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构.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336915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本论 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结构,中国人民大学 林岗,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的表述,资本论第一卷“序言”:“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句话是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2、“生产方式”的含义,(1)马克思大致在以下三种含义上使用这个范畴,生产方法或劳动方式,即采用什么样的生产资料、通过什么样的劳动组织进行生产。这是在生产力的意义上使用“生产方式”这个范畴。,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特指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范围内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机构中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

2、系则指包括生产、流通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体系。,社会经济形态,即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2)前述经典表述中的“生产方式”=狭义的生产关系(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理由:如果是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这个范畴,可以将马克思的表述改写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很显然,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来看,这样使用“生产方式”这个概念都是不合逻辑的。如果在第三种意义上使用这个范畴,同样是说不通的。因为这样等于说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经济形态”的外延大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已

3、经将它们包含了。可见,马克思只能是在第一种意义上,即生产力的意义上使用“生产方式”这个概念的。马克思在这个意义的“生产方式”前加上“资本主义”这个定语,是要表明,他所要研究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形成的生产力基础的特定生产方式。我们不能因为“生产方式”之前有“资本主义”这个定语,就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3、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马克思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解读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生产力基础的生产组织或劳动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体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这里的生产关系,是狭义的,即直

4、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这种解读是与作为资本论的方法论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一致的。按照这个原理,研究任何社会经济形态,都必须首先研究作为其根基的生产力。这里需强调的是,经济学不是工程和工艺研究,也不是科学技术史考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力的研究的着眼点,在于体现在新的生产资料上的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组织的演化,以及这种演化如何引致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二、资本论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唯物辨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引用考夫曼的解说之后说:“这位先生把他称为我的实际方法的东西描述得这样恰当,并且在谈到我个人对这种方法的运用时又抱着这样的好感,那他描述的

5、方法不正是辩证法吗?”,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2、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指南,(1)指导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总的原则,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合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

6、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

7、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已经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将这个表述称为:“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2)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的经济分析范式,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在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人的经济行为 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和法律的制度以及道德规范,3、理论思维的一般规律和理论演绎的方法,(1)抽象与具体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抽象到具体的理论演绎方法抽象法不是经济学特有的研究方法,(2)历史与逻辑决定理论阐述中各种范畴

8、出现顺序的 ,是这些范畴所反映的 经济关系。这是理论演绎过程应当遵循的 原则。,三、资本论的结构,1、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写作计划和篇章结构的变化,“四卷设想”(19世纪50年代初):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史+社会主义者+批判之外的东西 “五篇计划”(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1858手稿) “六册计划”(其中第二分册叫做资本论),、资本论的结构完整的资本论=前三卷+理论史(剩余价值学说史),共四卷,资本论前三卷:“在第一册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

9、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册研究的对象。在第二册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册的内容,它不能是对于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论是围绕剩余价值这个核心来展开的。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重点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重点在于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重点在于剩余价值如何在剥削阶级内部进行分割。因此可以说,剩余价值是资本论全书的核心范畴,剩余价值理论是全书的基础和核心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