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培训资料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34882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资料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培训资料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培训资料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培训资料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培训资料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二一六年七月十七日,传染病概述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简介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内容,传染病概述,第一部分,传染病定义,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有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活接触、虫媒、血液、土壤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

2、为易感者。 易感者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自然和社会因素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4.有感染后免疫。 临床特点 1.潜伏期;2.症状期;3.恢复期。 常见症状和体征 发热、出疹、毒血症状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五早)。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和隔离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锻炼身体、改善营养。,传染病,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2种 乙类传染病 :26种 丙类传染病:11种. 卫生部

3、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其他传染性疾病 如水痘、集中发热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三类法定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

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简介,第二部分,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集中发热等 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 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消化道传染病 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 、水痘 (一)麻疹 1、病因及传染途径 麻疹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 2、症状 (1)病初的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 (2)口腔黏膜会有改变; (3)开始出皮疹; (4)出疹一般持续34天,疹子出齐后开

5、始消退,体温渐恢复正常。,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疹;主要特征: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皮肤出现斑丘疹。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90以上发病。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接种疫苗。,麻疹,3、护理 (1)病儿居室应保持至气新鲜; (2)注意眼部卫生; (3)注意鼻腔、口腔清洁; (4)饮食宜富于营养而容易消化; (5)出疹发高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 (6)疹子“内陷”应注意有无并发症; (7)护理病儿的人,进入病儿所在居室要戴口罩。,麻疹,麻疹,4、预防 (1)管理传

6、染源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 (2) 切断传播途径 病房通风,易感者流行期尽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3)增强人群免疫力 A、主动免疫 我国计划免疫定于8月龄初种,7岁时复种。应急接种时,最好在麻疹流行季节前1个月。接种12日后产生抗体。 B、被动免疫 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可有保护作用。6日后注射后可减轻症状。有效期38周。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传染性较小。多见于5个月-5

7、岁的幼儿。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 临床症状:低热、皮疹和耳后淋巴结肿大。 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接种疫苗。,风疹,风疹,2、症状 (1)病初可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多为低烧。(2)发烧当日或次日出现皮疹;皮疹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心一般无皮疹。(3)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风疹,3、护理 (1)风疹病情轻很少有并发症。发烧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2) 孕妇应避免接触风疹病人。以防被传染。 特别是怀孕早期更应注意。,风疹,4、预防 (1)接种疫苗 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控制传染源 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

8、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3)加强医学观察,及时就医 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 (4)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 ,避免接触风疹患者。,水痘,水痘 1、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 2、症状 (1)病初1-2天有低烧,以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

9、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 (2)皮疹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日后结痂,干痂脱落后,不留疤痕。 部分皮疹从斑疹丘疹疱疹开始结痂,仅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该病待征之一。 (3)有的痂疹愈合后,在正常皮肤上又有新的皮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 出诊期间,皮肤刺痒。,水痘,3、预防 (1)严格管理传染源呼吸道隔离从出疹开始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及孕妇接触病人。 (2)保护易感人群对易感儿童及孕妇可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减毒活疫苗也有预防作用。,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

10、 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传染性肝炎、带状疱疹、狂犬病、手足口病 (一)流行性感冒(流感) 1、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 2、症状 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及30%的学龄儿童罹患流感。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3、

11、预防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1)个人卫生 A.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B.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C.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D.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E.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F.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G. 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2)机构内防控 当流感已在社区流行时,同一机构内如在72小时内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就应警惕,积极进

12、行病原学检测。一旦确诊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或居家休养,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减少与他人接触。当确认为机构内暴发后,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医院内感染暴发时,有关隔离防护等措施应参照相关技术指南的规定来执行。 (3)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 临床症状: 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和轻度不适。 (1)起病急,可有发烧、畏寒、头痛、食欲不

13、振等表现; (2)1 2天后腮腺肿大; (3)经45天腮肿消退。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接种疫苗。,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点 流行性腮腺炎以冬春季高发,全年均可散发或流行。 病例以学生为主,占49%。,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3、护理 (1)注意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 (2)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做冷敷,也可外敷清热解毒的中药; (3)在腮肿期间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避免吃酸的食物; (4)应用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3)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4)各学校和幼托机构

14、要加强晨检,并做好晨检记录及因病缺课记录,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发病动态。一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患儿直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但至少要隔离14天。 (5)在流行季节前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症状。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措施。当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时,可应急接种疫苗,能有效终止流行性腮腺炎的继续传播,对处于潜伏期的被感染对象,也能减轻病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多发生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 1、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经蚊虫传播。 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5、。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2、症状 潜伏期5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3、预防 (1)灭蚊防蚊三带喙库蚊是一种野生蚊种,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

16、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 (2)预防接种 蚊虫控制措施难以全面落实的情况下,疫苗接种成为控制乙脑流行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应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传染性肝炎 1、病因及传染途径 人们通常所说的传染性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只是众多肝炎中的一种。传染性肝炎是传染性肝炎病毒由患者的大便排除,通过血液,性交及母婴传播。 目前已明确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庚型和 T TV肝炎。甲肝和戊肝属于急性病症,多由饮食、消化道感染引起,病程较短,多可以自限和痊愈。 乙

17、肝和丙肝多为慢性病变,病情缠绵,活动性病变者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传染途径多为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丙肝为输血和静脉吸毒传播。 2、症状 上述各种肝炎病毒,都以肝脏为侵袭对象(医学上称为嗜肝性),引起肝脏病变,有相似的病状。,传染性肝炎,3、综合性预防措施 (1)接种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保护易感者; (2)家庭中注意个人卫生、 饮食卫生,培养幼儿有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水杯、牙刷等要专用; (3)集体儿童机构的保教人员、炊事员等要定期进行体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不再直接接触儿奄; (4)注射用的针头、针管,用后彻底消毒,可用一次性注射器; (5)对肝炎病人的食具、用具、玩具以及便盆、屎尿,均应

18、严格消毒,病人应隔离治疗; (6)避免“母婴传播”,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必要时及时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患乙肝的母亲慎重对待母乳喂养。,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性极高。 高发病率低死亡率。 甲型H1N1流感也是流行性感冒的一种。,流行性感冒概述,冬春季高发 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高发 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发病减少,流行性感冒发病特点,流行性感冒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潜伏期:一般17天。 传染期多是病前1日病后7日, 但儿童的传染期可超过10天。,流行性感冒,咽

19、炎、扁桃体炎(扁炎)、上感、感冒、病毒性感冒、发热待查、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断均不能排除甲流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流行性感冒诊断,确诊: 采集咽拭子 核酸检测阳性 病毒分离 血清 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流行性感冒治疗,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抗病毒治疗。 特敏福(Tamiflu达菲,Oseltamivir)、瑞乐沙(扎那米韦Relenza)有效;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对症处理 中医辨证治疗,流行性感冒,集中收治病例出院标准: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体温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3天,无并发症,临床情况稳定; 流感样症状消失后,次日

20、起连续2天(每天1次)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流行性感冒,轻症居家病例解除隔离标准: 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3天,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流行性感冒三个环节,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流行性感冒三个环节,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或者是通过接触表面带有病毒的物品后直接摸鼻子或嘴巴而感染。,打喷嚏咳嗽交谈,流感是如何传播的,流行性感冒三个环节,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甲流的预防控制,最好的消毒形式是通风 最好的防控手段是隔离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打苗,甲流的预防控制,控制传染源 开展疫情监测,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预检

21、分诊(所有医疗单位均开展) 发热门诊(地坛、中日友好、朝阳、安贞、华信、望京、民航总院、机场医院、361、垂杨柳、朝二院) 定点医院(地坛医院、佑安医院),甲流的预防控制,控制传染源隔离 病例 密接: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员;或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航空器上的密切接触者定义为:以病例为中心左右各一位,前后排各三位。,甲流的预防控制,切断传播途径 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 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消毒; 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

22、理。,甲流的预防控制,保护健康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不拖病、不探视、不扎堆; 当地发生疫情流行时,应减少或取消公众集会,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学校停课、工厂停业等措施。 预防接种: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朝阳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下发的朝阳区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学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居家隔离休息,隔离时间自出现症状始到病后7天,必要时到医疗机构及时诊治。”,甲流的预防控制,朝阳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下发的朝阳区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学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居家

23、隔离休息,隔离时间自出现症状始到病后7天,必要时到医疗机构及时诊治。”,甲流的预防控制,北京市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处理技术规范 体温37.5,即可确定为发热病例。,甲流的预防控制,手足口病,1、病因及传染途径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2、症状 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

24、、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3、预防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三、细菌性传染病 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小儿结核病、细菌性痢疾 (一)百日咳 1、病因及传染途径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症状 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

25、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程可迁延数个月左右,故称“百日咳”。 本病传染性很强,常引起流行。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可因并发肺炎、脑病而死亡。 近三十年来,由于菌苗的广泛接种,我国百日咳的流行已大大减少,发病率、病死率亦明显降低。,3、预防(1)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发现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立即对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这是防止本病传播的关键,隔离自发病之日起40日或痉咳出现后30日。有本病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予以隔离检疫21日,然后予以预防接种。 (2)保护易感人群 A.自动免疫:常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PT)三联制剂,一般于出生

26、后3个月开始初种,每月1次,共3次。次年再加强注射1次。若遇到百日咳流行时可提前至出生后1个月接种。一般持续3年后抗体水平又下降,5年后只有半数有抗体且滴度低于保护水平。故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 B.被动免疫:未接受过预防注射的体弱婴儿接触百日咳病例后,可注射含抗毒素的免疫球蛋白预防。 (3)药物预防 对没有免疫力而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婴幼儿主张进行药物预防,可服用红霉素或复方新诺明710日。,流脑,(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1、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 2、症状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

27、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3、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如勤洗手,居室开窗通风,个人应勤晒衣服,儿童玩具消毒,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打喷嚏、咳嗽时使用手帕,不直接面对他人等,可以减少传播、感染的机会。 (2)改善居住、工作环境的拥挤状况,并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幼儿园、 学校、工地等人群聚居地区。流行期间应减少大型集会和大的集体活动,避免到拥挤公共场所。 (3)保护接触者。出现病例后,对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 者(主要包括同吃、同住人员)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发病迹象(发热),即应进行治疗,以免延误

28、。密切接触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幼儿园、学校出现病例后,即使不是密切接触者,最好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服药不仅可防止发病,也可消除带菌状态,阻断传播。 (4)接种疫苗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小儿结核病,(三)小儿结核病 1、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2、症状 (1)病初可有低烧、轻咳、食欲减退; (2)病情发展则有长期不规则低烧、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 (3)若给予合理、及时的治疗,预后良好,原发病灶钙化; (4)未经合理治疗,病灶长期残留,有可能发展成继发性肺结核。 3、护理 (1)按医嘱用药,用药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 (2)充分调

29、动病儿机体的抵抗力,使抗结核药产生较强的药力。,4、预防 (1)监控传染源,保护儿童免受结核菌的感染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源,一旦确诊为肺结核病或怀疑肺结核要转至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治疗管理直至痊愈。对传染源家庭中的儿童接触者要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如强阳性反应要进一步做胸部X线等检查,了解有无临床结核病灶,如未发现临床结核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以减少以后发生结核病的机会,家庭内应该经常通风,病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咳嗽时要用手帕捂嘴,不随地吐痰等。如发现儿童结核病人,则其家庭成员应做预防性体检,及时发现家庭内结核病传染源,防止继续传染给其他儿童。 (2)接种卡介苗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以提高儿

30、童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减少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但由于卡介苗保护力不够强,还不能完全防止结核病的发生。卡介苗初种成功后一般不必进行复种。 (3)提高抵抗力儿童生活规律,平衡合理的膳食,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对结核病的抵抗力。,细菌性痢疾,(四)细菌性痢疾 1、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经口传染。 2、症状 (1)起病急,发烧、腹痛、腹泻;大便内有粘液和脓血。 (2)少数未见脓血便就发高烧、抽风、昏迷,为中毒型痢疾。 3、护理 (1)要坚持治疗; (2)注意饮食; (3)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屁股; (4)注意消毒隔离。,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第三

31、部分,预防 发现及报告 处理,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各学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学校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及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积极配合卫生等有关部门,认真督查各项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学校要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发现发热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患病学生必须持学校/幼儿园所属地段保健科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上课。,学校及托幼机

32、构传染病预防,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每天对缺勤的学生进行统计,并电话追访缺勤原因。一旦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要及时报告。,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新生入学及转入时要审查免疫接种证,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的规定完成相应年龄的免疫程序,对于应接种但又未接种者进行补种。传染病流行季节或疫情发生时,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和实际情况,配合区疾控中心,遵循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或开展应急接种工作。,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对教室、宿舍、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必要时对可能受到病人污染的场所,选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加强培

33、训,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对学校专职或兼职医务人员、校保健教师及相关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强化防范意识。,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加强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管理,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现及报告,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责任人 学校校长或托幼机构主要领导人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

34、一责任人,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现及报告,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现及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共同用餐、饮水史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立即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现及报告,报告内容及时限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5、及时隔离病人,尽快使病人得到治疗。 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患病人群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的一切集体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之间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处理意见。,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处理,疫点消毒。对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工作可请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操作或在其指导下具体实施,消毒结束后要进行通风换气。 疫情调查。学校应密切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包括同学、老师以及家庭成员等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处理,出现病例后进行逐一排查。 严格患儿的复课标准,持地段医院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复

36、园。 宣教:加强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处理,发生大范围疫情时,经学校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后,学校应配合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对学校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预防接种工作。 必要时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启动每日报告工作。 做好学生家长的接待与宣传解释工作。,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处理,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区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于学校,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限制或者停止人群聚集的活动;停课;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等。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处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