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伤风病人的护理,一、定义,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 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的 一种特异性感染。好发:创伤后产妇、新生儿(不洁条件下分娩),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 病原学 破伤风杆菌:革兰氏(G+)厌氧芽孢杆菌 存在:泥土和人畜粪便中 入侵开放性损伤,伤口缺氧:狭深,(二)发病机制,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溶血毒素,痉挛毒素,局部组织坏死 和心机损害,阻断脊髓对交 感神经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BP、HR T 、出汗,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 至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 的运动神经质,结合中间联络神经细胞 的突触抑制释放抑制性 的传递介质,-运动神经系统因失去 抑制而兴奋性增强,
2、随意肌紧张 与痉挛,三、临床表现,潜伏期,前驱期,典型症状,其他症状,1.潜伏期:平均612天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期:持续12-24小时张口不便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咀嚼无力烦躁不安、打呵欠,三、临床表现,3.典型症状 阵发性强烈痉挛 最初受累:咀嚼肌 表现:咀嚼肌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 面肌“苦笑面容”颈项肌颈项强直背腹肌“角弓反张”四肢肌屈膝、弯肘、半握拳膈肌呼吸困难,三、临床表现,膀胱括约肌痉挛尿潴留 呼吸肌群痉挛面唇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以致危及生命 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的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三、临床表现,四、辅
3、助检查,伤口渗出物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破伤风杆菌。,1.清除毒素来源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充分引流,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2.中和游离的毒素 (1)破伤风抗毒素 时间:伤后12小时内 剂量:1500U 用药前:做皮内过敏试验 (2)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剂量:30006000U。,五、治疗原则,过敏试验及脱敏,五、治疗原则,3.控制并解除痉挛 重要环节 使用镇静及解痉药物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声、光等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新生儿:慎用镇静解痉药物。 4.防治并发症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行气管切开术 (2)合理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3)支持疗法:补充水、电解质。,六、护理诊断
4、,1. 有窒息的危险 与持续性喉头和呼吸肌痉挛、误吸、痰液堵塞气道有关 2. 有受伤的危险 与强制性肌痉挛有关。 3.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反复肌痉挛消耗、大量出汗有关。 4. 恐惧 与抽搐有关。 5. 尿潴留 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 6. 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七、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1)环境要求:温度15-20,湿度约60% 病人住隔离病室 减少一切刺激,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宜均匀柔和,避免强光照射;防止噪声,治疗、操作等应尽量集中。,七、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2)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 (3)遵医嘱予以镇静、解痉药物并观察疗效。 (4)严格消毒隔离:接触隔离,敷料应焚毁,七、护理
5、措施,2.呼吸道管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备好气管切开包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突发窒息: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 (2)促进排痰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吸痰,雾化吸入 (3)病人进食避免呛咳、误吸,3.加强营养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进食:少量多次 病情严重:提供肠内、外营养,七、护理措施,4.保护病人,防止受伤 (1)防止坠床:使用带护栏的病床 (2)约束带固定病人:防止坠床和自伤 (3)防止肌腱断裂和骨折:关节部位放置软垫 (4)避免舌咬伤:应用合适牙垫,七、护理措施,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测量生命体征:q4h,及时做好降温处理 大汗病人: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以防虚脱及电解质紊乱。 寒战:注意保
6、暖,根据需要测血压。 抽搐病人:及时观察、记录抽搐的次数、时间、症状,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准确、及时应用抗痉挛药物。注意痉挛发作前的征兆,以便及时加大药量,控制痉挛的发作。,七、护理措施,6.人工冬眠护理 应用人工冬眠过程中,做好各项监测,随时调整冬眠药物的用量,使病人处于浅睡状态。 7.留置导尿管 保持持续导尿并给予会阴部护理,防止感染。,七、护理措施,八、健康指导,1.宣传破伤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知识,指导公众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皮肤受伤。普及科学分娩知识,避免不洁接生,以防发生新生儿及产妇破伤风等。 2.预防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注射TAT,按期接受破伤风主动免疫的预防注射,儿童应定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获得自动免疫。,3.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就医,(1)任何较深的外伤切口,如木刺、锈钉刺伤 (2)伤口虽浅,但沾染人畜粪便 (3)医院外的急产或流产,未经消毒处理者 (4)陈旧性异物摘除术前。,八、健康指导,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