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3788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四】,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导语】,1、近现代社会的剧变是促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变化 的主要原因。,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 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 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 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3、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现代 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清布旗袍,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基本要求:了解近代以

2、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 发展要求: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二 、社会习俗的变迁,一 、 物质生活的变化,婚姻风俗 / 丧葬礼俗 / 其它,服饰 / 饮食 / 住宅,1 变革原因,2 变革表现,三、变迁的原因,变迁的背景,第一次变化:第二次变化:第三次变化:第四次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人民

3、的生活水平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商品及思想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了。,一.物质生活的变迁,1.服饰的变化:(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等(进步)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2)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 列宁装、干部服、绿军装等(政治色彩、单调) 特征: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3)改革开放后

4、:时装(开放) 特征:与世界接轨,新颖多彩 由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从封闭走向开放。,变化的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并行与世的中西餐(四大菜系中西餐并行) (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 西餐 : 传入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 原因:西方人来华,西餐用的原料进入 出现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3)中西餐的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4)影响:对中国的传统食俗,3 、居住建筑的演进:(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四合院(2)、中西合璧(3)、全欧式住宅,二 、习俗风尚的变革1、变革的原因

5、: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变革表现(1)婚姻风俗的变迁A、古代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近代婚姻自主、礼俗仿效西方C、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2)丧葬礼俗变迁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城市:新式葬礼、殡仪馆、公墓 农村:传统葬礼 B、新中国成立后:火葬 (3)其他风俗变迁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神权、反迷信 公历 点头鞠躬、握手 思想观念,三.特征:(1)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2)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趋势。,外因,四、原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侵略,西方的

6、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学东渐:,世纪金榜P86,随堂练习,1、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称为“干部服”的是下列哪种服饰 A. 西装 B. 列宁装 C. 制服装 D. 中山装 2. “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民居 A. 上海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两广地区,D,B,(09安徽文综)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

7、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B,(2009年广东历史)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C,三、居室建筑的变化,四合院,传统建筑(北方),中西合璧,别墅,新式住宅,上海滩老洋房,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第二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体会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

8、必然;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二节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更新(表现、特点、原因、影响)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邮政通信、电报、电话的发展),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发展历程(1)传统工具:轿子、马车(2)近代交通发展: A.人力交通工具:洋车、三轮车、自行车 B.机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 轮船、飞机(3)新中国现代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多层次性,2.特点:(1)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各地发展不平衡 (3)各层次交通工具并行应用,人力,轿子、马车,人力车城镇中重要交通工具,自行车,机械牵引,电车:1906年,天津出现了有轨电车,公共汽车:上海19

9、24,北京1935,轮船:1865年中国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轮船,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快速发展时期,飞机: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畜力牵引,3.原因:,(1)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列强的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3)洋务运动和收回利权运动(4)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5) 政府的大力提倡(6)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进步性:促进近代化进程,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局限性:便利侵略、交通问题、能源问题、污染问题,4.影响:,1、(2009年上海)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10、,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2、 (08宁夏)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二、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邮政,驿站、民信局,落后,发展,1949年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电报,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自办有线电报,1906年

11、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一定发展,1932年底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开端,发展,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通信技术迅猛发展,2003年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正式办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发送电子邮件,(一)发展概况,(二)、交通工具、邮电通信发展的原因,以整个中国的发展为前提(具体的有6点),(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加强联系:加快了人民的生活节奏;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生活质量; 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提高效率,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积

12、极影响负面影响,交通问题、能源问题、污染问题,生活区域的扩大,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抢答题,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负面影响,信息的传播,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基本要求: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发展要求: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一、大众报业的发展,二、广播影视的普及,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

13、变,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中国是世界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2、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P80) (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3、近代报业的兴起和发展: A.传教士办报 B.国人办报的开始: 19世纪70年代起 C.国人办报的高潮:维新运动中,4、通俗性报刊的活跃:通俗易懂、知趣结合、专门分工,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近

14、代广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A.洋人创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 B.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C.中国第一座私人广播电台 D.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2)影视事业的发展: A.电影的发展历程 B.国产电影的发展 C.电视的普及 D.立体的传播网络,是20世纪科技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电子计算机(必3P148),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 电子计算机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能部分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被称“人工智能”。,2、互联网技术-神奇的第四媒介,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互联网兴起的原因:第三次

15、科技革命,(2)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1993年- 2003年 世界第二位(3)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正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A.给世界带来巨变,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互联网的建成,使信息高速地流动,被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B、网络得到广泛应用:文教事业的发展 、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C. 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方式,催生经济生活新观念、新模式,1、了解中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受西方影响明显。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发展不均衡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社会习俗变迁的实质:,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3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列强的侵略,西方生活方式和习俗(文化影响)的传入和影响 (根本原因在于近代西方文明的先进性)。(2) 进步人士的鼓吹与提倡 (3)政治因素:政治变革; 政府的政策:党和政府把发展国民经 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工作重心(4)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5)思想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