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物理复习题型分类示例,一、运动学部分,(海南卷)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若物体所受合力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提示:此题目考查了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特别是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答案】D,(天津卷)3.(6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m/s 向右 B0.25m/s 向左 C1m/s 向右 D1m/s 向左,
2、提示:此题主要是对v-t图的应用的考查,特别是位移在图像上是三角形的面积来反映,注意两个面积的加减代表的含义。,【答案】B,(广东卷)17. (6分)图6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 02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 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答案】B、C,提示:此题主要是对v-t图的应用的考查,特别是加速度在图像上是图线的斜率来反映,通过图像来求位移及平均速度。,(安徽卷)22.(14分)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像如
3、图所示。取,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运动摩擦因数; (2)水平推力的大小;(3)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提示:此题主要是对v-t图的应用的考查.,【答案】 (1)0.2 (2)6N (3)46m,(全国卷)15. (6分)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和0.30s B3和0.30s C和0.28s D3和0.28s,提示:此题主要是对v-t图的应用的考查.,【答案】B,(山东卷)17(6分)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4、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提示:此题主要是对v-t图与F-t图的对比。,【答案】B,(海南物理)8(6分)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和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A若 ,两车不会相遇B若 ,两车相遇2次C若 ,两车相遇1次D若 ,两车相遇1次,提示:此题主要是对v-t图的应用的考查.,【答案】ABC,(宁夏卷)17(6分)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时刻为
5、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的是 At=t1,d=S Bt=t1/2,d=S/4 Ct=t1/2,d=s/2 Dt=t1/2,d=3S/4,【答案】D,提示:此题目体现了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即追及问题在图像中的应用,一定要搞清物理情景。,速度时间图像特点,因速度是矢量,故速度时间图象上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的“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的是“负方向”,所以“速度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果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没有时间t的“负轴”,因时间没有负值,画图要注意这一点;“速度时间”图象上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的该点的加速度,斜
6、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速度时间”图象上表示速度的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全国卷1)24(15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 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提示:此题的特点是图像的多样性,不仅要熟悉v-t图、x-t图,还可以是a-t图,以及它们之间的“互换”,从而弄清物理过程并解决相关问题。,【答案】速度图像如图。 900m,(新课标卷)24.(14分)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
7、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 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提示:此题主要是对物理情景的判断,会用最基本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绝不能盲目追求技巧。,【答案】1.29s、11.24m/s 8.17,高考物理复习题型分类示例,二、相互作用,(新课标卷)18.
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B、 C、 D、1-,提示:注意题中两种情况下物体做的运动类型均为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江苏卷)3、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A) (B) ( C) ( D),提示:此题目考查了通过受力分析建立平衡关系式求解。,【答案】D,(山东卷)16如图甲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
9、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乙中、和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乙中正确的是,提示: 本题考查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图象。,【答案】C,(安徽卷)19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提示:此题目考查了通过受力分析建立平衡关系式求解。,【答案】C,A 3 B4 C5 D6,(09年天津卷)1.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垂直于斜面向
10、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答案】D,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改用大小为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 C. D.,提示:胡克定律的应用。,【答案】C,(09年安徽卷)17.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
11、态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答案】C,(海南卷)5如右图,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b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和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 A绳的张力减小,b对a的正压力减小 B绳的张力增加,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 C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D绳的张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提示:此题目考查了通过受力分析建立平衡关系式求解。,【答案】C,18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
12、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tan,滑块将下滑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tan,滑块将减速下滑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tan,拉力大小应是2mgsin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tan,拉力大小应是mgsin,【答案】C,(天津卷理科综合)19.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 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
13、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A. 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 F1缓慢幼大,F3保持不变 C. 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 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答案】C,2008年 (山东卷理科综合)16.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0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0斜面倾角为30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 摩擦力 A.等于零 B.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答案】A,2008年高考试题-理综(宁夏卷)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
14、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答案】AB,高考物理复习题型分类示例,三、牛顿定律应用,(09年全国卷)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1/3和0.30s B3和0.30s C1/3和0.28s D3和0.28s,【
15、答案】B,(09年上海卷)7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点自由下落,至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点到达最低点,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经过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经过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从点到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从点到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A B C D,【答案】B,(09年宁夏卷)2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A.物块先向左运动
16、,再向右运动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答案】BC,(09年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B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C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D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答案】BCD
17、,(09年广东理科基础)4建筑工人用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lOms2)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答案】B,(09年安徽卷)17.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 顾客对扶梯
18、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答案】C,(09年江苏卷)13.(15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 m =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 = 8 s 时到达高度H = 64 m。 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 = 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
19、时间t3 。,【答案】4N、42m、2.1s,(全国卷1)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Aa1=g,a2=g Ba1=0,a2=gCa1=0, Da1=g,,【答案】C,(上海物理)11. 将一个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 (A)刚抛出时的速度最大 (B)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为零 (C)上升时间大于下落时间 (D)上升时的加速度等于下落时的加速度,
20、【答案】A,(海南卷)8如右图,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自由落体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答案】BD,(09年山东卷)1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答案】B,提示:提示:在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受力恒定。,(安徽卷)22.(14分)质量为的物体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其运动的图像如
21、图所示。取,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运动摩擦因数; (2)水平推力的大小;(3)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提示:从图像中获得信息(如加速度、合外力等),进行相关分析。,高考物理复习题型分类示例,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43.右图为一种早期的自行车,这种下带链条传动的自行车前轮的直径很大,这样的设计在当时主要是为了A.提高速度 B.提高稳定性 C.骑行方便 D.减小阻力,【答案】A,圆周运动,14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满足Atan=sin Btan=cosCtan=tan Dtan=2tan,【答案】D,抛体运动,1
22、7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200km,运行周期127分钟。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C卫星绕月运行的速度 D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答案】ABD,万有引力的应用,20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600km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m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行周期的是A0.6小时 B1.
23、6小时 C4.0小时 D24小时,【答案】B,卫星问题,18如图,地球赤道上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Av1v2v3 Bv1a2a3 Da1a3a2,【答案】B,万有引力的应用,15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A0.19 B0.44 C2.3 D5.2,【答案】B,万有引力的应用,19天文学家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是地球的4.7倍,是地球的
24、25倍。已知某一近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约为1.4小时,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由此估算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A.1.8103kg/m3 B. 5.6103kg/m3 C. 1.1104kg/m3 D.2.9104kg/m3,【答案】D,天体的应用,23(15分)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答案】,双星问题,1
25、5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处发生碰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C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答案】D,卫星问题,17(20分) 为了清理堵塞河道的冰凌,空军实施了投弹爆破,飞机在河道上空高H处以速度v0水平匀速飞行,投掷下炸弹并击中目标。求炸弹刚脱离飞机到击中目标所飞行的水平距离及击中目标时的速度
26、大小。(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一个竖直放置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轴OO转动,筒内壁粗糙,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和H,筒内壁A点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内壁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求: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A点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当物块在A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筒转动的角速度。,曲线运动的应用,高考物理复习题型分类示例,五、功与能,(09年海南物理)7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和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和,速度分别是和,合外力从开始至时刻做的功是,从至时刻做的功是,则A BC D,【答案】AC,提
27、示:利用图像来解题,(09年广东理科基础)9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一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01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2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在12s内,合外力不做功D在03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答案】A,提示:利用图像来解题,(09年宁夏卷)17.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时刻的瞬时功率为B时刻的瞬时功率为C在到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D. 在到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答案】BD,提示:利用图像来解题,(上海理综)43纯电动概念车E1是中国馆的镇
28、馆之宝之一。若E1概念车的总质量为920kg,在16s内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即27.8m/s),受到恒定的阻力为1500N,假设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动力系统提供的牵引力为 N。当E1概念车以最高时速120km/h(即33.3m/s)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动力系统输出的功率为 kW。,【答案】 3.1103;50,提示:有关功率的计算,(上海物理)25.如图,固定于竖直面内的粗糙斜杆,在水平方向夹角为,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杆上,在大小不变的拉力作用下,小球沿杆由底端匀速运动到顶端,为使拉力做功最小,拉力F与杆的夹角a=_,拉力大小F=_。,提示:本题考查力的分解,功。,【答案】,(四川卷)
29、23(16分)质量为M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s。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保持不变。求:(1)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3)时间t内拖拉机对耙做的功。,提示:实际生产中的功能问题,(09年四川卷)23.(16分)图示为修建高层建筑常用的塔式起重机。在起重机将质量m=5103 kg的重物竖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2 m/s2,当起重机输出功率达到其允许的最大值时,保持该功率直到重物做vm=1.02
30、 m/s的匀速运动。取g=10 m/s2,不计额外功。求:(1)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2)重物做匀加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和起重机在第2秒末的输出功率。,【答案】 P05.1104W t15 s P2.04104W。,提示:有关功率的计算,(09年宁夏卷)24(14分)冰壶比赛是在水平冰面上进行的体育项目,比赛场地示意如图。比赛时,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壶出发,在投掷线AB处放手让冰壶以一定的速度滑出,使冰壶的停止位置尽量靠近圆心O.为使冰壶滑行得更远,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设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08,用毛刷擦冰面后动摩擦因数减少
31、至=0.004.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使冰壶C在投掷线中点处以2m/s的速度沿虚线滑出。为使冰壶C能够沿虚线恰好到达圆心O点,运动员用毛刷擦冰面的长度应为多少?(g取10m/s2),【答案】10m,提示:体育运动中的功能问题,(09年全国卷)20. 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A 和 B 和C 和 D 和,【答案】A,(江苏卷)8.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然后,将A着地,抬高B
32、,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A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答案】AD,提示:本题考查力的分析,功,动能定理等,分析和综合能力。,(山东卷)22如图所示,倾角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A物块的机
33、械能逐渐增加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答案】 BD,提示:机械能、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等综合知识,(北京卷)22(16分)如图,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点水平飞出,经过3.0落到斜坡上的点。已知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37,运动员的质量m=50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0,cos37=0.80;g取10m/s2)q求(1)A点与O点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3)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动能。,提示:实际生活中的功能问题,(09年重庆卷)2
34、3.(16分)2009年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这引起了人们对冰壶运动的关注。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一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如题23图,运动员将静止于O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推到A点放手,此后冰壶沿滑行,最后停于C点。已知冰面各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冰壶质量为m,AC=L,=r,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冰壶在A 点的速率;(2)求冰壶从O点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量大小;(3)若将段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为,原只能滑到C点的冰壶能停于点,求A点与B点之间的距离。,提示:体育运动中的功能问题,(09年安徽卷)24(20分)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
35、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B、C、D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间距与C、D间距相等,半径、。一个质量为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间距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B、C间距应是多少;(3)在满足(2)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的距离。,提示:实际生活中的功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