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七章 力复习【复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2认识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认识重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施力物体,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 G mg计算重力。行为提示:1用双色笔将复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2解读复习目标,引入新课。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知识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知识总结: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即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成正比。2弹簧的长度与弹簧的伸长量不同。弹簧的长度指的是弹簧的原长或受拉力时的总长度。其中弹簧的原长即是弹簧不受力时的
2、长度,用 L0表示;弹簧受力时长度用 L表示;而弹簧的伸长量指的是弹簧受力时的长度。情景引入 生成问题在本章学习中我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掌握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我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加强?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 识 板 块 一 自 主 梳 理 知 识 , 构 建 知 识 网 络2力1.力概 念 : 物 体 对 物 体 的 作 用单 位 : N作 用 效 果 : 使 物 体 运 动 状 态 发 生 改 变 ; 使 物 体 发 生 形 变三 要 素 : 大 小 ; 方 向 ; 作 用 点示 意 图 : 用 一 条 带 箭 头 的 线 段 表 示 力 的 大 小 、 方 向 和 作 用 点力 的 作 用
3、是 相 互 的 )2.弹 力概 念 : 物 体 由 于 发 生 弹 性 形 变 而 产 生 的 力产 生 条 件 接 触发 生 弹 性 形 变 )大 小 : 由 物 体 所 处 的 状 态 、 所 受 其 他 外 力 及 形 变 程 度 来 决 定方 向 : 总 跟 物 体 形 变 的 方 向 相 反 , 与 物 体 恢 复 形 变 的 方 向 一 致应 用 : 弹 簧 测 力 计 原 理 : 在 弹 性 限 度 内 , 弹 簧 受 到 的 拉 力 越大 , 弹 簧 的 伸 长 量 就 越 长使 用 方 法 和 注 意 事 项 )3.重 力产 生 : 由 于 地 球 吸 引 而 产 生三 要
4、素 大 小 : 与 质 量 成 正 比 , G mg( g 9.8 N/kg)方 向 : 竖 直 向 下作 用 点 : 重 心 )重 力 的 应 用 : 铅 垂 线 、 水 平 仪重 力 是 地 球 引 力 的 一 部 分 , 不 能 说 重 力 是 万 有 引 力 )知 识 板 块 二 力 的 认 识1如图所示,穿旱冰鞋的小红用力推墙,结果她远离墙运动起来,这说明_人_与_墙_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小红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墙_,受力物体是_小红_。若以墙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小红_,受力物体是_墙_。这个实例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相互_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运动状态_。知 识 板 块
5、 三 弹 力 和 重 力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05_N,图中的示数为_2_N。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_长_,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第2题图)(第3题图)3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这座桥面受到的压力超过_210 5_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当汽车行驶在桥面上时,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_竖直向下_的。( g取10 N/kg)3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观察指针是否在零点,否则要调零;轻轻来回拉动挂钩防止弹簧卡壳。3(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水平且与刻度板面垂直。归律总结: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2同一物体的重力在不同位置会发
6、生改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3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4重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5 g值跟地理位置有关。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对照复习目标思考:1通过复习我掌握了什么知识?2我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加强?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并给定等级。群学:组长统计疑惑并解疑。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方案一 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立,如图所示,甲同学用力推乙同学。(1)画出甲对乙的推力的示意图。_如图所示_(2)你认为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明其中的道理。答:甲、乙都后退,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方案二 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B )A4 N和8 N B4 N和4 N C4 N和0 N D8 N和8 N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