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阶段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4047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阶段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阶段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阶段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阶段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阶段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阶段检测五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浙江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读图,回答 12 题。1在四明山区,公路常建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2唐朝时,宁波的行政中心从四明山麓的小溪搬迁到了现在的三江口,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河道运输 废水排放 水产加工 地形地势 水源丰富A BC D答案 1.A 2.D解析 第 1 题

2、,山区公路呈“之”字形是为了降低坡度。第 2 题,三江口与小溪相比,地势更平坦,水源更充足,水运便利。2下图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34 题。3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 )A BC D4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小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答案 3.D 4.D解析 第 3 题,和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靠近铁路,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第 4 题,交通便利是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主要因素。读“中国的气温变化(虚线)与挪威雪线高度变化(实线)比较图” ,回答 56 题

3、。5公元 1700 年以后,中国气温变化趋势为( )A逐年上升 B逐年下降C波动下降 D波动上升6近 300 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海平面上升C降水量增加 D太阳辐射增强答案 5.D 6.A解析 第 5 题,根据图中的曲线判断,公元 1700 年以后,中国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第 6 题,据图分析,近 300 年来挪威雪线高度上升,这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 ,完成 78 题。37该自然资源是( )A太阳能 B风能C森林 D水资源8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下垫面 D人类活动答案 7.D 8.

4、B解析 第 7 题,该资源在我国的大致分布规律是东南地区多,西北地区明显偏少,为水资源。第 8 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图为某天气系统在我国各地过境的降雨量预报。读图完成 910 题。9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高压 B低压 C冷锋 D暖锋10该天气系统过境,给甲地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风暴潮 D寒潮答案 9.B 10.A(2017衢州质量检测)下表为“山西省 20122014 年煤炭开采及新增资源量变化情况表” 。完成 1112 题。4山西省 20122014 年煤炭开采及新增资源量(单位:亿吨)年份 2012 2013 2014年总产量 9.13 9.6

5、9.77年新增资源量 80 30.88 11.2511.近年来山西煤炭资源每年都有新增资源量,其原因是( )A新煤层的不断发现 B煤炭市场走向低迷C煤炭资源不断再生 D进口煤炭数量增多12山西煤炭有直接销售出省及加工后出省(如火电)等多种销售途径,20122014 年山西直接销售出省的煤炭占总产量的比例保持攀升,新一轮煤炭开发利用中,下列途径组合更为合理的是( )直接销售煤炭 建设坑口电站出售电力 增加矿井数量 发展煤气化、液化工业A BC D答案 11.A 12.C下图为“19512012 年我国气温增长速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 1314 题。13下列有关我国 19512012 年各地增温

6、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各地增温的速率、幅度有大有小B我国北方地区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年增温值可达 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 40 14下列关于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减少我国的能源消耗B加剧北方地区的干旱程度C对农作物的产量、品种及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D扩大某些疾病的传播范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5答案 13.A 14.A解析 第 13 题,我国增温速率最大值为每 10 年升高 0.8 ,从 1951 年到 2012 年,增温幅度最大地区气温约升高 4;我国北方地区增温幅度普遍较大,东西向变化不明显。第 14题,气温升高,

7、会使我国冬季用于取暖的能源减少,但是夏季用于降温的能源会相应增多,故不一定会减少我国的能源消耗。读“300 多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 ,回答 1516 题。15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 B自然灾害C植被破坏 D人口增加16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水资源短缺加剧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河流含沙量减少答案 15.D 16.B解析 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说明人类活动增强,同时会加剧水土流失、引起旱涝灾害。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

8、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 1719 题。17只考虑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该地河流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12 月 B2 月 C6 月 D10 月1856 月,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地形雨较多 B台风雨较多C对流雨较多 D锋面雨较多197 月,对该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6A伏旱 B洪涝 C台风 D梅雨答案 17.B 18.D 19.A解析 第 17 题,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河流水量增加,水位升高;当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降低。由图可知,该河流 10 月份至次年 2 月份,降水量始终小于蒸发量,水位持续下降,到 2 月份时水位达到最低,故 B 项正确。第 18

9、题,由图可知,该区域 56 月降水最多,7 月份降水减少。由于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结合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可知,该区域应该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6 月份处于梅雨期,降水多;7 月份该区域为伏旱,降水少),56 月处于准静止锋控制下,降水较多,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故 D 项正确。第 19 题,该区域 6 月份处于梅雨期,降水多,7 月份降水少,洪涝灾害不可能严重,故排除 B、D 项;7 月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该区域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温高、降水少,形成伏旱,对该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如果有台风,可以带来大量降水,能够缓解旱情,有利于农业生产,故 A 项符合题意。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

10、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读下图,回答 2021 题。20造成伍拉斯顿群岛这些现象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 B臭氧层破坏C酸雨腐蚀 D大气能见度下降21针对该大气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是(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减少并逐渐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答案 20.B 21.C解析 第 20 题,从图中所给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处南美洲南端,结合材料描述事实

11、,可得出造成当地这些现象出现的大气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第 21 题,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释放出大量氟氯烃化合物。为7保护臭氧层,需要各国共同行动,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中新网 2017 年 3 月 27 日 7 时 55 分,云南漾濞县发生 5.1 级地震,震源深度 12 千米,造成 2.7 万人受灾。据此完成 2223 题。22本次地震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岩石圈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古登堡面23该地震最有可能造成( )A风暴潮 B水利设施受损 C火山喷发 D板块运动答案 22.A 23.B解析 第 22

12、题,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为 12 千米,震源较浅,结合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33千米,震源应位于地壳,属于岩石圈。第 23 题,该次地震可能造成水库、沟渠、人饮工程等水利设施受损,但不会造成火山喷发、板块运动及风暴潮。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 GDP 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回答 2425 题。24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 GDP 增长而增加25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

13、,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调整产业结构 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开发新能源A B C D答案 24.B 25.C解析 第 24 题,据图分析,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而非经济发展减缓;缓慢工业化的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随人均 GDP 增长而减少。第 25 题,应采取节流措施,符合;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是消极措施,开发新能源不会减缓人均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826读“现阶段重点开发的某区域图” ,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

14、大或小),原因是_。(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条件为保证。(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简述其原因。答案 (1)小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2)甲丙 科学技术(3)乙、丙间的直线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高且安全性差。解析 第(1)题,丙地属丘陵山地地区,甲地属平原地区,丙地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小。第(2)题,图示甲丙间缺少直接的交通联系。第(3)题,乙丙间直达线路需经山地,施工难度大、投资大。27读图及相关材料

15、,分析回答问题。(10 分)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 A 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积春季平均为 2 110 m2,夏季平均为 3 900 m2,秋季平均为 3 450 m2,冬季平均为 1 290 m2,湖面面积较 20 世纪初期减少了 1 090 m2,容积减少了 57 亿 m3。1998 年长江洪水流量小于1954 年,但湖口水位高于 1954 年,湖区内 136 座保护千亩以上的圩堤溃决,损失惨重。(1)图中省份气候类型是_气候,7、8 两月降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_控制,此时湖面面积继续扩大主要是因为_。(2)该省提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 ,以系统化和

16、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山、江、湖”的综合开发治理,请你为此献计献策:在山区应以治理_为重点,实施_工程;在赣江等主要支流实施_;在湖区实施_工程。(3)该省的 A 湖水系洪灾时有发生,防治该流域洪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还有哪些?请9各举四例。答案 (1)亚热带季风 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 梅雨期涵养的地下水位在长江枯水期大量补给长江水,使其水位仍高于湖水水位而致(2)水土流失 封山育林 梯级开发 退耕还林、退耕还湖(3)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修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解析 由轮廓图的信息可以看出是

17、江西省,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降水量图可以看出该省降水多集中在 5、6 月份,是梅雨季节,7、8 月份降水少,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降水较 5、6 月份少一些,但仍处于雨季,并且 5、6 月份的梅雨在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下会在枯水期继续补给长江水。所以,在治理水旱灾害时,应以先治山为主,提高植被覆盖率,并配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8 【加试题】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分)材料一 中国近 30 年气温变化图(单位:)。材料二 中国近 50 年增温速率图。(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近 30 年来,气温变化呈现

18、出什么规律?10(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哪一纬度地区?(3)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趋势会造成什么后果?(4)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 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 (1)近 30 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中高纬度地区。(3)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改变海岸线,沿海低地被淹;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低纬度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造成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径流量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9、,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29 【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下图为某区域地形略图,该区域河流洪峰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产生的洪水灾害也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地区也是我国铁路规划建设的重要区域,图中甲丙丁铁路线是原有铁路线,甲乙丁铁路线是由山脉北侧通向山脉南侧的一条规划中的交通动脉。(1)说明该区域河流洪峰的变化特点及其成因。(2)简述该区域河流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3)试分析甲乙丁铁路线建设的不利自然区位因素。答案 (1)特点:具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成因:季节变化春夏季节,积雪冰川消融量大,降水多,形成洪峰;冬季,降水少,积雪冰川消融停止,洪峰消失。日变化春夏季节白天气温升高,积雪冰川消融量增大,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积雪冰川消融减少,洪峰消退。(2)危害:洪水冲刷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农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农业减产。(3)不利自然区位因素:山谷相间,地势起伏大;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地形限制,工程量大;春夏季节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