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淄博市霍乱培训讲稿(2008年) ppt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38311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霍乱培训讲稿(2008年)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淄博市霍乱培训讲稿(2008年)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淄博市霍乱培训讲稿(2008年)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淄博市霍乱培训讲稿(2008年)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淄博市霍乱培训讲稿(2008年)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以霍乱为主的 肠道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培训,临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英,本次培训的有关内容,一、前言 二、霍乱的病原学 三、全国和全省霍乱的流行状况 四、2007年全省肠道传染病防治及监测情况 五、霍乱为主肠道传染病主要工作内容 六、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范 七、霍乱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八、霍乱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九、2008年霍乱防治工作重点及有关表格的填写和报告,前言,一、前 言,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易经水和食物传播。 霍乱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 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霍乱是国内交

2、通卫生检疫条例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我国从1961年由El Tor弧菌引起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开始便受到波及,除西藏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疫情发生。93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与流行。随后出现了多菌群(型)混合流行的局面。 近些年霍乱在我国和我省呈低发态势,可能提示霍乱流行处于一个流行间歇期,但由于霍乱的流行存在周期性、引起霍乱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仍然是传染病防治的重中之重。,二、霍乱的病原学,霍乱病原的发现 霍乱弧菌的生物型和血清型 霍乱弧菌的致病性(毒素)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霍乱的病理生理,2018/10/21,霍乱病原菌发现,1

3、883年德国科学家Koch发现霍乱弧菌 1905年埃及埃尔托检疫站首次分离到El Tor弧菌,但并不致病或引起轻型腹泻 1937-1958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过El Tor弧菌四次岛上局部地方流行(曾被称为副霍乱) 1961年El Tor弧菌在印尼全国流行,并传向国外,广东、香港、澳门 1962年被第15次世界卫生大会列入霍乱 1964年传入我省,长岛发生2例,1975年平原5例,均为小川型 1992年10月印度马德拉斯出现了霍乱O139新菌型,霍乱弧菌的生物型和血清型,古典生物型 小川型O1群 稻叶型埃尔托生物型 彦岛型霍乱弧菌 霍乱病原菌O139群(Bengal) 腹泻病原菌非O1群O2-O

4、200群,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 不产生肠毒素,无致病性,霍乱弧菌的致病性(毒素),霍乱肠毒素(CT)A-B亚单位型毒素 小带联结毒素(Zot)是1991年发现的另一种毒素,分子量44.8KDa。能影响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紧密联结性,增大细胞间隙,使液体漏出引起腹泻。 辅助霍乱肠毒素(Ace)是1993年发现的另一种霍乱毒素,分子量11KDa。与CT类似,家兔小肠肠段结扎试验可引起肠腔积液。 其它毒素如:溶血素/溶细胞素、新霍乱毒素、志贺样毒素等,霍乱弧菌的抵抗力,霍乱弧菌对干燥、加热和消毒剂均很敏感 煮沸1-2分钟,可杀灭。 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立即将其杀死 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5分钟

5、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 在江河井水中埃尔托生物型的霍乱弧菌能生存1-3周,在鱼虾类和介壳类食物中能存活1-2周 O139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O1群霍乱弧菌长,发病机制,霍乱弧菌,经过胃,小肠,依靠TcpA和HAS作用,霍乱肠毒素,主要致病 物质,引起肠液 过度分泌,鞭毛运动、蛋白酶,穿过 黏液层,黏附在肠黏 膜上皮细胞 刷状缘,迅速繁殖,腹泻,霍乱毒素结构图,霍乱肠毒素,A,B,A1,A2,霍乱肠毒素致小肠过度分泌的机制,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识别受体、结合,神经节苷脂 GM1,A亚单 位,A1,A2,进入细胞内,A1肽链能从NAD转移ADP-核糖与GTP酶结合,从而GTP酶活性受到抑制,导

6、致AC持续活化,使ATP不断转变为cAMP。,霍乱肠毒素致小肠过度分泌的机制,cAMP 浓度升高 刺激肠黏膜隐窝细胞过渡分泌水、氯化物及碳酸盐。 同时抑制绒毛细胞对钠和氯离子的吸收,使水和氯化钠等在肠腔积累,形成本病特征性的水样泻。 霍乱肠毒素还能促使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多,使腹泻水样便中含大量黏液。 腹泻导致的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腹泻排出的大便可成“米泔样”。,霍乱的病理生理,水和电解质紊乱 剧烈的呕吐和腹泻,体内水和电解质大量丧失,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者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丢失的液体是等渗液,但其中钾的含量为血清钾的4-6倍,钠和氯稍低于血清,补液治疗在有尿的情况下及

7、时补钾。 代谢性酸中毒腹泻丢失大量的碳酸氢根 循环衰竭,组织缺氧进行无氧代谢,乳酸产生过多 急性肾功能衰竭,不能排泄代谢的酸性代谢产物,三、全国霍乱的流行状况(1),全国古典霍乱的流行历史:嘉庆25年(1820)前后传入我国 至1948年的130多年中,先后有近百次大小流行,死者难以计数 1932年登记患者10万人以上,死亡3万余 1937-1946年登记25万人,死亡10万以上 1949年全国解放后,再无古典霍乱病发生,全国霍乱的流行状况(2),El Tor弧菌流行现状: 1961传入我国,到目前大体可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流行阶段(19611965) 疫情资料缺失阶段(19661976)

8、 严重流行阶段(19771986) 流行间歇阶段(19871992) 第三次流行阶段(1993 1999 ) 疫情稳定下降阶段(2000 至今) 2005年发生了一次反弹,优势菌型由O139群转变为历史上曾造成大流行的稻叶1d型,2006、2007年又出现低发,1961-2007年我国霍乱发病状况,小川,稻叶,小川,O139、稻 叶、小川,我国近年霍乱的流行状况(3),2006年全国霍乱疫情 全国共报告霍乱病例160例,死亡2例,带菌者197例,与2005年(霍乱病例973例,死亡4例,带菌者387例)相比显著下降。疫情分布于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近年霍乱的流行状况(3),20

9、06年的发病数和带菌者与2005年霍乱疫情相比数显著降低,分别下降83.56%和49.10%; 病例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重庆、安徽和北京,东南沿海省份如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无或仅有少数病例,地理分布与2005年以东南沿海为主的特点不同; 散发病例为主,重庆、安徽和江西以聚餐引起的暴发病例为主; 菌型以O139群为主,而2005年则以稻叶型为主; 2006年710月份发病数较低,在5月和11月各出现一次发病高峰。,我国近年霍乱的流行状况(4),2007年 全国共报告霍乱病例165例,带菌者91例,无死亡病例,与2006年(160例)相比疫情略有上升,疫情以散发为主,分布于全国15个省(自治区

10、、直辖市),浙江(61)、广东(29)等沿海地区发病例数较多,占全国发病例数的55.15%。145例为病原学确诊病例,其血清学分型(群)为:小川型51例,稻叶型35例,O139群59例, 带菌者中O139群39例,38例为小川型,稻叶型6例,临床诊断病例20例。,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1),山东省霍乱历年发病强度:自1964年我省发现首例霍乱病例以来,全省共发生霍乱病人5866例,带菌者1711例,1980至1988年为发病高峰期,占历年发病总数的73.07%,1989年以后疫情明显下降,1994年青岛发生食源性暴发,1998年泰安市某学校也发生了一起食物型暴发,2000年以后疫情又开始

11、下降,连续2年未发生霍乱疫情,04、05年出现散发病例,06年07年连续无疫情发生。,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2),不同发病阶段:全省历年发病率范围波动在0.00122.0964/10万之间,其中19751979年、19871993年、19962001年的阶段全省疫情呈散发状态,疫情比较严重的阶段为19811986年、19941995年、19971998年三个阶段,以1983、1984、1994年疫情最为严重,在局部地区疫情发生了多起暴发或流行。,山东省霍乱1964-2007年发病曲线,19642007年山东省霍乱发病动态,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3),霍乱疫情的时间分布: 山东省霍乱

12、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56月份出现疫情后,7月份开始上升,8月份疫情达到高峰期,9月份疫情仍较严重,10月开始下降,7、8、9三个月合计发病5226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89.17%,其中8月份发病数占全年总数的48.73%,但近几年来发病季节发生了一些变化,疫情有提前发生和明显延后的趋势 ,即全年都有霍乱散发和暴发的可能性,山东省19642007年霍乱月发病曲线,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4),霍乱累计发病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鲁南、鲁西和鲁北的内陆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以与江苏、河南、河北接壤的德州、菏泽、滨州、济宁等市地累计发病数较高,占全省历年发病总数的65.40%(3833/5861)

13、,沿海的青岛市累计发病数也比较高,占全省历年发病总数的13.85%,山东省各市地霍乱历年累计发病分布,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5),不同地理区域的发病强度: 疫情波及全省内各种地理区域,累计发病率水网平原地区最高,其次是内陆平原、盐碱地区,山区、半山区最低。水网、内陆和滨海三类平原地区,共69301800人,占全省人口的77.02% ,累计发病5765例,占全省总数的98.40%,累计发病率高达0.8321/10万,山区、半山区和岛屿累计发病数为96例,累计发病率仅为0.0478/10万 。,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6),人群分布:年龄分布:病人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90岁,1540

14、岁年龄段发病数最高,占所有年龄发病的42.45%(2488/5861),累计发病率20岁年龄组最高,为12.0583/10万,其次是35岁年龄组,累计发病率为9.7830/10万,人群分布,人群分布:性别分布: 将有疫情年份的人口进行统计,男性平均人口为44140351 人,累计发病3350例,累计发病率为 7.5894/10万 ,女性平均人口为42856790人,累计发病2511例,累计发病率为5.8591/10万 ,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人群分布,职业分布: 山东省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民占总人口的40%以上,在7437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中,以农民为最多,共34

15、91例,占52.99% ,其次是学生和职工,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7),历年暴发疫情概况: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全省共累计发生暴发疫情63起,其中食物型爆发49起 ,水型爆发14起,食物型爆发实例统计,水型爆发实例统计,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8),历年霍乱感染者分型:统计全省历年发现感染者共7569例,其 中临床分型为重型的病人1168 例,中型 病人1715例,轻型病人2978例,带菌者 1708 例,重、中、轻各型病人和带菌者 之比为1:1.47:2.55:1.46,见表14 。 带菌者中,绝大多数为健康带菌者,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9),疫情的连续性:历年来,全省先后有11

16、6个县市区发现霍乱病人,其中32 个只有一年发现病人,占27.59%;连续或断续两年发现病人的 24个,占 20.69% ;连续或断续三年、四年和五年发现病人的分别是17 个、16个和 6个,分别占14.66%、13.79%和5.17%;连续或断续6年及以上发现病人的有20个县市区,占17.24%。,山东ELTOR霍乱流行状况(10),山东省历年霍乱病人及带菌者优势菌型,山东省历年霍乱病人及带菌者优势菌型,药物名称,药敏菌株数,高敏,中敏,耐药,丁胺卡那,29,26,3,庆大霉素,29,24,5,青霉素,29,2,27,氨苄青霉素,29,2,27,红霉素,29,8,12,9,先锋,V,29,1

17、0,6,13,万古霉素,29,2,27,氯霉素,29,12,6,11,复方新诺明,29,11,18,氟哌酸,29,29,痢特灵,29,3,12,14,环丙沙星,29,28,1,1999-2005,年霍乱弧菌抗菌药敏感试验结果,四、2007年全市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测情况-全市霍乱疫源检索结果,2007年,全市共检测霍乱标本4618份 1、腹泻病门诊就诊人数9366人,其中,霍乱快检492份,霍乱细菌分离培养1433份,细菌培养数占腹泻病门诊登记病人例数的15.30%,总检索率20.55%(1525/9366); 2、重点人群登记腹泻病例3302例,粪检1147份,粪检率达34.74%; 3、定

18、点饮用水源检测273份,疫水228份; 4、市售食品检测725份,饮食摊点剩饭菜和洗碗水54份,聚餐食品34份,; 5、其它外环境标本(苍蝇、公厕粪便等)检测130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2007年全市肠道传染病防治与监测工作情况-痢疾疫情,2007年我市报告菌痢2343例,其中细菌性痢疾2342例、阿米巴性痢疾1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54.64/10万,较2006年(发病人数2638例,发病率61.76/10万)下降了11.54%。,2007年全市肠道传染病防治与监测工作情况-手足口病疫情,2007年全市报告病例2365例,发病率为55.15/10万,较去年(161例)发病数增加了1363

19、.13%;无死亡病例报告。,2007年全区肠道传染病防治与监测工作情况-存在问题,1、霍乱检索率低,特别是腹泻病门诊; 2、霍乱病原检出率低; 3、疫源检索月报表不及时,报表数据有错项 和漏项等; 4、腹泻病病原检出率低,连续几年未检出霍乱弧菌; 5、乡镇级医疗机构技术和设备落后,不能进行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所采粪便标本不能及时上送。,五、霍乱为主肠道传染病主要工作内容,肠道传染病所包含的疾病: 1、法定的肠道传染病 甲类:霍乱乙类:伤寒、副伤寒、痢疾丙类:除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之外 的其他感染性腹泻 2、非法定的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每年常规工作任务(1),霍 乱 1、霍乱疫源检索

20、(全省监测及监测点监测) 腹泻病门诊所有腹泻病人的登记与病原检测 重点人群的检索:病人的密切接触者、与流行有关的重点人群(大型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食品加工及餐饮业服务人员、托幼机构和环卫部门工作人员 ) 可能受污染的食品检索:海水产品、熟肉制品、冷饮及凉拌食品 水体的检索 其他外环境标本的检索:公厕粪便、苍蝇等,肠道传染病每年常规工作任务(2),霍 乱 2、对腹泻病门诊的业务指导定期对医疗机构的腹泻病门诊进行督导检查,了解其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和病人处理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一霍乱为主的各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了解其病原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依 据。 3、师资培训每年流行季节前对疾控人员和医疗单位的专业技

21、术人员进行霍乱防治知识的培训,并逐级进行培训。,肠道传染病每年常规工作任务(3),霍 乱 4、霍乱预防与控制 疫情报告:对霍乱病人、疑似病人按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对病人的管理:个案调查、隔离、治疗 疫点处理:隔离治疗传染源,污染物和外环境的消毒,实施饮水消毒、改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快速灭蝇,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和采样检验 疫区处理: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实施饮水消毒、改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快速灭蝇,主动查治腹泻病人,暂停大型集会和因婚丧而自办的宴席、管好集市贸易 暴发疫情的处理:尽快查明原因和波及的范围,采取疫点疫区的处理措施,另外,要切断导致爆发的传播途径 年度疫情分析和工作总结报告

22、,肠道传染病每年常规工作任务(4),伤寒、副伤寒 1、常规监测:发热病人的监测,重点人群的监测,带菌者的监测,病原学监测,水源监测,食品、粪便和苍蝇的监测,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 2、落实各项防制措施 3、疫情的调查和处理 4、年度疫情分析和工作总结报告,肠道传染病每年常规工作任务(5),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 1、疫情报告 2、落实各项防制措施 3、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 4、年度疫情分析报告,肠道传染病每年常规工作任务(6),手足口病按山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疫情报告重点是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医疗单位在霍乱防治中的职责,腹泻病门诊设立、人员配备、工作流程 疫情报告 诊断、就地隔离和治疗病

23、人、消毒等 接受属地疾控机构的督导检查 协助疾控部门做好疫点疫区的处理 培训,六、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门诊设置目的门诊的工作内容门诊的设置标准对门诊医护人员的要求门诊工作程序门诊开诊时间门诊登记、隔离、消毒、口服补液等,山东省各级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建设现状调查结果简介,调查各级医疗单位2325个,腹泻病门诊设置达到要求的1662个,占71.48%;腹泻病门诊专职人员配备达到要求的1967个,占84.60%;能做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的449个,占19.31%;负责腹泻病门诊的单位符合要求的1623个,占69.81%。以上各项要求完全符合山东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要求的405个

24、,占17.42%。说明山东省相当部分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建设不合格。,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设置目的,为尽早发现和处理霍乱病人,提高腹泻病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加强临床病例管理质量,不断改善腹泻病的治疗手段 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加强隔离消毒措施,以便及时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特在各级医疗单位设立腹泻病门诊。,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工作内容,诊治急性感染性腹泻为主的多种疾病,包括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除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之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并对就诊的所有腹泻病人进行登记 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疫情报告 隔离消毒等。,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

25、标准及工作规范 -设置标准,(一)县及县级以上医院(包括同级别的企业、民营医院)应设立独立的腹泻病门诊区域,区域内设有诊室、留观室、化验室、药房及专用厕所,备有盛放病人吐泻物的容器,备有诊治、采样、检验、抢救、消毒等药械。腹泻病门诊区域位置应与普通门诊分开,便于隔离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和污染周围环境。 (二)乡镇卫生院应设立腹泻病门诊专桌,并有专人负责腹泻病人的诊治、登记、疫情报告等。 (三)村卫生室及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卫生所,应有专人负责腹泻病人的诊治、登记、疫情报告和病人的转诊工作。,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要求,1. 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

26、任心。 2.应接受当地疾控机构的业务培训,每人应备有中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防治手册和腹泻病防治方面的手册。 3.能熟练掌握霍乱和其他腹泻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诊治、抢救、疫情报告、隔离消毒等有关专业知识。,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的要求,4.认真登记腹泻病人门诊登记簿的有关项目,不得缺项、错项。 5.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人,要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本单位领导和驻地疾控中心,对登记的各种腹泻病人按旬统计,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6.做好自身防护,防止医院内感染。,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工作程序,(一)分诊:各医疗单位要严格分诊制度,所有腹泻病人

27、不得在其他诊室诊治,均应到腹泻病门诊(专桌或专人处)诊治。 (二)诊查:接诊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指征,必要时结合临床检验(血常规和大便常规)结果,做出临床诊断,按要求逐项填写腹泻病人登记表(见附件1)。,(三)标本检验:治疗腹泻病人前,应采集所有就诊腹泻病人大便标本,做霍乱快检,对水样便的腹泻病人,或集体聚餐引起的腹泻病人,或来自霍乱疫区(发现病人、带菌者的自然村、居委会和单位范围内)的腹泻病人,要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泻吐物或其污染的物品,除做快检外,再按检验规程作霍乱弧菌培养。对原因不明发热3天以上的病人及伤寒疑似病人,要采取血液或粪便标本,进行伤寒菌培养和血清抗体检查。县及县

28、以上综合医院和有细菌培养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开展常见腹泻病病原菌的检验,分离的霍乱弧菌要速送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复核和鉴定,分离的伤寒和副伤寒菌株、其它沙门氏菌和痢疾杆菌,要及时送到当地疾控中心复核。在全部粪便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过程,严防标本污染。,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开诊时间,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监测点和疫情高发地区可常年开诊,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处理,1.抢救:对高热、重度脱水病人立即进行降温、补液等对症处理。 2.治疗:治疗腹泻病人要推广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口服补液疗法。各级医疗单位必须备有口服补液盐,不得随便使用静脉输液和滥用抗

29、生素,禁止使用各种类型的止泻药。霍乱与疑似霍乱病人、伤寒和副伤寒病人及痢疾病人,应及早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正规治疗。无高热、轻度脱水或无脱水的肠炎、痢疾病人,按相应疾病治疗,不需住院或留验观查,可给予口服补液盐和家庭口服补液(见附件2)。 3.留验:霍乱疑似病人,在未收到细菌分离培养的报告以前,应置留验室观察治疗。 4.隔离治疗: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的确诊病人和重型痢疾病人,应收传染病房(室)隔离治疗。,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消毒,被病人泻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场所,随时消毒。病人离开留验观察室后,对其所住病床进行终末消毒 。,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腹泻病门

30、诊隔离方法,隔离措施 1.隔离病床应与其他病区和房屋隔开,有单独出入 的门户,远离地面水源,有专用厕所和便器,有专人看守,严禁无关人员出入。入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药液的脚垫和洗手消毒液或肥皂、洗手用的水,离开隔离室时应洗手。 2.确诊与疑似病人要分室收治,至少应采取隔离措施,应尽量减少陪护,陪护人员中途不要更换。,腹泻病门诊消毒方法,1.排泻物及呕吐物:20份加有效氯含量25的漂白粉或84消毒液原液1份,或50份加1份有效氯含量60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混合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 2.排泻物、呕吐物容器:1漂白粉澄清液,或1 84消毒液,或3来苏,或0.5过氧乙酸,或0.5二氯异氰尿酸钠,浸泡30分

31、钟。 3.食具:与排泻物、呕吐物的容器相同。也可煮沸10分钟。 4.剩余食物:20份加有效氯含量25漂白粉1份,混合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弃去、也可煮沸10分钟。 5.衣服、被褥、玩具和用具:0.20.5漂白粉澄清液,或0.584消毒液,或3来苏,或0.1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也可煮沸10分钟。不能煮、泡者,用福尔马林(80毫升/立方米)熏蒸6小时。 6.墙壁、家具、门窗、地面、垃圾、清扫工具和运输工具:用13漂白粉澄清液,或3来苏,或0.21 84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喷雾(湿透)或擦洗,作用30分钟。 7.护理诊疗用品:0.5 84消毒液,或0.2过氧乙酸,或3来苏,或0.1新洁尔灭

32、,浸泡30分钟或擦地,也可煮沸10分钟。 8.手:0.2过氧乙酸,或2来苏,或0.1新洁尔灭洗2分钟。 9.灭蝇 一般采取快速灭蝇法。(1)室内灭蝇:0.1 敌敌畏乳剂,或0.3辛硫磷乳剂,或0.4二氯苯醚乳剂,每立方米空间用1毫升喷洒。也可用敌敌畏烟雾剂0.5克/立方米熏蒸30分钟1小时。(2)室外灭蝇:在苍蝇聚集的地方喷洒马拉硫磷、敌百虫、辛硫磷、对硫磷、杀螟松等均可,剂量均为12克/平方米。,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设置标准及工作规范 -疫情报告,发现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病人及其疑似病人,监测区发现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人时,要按有关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霍乱2小时通过网络直报审核和报出;伤寒

33、副伤寒、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4小时内审核和报出。发现霍乱病人和疑似病人,还应立即报告医院领导,由院领导报告驻地疾控中心进行处理。出现伤寒和副伤寒疑似病人,痢疾病人或其他腹泻病人突然增多,就诊腹泻病人住址比较集中的情况时,也应尽快报告院领导。,腹 泻 病 人 门 诊 登 记 簿 医 院 _ 年 月 日至 月 日,填 表 说 明,1. 对症状、体征、脱水程度及治疗情况 , 在相应栏中打 “”即可 , 其它栏目要填写清楚。 2.ORT: 口服补液疗法 ORS: 口服补液盐 3.脱水程度的判断 :轻度脱水: (1)大使次数少于4次日 (2)无呕吐 (3)尿量正常 (4)哭时流泪 (5)精神状态好

34、(6)口舌湿润 (7)皮肤弹性好 (8)前囱正常 (9)呼吸脉搏正常 (10)体重下降低于25克公斤体重。中度脱水: (1)大使次数4-10次/日 (2)有呕吐 (3)口渴 (4)尿量减少 (5)无泪 (6)精神不振 (7)口舌干燥 (8)眼窝下陷 (9)前囱下陷 (10)呼吸脉搏加快 (11)皮肤弹性差 (12)体重下降低于25100克/公斤体重 (注)有其中两项即可判为中度脱水。重度脱水: (1)大使次数超过10次/日 (2)频繁呕吐 (3)不能饮水 (4)6小时无尿 (5)嗜睡 (6)无泪 (7)口舌明显干燥 (8)眼窝明显下陷 (9)前囱明显下陷 (10)呼吸深快、脉搏快弱。(11)皮

35、肤弹性差 (l2)体重下降超过100克公斤体重。 (注)有其中两项即可判为重度脱水。,七、霍乱的流行病学(1),病人轻型? 潜伏期带菌者 恢复期带菌者 传染源 病后带菌者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 慢性带菌者(职业有关) 经水传播 暴发、病人沿被污染的水体分布 传播途径 经食物传播 近年来增加经生活接触传播经苍蝇传播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霍乱的流行环节:,霍乱的流行病学(2),影响流行的因素(自然和社会因素) 明显地区差异,存在一定的地方性流行 季节高度聚集性 人群分布的差异,流动人口比例增加 扩散方式(近程和远程)和流行形式(暴发和散发) 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流行菌株多样化 预防主要靠卫生状况改善和自

36、身免疫力,-霍乱主要流行因素和特征,霍乱的流行病学(2),影响霍乱发病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气象:温度、信风、潮汐、洋流、洪涝干旱水生态: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种类与群落消长水质:pH、溶解氧、碳、氮微生态:菌型和噬菌体种类与地域性、其它微生物群 社会因素:经济发展、经济往来习俗、饮食习惯、除饮食的其他生活习惯 供水状况卫生保健制度和就医行为病例报告与监测情况 疾病控制工作的严格程度 偶然因素和综合因素,霍乱的流行病学(3),霍乱地区分布的一般特征: 一般以沿海地区为主,特别是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江河两岸及水网地带; 沿江沿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发病率高于半山区、山区; 盐碱地区发病率高

37、于非盐碱地区; 近年交通发达、贸易交流、流动人口增加,在内陆或开放地区也时有发生。,霍乱的流行病学(4),近年,霍乱地区分布的新特点: 病例分布点多面广 局部集中和蔓延扩大同时存在 内陆地区发病有高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交通、贸易、流动)-1988年沿海10省发病3271例(26.77%), 而内陆地区发病8950例(73.23%) -1998我省沿海5市共发病31例(10.71%),而泰安、济宁、菏泽和德州4个内陆市发 病259例(90.25%),-1999年天桥区、淄川区、周村区、滕州矿区、齐河和宁津,霍乱的流行病学(5),时间分布的新变化: 疫情出现早,结束晚流行期延长,全年皆有病例发生发病

38、高峰提前,1994年不同省份霍乱病例中流动人口的比例,省份 流动人口的比例(%)上海 47.3广东 19.9山东 26.6天津 29.3河南 27.1,霍乱的流行病学(6),霍乱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通过深入现场,采取询问、检查、观察、采集样本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等方法,查明疫情发生原因、疫点或疫区间的相互关系、流行特征、主要传播因素,以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及时扑灭疫情。,霍乱的流行病学(7),1、疫区基本资料收集包括: 自然地理、水系分布、卫生设施、交通和气象等 人口、职业、风俗习惯、流动人口状况等 环境、饮水、食品卫生及粪便管理等 医疗条件 腹泻病发病情况,霍乱的流行病学(8

39、),2、个案调查调查任务和要求:是指发生霍乱单个病例(或带菌者)时,对传染源和疫点所进行的调查核实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外环境污染范围(水或食品),登记接触者,尤其是密切接触者的数量和去向,追索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判定传染来源的性质,霍乱的流行病学(9),2、个案调查的主要内容: 详细填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对疫点疫区应开展病原检索(接触者、水源或可疑食物等) 画出病例或带菌者分布的地图标出发病地点、发病日期、附近水源和交通等,霍乱的流行病学(10),3、暴发调查 核实暴发、明确诊断 建立假设,可通过病例对照调查爆发原因,进行相关的化验 确定病例数,通过描述三间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40、 采取紧急措施并考核措施效果 分析疫情暴发原因,霍乱的流行病学(11),4、专题调查: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开展某些专题调查如流行因素调查,控制措施效果调查,霍乱的流行病学(12),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流调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内在的联系,包括 传染来源分析 病例地区、发病时间和人群等三间分布 疫区内带菌状况及可能污染的场所 传播因素分析(水、食物、接触、媒介昆虫) 暴发事例分析 多发疫点所占比例及原因分析 流行因素分析,特别是流动人口及食源性因素对疫情影响的分析 居民饮用水状况和水体污染情况 病例分布与水系分布的关系 水质、水样阳性和人群感染的关系,水栖生物感染情况的分析

41、菌型及耐药性、人群免疫水平 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对流行趋势的估计等等,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八、霍乱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平时的预防控制措施发生疫情后的预防控制措施,(一)平时的预防控制措施,确保安全供水,搞好环境卫生 加强食品卫生的监测和管理 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腹泻病门诊 搞好疫情报告 加强霍乱疫情监测(腹泻病人、重点人群、外环境、食品等监测、信息反馈) 渔船民和交通运输的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的管理 做好疾控人员技术培训和物资保障 开展联防,(二)发生疫情时的防制措施,霍乱病人的诊断(核实诊断) 疫点和疫区的处理(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及时扑灭疫情) 疫情报告

42、隔离治疗传染源 暴发疫情的处理(按传染病防治法第25条规定采取紧急措施),疫情报告,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在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一面进行处理一面按规定以最快的方式逐级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城市不得迟于2小时,农村不得迟于6小时。,霍乱病人隔离消毒,霍乱病人要就近隔离治疗 隔离病房应和其它病房隔开,有单独出入门户,入口处放置消毒脚垫和洗手液 远离地面水源,有专用厕所和便器 有专人看守,严禁无关人员出入 病人吐泻物、废弃物应严格消毒 病人食具、用具要消毒,疫点和疫区的划定,疫点:是发生霍乱传染源的地方,以出入同一门户的住户或与传染源在生活上有密切关系的若干户定为疫点。 疫区: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

43、疫点的位置和交通情况,在农村以一个或几个村(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为范围规定疫区。,疫点的处理,早、小、严、实 隔离治疗传染源 疫点的消毒处理 疫点内所有在家人员留验、服药、观察 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疫点的解除 特殊情况实施疫点封锁,疫区的处理,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杀 食品和集贸市场的管理 疫情检索 停止大型集会和聚餐活动 疫区的解除,(三)暴发疫情的处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尽快查明原因,同时现场 采集标本获得病原学证据,严格病例管理和治疗 除落实常规疫情处理措施外,还应对疫点、疫区: 饮用水加大消毒药量 禁止销售和食用受污染的食品 停止集市贸易 受感染的人群可

44、预防性服药 实施短期检疫甚至封锁,九、2008年霍乱防治工作要点(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夏秋季节是霍乱及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易发生暴发和流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松懈情绪,做到人员、物资、技术三落实,认真按照霍乱防治方案的有关要求,做好霍乱及感染性腹泻防制工作。,2008年霍乱防治工作要点(2),加强重点疫区及重点环节的防治工作:应做好常规疫源检索,主要是腹泻病人、水源、食品及外环境标本等的霍乱检索,加强大型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沿海城市应做好渔船民检疫;老疫区应做好疫源处理及外环境消毒等工作,切实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疫情发生和流行,并应密切注视

45、疫情动态,做好疫情监测和处理。,2008年霍乱防治工作要点(3),加强对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的业务指导:要求逢泻必登,逢泻必检,逢泻必报,逢泻必治,对检出的病原菌株要求按时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保存。,2008年霍乱防治工作要点(4),切实加强疫情报告,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5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坚持每周零报告制度,报告时间每周一上午12时前上报上周的疫情,报告内容:无疫情时只报附表1;若出现疫情要同时上报附表2和附表3;每月20日以前上报上月的附表4霍乱疫源检索报表,报告方式以电子邮件或传真形式报告,E-mail:,同时要求书面报告并盖单位章;疫情处理时填写并上报表5。,2008年霍乱防治工作要点(5),霍乱疫情报告的相关表格的填写要求及上报: 全部用EXCEL格式填写 无漏项、错项、无逻辑上的错误 按要求的时间及时上报,谢谢大家!,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