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型发展背景下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王武 许昌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 摘 要: 实施教学改革, 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是积极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 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手段。地方本科高校结合自身人才培养基础, 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布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构建与地 方优势特色产业相对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衔接的特色专业体系和专业群。不 断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及时调整课程布局, 构建一套适合转型发展需要的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 采取动态变化调整, 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中 各要素功能协调、 结构统一、 资源共享。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综合能力
2、考评, 实 现考核方式多元化。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工科专业;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专业群; 作者简介:王武 (1978-) , 男, 甘肃兰州人, 硕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电气工 程与自动化控制。 基金: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转型发展背景下工科专业创新驱动 策略研究, (2016) -JKGHB-0272) 1 转型发展对工科专业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 转变的指导意见, 提出推动高校转型发展, 有助于高校进一步实现产教融合, 使其办学更利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合地方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 才、 增强学生
3、的就业能力, 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 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产业技术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结构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 以适应社会发展。 就部分学科专业转型发展 而言, 由于企业技术转型升级速度相对较快, 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致使专业 人才供给与社会的人才需求发生错位, 一方面导致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另 一方面, 造成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 无法满足岗位需求。 从转型发展角度来 看, 工程和技术类学科专业具有一定优势, 工科专业实现转型相对容易。 由于转 型发展面临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教师队伍的改造和转型、学生科技创新等一系列问题, 是
4、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仅从工科专业教学改革出发, 研究教 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2 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确立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和目标, 并坚定不移地向 这一方向转型, 必须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就高校工科专业来讲, 必须加强行业企 业人才需求分析, 坚持需求导向;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加大校、企产教融 合, 协同推进, 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需求带动, 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和课程体系, 强化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 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 专业群建设、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产教融合、协 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专业
5、链对接地方产业链、 专业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发 展标准、专业教学实践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 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从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工业制造业向现代制 造业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 新兴产业不断扩大, 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应用技能型 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较大需求。 而许多需要转型的地方本科院 校, 专业布局难以形成集群优势, 人才培养体系采取“闭门造车”方式, 导致 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单一, 所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创新意识不强, 无法 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 随着时代变迁, 地方
6、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许多学校虽然坚持地方性、 应用性的 办学定位, 但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上出现“贪大贪多, 无法消化”的问题。 地方 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 要认真研究地方区域产业结构, 并实时跟踪产业 变动和经济发展趋势, 围绕地方需求和经济转型发展需要设置相应专业, 科学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我校电气 (机电) 工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 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依据, 按照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要求, 创新基于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 养体制。 与行业企业相互沟通, 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共同商讨制订本科 专
7、业人才培养方案, 设定人才培养标准, 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要求对接。 人才培 养方案采取相对稳定和动态调整相结合, 既体现产业岗位变动的前瞻性, 又便 于适应由于企业技术进步带来的转型升级、产品延伸以及产业链延长的岗位需 求。与企业结合,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为工学结合创造条件。 2.2 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 随着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工科专业, 希望通过提升专业性人才的综合素质, 形成人才集聚优势, 构建起地方教育系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 增强产 业集群竞争力,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这种背景和优势驱动下, 我校也积极 探讨和实施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力图进一步推进学校
8、转型发展速度, 加快构建与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支柱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衔接和对接的 特色专业体系。在专业群建设方面, 突出深度融合、差异发展、资源整合三大原 则, 即在专业群建设中, 充分对接区域产业, 并以专业建设配合产业链延伸, 形成专业布局与产业深度融合态势;要把握自身情况, 进行合理定位, 开展错位 培养, 差异发展, 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要通过整合优化, 推动群内各专业资源 共享共建, 发挥集群优势, 提高建设效益。 以我校电气 (机电) 工程学院电力装 备与制造专业群建设为例。一方面是处理好内部教育资源:一是依托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核心专业, 以电子信息
9、工程、机械电子工 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为基础, 开展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专业群 发展机制建设等具体项目的实施, 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统筹和优化配置, 带 动群内其他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二是在现有专业建设基础上, 积极开办智 能电网信息工程 (080602T)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080604T) 、自动化 (080801) 等新专业, 从而不断拓展专业建设的外延, 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集群 优势;三是提升电力装备与制造专业群的建设质量, 注重学科交叉, 形成电气工 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
10、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通过跨学科平台建设多维的学科交叉专业群, 实 现各专业相互支撑, 共同发展;各学科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不断提升专业群建 设的内涵。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外部教育资源, 找到专业群建设与企业的切入点, 走出学术导向的传统办学模式, 不断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主动融入, 跟踪市场, 动态调整,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3 课程体系改革 转型发展背景下, 工科专业要根据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 结合行业工程技 术人员对就业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 进行课程定位和课程标准建设, 并实现课 程体系优化。一是要按照确保学生
11、知识、能力、素质整体提升的要求, 系统构建 课程体系;二是要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按照岗位需求确定课程内容, 形成机、电 交叉, 强、弱电配合, 各专业方向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三是加强群内专业课程 内容整合, 引入行业最新成果、 最新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 及时更新培养方 式和教学内容;四是加大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实现重要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 大力开发各种教学素材库、 案例库和项目库, 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 形成 专业群教学支持系统, 实现资源在专业群内共享。 2.4 实践教学改革 转型发展背景下, 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构建一套适合转型发展需要 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运行管理体
12、系,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要探 讨和把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状况下, 实践教学体系动态变化的机制; 另一方面, 要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 把实践教学看作一项系统工程, 实现对实 践教学体系中各相关要素的分析, 从而实现结构相互统一、功能相互协调、资源 充分共享的统筹控制策略。 以我校电气 (机电) 工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认真分析了相关专业对口的职 业资格标准, 生产一线的岗位工作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践教学课程总 体规划, 实现了实践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岗位要求、企业生产实际、生产任务 的对接;二是积极挖掘和整合校
13、内实训生产线资源, 根据专业特点, 按照“理实 一体”原则, 对现有实训建设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 实习、 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 量高, 基本达到合作企业现场生产和加工的设备及工艺水平, 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开出率达95%以上;三是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校企合作、统筹 共建、 资源共享的原则, 建设了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和培训基地, 满足生产性实 训、顶岗实习、上岗培训、技能训练等需要;四是加强了运行机制建设, 依托实 践教学管理委员会, 协调专业群建设中实践教学的规划、 设计和运行, 实现专业 群的实践资源共建共享。 2.5 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机制和评价方式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
14、由于学分制等评价方式 的实施, 有一部分学生抱着拿到学分就过关的心态, 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低, 积 极性差, 应用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 尤其是作为工科专业, 课程中出现大量的概 念、 定理和公式, 很多考试往往以记忆这些知识点为标准, 考题也仅仅反映出题 教师所认为的重点、难点。考试内容往往围绕课程教材, 不能体现产业技术的进 步, 考试题型也以客观题为主, 答案相对固定、 封闭, 学生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 观点和想法, 导致个性难以发挥, 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大大受限。工科专业的毕 业生能快速融入社会, 走向企业生产, 要求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灵活运用 这些知识, 并要达到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15、 势必要求学生考核方法向多元化发 展, 不断向应用技术型、创新型方向发展。为了突出工科专业的系统学习, 培养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工程实践水平和科学素养, 必须结合课程 特点, 设置更加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整体效果和能力的考核方式。 我院工科学生培 养采用了多元化的考试方式。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主观设计型题目, 不设置 严格的标准化答案, 鼓励学生批判性地分析问题, 多维多角度解决问题, 充分 发挥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加入了项目驱动考核方式, 通过对学生 进行分组, 共同完成一个相对较大的项目, 分阶段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并打分, 强化了过程性考核, 在项目完成后, 各
16、团队提交相关文档、日志、设计流程和技 术资料, 一方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 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三是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借助电气装备实训线、工 程技术中心等实践场所, 鼓励学生在工程实践环境中进行机械加工制造、 电子装 配和焊接、 信息采集及系统控制等的工程技术训练, 并进行实操和产品设计质量 考核;借助实训生产线, 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动手的工作实景, 让学生自己动手, 进行基本电气电路的安装、 设计和调试, 并通过接线质量, 设备运行情况等进行 考核评价;借助创新实验室平台, 让学生开展创新训练项目和课题, 进行自主研 究, 结合项目成果质量和课题
17、完成情况, 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全面评价。 3 结束语 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和考 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以期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 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实现产教融合, 更好地服 务地方经济建设。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 认真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技术发 展趋势, 围绕地方需求办专业, 依据人才需求标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 实施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项目, 突出深度融合、差异发展、资源整合原则, 在专 业群建设中, 充分对接区域产业, 使专业建设配合产业链延伸, 形成专业布局 与产业深度融合态
18、势;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定位, 构建错位培养, 差异发展, 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通过整合优化, 推动资源整合和集成发展, 提高办学整体效 益。 不断提升专业性人才的综合素质, 形成人才集聚优势, 构建起地方教育系统 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优势, 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 强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适合转型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 采取动态变化机制, 积极应对产业结构变化调整。 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中各要素 的分析, 从而实现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的统筹控制策略。加强考试机 制和评价方式改革, 不断发挥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突出工科专业的系 统学习,
19、结合课程特点, 设置更加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整体效果和能力的考核方 式,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工程实践水平和科学素养。采用 项目驱动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多元化的考试方式, 鼓励学生批判性分析问题, 多维多角度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 引导学生向应用技术型、 创新型方向发 展。 参考文献 1邹建新, 徐慧, 孙常清.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 2010, 12 (12) :108-110. 2卢巧玲.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协同创新研究J.大学教育, 2015, 2 (2) :1-3. 3张应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能效应与主要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 2014, 6 (6) :29-34. 4秦玮.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 教研究版) J.2014, 35 (4) :17-19. 5董淑华.与企业价值链协同的专业群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12, 19 (19) :51-53. 注释 ()2017.12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