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喜与忧,李 龙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前 言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办学历程,1专科教育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与播音教 育专修科,学制二年。1938年,教育部与金陵大学合作,设立电影播 音专修科,学制二年。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设立电化教育专修 科,教学人员来自停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的江苏 省立教育学院,戴公亮任科主任。194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恢复电化教育专业, 定名为电化教育专修科。,2本科教育1948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曾经把电化教育专 修科改为电化教育系。学生到二年级以后,分电影 组和播音组。50年代初,高校院系调整后停办。19
2、78年,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在物理 系内设置电化教育方向,培养专业人才。198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和华 东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学制四年。1993年,根据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规定,电化 教育专业统一改称教育技术学专业。到目前为止, 共有200多个专业,分设在师范、综合、工科、医学 院校内。,3硕士生教育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 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 生,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50多个硕士学位点。除 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各省属师范大学外,一些军队 院校和地方院校也建立了教育技术硕士学位点。,4博士生教育1
3、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 建立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共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 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以及东北师范 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招 收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另外,内蒙古师范大学在科学技术史学科内招 收教育技术史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5小结如果从1936年创办电影与播音教育专修科算起,专业的建设已经走过了70多个年头。但是从独立的、具有学科意义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来讲,还是应 该从改革开放以后的1983年电化教育本科专业的建 立算起,至今只有25年的历史。在短短的25年中,我们建立了从专科、本科到 硕
4、士、博士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建立起 年轻的、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了数万名教育技术 专业人才;并且拥有了通常是一级学科才有的“学 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绩是突出的、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专业建设还存在许多问 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当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不 清楚,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 (我有什么用?)(2)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要 求不对口,毕业生就业困难; (到哪里去用?)(3) 学过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脱节, 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 (怎么去用?)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是教育技
5、术学科体系不完 善、学科定位不明确,因而造成教育技术学专业人 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欠缺。,第一部分 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它涉及到所有运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和实践。,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完全相同。,专业 Specialty,教育技术学科 Discipline,教育技术产业Industry,教育技术事业Career,图1 中国教育技术领域的构成,中国的教育技术既是一门学科(专业),又是 一项事业,同时还是一种产业。,一、教育技术领域,教育技术是恰当地运用相关的手段和方法来 提高教育绩效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一)教育技术领域概
6、念的界定,(三)教育技术领域的内涵 1.内涵的层次 1)研究的领域-第一层次 2)研究的内容-第二层次 3)研究的范畴-第三层次,2.内涵的框架,理论领域,实践领域,学科基础,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科建设,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系统,教育技术 领域内涵,3.教育技术领域树,图3 教育技术领域树,(四)教育技术相关概念的比较,1美国AECT1994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 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 与实践。,2美国AECT2005定义(讨论稿)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 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 合道德的实践。,相关概念的比较
7、,二、教育技术学科,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问。,(一)教育技术学科的概念,(二)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教育-技术” 双重结构,2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位 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学是反映教育规律的知 识体系,属于科学的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 和“为什么”的问题,是求“真”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是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教 育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属于技术的范畴, 主要回答“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是求 “善”和“美”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相关的、属于不 同范畴的概念,它们共生共长、互相促进,但不 存在包含和从属的关系。,因此,教育技术学和教育学(实
8、际上应该称为教育科学学)是共生共长、互相促进的,是教育学门类中并列的两个一级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门类中技术学层次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综合学科,是教育科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连接桥梁。,(三)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框架,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框架由本体论、核心论、 过程论、资源论和绩效论五个部分组成。本体论要阐明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它的价值观、方法论;核心论要阐明教育技术学科的核心理论;过程论和资源论要阐明教育技术学科的应用理论;绩效论要阐明教育技术学科的作用和价值。,1. 理论框架的组成 (1)本体论 说明教育技术学科“是什么”; (2)核心论 说明教育技术学科“用什
9、么”; (3)过程论 (4)资源论 (5)绩效论 说明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说明教育技术学科“如何做”;,(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对象是与教育相关的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的绩效;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是总结、提出运用技术 提高教育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方 面;教育技术学的知识体系由本体论、核心论、过 程论、资源论和绩效论五个部分组成;教育技术学的元研究方法是整体优化法;教育技术学科具有双重属性。,三、教育技术专业,(一)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3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看对教育技术专 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5教育
10、技术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 (1)教学设计的能力 (2)教育信息处理的能力,(二)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体系,1专业设置教育技术学科由于其逻辑起点的双重性,教育 技术学科自身也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教育属性,又 有技术属性;因此,相应的教育技术专业则具有双 重定位: 既有教育定位,又有技术定位。,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双重定位、多元发展”,表3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表,注:条件成熟时可设立学科教育技术学,如:军事教育技术学、医学教育技术学等。,培养目标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本专 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信息化环境 下从事教育教学系统(包括其他系统)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高级专
11、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根据所选专业方向不同,可以分别胜任以下 工作:1)各级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教育技术(含信息技术)课程 的教学;2)各级学校和各级电教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应 用研究;3)教学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 与开发;4)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6)IT产业中教育产品(教育装备、教育网络、教育软件、 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传媒公司中广播电视节目和网上栏 目的创意、策划和编制。,2课程体系,第二部分 教育技术实践应用,1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
12、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一、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方案,教学资源,评 价,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目标体系,评 价,目标体系,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实践,评 价,产品目标,分析设计,开发生产,集成试用,评 价,2教学设计的层次,教学系统 设计层次,教学过 程设计 层 次,教学产品设计层次,图10 教学设计的层次,3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图11 教学过程设计的操作程序,4提供教学设计模板和教学评价模板 (1)课程教学设计模板 (2)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3)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4)教学评价模板,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1信息技术
13、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 系统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经过科学地教学 设计,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进而达到优化学科 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过程。,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表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和方法(1)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以相关标准为依据,注意课程标准和教育 技术标准的结合。(3)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注意综合发挥各种学 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根据教 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 教学策略。,(4)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
14、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所需要的教学情境,利用各种教学与学习平 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并开展基于技术的评价活动。进一步发掘信息技 术与本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发现新的增长点,促进学科课程的发展。,(6)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为目的。信息技术 的应用要服从学科教学的需要,在达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在重视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尽量采用基于技术的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是以课程标准、教 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 技术为支撑,通过优化教学过
15、程和教学资源,全 面提高教育绩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研究 和实践过程 。,(一)“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的内涵,三、“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二)实验研究的意义贯彻科学发展观,整体推进区域性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三)实验研究的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习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平均提高5-10个百分 点,尤其是低分段学生的成绩得到较大的改善;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道德意识有明显的提高,创新 思想和创造力得到充分体现。,2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善于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3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
16、升,形成一批有影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范例。,4整体推进区域化教育发展水平使实验区内教育得到均衡、和谐发展,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别。,最终目的:全面提高教育绩效(教育效果、教 育效率和教育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1整体优化理论2教学设计理论3整合理论,详细内容请参阅“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 究项目介绍。,后 记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议,1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建议各教育技术学专业按照“双重定位、多元发展”的思想,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办学优势,经过认真的教学系统设计,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在
17、当前情况下,可以先按专业方向设置。比如:信息化教育方向、教育软件工程方向、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方向等。,2调整教育技术学专业层次结构、改革招生方式(1)本科层次突出特色、减少数量、提高质量;(2)加强研究生层次教育,扩大招生数量;(3)改革研究生招生方式,优先招收那些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逐渐减 少“直读生”和“近亲繁殖”。,3加强推介力度,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建议我们的专家们不要只在名词术语上进行思辨,而是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考虑教育技术真正能够解决那些问题,比如:企业和事业中的员工培训、政府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绩效等。然后去影响那些决策者,让他们知道:“原来教育技术还能做这些事,是不是把他们的毕业生安排到这些岗位上来呢?”,4放宽眼界、走自己的路有的人说教育技术泛化了,好象把什么都包括在内。其实我认为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窄化”了。实际上我们才仅仅做了“教学技术”的事,并且还没有做好。比如: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对教学系统进行过设计吗?我们从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的角度考虑过教育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吗?我们能解决问题仅仅限于教育系统吗?,要说爱你没商量 谢 谢,Tel:0471-4392494 E-mail: 信息化教育网:www.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