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1、细菌的形态及分类: (1)球菌:双、四联、八叠、链、葡萄 (2)杆菌:大肠、白喉、布氏、炭疽、结核 (3)螺形菌:弧菌:霍乱;螺菌:鼠咬热 2、大小 (1)球菌:0.8-1.2, (2)杆菌,1-50.5-1 (3)螺形菌:弧菌1-50.3-0.5,螺菌1-500.3-1,基本形态 (1)球菌:,按其排列方式(繁殖时细菌分裂平面不同分裂后菌体间黏附程度不同)和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杆菌:细胞形态较复杂,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 (3)螺旋状: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此外,人
2、们还发现星状和方形细菌。 细胞大小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球菌直径一般为0.51微米,杆菌直径与球菌相似。,3、代表: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是人体不可缺少单细胞生物。大肠埃希菌,俗名大肠杆菌(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之一是血浆凝固酶。根据致病性的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种。,3、代表:大肠埃希菌 人类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员 (1)合成VK,VB; (2)产生的大肠菌素能抑制病原菌; (3)侵入其他组织可致化脓性
3、炎症,放线菌:,放线菌(Actinobacillus)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放线菌只是形态上的分类,属于细菌界放线菌门。核内DNA缠绕型,细胞壁含肽聚糖而不含有纤维素和几丁质。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放线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高( G + C) mol% 含量( 55% ) 的细菌。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与一般细菌一样,多为腐
4、生,少数寄生。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有些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一)链
5、霉菌属 (二)诺卡菌属 (三)小单孢菌属 (四)游动放线菌属 (五)链孢囊菌属,代表属:,(1)链霉菌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最高等的放线菌。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菌丝无横隔,分化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营养菌丝又名基内菌丝,色浅,较细,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气生菌丝是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孢子丝形态多样(直、波曲、螺旋、轮生),可裂生大量孢子进行散播、繁殖。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颜色因种而异,是分种的主要识别性状之一。 主要分布于土壤中。放线菌所产抗生素的90%由本属产生,如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和井冈霉
6、素等 。,代表属:,(一)链霉菌属的形态 1、菌丝体: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2、孢子: 3、灰色链霉菌,(2)诺卡菌属,诺卡菌属细胞壁含分枝菌酸,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需氧性放线菌 。主要形成基内菌丝。基内菌丝与孢子丝均有横隔,断裂后形成不同长度的杆形,这是本菌属的主要特征,(3)小单孢菌属,小单孢菌属菌丝体纤细,直径0.30.6微米,有分枝,不断裂。只形成营养菌丝(基质菌丝),深入培养基内,不形成气生菌丝。孢子单生、无柄,或着生在或长或短的孢子梗上,孢子梗时常分枝成簇。,(4)游动放线菌属,孢囊孢子浑圆形,大部分具极生丛毛,能游动,一般无气生菌丝,能产生多种抗细菌和抗肿瘤的抗生素。基内
7、菌丝上常呈栅栏状的菌丝顶端形成类球形或略不规则孢囊,其中孢囊孢子不规则排列,由孢囊壁破裂或部分溶解而释放出来;孢囊孢子浑圆形,大部分具极生丛毛,偶有周生鞭毛,能游动;一般无气生菌丝,(5)链孢囊菌属,链孢囊菌属可产生多种抗细菌和肿瘤的抗生素。代表种为玫瑰链孢囊菌。 孢囊球形至卵状,直径7-48微米(通常7-20微米)。孢囊内孢囊孢子排列成一单圈,球形至卵状,1.0-1.31.5-3.5微米,不能游动。菌丝多分枝,横隔稀疏,直径0.5-12微米,无栅栏状菌丝。,四、螺旋体,螺旋体(Spirochaeta)是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原核单细胞生物。全长3500微米,不能通过细胞滤器,具
8、有细菌细胞的所有内部结构。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 1、钩端螺旋体 2、梅毒螺旋体 3、回归热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种类很多,可分为致病性钩体及非致病性钩体两大类。致病性钩体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菌体纤细,长短不一,一般为620um,宽0.10.2um,具有细密 钩端螺旋体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s”等形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体象一串发亮的微细珠粒,运动活泼,可曲屈,前后移动或围绕长轴作快速旋转。电镜下钩体为圆柱状结构,最外层是鞘膜,由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内为胞壁,再内为浆膜,在胞壁
9、与浆膜之间有一根由两条轴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一侧。钩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钩体的胞壁成份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相似。,2、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细长,5-150.1-0.2um,形似细密的弹簧,螺旋弯曲规则,平均8-14个,两端尖直。,3、回归热螺旋体,2、回归热螺旋体,五、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种类似细菌但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直径50-300nm,能通过细菌滤器。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基因数量为480。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
10、器只有核糖体)。结构也比较简单,多数呈球形,没有细胞壁,只有三层结构的细胞膜,故具有较大的可变性。支原体的基因组多为双链DNA,散布于整个细胞内没有形成的核区或拟核。这种细胞内含有DNA、RNA和多种蛋白质,包括上百种酶。支原体可以在特殊的培养基上接种生长,用此法配合临床进行诊断。,六、衣原体,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从前它们被划归病毒,后来发现自成一类。它没有合成高能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物,多呈球状、堆状,有细胞壁,有细胞膜,属原核细胞,一般寄生在动物细胞内它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
11、营专性能量寄生的G-原核微生物,呈球形,直径只有0.3-0.5微米,它无运动能力,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仅少数有致病性。,六、衣原体,衣原体在宿住主细胞内繁殖有特殊生活周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结构: (1)原体(EB)直径为0.20.4m的小球形颗粒,有胞壁,内有核质和核蛋白体,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为细胞外形式。原体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较稳定,无繁殖能力,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胞内,原体在空泡中逐渐发育、增大成为网状体。 (2)网状体(RB)或称始体(initialbody),EB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胞内,由宿主细胞包围EB形成空泡,并在空泡内逐渐增大为RB。直径为0.51.0m
12、,圆形或椭圆形。电子致密度较低,无胞壁,代谢活泼,以二分裂方式繁殖。RB为细胞内形式,无感染性。RB在空泡内发育成许多子代EB也称为包涵体。成熟的EB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在感染新的易感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整个发育周期约需4872h.,六、衣原体,七、立克次体,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细胞壁具有肽聚糖,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二分裂方式繁殖。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昆虫叮咬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七、立克次体,1)普氏立克
13、次氏体(Rickettsia 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病原体借人虱在人群中传染,所以灭虱是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重要措施。 2)莫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mooseri),是地方性斑疹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它的自然宿主是家鼠,主要由鼠虱在鼠群中传播。 3)立克次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rickettsii),是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在自然界中寄生于蜱和蜱所寄居的动物体内,人受蜱叮咬就会染病。 4)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是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的病原体。这种病原体由恙螨叮咬侵入人体,随血液扩散至血管内皮细胞中生长,发病。,八、病毒,八、病毒,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所有的具有细胞的生命体。,八、病毒,大小 形态结构 了解HIV病毒,八、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