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10/25,第七小组 史记之人物解读,1、梁顺项羽本纪 卷七 2、庞贞美吕太后本纪卷九 3、燕清孝武本纪卷十二 4、龙儿屈原贾生列传卷八十四 5、秀喜李斯列传卷八十七 评价李斯 6、黄春美,史记卷一百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7、詹鹏健,史记卷一百三O太史公自叙,品味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如何写项羽,主讲人:梁顺,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文学色彩最浓厚的篇章,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豪迈的悲剧英雄。其不朽功勋在于巨鹿之战大破秦军主力,最终导致秦王朝覆灭。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通过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事件对项羽性格、心理和气概做了精采的描写,使项羽形象真实、生动、丰满。,项
2、羽本纪的思想意义在于:,其一,它不以成败论英雄,它歌颂了项羽的丰功伟绩并给予他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如项羽被列入“本纪”,以及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称这个时段为“秦楚”等等,这都是班固等其他历史家所无法比拟的。,其二,作者同情项羽不假,但对项羽一切失败因素的描写,诸如他的生性残暴,肆意杀戮等。这些都写得非常具体、准确。相反,司马迁讨厌刘邦,但他对刘邦善于用人以及那种像条件反射一样的随机应变的本领,都令人叹为观止。在作品最后的论赞中作者又一分为二地称道了项羽的功勋,也准确地指出了他的严重错误,作者的交代全面,评价准确,表现了司马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三,项羽本纪所展示的重大历史场面的复杂性与深刻
3、性,项羽本纪所描绘的人际关系与种种细节的深沉的历史感,都是前所未见的。如鸿门宴前后双方决策人物的种种思想与活动。,其四,在艺术上,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其叙事之生动,其语言之精彩,尤其是对项羽、刘邦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描写,其成就更是空前的。他们既有英雄的伟大,又有普通人所常有的弱点。,其五,项羽是司马迁心目中最雄伟的悲剧英雄,项羽本纪也是司马迁倾注心力最多的艺术篇章。它通过一些带有明显立场倾向的故事传说,通过一些凝聚着强烈感情的情节与细节,潜移默化地感染读者。,总结,项羽是一个战场上的英雄,但对政治斗争却一无所知。项羽与刘邦较量的失败是必然的,但项羽作为一个反秦的英雄自有其不可磨灭的
4、历史功勋。,2018/10/25,吕太后“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以及吕氏势力的壮大-庞贞美,美人心计吕雉,王的女人吕乐,王的盛宴吕雉,2018/10/25,一、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历史地位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史记本纪的第九篇,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简介:吕太后,即吕雉(前241前180),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刘邦去世后,实际统治西汉政权15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治家。 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去世后,惠帝立,吕后掌权,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
5、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2018/10/25,原文:是时高祖八子:长男肥,孝惠兄也,异母,肥为齐王;馀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为赵王,薄夫人子恆为代王,诸姬子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子长为淮南王,子建为燕王。,二、高祖八子,汉高祖刘邦,刘盈 孝惠帝,刘肥 齐王,刘如意 赵王,刘恒 代王 汉文帝,刘恢 梁王 赵王,刘友 淮阳王 赵王,刘长 淮南王,刘建 燕王,2018/10/25,三、孝惠帝诸子原文: 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後宫子彊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汉惠帝刘盈
6、,刘恭 称帝 前184年被废,刘疆 淮阳王,刘不疑 常山王,刘山 襄城侯 常山王 称帝,刘朝 织侯 常山王,刘武 壶关侯 常山王,2018/10/25,四、壮大吕氏势力,父亲:吕 文 吕宣王 哥哥:吕 泽 悼武王 吕释之 赵昭王 妹妹:吕 媭 临光侯 侄子:吕 台 吕 王 吕 产 梁 王 吕 禄 赵 王 吕 他 俞 侯吕更始 赘其侯 吕 忿 吕城侯吕 种 沛 侯 侄孙:吕 通 燕 王 外甥:吕 平 扶柳侯,2018/10/25,五、“无为而治”治国思想,其一,沿袭了“与民休息”之国策,行“无为而治”。:1鼓励生产。2修改汉法。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诏令“除三族罪,妖言令”;她还“减刑,颁
7、布赎罪法”;制定“戍卒岁更”的制度;除挟书律。3她还提倡勤俭治国、严厉治理铺张浪费的风气等等。 其二,继续刘邦执政期间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太史公曰:“吕后为人刚毅”。 其三,继续重农之国策,有步骤地放宽经商政策。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和六年(公元前182年),朝廷又分别采取“行八铢钱”和“行五分钱”的措施,运用国家权力对货币经济进行管理调控,对稳定币值、平衡物价和促进商品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2018/10/25,吕太后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在采取“无为而治”,巩固西汉政权的同时,首先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对派,重用其宠臣审食其。然后布置党羽,大封诸吕及所爱后宫美人之子为王侯。随后杀掉赵王刘
8、友和梁王刘恢。自史记以来,为历史人物立本纪,乃是帝王的专利;而司马迁和班固却各自在他们所写的史记、汉书中破例为吕后立本纪,以反映其执政期间真实的历史过程,亦足见其二人对吕后执政功绩的高度肯定。在他们看来,吕后的功绩几乎等同帝王之伟业。史记评价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卷十二孝武本纪历史12班 严燕清 01202405116,一、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迷信鬼神、热衷祭祀封禅的汉武帝。文章开始就说“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然后,讲了很多方士给汉武帝进献
9、祭祀神灵和如何可以长生不老的方术。如:(“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亳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用太牢具,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天子既诛文成,后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悦。”)等等。其次,对汉武帝所做过的祭祀封禅活动及其如何祭祀封禅做了概括。最后,太史公对汉武帝的评价,二、史记孝武本纪,是一篇滑稽的拜神求仙史。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评价是“尤敬鬼神之祀”。祭祀和人类社会的其它仪式一样,
10、功能是确立权力和地位。天地之神,日月之星,名山大川,都是帝王专主的祭祀。 汉武帝时代,通过封地的调整,把名山大川的祭祀,都纳入皇帝的领地。在首次封禅之前,济北王就把泰山一带的封地,献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一生到处巡游,很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不倦的身影。在这些地方,除了完成人神之间的契约宣誓,汉武帝还有另外的私心期许。 和前代帝王不同的是,汉武帝奉立了更多的神主,贡献了更丰的祭品,建造了更多的神庙。 和前代帝王不同的是,汉武帝经常千里奔波,亲自拜祭。而他的祖先汉文帝汉景帝,大多只是把祭祀的事,交由专门的官员打理。 和前代帝王不同的是,汉武帝在祭祀的事情上,或者说在鬼神的事情上,从谏如流,但凡有人
11、提出,增设神主,增建神祠,或用一些离奇手段,汉武帝都勇于尝试。 中国古代的治国宝典中,有一句经典名言,“古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只要抓好了祭祀与军事,国家就稳固了。伟大的皇帝汉武帝,就是通过抓这两件事来治理国家。李商隐曾说“可伶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三、汉武帝的迷信鬼神与一群群方士之间的悲喜剧把封禅和求仙联系在一起的李少君,是较早接近汉武帝的一个方士,当时汉武帝才二十来岁,听了他的一派胡言之后,就干起了炼丹求仙一类的事。史书记载李少君是病死的,但汉武帝却以为他成仙了。(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
12、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二十年之后,元狩二年,一个叫少翁的方士给汉武帝进献方术,(“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因为做假被汉武帝看出破绽,受到诛杀。少翁的绝技,是让汉武帝看到日思月想的人。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早逝,少翁却能让李夫人的倩影,在夜晚影影绰绰地重现。汉武帝神魂颠倒喜出望外之后,吟诗作赋,并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
13、了很多金银财宝。(“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但后来 (“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书。于是诛文成将军而隐之。”),杀了少翁后,汉武帝还是有些后悔,认为没有掌握他的全部仙方。之后,自称与少翁同师的栾大,被推荐来到面前时,汉武帝非常高兴。 栾大的特点是,大话说得确凿无疑。他吹嘘自己与仙人多有来往,并宣称,可以堵塞黄河决口,可以炼成黄金,可以招致仙人降临,可以获得不死之药。黄河在元光四年决口后,二十四年没有堵上,日夜泛滥。
14、栾大获得了最隆重的礼遇,拜为五利将军,封为乐通侯,赐予豪宅一所、黄金万斤与奴仆千人。汉武帝甚至把亲生女儿嫁给了他,并时时亲临五利府第,询问神仙之事。 据史书记载,在汉武帝的带动下,汉朝的王公大臣,上至窦太主,下至朝廷官员,排着队宴请栾大,争相送与他财宝。 这样的礼遇,只持续了一年,栾大因为欺君罔上被腰斩。栾大呈献的仙方,并没有效应,汉武帝派人跟踪验查,发现了他说假话的破绽。 但方士们并没有停止摇唇鼓舌,汉武帝也没有停止求神追仙。大批方士被封为使者,派往四方名山,筑造神庙,迎候神仙的降临。,四、疑问1、为什么史记里孝武本纪都是些封禅、敬鬼神之事,而几乎没有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民生、军事方面的作为
15、的记录?该篇记载的是汉武帝即位后四十余年间的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活动,司马迁这样去写,继承了孔子的春秋笔法,用写历史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心。历史学向来在中国不是简单的记录事件,而是重在评价和评论。司马迁要写这些,无非是自己不欣赏这些所谓方士的伎俩,同时也是对于武帝崇尚道学的一种评判。司马迁可能以正统的儒学学士而自居,所以,不问鬼神事,对这些有些反感。但是,面对着痴迷的皇帝,他也只能这样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忠于一个史官的职业操守,较为客观地评价了汉武帝。,2、为什么汉武帝热衷于这些根本就不存在的鬼神呢?第一,他企图长生不老,永远统治他的黎民。这个理念植根于他的血液中、骨髓里。第二,他
16、借宝鼎,自比黄帝,借封禅,与神“通话”,是用天神的力量神话自己,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3、祭天的活动,都是秘密的(“其事皆禁”。)汉武帝登顶祭天,为什么封禅文书要保密?汉武帝的封禅,隐密其事,隐密其文,应该是沿袭宫廷秘祝的做法,为自己祈福,但又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私心。据1、(史记孝文本纪里面有记载,汉文帝曾发布诏书,取缔宫庭“秘祝”。这种“秘祝”,诿过于民。汉文帝说,彰显朕的不德,朕不看好这样的行为。 “秘祝”的功能,不仅仅是“推过”。祝是一种巫职,推过是为了移祸 第二年,汉文帝又发了一道诏书,要求祠官祈福,不要只为皇帝一人。他说,听说祠官祈福,独为朕一人,不为百姓,朕相当惭愧。) 2、(唐玄
17、宗问过这样的问题,筹备泰山封禅典礼的时候,李世民问礼部侍郎贺知章,前代帝王的玉牒文,为什么秘而不宣? 贺知章回答说,因为牒文中写的,多是一些私人请求,比如延年益寿,登录仙籍之类,所以不方便公布。),2018/10/25,屈原贾生列传,主讲人 龙徐超,2018/10/25,屈原贾生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 都是才高气盛,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2018/10/25,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 屈原至於江滨,被髪行
18、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2018/10/25,对于贾谊则首先表现其才华过人。贾谊到长沙之后作者重点写其郁郁不快的情怀,而在表现时又大多借贾谊自己的辞赋来直接抒发。不仅吊屈原也吊自己。 “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
19、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屦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2018/10/2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笔端饱含感情行文幽抑哀惋。作者把自己悲愤不平之感倾注在本传上才使得本篇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物传记的特色这就是一边叙事一边议论抒情。,2018/10/25,李斯列传,黄秀喜,2018/10/25,毛泽东在点评二十四史时曾对李斯推崇备至。他说李斯是干实事的,而孔子则只 不做。,明朝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中说,李斯“开阡陌,置郡县,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蔡东藩在中国历史演义中则坚称李斯是历史上最大的奸臣,过大于功,一生几乎无一是处。,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
20、,李斯一人而已”。,评价李斯,2018/10/25,司马迁:“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2018/10/25,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史记百一十一 主讲人:黄春美,简介,
21、卫将军骠骑列传出自史记中的一篇列传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该文是卫青和霍去病的合传,主要记述卫青七出边塞,霍去病六出北疆,指挥千军万马,攻讨匈奴,扬威大漠的经历和赫赫战功。篇末还附记公孙贺等十六位征胡将领的简略事迹 。年轻的汉武帝大胆重用青年将领卫青和霍去病,令其频频出击,其战争规模之大,兵威之盛,为汉代讨胡征战之最,这就有力地打击了匈奴奴隶主侵扰中原的嚣张气焰,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博大,安定和富强,对汉匈人民的和平劳动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值得肯定的历史功绩,也正是司马迁写作本传的用意所在。当然,作者对连年战争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物资的巨大损失,也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文中突出地
22、描写和赞美了卫青推功让爵、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思想。但同时也批评了他们不修名节、不进贤士、和柔事主的不足,显示了司马迁修史时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卫青,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将领,任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主要成就: 龙城大捷 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出征。汉军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溃败无功,只有卫青一路胜利,奇袭了匈奴圣地龙城,俘虏700人,取得胜利。被封关内侯。 收复河朔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遣卫青、李息率兵出击匈奴,自云中出兵,西经高阙,再向西直到符离
23、(今甘肃北部),收复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辖地(通称“新秦中”),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带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县(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朔方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东,离包头大约200公里。,奇袭高阙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袭高阙,包围右贤王,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卫青官拜大将军,汉军所有将领归其统辖。 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斩获万余人。 漠北大战 元狩四年(前119年)两路出兵,远涉漠北,和单于兵相遇,卫青以武钢车结阵,以弱胜强击败单于主力。,敬重贤才 卫青敬重人才,早年卫青多次向汉武帝推荐过主父偃 ,汉书记载卫青在河东买马时发掘
24、并推荐了日后的酷吏咸宣。 不患无威 大将军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史记),骁勇善战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此后,多次率军攻打匈奴,其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并且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等作战策略。,忠孝两全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第,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
25、以家为?”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史记),为人寡言少语,有气魄,敢做敢为。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英年早逝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卒,年仅24岁(虚岁)。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评价,李惟清: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蔡东藩:卫青之屡次立功,具有天幸,而霍去病亦如之。六师无功,去病独能战捷,枭虏侯,擒虏目,斩虏首至二千余级,虽曰人事,岂非天命!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2018/
26、10/25,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主讲人 詹鹏健,2018/10/25,【说明】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2018/10/25,自序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之本末。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叙写司马迁千余年家世,不过数百字,而系次井然。耕牧壮游,磊落奇迈的倜傥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父子执
27、手流涕,以史相托付,场面又何其凝重。草创未就,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又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特别是作者用相当篇幅序写六家的要旨,论道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2018/10/25,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案断,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自序明述了作书之本旨,概述了各篇的写作旨趣。一般说来,书之为序其义有二:一曰,序者,绪也,所以助读者,使易得其端绪也。二曰,序者,次也,所以明篇次先后之义也。自序可以说是兼此二义。推本春秋,考信六艺,这一宗旨或殿于卷末,或冠于篇首,反复述明;又分别标明诸篇小序,申明为某事作某本纪,为某事作某年表等
28、等,全书纲领体例,自序中莫不灿然明白。,2018/10/25,著史思想,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解析:希望能够穷尽天人之间的关系,贯通/通晓从古至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史学思想,一、司马迁的通变思想:体现在整体观、论证观、 系统观及发展观1、空間上的“究天人之際”,2018/10/25,2、時間上的“通古今之變”其外在形式是時間上的古今貫通,上下貫通,所記上期黃帝下至漢武,上下3000年的歷史是不斷變易的。“時勢之變”、“興亡之變”、“成敗之變”、“窮達之變”充分反映了司 馬遷“極人之變”、“觀事之變”、“略協古今之變”、“志古自鏡”、“述往思來”的通變思想。,2018/
29、10/25,3、體例上的“五體合一”強調的是體例上的貫通和變化。4、內容和思想上的“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是司馬遷在內容上的融會貫通和思想上的綜合創造,對於漢代 以前的各種典籍從“史料”到“史學思想”進行綜合整理批判及借鑒。,2018/10/25,5、方法上的“原始察終”、“見盛觀衰”、“祥變略漸”、“承弊通變”(1)原始察終就是要對歷史追溯其原始,察究其終結,把 握歷史演,變的全部過程,來看它的原因、經過、發展和結果。(2)見盛觀衰于興旺中見其衰敗,即在興旺的表像背後看 到其轉衰的跡象,強調考察歷史的盛衰之變 (3)祥變略漸詳細記載變革時代而簡略記載太平時代。(4)承弊通變強調順應歷史
30、發展趨勢,進行主動變革,而 且必須根據前代具體的弊病進行變革。,2018/10/25,(二)司馬遷的“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的表現:一是史記綜合古今典籍及其它資料,創造出一部通史;二是綜合古今之學術,辨別源流得失;三是綜合已有的史體,創立新的史書題材;四是史記“維繫春秋,述往事,思來著”。,2018/10/25,读史新知,一、历史学的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其创作与创作者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正因如此,所以要求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史学创作者还是新闻传播者都要秉笔直书,尊重客观现实与规律 二、司马迁一生的事迹告诉我们,实践是成长的阶梯,没有实践也就没有创新。而创新的过程需要有承受各种厄运的坚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