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身免疫性肝病,定 义,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重叠综合征 局外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定义:是一种病因未明,伴高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呈慢性炎性坏死的肝脏疾病。 发病率:170/100万 无明确性别比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70%) 隐袭起病,慢性迁延性病程 类似病毒性肝炎症状(低热、乏力、纳差、厌油、右上腹隐痛等) PE:皮肤巩膜黄染(80%),肝掌、蜘蛛痣,肝大,后期门脉高压体征 有时伴SLE、SS或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实验室检查 肝酶:ALT、AST升
2、高明显 高球蛋白血症,IgG升高明显 自身抗体: I型:ANA和/或抗SMA阳性,可能与P-ANCA有关 II型:抗LKM-1阳性,ANA、抗SMA阴性 III型:抗SLA/LP阳性,ANA、抗SMA、抗LKM-1阴性注: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KM-1;抗可溶肝细胞抗原抗体:anti-SLA;抗肝胰抗体:anti-LP,自身免疫性肝炎,病理 淋巴细胞性碎屑样坏死 门管区周围肝炎 肝硬化形成,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诊断AIH的积分系统) 血ANA阳性,抗SMA阳性或抗LKM-1阳性,滴度1:80以上 血清Y-球蛋白或IgG水平升高1.5倍以上 血转氨酶升高 病理上存在碎屑样坏死伴或不伴
3、小叶型肝炎 无活动性病毒感染标志,无过度饮酒、输血史及服用致肝损药物史 无胆系病变、肉芽肿、铜沉积症等其他表现(肝活检的意义?),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诊断 嗜肝病毒感染和药物性肝炎 SLE PBC、PSC,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强的松30-40mg/d,减至停用或5mg/d维持 硫唑嘌呤50-100mg/d CysA 肝移植,自身免疫性肝炎,预后 疾病活动情况: AST正常值5-10倍以上 Y球蛋白正常值2倍且持续增高 急性病程 肝硬化迅速进展 病理: 桥接坏死、纤维隔形成、再生结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定义:是一种原因
4、不明的胆汁性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由于长期持续肝内胆汁淤积,最终演变为再生结节不明显的肝硬化。 发病率:40-150/100万 女:男1020:1,常见于中老年女性 发病机制:研究发现PBC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上升,故有人推测可能由细菌感染后交叉抗原所引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表现:(1)早期:嗜睡、瘙痒(2)晚期:黄疸(3)骨软化、骨质疏松、腹泻、营养不良、胃肠出血、腹水等(4)可合并干燥综合征(5-10%)、桥本甲状腺炎(25%)等(5)体征:肝掌、蜘蛛痔、黄色瘤等注:黄色瘤:由于血脂、胆固醇持续增高,组织细胞吞噬大量胆固醇沉积于皮肤而形成,常见于内疵、颈
5、、手掌等部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实验室检查 肝酶:ALP、GGT、5-核苷酸酶升高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以IgM增高为主 AM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特别是AMA-M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MA-M2的意义:高度特异(97%)AMA-M2亚型在PBC病程早期甚至肝功能正常无症状期即可阳性。Metcalf等对29例AMA-M2阳性但肝功能正常患者进行肝穿刺病理研究,发现27例病理表现提示或符合PBC,经过18年的随访研究,76患者在2年内出现PBC临床症状,83患者在5年内出现肝酶升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理: 肉芽肿性胆管炎,主要累及中等胆管 早期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 晚期肝
6、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分期:(1)肝功能正常无症状期;(2)肝功能异常期;(3)症状期;(4)失代偿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 中年女性、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乏力、黄疸和体重下降伴右上腹不适,同时血清ALP、GGT增高,AMA滴度1:80特别是M2亚型阳性。 肝穿并非必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鉴别诊断: AIH:可AMA阳性,ALT、AST升高、IgG升高,病理肝细胞损害为主。可重叠。 PS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干燥综合症的关系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1、均在中年女性多见 2、二者相互高伴发率 3、均系主要以腺体上皮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4、二者均都可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
7、肝硬化,存在着显著的不同点 1、抗体谱不同 2、单纯SS患者多表现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且以IgG升高为主,而单纯PBC患者则以IgM升高为主 3、治疗反应不同 4 、发病机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Skupouli对300例SS患者进行研究,有7%的出现发热、肝掌、黄疸和/或肝酶(ALP、GGT、AST等)的升高,用免疫荧光法,6.6%的患者血清AMA为(),其中92%AMA()的患者经肝穿证实为PBC I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约有5%的PBC患者,具有PBC典型的临床、生化及组织学特征,但是AMA(),称为抗线粒体抗体阴性
8、的PBC,即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MA()的PBC患者血中IgM浓度较AMA()者低,但()者的ANA阳性率更高。争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治疗: 对症:消胆胺,维生素 免疫治疗:目标:减轻胆汁淤积导致的细胞毒作用用药:熊去氧胆酸、秋水仙碱、MTX 肝移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UDCAUDCA不仅对控制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移酶升高有效,而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尤其是对于胆红素尚未升高的患者更为明显。国外多家研究发现1315mg/kg/d UDCA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促进内生性胆酸分泌;稳定胆管上皮细胞膜;减少肝细胞表面异常HLAI型分子表达及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细
9、胞凋亡。,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rimary sclerosingcholangitis),定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胆管慢性炎症性疾病,引起多灶性肝内、外胆管狭窄。 临床表现: 男性多见(65%),任何年龄段,多为中青年 波动性黄疸、瘙痒、腹痛、乏力,也可无任何症状 常伴胆系感染 常伴发IBD,UC明显多于CD。 注:75%的PSC患者合并IBD,其中UC 87%,CD13%;UC中10-15%的患者可有肝功能异常,PSC发生率为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实验室检查: 肝酶:类似PBC 30%高丙球蛋白血症,以IgM升高为主 免疫学指标: ANA、抗SMA、AMA阳性者少见 45%-70%A
10、NCA阳性且与胆汁淤积程度平行 影像学:胆管造影见多灶性狭窄和肝内外胆管串珠样改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理: 纤维性胆管炎,大小胆管均可受累 典型改变:纤维闭塞性胆管炎(上皮细胞变性、消失) 晚期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 有IBD病史,同时出现不明原因的ALP升高 波动性黄疸伴发热和肝区不适 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除外其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和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胆汁淤积症 肝穿价值有限(ERCP,MRCP),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治疗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效果差 熊去氧胆酸 治疗并发症:瘙痒、胆道感染 肝移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预后进行性发展性疾病,确诊后平均生存期12年;有症状者生存期7年,重叠综合征,AIH合并PBC或AIH合并PSC AIH合并PBC者肝酶、胆红素水平与单纯AIH者相同,对激素治疗反应好 AIH合并PSC者对激素反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