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学基础: 脂类、碳水化物、膳食纤维,摄入的能量:收入 消耗的能量:支出 体内脂肪:存款 慢性退行性疾病:存款产生的利息,为了减少利息,必须:管住你的嘴,动起你的腿,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营养、积极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脂 类 (lipids),脂类的分类及功能,分类,脂肪(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也称为中性脂肪,由三个脂肪酸分子与一个甘油分子酯化合而成。膳食中甘油三酯来源于动物和植物脂肪,如猪油、牛油、菜油、豆油、麻油。占食物脂类95。 类脂(lipoid) 固醇类(sterols)-胆固醇、植物固醇 (占食物脂类5)磷脂(phospholipids),磷酸甘油脂-卵磷脂
2、、脑磷脂,神经鞘脂-神经鞘磷脂,甘油,脂肪酸,甘油三酯,脂肪是体内重要的储能和供能物质,分布在皮下、腹腔和肌肉纤维之间等脂肪组织及心、肾等内脏周围包膜中,称“储存脂”。这类脂肪是体内过剩能量的一种储存方式,当机体需要时可以动用于机体代谢而释放能量,并随膳食、能量消耗情况而变化较大,因此又称为“可变脂”。类脂:是组成细胞质膜、核膜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也是机体各器官组织,尤其是大脑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称“基本脂”,其含量一般不随机体营养状况变动,因此又称为“固定脂”。,人体脂类总量约占体重的10%20%,肥胖者可占体重的30%,过度肥胖者甚至可占体重60%。,脂类生理功能,储存和提供能量一般合
3、理膳食的总能量有20%30%由脂肪提供。 支持和保护内脏、维持体温恒定 机体组织和细胞的构成成分 提供机体必需脂肪酸 使机体更有效的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节约蛋白质,其它作用(食物中的脂类) 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饱腹感 增加食品风味、感观性状 提供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脂类生理功能,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胃虽也含有少量的脂肪酶,但胃是酸性环境,不利于脂肪消化,而只能起到乳化作用,所以一般认为脂肪在胃里不易消化。脂肪进入小肠后,在胰脂酶(胰腺分泌的消化脂肪的酶)与胆汁的作用下,将甘油三酯先分解成甘油一酯及二分子游离脂肪酸。脂肪必需先分解为脂肪酸及甘油一酯才能被小肠吸收。,脂肪的吸收,
4、脂肪酸命名,脂肪酸的化学式为R-COOH,其中R为碳原子所组成的烷基链。,CH3CH2 CH2 CH2CH2CH2CH2CH2CH2COOH 1 2 3 4 5 6 7 8 9 10,甲基,羧基,n或编号系统,脂肪酸分类,碳链长短分类,饱和程度(双键)分类,脂肪酸分类,脂肪随其脂肪酸的饱和程度越高,其熔点也越高。动物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熔点高,故常温下呈固态,称为脂;植物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熔点较低,故常温下呈液态,称为油。,不饱和脂肪酸还可根据不饱和双键在碳链上出现的位置,即在第几个碳原子开始出现不饱和双键分为-3,-6,-9三型(或称n-3,n-6,及n-9型),其中尤以前二者更
5、为重要。,常见的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n-3脂肪酸 -亚麻酸(C18 : 3W3,6,9) 二十碳五烯酸(C20 : 5W3,6,9,12,15) 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C22 : 6W3,6,9,12,15,18)DHAn-6脂肪酸 亚油酸(C18:2W6,9) -亚麻酸(C18 : 3W6,9,12) 花生四烯酸(C20 : 4W6,9,12,15) AA,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降血脂:20世纪30年代就发现PUFA有降血脂而防治心血管疾病功能。 形成类二十烷酸(如前列腺素、凝血烷、白三
6、烯等),在调节细胞间生理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n-3 PUFA(如EPA、DHA)虽然促生长作用弱,但对脑、视网膜、皮肤和肾功能健全十分重要。,EPA、DHA主要存在于海洋鱼类、虾类、藻类及微生物中。 降低血脂、抗凝血、防止动脉硬化并预防心血管疾病:EPA能降低血胆固醇,调节血脂。EPA和DHA还可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血液流动性,软化血管及预防心血管疾病。 抗炎:EPA可防治某些炎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 健脑:DHA是大脑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占人脑脂质的10%,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海马中约占25%,能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发育,增强学习记忆功能,预防老年人脑组织萎缩和老化。 保护视力:在人
7、体组织中DHA含量最高的是眼睛的视网膜细胞。参与视神经的代谢,保护视网膜,提高视网膜对光的敏感度,改善视力。,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是越多越好!摄入过多,会使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合成过多,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剧应激和过敏反应,与关节炎和哮喘病发病有一定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过多的摄入n-6可能具有致癌性。,Keys等在七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在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每日摄入脂肪高达供能比的40%,但其冠心病和血胆固醇水平皆远低于欧美国家,后来发现与该地区居民以橄榄油为食用油有关。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C18:1W9),其含量高达80%以上。橄榄油被称为“植物
8、油皇后”茶油中MUFA含量也达80以上,棕榈油中含量约4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MUFA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与PUFA相近,但大量摄入亚油酸在降低LDL-C 的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降低,而大量摄入油酸不会有这种情况。MUFA不具有PUFA潜在的不良作用,如促进机体脂质过氧化、促进化学致癌作用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在膳食中降低饱和脂肪酸的前提下,以MUFA取代部分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建议: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1 :1 :1,单不
9、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油 脂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大豆油 14 25 61 花生油 19 41 40 菜子油 13 20 26玉米油 15 24 61 葵花子油 12 19 69 棉子油 28 18 54 芝麻油 15 41 44 棕榈油 51 39 10 猪 脂 38 48 14 牛 脂 51 42 7 羊 脂 54 36 10 鸡 脂 31 48 21 深海鱼油 28 23 49,几种常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概念:人体内可以合成多种脂肪酸,它们可以由氨基酸转变,也可以由糖类转变,但有的脂肪酸是人体不
10、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有两种,即-6型的亚油酸和-3型的-亚麻酸。,亚油酸 C 18:2,-亚麻酸 C 18:3(GLA),双同型-亚麻酸C 20:3,花生四烯酸(AA)C 20:4, -亚麻酸 C 18:3,C 18:4,C 20:4,二十碳五烯酸(EPA) C 20: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C 22:6,去饱和酶,链加长酶,去饱和酶,链加长酶,-6 PUFA,-3 PUFA,常见食物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食物名称 亚油酸 亚麻酸 食物名称 亚油酸 亚麻酸猪油 8.3 0.2 猪肉(瘦) 13.6 0.2牛油 3.9 1.3 猪肝 1
11、5.0 0.6鸡油 24.7 1.3 牛肉 5.8 0.7奶油 3.6 1.3 羊肉 9.2 1.5豆油 52.2 10.6 鸡肉 24.2 2.2玉米油 47.8 0.5 鸡蛋黄 11.6 0.6花生油 37.6 - 鲤鱼 16.4 2.0芝麻油 43.7 2.9 鲫鱼 6.9 4.7菜籽油 14.2 7.3 米糠油 34.0 1.2,数据为占总脂肪比,一般食用油中亚麻酸的含量较低,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在体内参与磷脂合成,并以磷脂形式出现在线粒体和细胞膜,即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与脂质和胆固醇代谢有关:HDL参与胆固醇转运(胆固醇亚油酸形成亚油酸胆固醇酯,然后被转运和代谢,如HDL将胆固醇
12、运往肝脏而被代谢分解)。 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亚油酸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原料。,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与生育有关:动物精子形成与EFA有关。对x射线引起的皮肤损害有一定保护作用: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总之,EFA缺乏可引起生长反应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出现皮疹等)以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等方面的多种疾病。,双键空间构型分类,植物油氢化过程中,部分顺式脂肪酸发生空间构型改变,转化为反式脂肪酸。 人造奶油、人造黄油含量较多,天然食品中极少。速食及各类酥炸食品中,如炸鸡、甜甜圈、饼干、派、酥打饼、微波加热爆米花、土豆片及糕点面包、甚至沙拉酱中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反式脂肪酸的健康问题,植物油 氢化油,
13、人造奶油或人造黄油,固体或半固体的油脂,防止油脂变性,增加其口感及美味。,氢化,麦当劳在每份薯条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8g,脂肪酸总含量为30g,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促进动脉硬化作用:反式脂肪酸在提高LDL(坏胆固醇)水平的程度与饱和脂肪酸相似;此外,反式脂肪酸会降低HDL(好胆固醇)水平,这说明反式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有害。 导致血栓形成:反式脂肪酸有增加血液粘稠度和凝聚力的作用。,反式脂肪酸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影响生长发育:反式脂肪酸还能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反式脂肪酸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1.使胎儿和新生儿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缺乏症,从而影响生长发育;2.对中枢神经系
14、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干扰婴儿的生长发育。,磷 脂,功能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生物膜按重量计算,一般含蛋白质约20%,含磷脂50%70% ,含胆固醇20%30 % 。 对脂肪的吸收和转运以及储存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起着重要作用 是神经细胞的主要结构脂类,与脑功能密切有关,含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9.4)、脑、肝脏、肾、瘦肉、大豆(1.5%3%)、麦胚和花生等。,卵磷脂的功能,卵磷脂的功能,卵磷脂的功能,胆 固 醇,人体中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来自膳食,即外源胆固醇;二在人体肝脏内合成,即内源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在动物内脏、蛋类及海产品中含量尤其丰富
15、,禽蛋黄、蟹黄、肝、肾、墨鱼等含量也高。肉类和奶类也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日常饮食中其实有许多不含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硬壳果类,如杏仁、核桃、花生、花生酱等;五谷类、蔬菜水果类、植物性油脂及人造奶油、豆类及豆制品。,常见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mg/100g),组成细胞膜结构重要成分。人体内胆固醇的总量大约为2g/kg体重,特别是脑和神经的胆固醇含量最高,占总量的1/4。 是肝脏合成胆汁酸的原料,促进脂肪消化吸收。 生成某些重要的激素(如雄激素、肾上腺素、雌激素等)及维生素D3。,胆固醇的生理作用,长期高胆固醇饮食导致的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但胆固醇具有众多的生理功能,是
16、重要的营养物质,只有长期过多摄人、血中浓度过高时才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故应该一分为二进行分析,不应盲目摒除胆固醇的正常摄入。我国建议胆固醇的每日摄人量不要超过300mg。,危害!,胆固醇与植物固醇,胆固醇,谷甾醇,保护大肠粘膜 干扰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并能预防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和软化血管等作用 抑制致癌物质的活性 止咳、祛痰和促进慢性气管炎病变组织修复,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水果、果仁、豆类等植物中,可能会干扰-胡萝卜素的吸收,故可能对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的健康产生影响,植物固醇的功能,常见食物植物甾醇含量(mg/100g),一.膳食脂肪与肥胖,膳食脂肪与疾
17、病,二.膳食脂肪与心血管疾病,膳食脂肪与疾病,三.膳食脂肪与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膳食脂肪总量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生也增加,尤其是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 动物试验表明,n-6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加患癌的风险。,脂类食物来源及供给量,人类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种子。 动物脂肪相对含饱和脂肪酸(4060)和单不饱和脂肪酸(3050)多,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8090)。 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在膳食中常见的亚麻酸来源是豆油和菜籽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的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0%-30%。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一般认为应不少于总能量的2
18、%-3%,(婴儿需要量大于成人,应达3%)。多不饱和脂肪酸也不是越多越好,建议的比例不超过总能量10%。,近年引人注目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的需要量尚无定论,初步认为应占总能量供给量的0.5左右,即可满足儿童生长发育和怀孕、哺乳期妇女的需要。,奶油和黄油从牛乳中提炼而成。奶油是从全脂鲜牛乳中分离出来的,含脂肪20左右;将奶油进一步加工则为黄油,约含脂肪85。它们都含维生素A和D,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都高,对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不利。,(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SFA饱和脂肪酸;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概述碳水化合物是由碳(C)、
19、氢(H)和氧(O)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与蛋白质和脂肪合称为人体必需的三种宏量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构成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原料,因此碳水化合物也构成我们大部分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人类最丰富的膳食能量来源,占总能量摄入量的5070。,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分类,单糖结构,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乳糖(葡萄糖和半乳糖),(葡+果),碳水化合物分类,单糖(DP=1) 双糖(DP=2) 寡糖(DP39) 多糖(DP 10),单糖(DP=1) 低聚糖(DP 29) 多糖(DP 10),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己糖(六碳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食物中主要的己糖可不经消化直接被机体吸收
20、和利用,故是体内最多的单糖,它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葡萄糖:葡萄糖是体内最多的单糖,也是对人体最重要的一种单糖。血液中的糖就是葡萄糖。空腹时血浆中葡葡糖浓度为5mmol/L (90mg/ 100ml)。葡萄糖可直接被人体利用,所以在临床上可以静脉注射。 在血液、脑脊液、淋巴液、水果、蜂蜜以及多种植物液中广泛存在。,果糖:果糖的分子式与葡萄糖相同,是同分异构体。果糖是最甜的一种糖,其甜度为蔗糖的1.75倍。它多存在于水果中,蜂蜜中的含量最多。果糖不像葡萄糖,不易被细胞直接利用,往往要在肝内转变成葡萄糖后再被利用。,半乳糖:半乳糖也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因为它与一分子葡萄糖结合而成的双糖存
21、在于乳中称为乳糖,所以它被称为半乳糖。除此之外,单糖中的戊糖(五碳糖),是体内较多的核糖和脱氧核糖,它们是组成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成分,是生物遗传物质的基础。,双糖 双糖由两分子单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蔗糖:蔗糖是由甘蔗或甜菜制取,它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白糖、红糖和砂糖都是蔗糖。,麦芽糖: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是淀粉的分解产物。顾名思义,它在麦芽中含量最高。人们吃米饭、馒头时,在慢慢咀嚼中甜津顿生,便是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经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部分分解为麦芽糖的缘故。,乳糖:因其存在于乳中而得名,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
22、糖结合而成。甜昧只及蔗糖的六分之一,且难溶于水。对钙吸收有良好促进作用。,寡糖(低聚糖) 常见的有棉籽糖、水苏糖、异麦芽糖、低聚甘露糖、大豆低聚糖、甲壳低聚糖等。低聚果糖:是蔗糖分子的果糖残基上结合13个果糖而组成。常见于水果、蔬菜如洋葱、大蒜、香蕉等。甜度为蔗糖的30%60%。被认为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糖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低聚糖的功能: 体内有益肠道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甜度比蔗糖低,不能被口腔病原菌分解而生成导致龋齿的酸性物质,可预防龋齿。 可通过增加机体免疫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作为一种新型的甜味剂,能量低
23、,可添加在糖尿病人的专用食品中。,多糖 膳食中的多糖以淀粉和膳食纤维为主,后者不被消化,所以代谢作用小。谷物种子和块根中的淀粉是葡萄糖的多聚物,由数百个乃至数千个葡萄糖分子组合而成,无甜昧。天然淀粉存在于薄壁细胞内,不易被酶消化,加水加热使细胞壁胀破(煮熟)而变得易被酶消化。经消化酶的作用可分解为单糖。,淀粉:淀粉是日常膳食的主要成分。谷类、豆类、硬果类和薯类食物含丰富的淀粉。淀粉不易溶于冷水,也无甜味,加热后即膨胀为糊状物(糊化),而易被淀粉酶消化,依次分解为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最后以葡葡糖形式被吸收利用。天然淀粉中又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前者约占20,后者为80。近来有人发现,与支
24、链淀粉相比,直链淀粉使血糖升高的幅度较小。,抗性淀粉,定义:健康者小肠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食物中的淀粉有两种,一种是容易被人体消化的,另一种则不易被人体消化,这种不易被人体胃肠消化的淀粉就叫做抗性淀粉。,抗性淀粉分为大类:粮食加工中由物理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品种,如半熟及未碾碎的谷物等(包裹淀粉);某些食物的天然形态,如对抗淀粉酶的生土豆和青香蕉等(生淀粉);老化淀粉;干扰酶消化的化学改性淀粉。,抗性淀粉的生理功能 减肥瘦身 调节血糖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癌症,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土豆、香蕉、通心粉、青豆、豆片、玉米、面粉等富含抗性淀粉。食品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加工工
25、艺(如颗粒大小、软硬、稀稠等)以及烹调方法(烹调时间、温度、压力等)的影响力最大。比如生土豆抗性淀粉含量高达,而煮熟了的土豆仅含,一旦冷却又增加到。再如薯类,生薯内含抗性淀粉,而熟薯类降至。,糊精:糊精是淀粉分解的中间产物,其葡萄糖分子链较短。淀粉在消化酶、酸和高温作用下,可分解为糊精。烤面包表面的一层焦黄或棕黄色硬皮,米粥表面的粘性膜,都是淀粉变成的糊精。糊精在肠道中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能减少肠内细菌的腐化作用。可借此用烤焦馒头片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内与淀粉相似的碳水化合物,故又称动物淀粉。它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动物体内的肝糖原含量最多,可达100
26、g左右。其次为肌肉组织,总量可达150g。膳食中糖原含量很少,因为动物性食物在宰杀后细胞内的糖原多已分解。,糖原,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淀粉 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约水解 40%胃中盐酸水解少量小肠中:胰淀粉酶约水解 50%,肠淀粉酶水解少量 麦芽糖 乳糖 蔗糖小肠中的麦芽糖酶 小肠中乳糖酶 小肠中蔗糖酶葡萄糖 半乳糖 果糖,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糖异生,由非碳水化合物(如乳酸、丙酮酸、甘油、丙酸盐及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的主要场所是肝脏。生理意义:,保持饥饿时血糖的相当稳定。 促进肌乳酸的充分利用。 有利于肾脏排H+保Na+。,储存和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是最经济、最主要的来
27、源。 1g碳水化合物16.7KJ(4kcal)热能 H2O、CO2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主要靠碳水化合物供能。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快、能及时供能量。,碳水化物的生理功能,构成机体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所有的神经细胞和组织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如细胞膜的糖蛋白,结缔组织的粘蛋白,神经组织的糖脂等,遗传信息传递作用的核酸也是由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约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碳水化合物对机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如有利于机体的氮储留,有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sparing protein action)。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草酰乙酸供应相应减
28、少,脂肪则因氧化不全而产生过量的酮体(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具有抗生酮作用(antiketogenesis)。,保肝、解毒肝糖原储备较充足时,肝脏对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酒精、砷等)以及体内各种致病生物感染引起的毒血症有较强的解毒能力。葡萄糖醛酸直接参与肝脏解毒。,乳糖不耐受症有些人因缺乏裂解乳糖分子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乳糖酶,在摄入牛奶和乳制品时,就不能正常地消化吸收,而产生腹部不适、肠鸣、腹部胀气和腹泻等症状。成人乳糖酶缺乏最为常见,世界上约一半成人为乳糖不耐症,尤以黑人和亚洲人群更为多见,白种人则很低。大多数人能耐受100ml牛奶(约5g乳糖)而不产生症状。,糖的健
29、康危害,龋齿多食蔗糖易引起龋齿。口腔中的细菌有利用蔗糖合成多糖的能力,这种多糖粘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唾液中的淀粉酶不能分解这类多糖,于是菌斑便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有些细菌将糖分解产生酸类物质,如乳酸杆菌和变形杆菌等,酸类物质可溶解齿面的牙釉质形成龋洞,并可深入至牙本质。,糖的健康危害,肥胖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超过人体需要时,很容易转变为脂肪储存,出现肥胖症状。 心血管疾病蔗糖和果糖摄入过多可引起甘油三酯升高。儿童多动症和行为异常?,糖的健康危害,人体的能量主要由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所提供。但用蛋白质提供能量既不经济,又会增加肝、肾负担,而脂肪如过量摄入则会因氧化不全产生过量的酮体,对机体
30、造成不利影响。故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量所占比例应大于其他两种营养素,为占总能量摄入的5565为宜。,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有:谷物含量为7075;薯类为2025;根茎类蔬菜、豆类为5060,豆类中大豆较少为2530;栗子、菱角等坚果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蔬菜、水果除含少量单糖外,还含有纤维素和果胶类。蔗糖等纯糖摄取后迅速吸收,易于以脂肪形式储存,一般认为纯糖摄入量不宜过多,成人每天不宜超过25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近20年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中由于膳食中纤维量过少而出现肠激惹症和肠憩室病增加,表现为腹泻和便秘,其病因是结肠运动功能异常,添加食物纤维后症状可消失
31、。膳食中的纤维摄入量高与某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和大肠癌)的发病率低有关。因此对膳食纤维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人干脆把它称为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膳食纤维定义是指不被人体肠道内消化酶消化吸收,但能被大肠内的某些微生物部分酵解和利用的一类非淀粉多糖类物质及木质素组成。,膳食纤维的分类,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非淀粉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及树胶,还包括非碳水化合物成分的木质素(木质素是一种芳香类生物聚合物,广泛存在于羊齿类及更高等的植物中)。一般而言,木质素不是人类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中含量很少。,纤维素(cellulose):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32、。是由数千个葡萄糖经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淀粉。不被肠道中的酶水解,水溶性较小,也不被酸水解。具有吸水性且不溶于水的特性,故可增加食物体积。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一般与纤维素共存。是由24种不同的单糖或衍生单糖组成的多聚糖。其分子量比纤维素小。已证明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果胶(pectin):存在于水果中的一种多糖。果胶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成分,因其含有半乳糖醛酸而具有离子交换的特性以及增强胶质的粘稠性。树胶(gum)和胶桨(mucilage):存在于海藻、植物渗出液和种子中,具有凝胶性、稳定性和乳化等性能。因此,常被用于食品加工,是食品增稠,增加粘
33、性。,膳食纤维的种类、食物来源和主要功能,改善大肠功能,防止便秘缩短通过时间,增加粪便量和排便次数,稀释大肠内容物,提供正常存在于大肠内的菌群活动的场所和养料,成为发酵的底物。有人估计每天摄入纤维3545g可维持粪量160200g,通过时间小于2天。纤维增加大便体积,并非由于它本身的直接作用,而是间接通过促进菌群生长,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它的持水性。,膳食纤维的主要生理功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膳食纤维对防治癌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非水溶性纤维吸水后稀释了大肠中致癌物质,并使肠道中的食物膨胀变软,促进肠道蠕动和加速排便,因而减少了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有效预防大肠癌。 2、肠中的胆酸
34、可能致癌,但水溶性纤维可以令胆酸不被小肠肠壁吸收而通过消化道被排出体外,因此膳食纤维可预防大肠癌的发病率。,3.膳食纤维中的多糖发酵时,细菌产生短链脂肪酸酯,主要为乙酸酯、丙酸酯和丁酸酯,它们可能是大肠细胞的一种能源。有报告指出,丁酸酯对培养的大肠细胞可能有抗癌作用。,降低血浆胆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 肝脏中的胆固醇会转变成胆酸,到达小肠能帮助消化脂肪,然后胆酸会回到肝脏再转变成胆固醇。由于水溶性纤维在小肠中能形成胶状物质将胆酸包围,胆酸便不能通过小肠肠壁被吸收再回到肝脏,而是通过消化道被排出体外。于是,当肠内食物再进行消化需要胆酸时,肝脏只能靠吸收血中的胆固醇来补充消耗的胆酸,从而降低了血中的
35、胆固醇,令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也随之降低。,许多长期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增加纤维摄入与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呈正相关。从大量的人体和动物实验得知,大多数可溶于水的膳食纤维可降低人血浆胆固醇水平和降低动物血浆和肝的胆固醇水平。这些纤维包括果胶和各种树胶。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大麦、豆类和蔬菜等摄入后,一般都可以降低血浆总胆固醇510。,美国医学界曾对燕麦中的水溶性纤维进行历时30多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它能降低血胆固醇,从而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1997年1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公布“ 作为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膳食纤维,燕麦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 ,这是美国官方首次宣
36、布膳食纤维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改善血糖生成反应,预防糖尿病 许多研究证明吃某些可溶性纤维可降低餐后血糖生成和血胰岛素升高的反应。可溶性纤维在胃肠中能形成一种粘膜,使食物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减慢,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有调查显示,吃精白米、精白面的城市人口比吃糙米和全粉制品的农村人口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可见,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越高,血糖指数就越低,即不易引致血糖升高;膳食纤维含量越低,血糖指数就越高,即容易引致血糖升高。,在预防糖尿病的意见中,三个国际权威医学机构都提到了膳食纤维的作用: 1.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病人每天摄取的膳食纤维应达40g;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膳食纤维对预防糖尿
37、病有好处; 3.欧洲糖尿病研究会认为每天每1000卡热量膳食中应包括水溶性纤维25g 。,控制体重 1.膳食纤维影响食物摄入量。膳食纤维可以产生饱腹感,减少进食量,这是由于膳食纤维通过很强的吸水膨胀性,增加胃容物体积,减慢胃的消化排空速度。实验表明:在早餐中强化膳食纤维,可明显减少午餐食欲和进食量。 2.膳食纤维具有低热能的特点。膳食纤维可提供的热能几乎为零,非常有利于控制体重和保持体形。,3.膳食纤维有减缓营养素吸收的作用。膳食纤维在减少进食量的同时,还可从人体内带走多余的脂肪和能量,这一点通过检验排泄粪便中的脂肪含量就能得到证实。可溶性膳食纤维还可在胃肠壁上形成薄膜,阻止葡萄糖的吸收,阻碍
38、营养素转化成热能。,对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的影响!,纯的膳食纤维可能降低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率。这是因为在小肠内纤维素将这些营养结合了。但是这种现象未发现在吃了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人群中,例如这些人吃了蔬菜,而未发生维生素或元素缺乏的现象。,在所有的植物中,膳食纤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含纤维最高的食物是未经加工的种子和谷粒,坚果类食物也是它的丰富来源。若以每 1000千卡热能食物中所含纤维为衡量基础,则绿叶蔬菜,尤其是白菜类是膳食纤维的最好来源。某些根茎类蔬菜,如萝卜和胡萝卜也是很好的来源。绿叶蔬菜和植物的茎的膳食纤维比含淀粉多的块根和块茎含量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肉、牛奶、禽蛋不含有膳食
39、纤维,(1) 粗粮:燕麦、荞麦、玉米渣、绿豆等; (2) 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萝卜等; (3) 菌藻类:如木耳、蘑菇、海带、紫菜等; (4) 水果类; (5) 魔芋(鬼子姜)、琼脂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常见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g/100g),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小组建议膳食纤维每日的适宜摄入量为20g。 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不同能量摄取者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为:低能量24.13g/d,中能量29.36g/d,高能量34.5g/d。,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适宜量为30.2g。然而据调查,我国成人平均每人每日的膳食纤维为13.3g,中等为13.2g,最高14.5克;上海地区为9.1g,天津为12.7g,广东为 8.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