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 诊 断 学,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院 影像中心,第一节 总 论,一:发展概况 二:CT成像原理 三:CT机的基本结构 四:CT图像特点 五:CT检查方法 六:CT图像分析,什么是CT?,CT是通过X线管环绕人体某一层面进行扫描,测得该层面中各点吸收X线的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高速运算和图像重建原理,获得该层面图像。,CT机的基本结构,一、扫描装置(扫描机架和检查床)X线管,探测器,信号转换系统,准直仪X线扫描数据的收集和转换 二、计算机系统扫描数据处理和重建图像 三、图像显示与记录图像显示及存贮,CT图像特点,CT图像. CT图像是由不同灰度的小方块(像素) 按矩阵排列构成. 图像质量与象素
2、大小有关像素越小,数目越多,图像越细致. CT图像在荧屏上有由黑到白的不同灰度黑表示低吸收区-低密度(脑室)白表示高吸收区高密度(颅骨),CT图像特点,CT值 .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Um-Uw .公式:某物质CT值= X 1000Uw .单位:Hu .骨 软组织 水 脂肪 空气,CT图像特点,窗宽与窗位 . 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 值范围 . 窗位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 . 加大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降低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窗位,图像变白,CT图像特点,CT分辨力 .空间分辨力是指CT对于物体空间大小的
3、鉴别能力 .密度分辨力是指CT对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伪影 .与病人有关:呼吸心跳,躁动,高密度异物 .与机器有关 .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在诊断时应注意 部分容积效应,CT检查方法,1 平扫: (Precontrast Scan/Non- Contrast Scan)指不用对比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 横断面、层厚/层距=510mm 2 增强扫描 Post Contrast Scan/Contras Scan. 指经静脉注入水溶性碘造影剂(60%泛影葡胺60100ml)后再行扫描. 常用快速团注法(bolus injection),以2ml/秒速度快速注入全部对比剂。 3 造影扫描:器官或结构内注入造
4、影剂后再扫描 如:口服胆囊造影CT脊髓造影CT(CTM),CT检查方法,4 特殊扫描: 局部薄层及放大扫描,层厚=13mm,缩小FOV,有利于观察微小病变. 重叠扫描,进床距离小于层厚(如层厚8mm,进床距离5mm) 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scan) 延迟(增强)扫描(Delay Scan CT),CT的新技术,螺旋CT扫描:Spiral CT,Helical CT螺旋CT是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在扫描时,X线管连续旋转并进行连续扫描,检查床沿纵轴连续平直移动,这样管球旋转与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得名。,CT的新技术,螺旋CT的优点: 1
5、没有扫描间隔时间,大大缩短扫描时间 2 快速容积扫描,提高小病灶的检出,防止遗漏小病灶 3 能进行容积扫描后处理:CT血管造影,CT三维重建,CT仿真内窥镜等。,CT的新技术,CT三维重建图像(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maging, 3D-CT)多层面重建法(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 SSD ),CT的新技术,CT仿真内镜技术(Virtual Endoscopy, VE) 又称为腔内表面遮盖法三维重建 (Internal 3D Shaded Surfa
6、ce Reconstruction),CT的新技术,CT血管成像(CTA). 是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行血管造影CT扫描的重建技术,可立体地显示血管影像。.目前主要用于脑血管、肾动脉与肺动脉等,对小血管的显示不够理想。.仿真血管内镜可清楚显示血管腔,用于诊断动脉夹层和肾动脉狭窄等。,CT的新技术,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对比剂首过灌注成像当顺磁性对比剂通过团注瞬间首过毛细血管时,可导致成像组织T1T2值缩短。利用超快速成像方法可得到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计算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容量图rCBVm,CT脑灌注成像临床应用,脑血流量图(CBF) 右侧坏死灶无血流灌注,左侧病变区
7、血流量下降,脑血流容积图(CBV) 右侧病灶无血容积,左侧血液容积减低,造影增强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1 造影剂的分类:离子型单体离子型双体非离子型单体非离子型双体 2 碘剂吸收X线,提高局部组织密度,造影增强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3 局部组织病理改变使造影剂浓度增加: 局部血循环量增加(炎症) 病理血管形成(AVM,肿瘤血管)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脑屏障破坏,造影增强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3 临床意义提高病变检出率清楚显示病变轮廓及内部结构区别正常与异常结构鉴别良性与恶性病变,造影增强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造影剂反应患者高危因素 1 造影剂的过敏史,其它药物过敏史 2 糖尿病,哮喘,湿疹,麻疹,肾功能不全,心脏病 3 60岁,造影增强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造影剂反应的预防 1 禁用造影剂:严重过敏史,心衰,肾衰 2 术前用药:地塞米松20mg 尽量减少用量,严格掌握注射速度 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意观察,及时处理,CT分析与诊断,一、先了解扫描技术与方法 二、分析病变:1 位置、大小、形状、数目、边缘、2 密度:平扫,是否均匀,增强后表现,有无强化及强化形式3 邻近器官组织的改变(受压、移位、破坏等)4 结合临床资料及其它影像表现综合分析 三、诊断步骤: 1、正常/异常2、定位诊断3、定性诊断:4、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