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 infection):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 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过程。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方式从一宿主传到另一宿主的引起的感染则为传染。,第三章 感 染,致病菌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病原体(pathogen):能引起感染或宿主疾病的微生物。 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病原微生物能引起感染的能力或性质。 毒力(virulence):致病菌的可量化的致病性,反映了致病性的强弱。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或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引
2、起50%动物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微生物数或毒素量。,细菌的毒力因子,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一、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 病原菌具有突破宿主防御、进入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包括: 荚膜, 粘附素(菌毛、磷壁酸等), 侵袭性物质(酶或蛋白),(一)侵袭力,侵袭力: 病原菌具有突破宿主防御、进入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包括: 荚膜, 粘附素(菌毛、磷壁酸等), 侵袭性物质(酶或蛋白),1.黏附与定植:是感染的第一步,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黏附现象: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抵抗体内免疫分子,抗菌药物,液态流的冲击等),http:/people.ucsc.edu/kbilecen/research.
3、html,黏附性结构物质,黏附因子 (adhesive factor),结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微荚膜等成分:蛋白质、糖蛋白或多糖,黏附机制,组织趋向性:细菌配体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大多具有组织趋向性,既二者的特异性结合及相互作用具有特异性。流感病毒对上呼吸道粘膜的粘附.,2.侵入(invasion):病原菌主动侵入宿主细胞(主要为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过程。,侵袭基因,编码,侵袭素(蛋白 质),出现在菌细胞表面,介导细菌侵入上皮细胞内,3.繁殖与扩散从感染的局部向周围深层及全身扩散,(二)细菌的毒素病原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可直接或间接损伤宿主, 干扰其生理功能。包括: 外毒素, 内毒素,1 外
4、毒素(exotoxin),来源:主要由G+菌和部分G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外毒素的特征:毒性蛋白质,大多AB型毒素;,A亚单位(毒性部分):具有抗原性.B亚单位(结合部分):具有靶细胞的亲和性.,毒性作用强,具有选择性; 对理化因素不稳定; 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www.bmb.leeds.ac.uk/mbiology,内毒素(endotoxin)来源: 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菌体破解释放出来. 特征:仅见于G菌;化学性质为LPS, 理化性质稳定, 160oC 2-4h破坏;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内毒素的
5、生物学作用:致热反应;白细胞反应;Shwartzman现象与DIC;内毒素血症与休克;免疫调节作用。,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三)超抗原与疾病,微生物产生的某些蛋白具有激活免疫反应的高度生物学活性,以产生大量T细胞和细胞因子为特征, 主要表现为致病作用,这些毒素抗原称为超抗原。,二、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一 、感染的来源,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创伤) 血液 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 性传播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二 传播方式与途径,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当病原菌毒力弱, 数量少, 机体免疫功能正
6、常, 感染后机体损害较轻,使宿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 且宿主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相对较弱,机体受到严重损害,使宿主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 并损害特定靶器官, 出现的特征性中毒症状, 如: 破伤风。 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所引起的症状.,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败血症(sep
7、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 产生大量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菌血症(bacteremia)血中有菌。如: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过性或间断性入血,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繁殖。,第二节 病毒性感染,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病毒侵入机体,在易感细胞内增殖的过程,一、 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一) 杀细胞型感染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死亡 ,多见于无包膜病毒机理: 1 阻断宿主细胞核酸与蛋白质合成细胞病变死亡 2 致细胞溶酶体膜通透性释放水解酶细胞自溶 3 细胞器、细胞膜改变 4 病毒毒性蛋白对细胞毒性作用,Epithelial cel
8、ls infected by adenovirus,Uninfected,CPE,slides from CDC,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 CPE)病毒在细胞(尤其体外)中增殖所引起的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细胞变圆、聚集、融合、脱落、形成空斑等 ),(二)稳定状态感染包膜病毒,出芽方式释放 ,细胞在短时间内不会死亡,但最终仍要死亡。1感染细胞融合;2 感染细胞表面表达病毒抗原,Syncytium formation by measles virus.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 (arrow) visible in a histolog
9、ic section of lung biopsy tissue from a measles virus-induced giant cell pneumonia in an immunocompromised child.,(三)包涵体的形成包涵体(inclusion body):有些细胞在病毒感染后,于胞浆或核内出现特殊的斑块状结构。是病毒的增殖部位,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The intracytoplasmic inclusion body in nerve cells is called Negri body(内基小体), is sign for rabies. From:CD
10、C,(四)细胞凋亡( cell apoptosis ): 病毒激活细胞死亡基因. HIV诱导CD4细胞凋亡。(五) 基因整合及细胞转化:病毒基因部分或全部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可引起细胞遗传改变细胞转化;也可发生细胞恶化肿瘤相关病毒。,(二)、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 结合补体, 激活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介导炎症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免疫细胞清除宿主细胞表面病毒时, 同时杀死宿主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如HIV,二、病毒的传播方式与途径,水平传播(Horizontal infection):病原体在人群不同个体
11、之间的传播 呼吸道 消化道 接触(眼、性接触) 创伤 血液 垂直传播(Vertical infection):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隐性感染: 无临床症状.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 潜伏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三 病毒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 inapparent viral infection),可有传染性及免疫力,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 急性感染 (acute infection):潜伏期短, 发病急, 病程数日至数周. 如: 普通感冒.,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病毒
12、在机体内达数月数年, 数十年, 病症可有或无,但全过程均可检出病毒.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病症可有或无,但全过程均可检出病毒. 如: 慢性肝炎.,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原发感染后,病毒并未从体内完全消失,其基因潜伏于某些组织细胞内而不复制,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再度复制使疾病复发。,单纯疱疹,单纯疱疹, 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为慢性发展的进行 性加重的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克-雅病,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麻疹致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
13、g panencephalitis,SSPE): 儿童期感染麻疹, 青春期发作,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携带者,第三节真菌性感染,致病性及感染特点1.浅表真菌感染 2.真菌机会性感染 3.深部真菌感染 4.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 5.真菌超敏反应型疾病,体癣(Tinea corporis, ringworm):small lesions occurring anywhere on the body, not covered by hair and nail.Circular patches with advancing red, vesiculated border, pruritic.,Skin scrapings taken from patients in 10% KOH, and show hyphae under microscope. fungiqual-a.de,Reverse side of T. rubrum colony, showing deep red pigment www.hudlegekontoret.no,Typical cigar shaped macroconidia of T. rubrum granular type. 2006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White, cottony su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