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支笔,小学六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课件,指教者:某某某,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 表作家之一。现居北京, 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 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代 表作品:天若有情 白桦树皮灯罩死神 人间烟火。,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我”的第一支笔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这支笔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词语积累,【笨拙】不聪明;不灵巧。,【淘汰】在选择中去除(不好的、弱的或不合适的)。,【四分
2、五裂】形容分散、不完整、不团结。,【游荡】闲游;闲逛。,词语积累,【沮丧】灰心失望。,【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松懈】纪律不严格。,【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怔住】形容发愣的样子。,思考:通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只是在写“第一支笔”吗,他最终写的是什么?,第一部分(1-3):写“我”有一支钢笔,外形粗笨过时,年代久远,损毁严重。,第二部分(4-22):介绍了这支钢笔的来历。,思考:文中倒数第二段末尾中“成熟在贫困中的有益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分析: “成熟在贫困中的有益的东西”指的是“我”的自责、自立以及对母爱的感悟。,第三部分(23-26):写第一支钢笔对“我”的影
3、响与启示。,第一支笔,钢笔特点 笨 旧 破,想得到笔,折蘸水笔 哭闹要买,挨打出走 愧疚挣钱,雨中推车 母子相视,渴望,如何得笔,得到钢笔 受到教育,笔的意义 保存 珍视 永不抛弃,感激母亲,艰苦,主题:本文围绕“第一支笔”展开叙述,写了作者对自己第一支钢笔的珍视以及母亲为了这一支钢笔付出的辛劳和对儿子的深切期望,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写法:本文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所谓“悬念”,既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文中巧设悬念,如写母亲冒雨拉车那一部分,刚开始并没有告诉读者那个拉车的人是母亲,而是说“老头”或是“小伙
4、子”,最后才告诉读者是“母亲”,既吸引读者阅读,又将自己的言行与母亲的言行进行对比,感人至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感悟:本文描写了作者“第一支笔”的来历及对这支笔的珍视,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扬之情。我们生活中何尝不是,母亲给我们做了很多,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母亲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我们应该感激母亲,赞扬母亲。,一、给下面的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换一个词语。1.我不能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 ( )2.每年春节闲暇的时候,全家就出去到处游玩。 ( )3.这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 ( ),损坏,空闲,责怪,二、句子练习。1.这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改为反问句:2.邮递员把报交到我手里。邮递员上下打量我两眼。邮递员转身骑上车走了。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这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难道不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吗?,邮递员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