种植业、林业、牧业、水产养殖业、副业等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土地变更调查中

15、,因种植效益原因由耕地改为园地、林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养殖水面的,为农业结构调整范畴,反之也如此。属可调整地类的,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46,(五)关于生态退耕调查 生态退耕指因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耕地 按照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已经停止耕种的还林、还园、还草、还湖的耕地 同一退耕图斑出现“退耕还林工程” 面积与土地变更调查面积不一致,以实地现状为准 非“退耕还林工程”的退耕耕地,如防护林建设、城市绿化带等,当不再恢复耕种时,以实地现状进行变更,按“其他”类填表和汇总 注意生态退耕还林、还园、还草、还湖与农业结构调整、可调整地类

16、的区别,47,(六)关于灾毁耕地调查指因水冲、沙压、山崩、泥石流、沟蚀、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三年内不能恢复耕种的耕地,按灾毁耕地调查、汇总,并在分析报告中进行说明。,48,(七)关于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调查将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经过土地部门组织验收认定后,作为补充耕地的园地,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即按园地带K地类上图、汇总。,49,土地变更调查基础知识,(八)关于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除灾毁外,原则上不允许将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由于气候等因素影响,现状属实确需变更的,须在变更调查前向部里提出专项申请并上报相关材料,经部审查通过后,方可纳入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50,四、调

17、查的各项要求 (一) 基本要求 以本年度实地变化现状为准进行变更调查,变化一块,变更一块,统计一块,保证实地、图件、数据“三者一致”。 实地查清本年度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权属变化,认真调查荒山造林、种草情况(主要是未利用地变为林地、牧草地),51,新增建设用地 按过渡分类查清本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 对新增建设用地中城市(201)、建制镇(202)、农村居民点(203)、独立工矿(204),细化调查到属于土地分类(试行)“建设用地”中二级地类商服用地(21)、工矿仓储用地(22)、公用设施用地(23)、公共建筑用地(24)、住宅用地(25)和三级类街巷(266)中的一类或几类,52,细化调

18、查的图斑不需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上标绘,可在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草图上标绘清楚。但细化调查的分类面积之和必须等于土地变更调查过渡分类的图斑面积 根据土地分类(试行)对新增建设用地的二、三级地类进行细化调查的面积数据,只用于本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汇总分析,不作为下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数据,53,数据汇总统计将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地类变更部分录入国家统一下发的数据汇总软件。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汇总统计应遵循以下原则:,54,200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以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年末数据为基础,不得擅自改变。 图斑发生合并、分割变更时,应保持总面积不变。,55,市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市级土地总面积不得擅自改

19、变。 三个时段的数据录入后发生修改或者重新录入的,一定要重新汇总生成成果表,保证一览表和成果表的数据一致。,56,(二)精度要求 变更图斑上图面积与二次详查要求相同,即耕地、园地图上6mm2(0.9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图上面积4mm2,其他地类15mm2。 零星地物是指小于上图面积,但大于等于实100mm2的耕地中的非耕地;非耕地中的耕地。 补测地物点图上最大位移:平原丘陵不大于图上0.5 mm,山地不超过图上1.0mm。,57,平板仪定向的方向偏差一般不超过图上0.3 mm,最大不超过图上0.5mm 。 实地丈量距离时,单位为m,取至小数点后一位。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二百分之一。

20、GPS定位精度,1:5千比例尺图不大于实地1.0m;1:1万比例尺不大于实地2.0m,1:5万比例尺不大于实地10.0m。,58,五、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是土地变更调查时图斑、地类、权属等变化情况的外业调查原始记录,其数据是汇总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填写,务求数据准确。一个图斑分割为若干个图斑,若干个图斑合并为一个图斑,均用一张表填写。图斑分割后又合并的,先用一张表填写分割情况,再用续表填写合并情况。填写内容与2007年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变更时段一栏。具体填写内容和要求如下:,59,土地座落填写图斑所在的乡(镇),村(场)名称。 所在图幅号填写变更图斑所在

21、的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幅编号。 NO”调查表编号以乡(镇)为单位,用5位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前两位数字为调查年度,后三位为自然顺序号。如08021,即2008年第21份调查记录表。,60,表格各栏 1权属单位名称(1栏、6栏):分别填写土地权属变化前与变化后,图斑所属的集体土地所有者、国有土地使用者的名称。 2图斑号(2栏、7栏):前者填土地详查图上的编号或前次变更时确定的图斑号;后者填写本次变更调查确定的图斑编号。当一个图斑分割为几个图斑,其中有的图斑又发生合并的,该图斑可先按变更图斑的编号原则暂编图斑号并加括号,然后再编定合并后的图斑号。如:15号图斑先分割为2个图斑,其中一

22、表填分割情况,变更前图斑填15,变更后图斑分别填151、(152);若(152)与10号图斑加以合并,该表填合并情况:变更前图斑分别填10、(152),变更后的图斑号填101。,61,3权属性质(3栏、8栏):分别填写变更前、后图斑的权属性质代码。“国有”填G,“集体”填J。 4地类编号(4栏、9栏):填写“过渡分类”的地类编号,当为可调整地类时,在地类编号后加K。当“过渡分类”为201、202、203、204时,填写土地分类细化调查分类编号:商业用地(21)、工业仓储用地(22)、公用设施用地(23)、公共建设用(24)、住宅用地(25)、街巷(266)中的一类或几类。 5面积(5栏、10栏

23、):分别填写4栏、9栏地类对应的面积。其中当9栏为新增建设用地(201、202、203、204)时,按土地分类(试行)细化调查,细化调查的二、三级地类面积之和,必须等于过渡分类面积。,62,地类变更部分下面的地类编号中变更前(11栏):填写变更前的地类编号;变更后过渡分类(12栏):填写过渡分类地类编号。 变更后土地分类(13栏):当12栏为新增建设用地(201、202、203、204)时,在13栏填写土地分类(试行)的商业用地(21)、工业仓储用地(22)、公用设施用地(23)、公共建筑用地(24)、住宅用地(25)、街巷(266)中的一类或几类。 面积(14栏):填写12栏、13栏对应的地

24、类面积。,63,变更时段(15栏):填写变化图斑的变更时段代号2007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2008年1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 新增建设用地状况(16栏):填写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具体是: Q-本年度前批准,本年度建设;B-本年度批准用地,本年度建设; W-本年度未办审批手续,本年度建设;P-已经办理审批手续,还未开工建设;,64,新增耕地类型(17栏),填写新增耕地的五种类型代码。 (1)土地开发Z1; (2)土地复垦Z2; (3)土地整理Z3; (4)农业结构调整Z4; (5)其它Z5;,65,耕地减少类型(18栏),填

25、写耕地减少的四种原因代码。 (1)生态退耕J1; (2)农业结构调整J2; (3)灾毁J3; (4)其它J4; 备注(19栏):填写用地审批文号及各栏中“其它”类的具体情况说明。,66,草图实地绘出图斑变化情况,图内注记变化后的图斑号,并用括号注明变化前的图斑号,同时注明相邻图斑号或地段名称。补测地物时,勘丈数据标注在相应位置。,67,范例1,68,范例2,69,六、报告编写严格按照国家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的要求编写分析报告。需要注意的几点: 如果辖区内本年度有生态退耕,要结合生态退耕数据分析辖区内坡耕地数量及变化情况。 年末各地类规模及变化情况的分析要按时段进行说明。 要分析辖区内本年度

26、的“以租代征”情况。 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的数量要与用地计划进行比较,详细说明变化情况。 新增建设用地要按具体项目、面积数进行详细说明分析。 分析报告要署名:*国土资源局 地籍科 *,70,有关问题的说明,根据以往变更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将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给大家总结一下:耕地(11)变为防护林、城市绿化带等为其他减少,不能作为生态退耕。 一般情况下,耕地(11)不能直接变成有林地(131)、灌木林地(132)、疏林地(133)、未成林造林地(134)。 农村居民点变为城市用地,其权属性质发生变化。,71,今年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将作为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15号令)中处分的重要依据。土地变更调查中新增建设用地的数据要和新增建设用地季报系统中数据结合一下。,72,2008年11月,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