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 南 省 妇 幼 保 健 院 业务院长主任医师,产科出血、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方超英,定 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产后出血量的研究 1,全国产后出血研究协作组报道:19831984年 24省市26所医院6241例阴道分娩: 失血估计方法:容积法+称重法+面积法 2小时内总出血量平均:297.6212.9ml 24小时内总出血量平均:398.6238ml 2小时内出血量占24小时总出血量的74.7%,产后出血量的研究 2,同期27所医院470例剖腹产: 术中出血475.32265.2ml 24小时总出血量 598.75280.46ml 研究结果表明:36%阴道分娩产后24小时
2、失血400ml,剖宫产要达600ml。 结论:传统的产后出血定义使临床上低估了失血量。,产后出血来源,1胎盘剥离面2产道破损开放的血管,正常产后止血机制,2子宫收缩:肌纤维收缩时压迫肌纤维间的子宫血管,同时使子宫胎盘剥离面缩小到7-8cm。 2凝血物质的作用:正常妊娠晚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3、分娩后子宫胎盘的血流中止,产后出血的原因,1子宫收缩乏力: 出血特点:子宫松软,体积大,宫缩时阴道暗红血液和血凝块排出。 2胎盘因素:胎盘排出异常(滞留、粘连、植入,残留、胎盘附着异常)。 3产道裂伤:出血呈鲜红色,持续性,与宫缩无关。 4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异常、凝血因子缺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流血特点:出血呈持续性,酱油色,无凝血块,伴皮肤粘膜出血,不同程度休克,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1边处理边查原因: 首先求助、呼吸管理 开放二根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扩容血容量 给予宫缩剂: 2出血原因分析:四查 查胎盘、查宫缩、查产道、查凝血机制 3生命体征监测:BP、P、HR、中心静脉压休克指数、尿量、面色、神志等 4针对出血原因处理:止血是关键 5产后预防感染、治疗贫血,宫缩乏力的处理 1,1宫缩剂的使用: 催产素:是重体后叶激素的主要成份。使用后30秒内起作用,持续30分钟,半衰期23分钟,大剂量可使冠脉收缩,抗利尿作用,快速静推可使BP下降、心率增快。使用方法:肌注、静注、静滴、子宫肌注、
4、脐静脉注射。使用剂量:一般不超过40u。最多不超过60u。,宫缩乏力的处理2,麦角新碱:0.2mg 肌注或子宫肌注30秒钟起作用,持续12小时30-35%产妇可使BP升高15/10mmHg,使冠状动脉收缩.禁忌证:慢高、妊高征、心脏病,对此药过敏者,宫缩乏力的处理3,卡孕栓:1mg:阴道粘膜或直肠给药10分钟起作用,持续2-3小时 米索前列醇:200ug400ug,舌下含服或直肠给药高血压、心、肝、肾疾患及过敏者慎用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发热、面色潮红。,2.按摩子宫、压迫腹主动脉,宫缩乏力的处理 4,3宫腔填塞纱条: 4介入治疗:血管栓塞 5开腹止血:血管结扎、子宫切除,胎盘因素所
5、致出血处理,1胎盘滞留或部分剥离有活动性阴道流血:人工剥离胎盘 2前置胎盘剥离面出血:缝合、宫腔填纱、子宫全切 3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a. 小部分植入、无活动性大流血MT20mg 局部或宫颈注射b. 大部分植入MT50mg 稀释后静滴 qod3四氢叶酸6mg im qod3(与MT交替用)手术:全部或大部分植入子宫切除小部分植入子宫局部楔形切除 4胎盘残留:清宫术,软产道损伤处理:及时修补软产道的裂伤凝血机制异常处理:根据不同病因处理(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止血药物等)DIC:按DIC处理,产后出血的预防,1认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子宫因素:双胎、产程中宫缩乏力、合并子宫肌瘤、子宫畸形 胎
6、盘因素:前置胎盘、胎盘面积过大、多次人流史有胎盘、粘连可能 产道损伤:产程过快、胎儿巨大、生殖道炎症、阴道助产术 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 全身性疾病:肝病、血液病、妊高征、严重贫血等 产程过长、产妇疲乏、使用镇静剂、解痉药物等,2正确处理产程:切勿过度干预第一产程: 全面支持,保持良好宫缩 有产程延长倾向时及时查清原因 排除头盆不称后加强宫缩第二产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开放静脉 胎儿娩出后:肌注或静滴催产素10-20u 适宜助产技术:严格掌握手术助产指征及时机,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20-30分钟胎盘未娩或出血量100ml可行人工剥离胎盘,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及时缝
7、合软产道 准确估计失血量 第四产程: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出血量 及时排空膀胱,4产前治疗相关疾病: 贫血的纠正 前置胎盘支持疗法 妊高征治疗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凝血因子缺乏时补充相应的凝血物质,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一、休克定义: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如低血容量、感染、过敏、心源性等)所引起的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微循环障碍,并直接导致重要器官广泛细胞受损的综合征。,二、休克病理生理:,基本病理生理:相对或绝对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机体的组织细胞处于低灌流状态而造成的缺血缺氧损害。 休克早期:机体动员防御系统。通过神经及体液调节,企图恢复由于休克因素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修复受伤的组织。 休克晚期:
8、机体失去代谢能力,使原本具有调节保护作用的神经体液因素发挥相反作用,使组织缺血缺氧、细胞死亡。,三、休克代偿机制,休克发生1分钟内即能出现代偿反应。一般能代偿30分钟,休克2小时内未纠正易并发DIC。 1交感神经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为始动环节,其神经递质:儿茶酚胺。 其作用:收缩微静脉和小静脉,心肌收缩力、心率右心血量右心搏量肺血管充盈左心血量及搏出量BP 血液重新分配: 选择性收缩血管 保证心、脑、肾上腺血流量不减。,2迷走神经作用: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硷其作用:抑制心血管系统及心肌细胞 大量血液滞留于微循环中 心输血量 促进休克失代偿。 3微循环:结构: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9、、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微静脉七个部分组成。 微循环调节:主要是体液因素调节 收缩物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乙酰胆硷等扩张物质:缓激肽、乳酸、腺苷化合物等,4休克时微循环变化: 早期:不灌只流 体循环血量(代偿)儿茶酚胺 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乙酰胆硷 微静脉收缩 随之:只灌不流 淤血微血管持续痉挛 组织缺血缺氧 代谢产物不能排出 PH值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失去敏感而扩张 大量血液滞留于微循环 晚期:不灌不流 DIC(凝血)微循环内静脉压 体液渗入间质 毛细血管内血液粘度 血流减慢+局部酸中毒 血液高凝,血小板被激活,内皮细胞受损 微血栓 DIC,5
10、机体“自身输血”:速度可达50-120ml/小时,总量可达2000ml机制: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释放 使细胞外液糖浓度 细胞外渗透压 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在细胞外 细胞外渗透压 细胞内水份外移 组织间质静水压 水、电解质进入血管间质蛋白经淋巴进入血管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 血容量、血液稀释,6其它机制: 醛固酮分泌 保钠、排K+、升压 抗利尿激素 保水 血管紧张素 血管收缩、增高血压,四、休克时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1脑:常温下循环终止4分钟,可形成永久性脑损害 2心:代偿机制的保护量短暂、有限的冠脉及心肌强直收缩 心肌供血减少、心肌耗氧 心肌抑制因子释放、心肌局部无氧酵解 PH值 心功能衰竭
11、 心跳骤停 3肺:肺血管持续痉挛 通气血流比异常 肺型细胞损伤表面活性物质 ARDS 呼衰 4肾:休克时90%血液从皮质到髓质 肾皮质坏死 肾衰,5胰:缺血 胰细胞水肿或坏死 释放毒素 血管通透性、 肺损伤。休克早期出现高血糖。 6肾上腺:严重不可逆休克时肾上腺坏死大量钠丢失。 7胃肠道:粘膜缺血应激性溃疡 8肝:休克后数小时至数天 肝功能异常(但很少导致死亡)。,五、再灌流损伤:,缺血、缺氧组织再获有氧灌注,可使缺血组织恢复正常,但也可使缺血损害加重。尤其见于长时间缺血后。其再灌注损伤与缺血时间长短和严重程度有关,是因缺血所致的细胞环境变化(能量储备降低、细胞膜通透性,酶功能紊乱,细胞器损伤
12、、渗透压及PH改变等)使细胞不能耐受“正常”再灌注。再灌注引起的损害在细胞及亚细胞和分子水平。,六、休克程度判断:,七、失血性休克的抢救:,1病因治疗:迅速止血 2扩容:复苏关键是补充足够血容量,保证组织有效灌注。 累计丢失量的估计:应严格准确测量、正确估计 A:休克指数:脉搏数/收缩压(mmHg) 0.5:正常 0.51:估计失血 500750ml 血容量20%=1:估计失血 10001500ml 占血容量2030%=1.5:估计失血 15002000ml占血容量3050% 2: 失血2500ml 占血容量50%以上,B:测量Hb和RBC: Hb下降10g/L:失血约400500ml RBC
13、下降100万:Hb下降30g/L 红细胞压积下降3%:出血约300-400ml C:休克程度与失血量关系: 轻度休克:失血20% 中度休克:失血 2040% 重度休克:失血40% 继续丢失:严格测量,边丢边补,出量=入量,扩容液体选择: 补液目的:补充循环血容量 改善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使组织进行有效血流灌注进行营养代谢及排出代谢产物。 A:晶体液:可有效扩容 理由:休克时组织间质进入血管床,出现细胞内缺水,如不补足够组织间质,休克难以纠正。休克时大量缺钠:钠盐储存在胶原组织中,血浆内大量缺钠,既使血浆蛋白增高,不及时补钠则血容量难以恢复。,补充量:晶体液补充量应为丢失量的3倍,因为晶体液进
14、入血管后迅速向组织间液移动,1-2小时后仅有1/3-1/4留在血管床内。输入晶体液1200-1500ml后,可从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15-17g的白蛋白。 晶体液种类: NS、乳酸林格氏液、碳酸氢钠林格氏液、高张生理盐水 输注速度:及早输注效果良好最初15-20分钟:1000ml第一小时:2000ml输液20-30分钟看休克有无改善:有改善:以1L/6-8小时速度滴注无改善:进一步分析、处理:如输血等,B:胶体液: 优点:增加血浆渗透压在血中停留时间长,可达维持扩容目的。 缺点:复苏初期使用或不补钠时使用,不能达扩容目的,同时使血液粘滞,加重微循环障碍。 使用时机:先输晶体液1-2升后再补0.5
15、-1升胶体。 品种:低(中)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代血浆等。,C:血液: 优点:补充丢失的血液,增加携氧功能,补充血小板及其凝血因子。 缺点:在复苏初期用与胶体液有相同弊端,有感染ABC肝病毒、HIV等风险,大量保养液干扰内环境。 输血时机: 当Hb50-70g/L、HCT24%时才需输血。 当HCT达到30%时复苏效果为好。 当HCT33%时死亡率反而升高,D:各种补容的比例(参考),补液量及速度、溶液的选择应根据病人情况及补容的反应进行调整。,E:血容量是否补足的临床表现,3纠酸:碳酸氢钠(mEq)=kg0.2(27HCO3 mEg/L)计算总量不宜一次补入,一般先补计算量的1/2,
16、然后根据血气分析再决定继续纠酸的量及速度。,4血管活性药物: 解痉药物:应在充分补容基础上用,否则加重微循环衰竭. 指征:CVP升高到正常范围以上,但休克无好转。有交感神经活动亢进表现:苍白、脉压小、肢冷 休克晚期:心衰、心输出血低、外周阻力高、CVP 有肺高压及左心衰时常用 药物:多巴胺、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等 注意:使用一种即可,反复3-4次无效停用。 血管收缩药物: 仅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不改善灌注,加重DIC利少弊多,一般不用。,5供氧、保温:缺氧不重时:40-60%氧、6-8升/分,可鼻饲给氧或面罩给氧。缺氧严重时:100%氧、5-10升/分,面罩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正压给
17、氧。 6改善心功能:西地兰 0.20.4mg多巴胺:2040mg多巴酚丁胺:5ug/kg分钟注意:休克时心肌对药物特别敏感,宜小剂量、慢推,宜用ECG监测。,7保护肾功能:及时纠正低血容量,低血压,收缩压10.67kpa可用速尿。 监测:尿量25ml/小时,则有肾功能不全存在。 8激素的应用:好处:增加心肌收缩力,保护肺、肾功能,改善微循环、增加溶酶体稳 定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副作用:浅表性弥漫性肾炎方法:早期、足量、短程地塞米松1-3mg/kg,9抢救的组织:3分钟内完成评估 抢救指挥:1-2人,负责决策、全面指挥 监测组:2-3人,负责监测各种生命指标、病情变化、治疗反应,向指挥汇报、详细记录。 行动组:3-4人,负责各项决策付之实施,包括:复苏措施、外科处理等。 多科合作:麻醉师、内外科医师、妇产科医师、护士 抢救原则: 评估行动 决策,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