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逍遥游(3),庄子,第一部分(1-3) 什么是逍遥游 1.巨鲲大鹏 2.汤问棘 3.逍遥游第二部分(4-5)具体化的逍遥游:神人形象 4.尧让天下于许由 5.肩吾与连叔对话第三部分(6-7) 逍遥游的途径:无用 6.惠施和庄子的对话 1 7.惠施和庄子的对话 2,(二)课文分析,世间万物皆受外物所限(有所待)。真正的逍遥是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无己、无功、无名,“无名” “无功”,“无己” “无功,“小用”不如“大用”,“无用”=有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用”,才能“物无害者”,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
2、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把它种植起来,结成了葫芦,葫芦的容积有五石大。用它盛水浆,它的硬度承受不了提举。把它剖开做瓢,则大而平浅容不下什么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用处而砸烂了它。”,6-1,惠子:(瓠)大而无用,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p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
3、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有个宋国人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他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请求拿出百金来买那个药方。于是宋人聚和全家来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6-2,游客得到药方,便以此去游说吴王。越国发难,吴王就派他带兵,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作战,大败越军,吴王就划出一块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
4、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大得没有什么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有塞满蓬草的心啊!”,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
5、夫!”,6,“大瓠”寓言 惠子:“无用”;庄子:“拙于用大” “无用”即为“有用”,寓言:“所用之异”“小用”不如“大用”,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途),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主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7-1,惠子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shng乎?卑身而伏,以候敖(遨)
6、者;东西跳梁,不辟(避)高下;中zhng于机辟b,死于罔(网)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往来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跃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陷阱,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7-2,机巧之物:狸牲小用 大智若愚之物:斄牛大用 “大用”不同于“小用”,汲汲追求“小用”有害,比喻,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
7、困苦哉!,如今你有这大树,愁它没有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广大无际的原野里,在它附近徘徊流连,什么都别干,自由自在地躺在树下。大树不会被斧头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侵害它。没有可用之处,又怎么会遭到祸害呢?”,“无用”就是“大用”(超功利的绝对自由),7-3,“无用”就可以不受困苦,全身避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
8、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7,汲汲追求有用(小用)之害,“大用”不同于“小用”,“无用”就是“大用”。,第三部分(67),惠施和庄子论辩“无用之用”,大瓠:拙于大用 “无用” 即为“有用” “不龟手之药”: “小用”不如“大用” 大樗: “大而无用” “无用” 即为“大用” “狸牲跳梁” “死于网罟”:追求“有用”有害 只有(大用)无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无用是通向逍遥游的途径,第一部分(1-3) 什么是逍遥游 1.巨鲲大鹏 2.汤问棘 3.逍遥游第二部分(
9、4-5)具体化的逍遥游:神人形象 4.尧让天下于许由 5.肩吾与连叔对话第三部分(6-7) 逍遥游的途径:无用 6.惠施和庄子的对话 1 7.惠施和庄子的对话 2,(二)课文分析,世间万物皆受外物所限(有所待)。真正的逍遥是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无己、无功、无名,“无名” “无功”,“无己” “无功,“小用”不如“大用”,“无用”=有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用”,才能“物无害者”,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逍遥游,只有“无名、无功、无己”才能达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的逍遥游。,内容分析,追求绝对自由 “无所待而游于无穷”逍遥游,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改变现实,因而企图超脱现
10、实的空想。,“无名”,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无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 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艺术特色,奇特的想象,超现实的夸张 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 ;姑射神人,比喻:水舟、备粮、鹪鹩巢林、偃鼠饮河、狸牲、斄牛、大樗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运用寓言、比喻将抽象的议论形象化 寓言:鲲鹏变化、蜩鸠嘲鹏、尧让天下、宋人资章甫、无用的大瓠 、不龟手药等。,练习,1、分析课文第1自然段的层次结构,说出每一层的大意。 2、作者是
11、如何以“小大之辨”来贯穿文章的,试做简要分析。 3、“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这两个比喻表达了什么意思? “鹪鹩巢于深,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两个比喻表达了什么意思? 4、下面两个例子,哪一个用比喻,哪一个是用拟人?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5、找出课文中喻中设喻的例子,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6、找出源自逍遥游的成语 (至少7个)如:鹏程万里、越俎代庖、大有径庭,成 语,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饮河满腹 越俎代庖 大而无当 大有径庭 不近人情 姑射神人 绰约多姿 尘垢秕穅 断发文身 中规中矩 材大难用 跳梁小丑 无何有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