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自清,给亡妇,给亡妇,背景: 悼亡之作,多为至情诗文。文学史上,像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李商隐的嫦娥、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等,都是古典悼亡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朱自清的给亡妇则是用白话写成的一篇悼亡的抒情散文,然而其艺术魅力则完全可以与之相媲美。这篇散文作于1932年10月发表于次年元旦出版的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上。其时,朱自清的结发夫人武钟谦病逝扬州已整整三年。追怀亡妻生前种种,作者情不能自禁,拨动心灵的琴瑟,弹奏出一曲悼念亡妻的哀歌。文章采用的是长线穿珠式的结构,以深切悼念的感情索穿起历历往事之珠,一气呵成,散而不乱。,作者介绍 朱自清1920- 1931字佩弦,号秋实,
2、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他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这是一篇写给亡妇的祭文,采用的是对话的口气,仿佛妻子就在其对面。文辞间,看不到特别哀伤的气氛,仿若只是回顾往事,语气也淡淡的,心情也淡淡的,但是读来却让人深陷其中,沉浸在对亡妻的思念中。这大抵是作者以切身体验写成的缘故吧。这便铸就了朱自清散文题材的一大特点,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注重体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用白描手法,把感情倾注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的共鸣,以此增添了散文的感招力。,作品一开始便以深沉低回婉
3、缓的调子,仿佛与妻子对坐,与她拉起家常话来。1、起首一个“谦”字, 把作者耿耿于心的怀念对象一下子突现出来,从这一字的声色里,读者不难体味作者对爱妻永别的思念与痛苦。尽管光阴似箭,人去楼空,然而夫妻的心灵是永远相通相随的。三年过去了,在丈夫的心灵里,如今亡妻仿佛呼之即来,音容宛若眼前;亡妻的爱对儿女的爱,对丈夫的爱,也决不会因世事的变化、生命的终止而变更!,十二年的恩爱夫妻,有谁比丈夫更了解妻子呢?!三年过去了,亡妻最放心不下的首先当是她的孩子的状况,于是作者便一一向她道来,并由此不露痕迹地自然过渡到对作为慈母的追述,颂扬那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最令亡妻操心不已的要数六儿了。,然而,“良母”这仅仅
4、是亡妻生命世界的一部分。作者笔锋一转,便又开始追述起作为“贤妻”的往事来。“相从十余载,耿耿一心存”。为了丈夫,她“渐渐从你父亲的怀里跑到我这儿”;为了丈夫,她“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为了丈夫,她忍受了婆家和娘家的气而无一声怨言;为了丈夫,她“高高兴兴地”去操持家务,洗衣做菜,什么都干,连坐“月子”也闲不住;为了丈夫,她竟不顾生命危险,翻山越岭,带着一箱箱的书去逃避战乱;及至生命垂危之际,她还在为“我”操心,嫌住宅没有客厅,“怕我回去不便哪!”不仅如此,作者还将“我”的脾气跟亡妻对照起来写,一方面倾诉自己作为丈夫未能尽职的悔恨,以悔恨写悼念;另一方面则突出亡妻的温顺贤淑和对丈夫的千般理解与
5、万般体贴。即使她重病缠身,也不肯让丈夫知道,而独自默默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肺都烂成一个大窟窿了,还舍不得花钱,舍不得丢下孩子,舍不得丢下家务,更舍不得丢下丈夫!她活着只知道奉献,对孩子们无私的爱与奉献,对丈夫的至死不渝的爱与奉献!,十二年清贫生活,十二年的悲欢离合,十二年里无论是为母还是为妻,亡妇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她爱得那样执着,爱得那样傻气,她简直忘了自己的存在!如同一支两头都点燃了的蜡烛,一直燃到生命的尽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谁不为她的至情所感动呢?!更何况是她的丈夫!面对亡妻的在天之灵,作者一字一泪,悲痛万分地诉说道:“谦,你那样的身子怎么经得住!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担
6、负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起你!”这是另一个至情的人,发自肺腑的感激、自咎、追悔、哀悼!,文章最后以上坟为话题,写亡妻死后“我”的无限哀思和深深内疚,并告慰亡妻“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五个孩子,“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你”;而“谦,好好儿放心安睡吧,你”一句,与文章开头一句和第二、三自然段的末句遥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回环复唱、低回婉转、音色凄梗的抒情韵调,给人以缠绵悱恻、余音不尽的艺术感受。读之,荡气回肠,催人泪下。难怪有位中学教师曾说,她每次给学生讲最后一段文字时,“总听到学生中间一片欷嘘声,有多少女孩子且已暗暗把眼睛揉搓得通红了”(李广田最后完整的人格)。,从思想性看,这篇散文并没有表现什么深
7、刻的社会意义,而只是诚实、尽情地抒发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对亡妻的真挚淳朴的悼念之情。如果一定要从中寻找什么“微言大义”,说它是“旧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写照”是“旧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法摆脱经济拮据这一社会现实的形象揭示”,“再现了一位小资产阶级家庭妇女被生活中种种艰辛和劳累折磨至死的一生”等等,那样也许就悖逆了作者的本意和作品的真正思想价值。,亡妻形象的感人之处并不在于她的完美高大。她并未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世事的变化,她“未必注意”;对孩子的教育老实说她也“有些外行”;她甚至还有点逆来顺受。她的感人之处是在于她的天然,她的淳朴,她的真情,在于她是一个真实可感的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在于
8、她是一个只顾拼命爱儿女爱丈夫的有至情的人,一个活生生的贤妻良母式的东方女性!她的美从朴素的人性中来,她的伟大从平凡的人性中来!,首先:是将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通过娓娓的叙事,尤其是一系列的生活细节,质朴地抒发自己铭感五中的真情。十二年的夫妻恩爱,不思量,自难忘,作者带着心弦的颤动,把亡妻含辛茹苦养育儿女、体贴自己的历历往事细细数诉,便是最深切的悼念。然而,要说的事太多了,作者并没有烦琐地将亡妻的所有事迹全部搬进作品,而是从难以计数的生活素材中,沙里淘金般地选择了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尤其是一系列动人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亡妇为母为妻的人格,从中融入“我”对她的至真至切之情。,其次: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
9、“口语化”是有口皆碑的,但又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给亡妇更是着意地去追求罢了。他不仅采用了地道的口语词汇,如“拉倒了”、“够瞧的”、“劳什子”、“硬朗点儿”等等,而且还采用了地道的口语的语气、音节、句子结构,获得了口语的色调和韵味这一切产生的是语言的鲜活生动的表现力、质朴自然的“谈话风”、落尽铅华的真淳美。,写作特点1、用词精当来看几个例子。在写亡妻生病,又不想我知道时写道,“后来你天天发烧,自己还以为南方带来的疟疾,一直瞒着我。明明躺着,听见我的脚步,一骨碌就坐起来。”“天天发烧”,“明明躺着”,又“一骨碌”就坐起来。这几个词,明显的亡妻抱病又怕作者担心的情状写得不仅传神而且可爱。,2、是善于描写细节我们说细节是最能够体现人物的思想的,人不经意间的举动,就是人情感最真实的体现。看这篇文章,“病的只剩皮包着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还有,“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这些不经意间的小反应都深深的体现出亡妻爱子的心情。点点滴滴,平淡即是真。3、用白描手法,把感情倾注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的共鸣,以此增添了散文的感招力。,综上看来,我们发现,朱自清散文就是从自然中寻求美丽,在自然中发现美丽,也是用最自然的笔调最就出最美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