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教研室 彭淑莹 13824600826 / 620826 邮箱:,第二节 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细菌,结核分枝杆菌 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百日咳鲍特菌 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细长、稍弯的杆菌,抗酸染色呈红色。无鞭毛、芽孢,电镜下可见荚膜。,2、培养特点,特点 专性需氧 生长缓慢 营养要求高,常用罗氏培养基 生长现象 液体:表面生长(菌膜) 固体:颗粒、结节、花菜状粗糙型菌落,乳白或米黄,不透明,3.抵抗力 比其它无芽胞的细菌强。粘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天,在干燥痰内存活68个月。,四不
2、怕 干燥 酸(3% HCl或6% H2SO4) 或碱(4% NaOH) 有抵抗力 碱性染料 青霉素等抗生素,四怕 乙醇 湿热 紫外线 抗痨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4. 变异性BCG是由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230次移种传代,历时13年,毒力发生变异,对人无致病性,而仍保持抗原性的减毒活疫苗。,二、致病性:其致病性可能与菌体成分有关,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炎症,代谢产物的毒性及机体对菌体成分的免疫损伤等有关。,致 病 物 质,荚膜,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粘附与入侵作用),含多种酶(分解利用营养物质),保护(阻止有害物质的进入菌体),脂质,索状因子(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引起肉芽肿),磷脂
3、(形成结核结节) 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 蜡质D(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蛋白质,结核菌素主要成分,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二)致病机制,1、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炎症 2、菌体成分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 (三)所致 疾病 : 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 1、肺部感染:原发感染(常见儿童)、继发感染(常见成年人) 2、肺外感染:经血液引起脑结核、肾结核;痰菌咽入消化道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三、免疫性,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属有传染性免疫或带菌免疫,同时,机体也形成对结核杆菌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菌体成分
4、,有两种,旧结核菌素(OT),纯蛋白衍生物(PPD)。,结果判断:P185,1.阴性反应:硬节直径0.5cm 2.阳性反应:0.5cm硬节直径1.5cm 2.强阳性反应:硬节直径1.5cm (可能有活动性感染,应进一步检查是否有结核病 )。,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 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 作为婴幼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者)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四、防治原则:,预防:卡介苗(新生儿、1岁以上结合 菌素试验阴性者) 治疗: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二
5、、链球菌属,链球菌属是常见的化脓性球菌的一个种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和动物粪便和健康人的鼻咽部,多属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球形或卵圆形,链状排列、G菌,2.分类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完全透明溶血环 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 根据C抗原结构分类 A群是主要的致病菌 D群链球菌肠球菌 N群链球菌乳球菌,3.抵抗力,抵抗力弱,不耐热,加热100OC立即死亡。对常用消毒剂敏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氨苄和磺胺类药敏感。,二、致病性,(一)致病物
6、质 1、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 2、链球菌溶血素 (1)链球菌溶血素O(SLO):临床上以检测SLO抗体的含量作为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效价在1400以上) (2)链球菌溶血素S(SLS):无免疫原性,是出现溶血现象的原因。,(3)M蛋白:a.抗吞噬作用b.M蛋白与其相应抗体形成复合物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超敏反应性疾病。 (4)黏附素:介导链球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4)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 (5)链激酶(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 (6)链道酶(链球菌DNA酶),(二)所致疾病:,A群链球菌,淋巴管炎,,猩红热,病后产生对同型的细菌产生的红疹毒
7、素的抗体,3.超敏反应性疾病,1.化脓性感染,2.毒素性感染,蜂窝组织炎,,扁桃体炎等,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三、防治原则: 积极治疗儿童链球菌感染,选用青霉素,舌被白苔,舌乳头红肿突起在白苔外,成为草莓苔,皮疹后一周左右开始脱皮,肺炎链球菌,(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G+ ,矛头状,宽端相对,成双排列,荚膜 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 3、抗抗力:弱,(二)致病性主要致病物质:荚膜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后可获得同型免疫 (三)防治原则增强体质,接种疫苗,治疗用青霉素等,肺炎球菌荚膜,肺炎链球菌(血平板),白喉棒状杆菌,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G+大杆菌,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
8、状,异染颗粒是本菌形态的主要特点。,2、抵抗力:对干燥、寒冷、日光抵抗力强,对热敏感。对青霉素和广谱抗生素大多数敏感,但对磺胺不敏感。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白喉毒素白喉毒素:它能使细胞在蛋白质合成时,抑制了核蛋白质移位、抑制了肽链的延长,蛋白质合成受阻,引起细胞变性死亡。,所致疾病 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传染亦可经玩具、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播,二、临床表现,1.假膜窒息2.外周神经组织N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难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软颌麻痹-吞咽困难3.心肌心肌炎,三、防治原则,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白喉类毒素(白百破三联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 药物预防:如注射青霉素或口服红霉素 治疗 抗生素,课后练习题,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A.蜂窝组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败血症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1.常引起大叶性肺炎的是 2.常引起猩红热的是 3.与风湿热有关的细菌是 4.与伪膜形成有关的细菌是,A.肺炎链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白喉棒状杆菌,A,B,B,E,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