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预后因子简介,附一医院病理科陈林莺,Thyroid follicles,Parafollicular C cells,起源于甲状腺的肿瘤,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的肿瘤 滤泡旁细胞来源的肿瘤 其它甲状腺肿瘤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 异位胸腺瘤 副节瘤间叶性肿瘤淋巴瘤,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的肿瘤,滤泡性腺瘤 滤泡性癌 乳头状癌 粘液表皮样癌 低分化分化甲状腺癌 未分化癌,甲状腺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SEER data,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上皮分化的证据 具有乳头状或滤泡状结构 细胞和特征性改变 增大的、卵圆形、长的和重叠核 核轮廓不规则,出现深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 核为清澈的或毛玻璃样,临床表
2、现,女性多于男性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体征 多数出现无痛性甲状腺肿块或表现为颈部淋巴结病 一些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经常在同侧甲状腺发现隐匿性原发病灶,预后和转归,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超过90%,在年轻患者超过98% 高细胞型和柱状细胞型预后较差 肿瘤播散: 局部侵袭 (甲状腺内, 甲状腺旁软组织) 区域淋巴结转移 晚期会出现远处转移 (9-14%)。,PTC预后的相关因素,传统预后因子: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 组织学亚型肿瘤播散分子遗传学,Classic prognosis factors 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年龄是几乎所有的报道都能取得共识的甲状腺癌预后相关因子 年龄越大,预后越差,AJ
3、CC指南中将年龄按45岁进行分组 年龄大的病例分化差的进展性肿瘤居多 男性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比女性差 肿瘤体积越大预后越差,AJCC指南肿瘤分期以1、2及4cm为界,PTC预后的相关因素,传统预后因子: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 组织学亚型肿瘤播散分子遗传学,组织学亚型,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包裹亚型(encapsulated variant) 滤泡亚型(follicular variant) 巨滤泡型(macrofollicular variant) 弥漫性硬化型(diffuse sclerosing variant) 柱状细胞型(columnar ce
4、ll variant) 高细胞型(tall cell variant) 实体亚型(solid variant) 筛状-桑葚体型(cribriform-morular variant) 鞋钉样亚型(hobnail variant),预后较好的组织亚型,包裹亚型 巨滤泡型:可能是最罕见的类型,多数有包膜,淋巴结转移少见。,预后较差的亚型柱状细胞亚型,1986年,由Evans首先报道,约占0.15%-0.2%,表现进展性局部生长和甲状腺外扩散 组织学表现为假复层柱状细胞构成,含核上和核下空泡,CCV- PTC新认识,直接浸润性 MF 中位年龄56岁 肿瘤直径平均 6 cm 高远处转移和区域淋巴结转移
5、率 13/20 死于肿瘤; 5/20 带瘤生存,包裹性 FM 中位年龄 45 岁 肿瘤直径平均 3.6 cm 预后较好 18/19 带瘤或无带瘤生存,高细胞亚型,乳头状癌的罕见亚型,主要组成细胞高度至少是宽度的3倍 细胞核特征与经典型类似 胞浆通常呈嗜酸性 常见坏死、核分裂和甲状腺外侵犯, 3 times,Carl 2011,弥漫硬化型,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受累 间质弥漫性硬化 显著淋巴浆细胞浸润,可形成淋巴滤泡结构 散在乳头状小岛伴广泛鳞状上皮化生 大量砂粒体,KOO,2009,DS- PTC临床特征,儿童和年轻患者多见 常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血清学证据 生物学行为更具有侵袭性,就诊时
6、淋巴结转移(80%)比例较高,25%患者可出现肺转移 但是总体生存率与CPTC比较,无明显差别,可能与年轻患者有关 RET/PTC基因重排常见,未见有BRAF(V600)基因突变,实体亚型,50% 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小柱状或岛屿状,约占PTC 3% 肿瘤细胞表现出典型乳头状癌核特征 儿童患者多见于已经受到放射线损伤者 约1/3病例可见血管侵犯和甲状腺外侵犯,Yuri,2002,筛状-桑葚样变型,一种少见的形态学变异型 肿瘤经常被覆包膜,常出现包膜和血管侵犯 特殊的生长方式: 筛状结构 乳头状结构 桑葚状实性区 局灶可表现为玻璃样变小梁状生长方式,Cameselle 2011,Tg-,TTF-
7、1+,FAP-相关性分化性甲状腺癌,FAP 患者甲状腺患癌风险性增高 多数患者甲状腺癌表现为筛状-桑葚样变型 甲状腺癌出现可早于结肠息肉病 通常为多中心性 突出女性多于男性 中位年龄为28岁,CM-PTC诊断意义,虽然可以偶发,但是通常与FAP相关 CM-PTC可以是FAP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鞋钉样亚型,少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组织学亚型 女 男 发病年龄: 28 to 78 years (mean 57.6) 临床表现: 颈部肿块或颈淋巴结病 肿瘤大小: 1 to 4 cm (mean 2.5 cm) Tumors usually multifocal with variably sized
8、complex papillary structures lined by cells with increased N/C ratios and apically-placed nuclei that produce a surface bulge,Sofia,2010,Sofia,2010,C-PTV vs TC、 CC、 DC、 HV-PTC,最近报道的新生长模式微乳头状,Lino-Silva 2012,1.占经典乳头状癌成分5%以上 2.倒转的乳头状结构,肿瘤周围间隙,PTC预后的相关因素,传统预后因子: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组织学亚型肿瘤播散:甲状腺内转移、腺外浸润及淋巴结和远 隔器官
9、转移等分子遗传学,肿瘤播散,甲状腺内转移:约20-30%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甲状腺内出现多个病灶,这其中既有多中心性原发病灶,也有经淋巴管发生的甲状腺内转移灶。,甲状腺外浸润:癌组织浸润至甲状腺被膜外纤维脂肪组织、甲状舌骨肌,继而侵犯气管、食管等气管腺外浸润是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其再发率、远隔转移率、癌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腺外浸润者。,淋巴结转移病理形态谱,Gregory 2012,69/885例有肺转移的病例,查过一半的病例有10个淋巴结转移,其中大于20个淋巴结转移预测肺转移的敏感性达90.8%。,Machens 2012,PTC预后的相关因素,传统预后因子: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组织学亚型肿瘤播散:甲状腺内转移、腺外浸润及淋巴结和远 隔器官转移等分子遗传学,PTC-分子遗传学,RET/PTC是最常见的遗传学异常,重排率变化差异大 RET/PTC1在微小癌和有典型乳头状结构的肿瘤中更常见, RET/PTC3多见于实体型和高细胞型,预后较差,BRAF是MAPK信号转导通路上信号分子,45%PTC检测到BRAF突变Exon15上V600E突变是主要的突变形式突变导致BRAF基因持续的磷酸化,导致肿瘤发生,多数的研究表明,BRAFv600E突变与PTC腺外浸润、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和预后差相关,Guerra,2012,谢谢,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