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35022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讲教师:张晨寒,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经济学的萌芽(1)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公元前430-354)经济论:提出“经济”概念;价值思想的萌芽;分工思想。 (2)“政治经济学”一词的出现:蒙克莱田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年): 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威廉配第: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创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的方法“政治算术” (2)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客观价值论); 亚当斯密:国富论 1776年,建立了第一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研究方法的革命:“经济人”假设;政策主张的革命:自由放任。核心理论:价值理论 (3)马尔萨斯的供求价值论; (4)萨伊的效用价值论。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尔萨斯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萨伊边际效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的演变,()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相信市场自发调节的功能,认识到了市场的缺陷,提出了市场失败的概念。 ()凯恩斯经济学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建立了第一个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提出市场自发作用的局限;提出政府干预的政策主张。史称“凯恩斯革命” ()新古典综合核心理论:微观经济学中是价格理论;资源配置是价格机制作用的过程。宏观经济

3、学中是国民收入理论;宏观经济运行是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向古典经济学的回归:新政治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以诺斯为代表的新经济史学,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分析工具,将制度分析、政治分析引入经济学,拓广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部分恢复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核心理论: 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寻租理论。,(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古典经济学 ()空想社会主义,从1843年起,马克思开始系

4、统地收集资料研究政治经济学,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到四十年代末已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是资本论的创作和完成时期。18571858年,马克思写了一部篇幅巨大的手稿,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是他创作资本论的最初尝试,通常称它为资本论第一稿。,在此手稿基础上,马克思打算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书名分册出版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第一分册的书稿于1859年出版,在18611863年期间,马克思接着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第二分册,结果写成了一个篇幅庞大的书稿,共包括23个笔记本。它开头的总题目仍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副标题是第三章资本一般,通常称之为18

5、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实际上是资本论的第二稿。,在写作这个手稿的过程中,马克思决定以资本论为标题,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副标题,分四册出版他的经济学著作。从1863年8月开始,撰写了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三稿,其内容分为三部分,即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资本主义的生产总过程。第四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史)。,从1866年初开始,到1867年3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修订和誊写工作,同年9月在德国汉堡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继续进行修改和再版工作,并帮助出版资本论第一卷俄文译文,校订法文本。同时,还积极收集材料

6、,改写第二卷和第三卷,直到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在他面前书桌上还放着正在修改的资本论原稿。,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趋势。第一卷全文共七篇。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二章 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第八章 工作日;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一章协作;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第十三章

7、机器和大工业。 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六篇:工资。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是抽象地考察剩余价值的实现,考察剩余价值实现过程中各生产部门资本的相互联系。 资本论第二卷共三篇,二十一章。其主要理论可以概述为“三大理论、两个再生产、一个实现”。 (一)三大理论1、资本循环论。 即在第一篇中,主要以资本为中心,分析了个别资本运动的形态变化和过程。 2、资本周转论。 即在第二篇中,主要以生产资本为中心

8、,分析了个别资本运动的速度和次数。 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 在第三篇中,主要以商品资本为中心,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和实现问题。 (二)两个再生产 1、主要在第一、二篇中,论述了个别资本的再生产,这是属于微观经济的问题。 2、主要是在第三篇中,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这是属于宏观经济的问题。 所以,该卷也可称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三)一个实现 主要是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资本论第三卷共写七篇。 第一篇论述剩余价值价值怎样转化成利润这种现象形态。 第二篇论述利润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因而转化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问题。 第三篇论述利润率用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趋向下降的规律

9、。 第四篇论述商业资本,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同商业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和商业利润问题。 第五篇论述生息资本,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同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和利息问题,以及资本主义的信用、银行和货币流通。 第六篇论述资产阶级状态的土地所有权,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和地租问题。 第七篇总结考察工人阶级每年新创造的价值分割为工资、利润(包括利息)和地租,最后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研究对象,(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物质生产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人的劳动

10、、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 2.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于生产的发展,(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1)生产力 (2)生产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辩证关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三、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1. 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 2.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2)经济规律的特点 (3)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第三讲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四讲 资本的运行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11、,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一)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的概念: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 2.使用价值的质与量 (1)从质上看: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其效用是不同的,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 (2)从量上看: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少。,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1)不论什么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态的性质无关,它本身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普通物品使用价值相比有两个特殊性。 第

12、一,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第二,它供给别人满足需要,不是无代价地奉献或赠与,而是通过交换转移到别人手里。因此,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交换价值,1.交换价值的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除了要有使用价值属性以外,还必须要有能同别的商品相交换的属性,即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例如,商品生产者用一只羊换两把斧子,羊和斧子之间的交换比例表明一只羊可值两把斧子,这两把斧子就是一只羊的交换价值。,(三) 价值,1.价值的概念 商品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就是价值

13、。 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 (2)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 (3)交换价值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3.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任何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当这种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一般人类劳动构成商品的实体。不经过劳动的东西不能构成价值。但是也并非任何生产条件下耗费的劳动都形成价值,只有为交换

14、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因为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交换各自需要的商品,必须把不同的生产物看作价值,在同质异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互不吃亏,实现彼此之间相互交换的社会联系。所以,价值不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是它的社会属性。,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15、,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

16、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无论生产者或购买者,都不可能既占有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同时实现它的价值。,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互相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通过交换,交换成功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够分别得到实现,商品内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二、劳动二重性,(一)具体劳动 1.具体劳动的概念 各种不同作用的价值的商品,是由不同种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这些生产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下进行的,都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这种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2.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

17、品的使用价值。,(二) 抽象劳动 1. 抽象劳动的概念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2.抽象劳动的性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可见,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统一体。 首先,统一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两次或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不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8、。没有具体劳动,就没有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抽象劳动又是各种具体劳动彼此联系的表现,也是商品生产者藉以相互联系的桥梁。,其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特性考察的,在质上相异,因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共性考察的,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具体劳动表明的是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它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它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作为有用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作为创

19、造价值的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以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早就分析了价值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发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了解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了价值。当人们提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互相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时,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

20、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2)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运用此学说,论证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区分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三、

21、商品的价值量,(一)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是质和量的统一,以上分析了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下面分析商品价值量的规定性,即价值的大小或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劳动量是由劳动的自然尺度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因此,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1.个别劳动时间的概念 每种商品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由于生产中的各种主客观原因,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各不相同。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叫做个别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

22、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1)简单劳动的概念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2)复杂劳动

23、的概念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就同种商品而定的,生产各种不同的商品的劳动复杂程度是不同的,价值量如何确定呢? 是通过“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8页)来确定的,即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的产品可以和多量的简单劳动的产品相交换。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换比例的折合,是在生产者背后,在无数次的竞争和交换活

24、动过程中自发确定的。,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1)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二是以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等)形式 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自然条件的优劣,(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越高,

25、一定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但所形成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均物化到单位商品中的劳动量减少,单位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也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就越大。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四、货币,(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长期历史中逐渐自发产生出来的,是从简单价值形式开始,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逐渐形成货币的。,1.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斧子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1)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互相依存,互为前

26、提的不可离异的关系。左极绵羊要是离开了右极斧子,绵羊的价值就不能得到表现;右极斧子离开了左极绵羊,要表现价值也是不可能的。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又是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同一商品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形式,只能属于矛盾的一方。否则,就是1只羊等于1只羊,2把斧子等于2把斧子,是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无法表现出商品的价值。,(2)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 (3)等价形式的特点 :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2.扩大的价值形式,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

27、商品将自己的价值表现在无数的其他商品上 15公斤谷子 1只羊= 2把斧子20公斤玉米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3.一般价值形式,各种商品的价值统一地表现在唯一的商品上,这个商品成为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15公斤谷子2把斧子 20公斤玉米 =1只羊一定量的其他商品,4.货币形式,(1)货币形式:当一般等价形式固定地与一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特殊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15公斤谷子2把斧子 =0.1克黄金20公斤玉米 一定量的其他商品,(2)货币形式和一般的价值形式的区别 (3)黄金、白银成为货币材料的原因 (4)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 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

28、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5)货币的产生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6)货币产生的后果:解决了交换中的困难,但没有解决商品本身的矛盾,仅仅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外部化。,(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概念: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包含了三层含义: (1)货币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 (2)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3)体系社会经济关系。,(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又相继出现了贮藏手段、支持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1.价值尺度,(1)价值尺度的含义和特点 (2)价格: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通过一定

29、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 (3)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2.流通手段(购买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就是货币的流通手段。 (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 (3)当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交换的变化 : W-G-W 商品流通产生了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3.贮藏手段,(1)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的贮藏手段。 (2)充当作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条块。 (3)纸币储蓄与金属货币贮藏的区别:对流通中货币量的影响; 货币的贮藏手段自动调节货币供给量。,4.支付手段,(1)支付手段的产生 (2)货币作为支

30、付手段,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5.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 金属货币 20世纪30年代初金汇兑本位制度崩溃,出现了“英镑区”和“美元区”等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谓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并于1月4日入市。作为欧洲单一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内惟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四)货币形式的发展,铸币:铸币是由国家垄断铸造的具有一定形态、成色和重量的金属货币。 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和价值符号。 信用货币: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能够自行货币

31、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和符号。,(五)货币的流通规律,1.贵金属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三个因素:(1)市场上待出售的商品总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的流通速度 2.纸币流通规律 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相等。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同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会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种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2)通货紧缩: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会导致纸币升值,引起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

32、。,(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危害 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引起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资源闲置浪费,经济萎缩,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引发社会和政治问题,五、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1.价格的概念 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叫做价格。价格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价格水平的变化也是首先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33、。可见,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而价格则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货币本身的价值量对价格的影响当货币的价值量不变,只是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时,则价格的变化能够恰好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如果货币的价值量与商品的价值量按不同方向、不同比例同时发生变化,价格就可能在现象形态上或高或低地表现商品的价值量。总之, 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和货币价值量变动的规律是:价格水平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呈正比,与货币的价值量的变动呈反比。,2.供求关系变化对商品价格水平的影响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商品的价格水平,不仅取决于商品价值量和货币价值量的变动,而且与商品的供求关系紧密相关。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不仅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从而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的作用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促进社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